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果病分布于我国棉产区,多危害棉铃.近几年来在华东、华南、华中的油(木奈)、李果实上发生较普遍,常引起黑果.影响果实外观,降低(木奈)果品质.  相似文献   

2.
袁韬  袁素华 《中国果业信息》2007,24(7):23-24,29
油(木奈)是福建省的特产佳果,形美质优,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宁德市是我国油(木奈)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油(木奈)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气候优越,所产油(木奈)果大、肉厚、脆嫩、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16%,品质极佳,为我国其他产地所不及.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桂林市引种、生产(木奈)李已有20多年历史。(木奈)李在桂林市栽培表现出早结、丰产稳产和果品质量优良等特点,且适应性较强,较耐粗放管理,除了植株在夏、秋季比较容易发生流胶病,及茎干容易招致鞘翅目昆虫如天牛等、果实(夏季)易被鳞翅目昆虫为害以外,很少发生其他病虫害。7月中旬,桂林市地产(木奈)李成熟开园上市,市场零售价7~11元/kg,经筛选果实整齐的优级果售价较高,优果优价。与上年同比,销售价格有所上涨,销售十分顺畅。据调查获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福建省上杭县油[木奈]生产的“大年”,预计全县油[木奈]总产量可达到2万t多,与2005相比增产30%以上。早在7月中下旬,各地客商就纷纷前来产地订购[木奈]果。由于今年雨水比去年多,上杭[木奈]果质量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但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要高,销售形势较好,销售量同比大增。8月上旬正是上杭油[木奈]大量成熟采摘上市的季节,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5—6日,连续两天的低温霜冻天气给粤北海拔800m以上山区种植的(木奈)李造成了严重危害,损失惨重。 位于粤北的乐昌市九峰镇,属典型的高寒山区。3月5—6日,该镇800m以上的林木全都披上“银装”,所有果树全部遭受冻害,部分(木奈)李长达3cm的  相似文献   

6.
品种·引种     
“翠屏晚(木奈)”通过品种认定本刊讯2005年8月10日,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古田县农业局和古田县城东街道办事处选育的翠屏晚(木奈)品种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翠屏晚(木奈)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古田县农业局和古田县城东街道办事处于1998年从古田县湖滨常坝村阳谷自然村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7.
油为福建省特产佳果,形美质优,是福建省创汇水果,甚受消费者欢迎。福建省已发展3.34万hm~2,栽培面积已跃居全省果树的第4位,邻省广东、江西、浙江、湖南积极引种发展。但生产上普遍存在株间果实大小不一,品质良莠不齐,产量高低不同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1991年在地区和县科委支持下,成立了油(木奈)选优课题组,在油栋原产地和主产区——古田县积极开展油(木奈)选优工作,经过3年的初选、复选和决选,又经过7年优株观察园的观察与鉴定,选出古田1号油(木奈),具有显著的优质丰产性能。1998年7月20日宁德地区科委邀请福建农业大学、省农业厅、省果树所专家进行鉴定,获得通过,一致确认古田1号优质、高产、稳产等性状,建议进一步区试和推广。现将古田一号的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果桃形,果顶尖圆,果基圆形,果粉多,果肉淡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7月27—29日,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研究员一行,包括桃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俞明亮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高志红教授、正大果业左立刚总经理等前往福建考察(木奈)产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有关果树专家陪同考察。姜全研究员一行先后深入青(木奈)主要产区福安市、油(木奈)主要产区古田县实地考察,并举行了座谈会。其间,还与科研人员现场开展了(木奈)果实品质鉴评。通过考察,姜全研究员一行对福建(木奈)良种选育、果实空腔性状改良、产业布局等提出了宝贵  相似文献   

9.
油木奈因受自身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多方面限制,大小年结果现象非常严重。每遇大年木奈树桂果累累,压折树枝,可导致隔年结果。由于油木奈果型大小与品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故市场偏好大果。通过疏果可以减少大小年结果现象,提高木奈果品质。以往的手工疏果不但费时,用工成本也很高。近年来广大果农纷纷寻求化学药剂疏果,曾经推荐使用过地乐酚(DNOC)、石硫合剂疏果,但都因安全性偏低,而很少在生产上应用。在明确油木奈开花坐果规律的前提下,筛选安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并进而研制油木奈专用化学疏果剂…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和胀果甘草(G.inflate)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甘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间及同一种类不同组织间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胀果甘草根(B1)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最丰富,光果甘草果(L4)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最差。对DGGE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共获得25条序列,归于枝顶孢属(Acremonium)、绿僵菌属(Metarhizium)、绿僵虫草属(Metacordyceps)、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锤舌菌属(Leotiomycetes)、链格孢属(Alternaria)、帚枝霉属(Sarocladium)、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11个真菌属,其中链格孢属为优势菌属,占总数的32%。甘草根、茎、叶、果、皮组织的内生真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根与茎组织多样性最丰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塔里木盆地药用植物甘草蕴藏着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分离内生真菌的植物来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楂红蜘蛛在油(木奈)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杀伤了天敌.今年我县又处于高温干旱年份,为害更为猖獗.  相似文献   

12.
果煤烟病又称烟煤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黑盘 孢属真菌,在南方高湿地区发生普遍,成为影响果商 品价值的重要病害之一。 1 症状 果煤烟病主要侵染橡树的果实、枝条和叶 片。果实染病后,在表面先产生暗绿色不规则的病斑,随 后颜色变深,形成黑色小粒状小点即分生孢子器,上附一 层黑灰色霉状物,酷似煤灰,故称煤烟病。病菌一般不深 入果肉。叶片和枝条染病后症状与果实相似,叶片光合作 用受阻,因缺乏养分早落。病斑附着较紧,不易擦去。  相似文献   

13.
广西番木瓜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木瓜(Caricapapaya L.),亦称万寿果,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是著名的热带果树之一,属果中珍品,素称"岭南果王",可与香蕉、菠萝、杧果、椰子、槟榔等媲美.  相似文献   

14.
一、分类博卡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由细小病毒亚科和浓核病毒亚科组成,包括一些重要的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前者感染脊椎动物,后者感染节肢动物。细小病毒亚科分为5个属:细小病毒属、红病毒属、依赖病毒属、Amdovirus和博卡病毒属,最近又提出了Hokovirus和Cnvirus这两个新的属,还有与细小病毒亚科的任何成员都不产生聚簇的牛分离株(BPV2和BPV3)和猪分离株(PPV4)。博卡病毒属包括牛细小病毒(BPV1)、犬细小病毒(CPV)、大猩猩博卡病毒(GBoV1)、人类博卡病毒(HBoV1-4)和猪博卡病毒。  相似文献   

15.
麻黄属(Ephedra L.)为麻黄科仅有的一属.世界上已经描述的麻黄属植物有67种,中国有15种2变种1变型.新疆麻黄草的种类很多,有蛇麻黄(Distachya L.)、木贼麻黄(Equisetina Bge)、昆仑麻黄(Fedrschenkoae Pauls.)、蓝麻黄(glauca Rgl.)、中麻黄(intermedia Schrenk)、西藏中麻黄(intermedia Var.tibetica Stapf)、沙麻黄Ilomatolepis Schrenk)、单子麻黄(monosperma C.A.Mey.)、膜果麻黄(Przewalskii Stapf)、喀什麻黄(Przewalskii Var.kaschgarica(B.Fedts-ch.et Bobr.)C.Y.cheng)、细子麻黄(regeliana Florin)、草麻黄(Sinica Stapf)等.  相似文献   

16.
旋形华首线虫(Acuaria Spiralis)是寄生于鸡、鸽胃内的小型线虫,属华首科。病鸽少食,少活动,其中一只三月龄的仔鸽常离群果立,缩颈、松毛。该鸽临死前一天,仍能勉强飞上屋顶,次日便倒毙于舍内。剖解时见羽毛无光泽,脱毛后,背助可见,胸骨突出,嗉囊内有少许麦粒、谷子.肌胃有食糜和消  相似文献   

17.
梨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 ,染病枣果中部一面萎蔫 ,皱缩畸形 ,病部变红 ,病果早期脱落。近年来 ,在运城市各梨枣产区大面积发生 ,产量损失一般为10 %~ 30 % ,最多达 5 0 %。目前对梨枣缩果病的发病原因认识不一 ,有的认为可能是细菌侵染所致。笔者用DT 5 0 0~ 80 0倍液和抗枯宁 5 0 0倍液进行防治 ,但效果不明显。据调查 ,我们认为梨枣缩果病是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依据有三 :第一 ,枣果之间不传染 ,不是侵染性病害。第二 ,矮化密植枣园发生严重。梨枣是运城市近年来发展面积最大的品种 ,且均属矮化、密植、早结、早丰栽培模式。在早期产…  相似文献   

18.
文摘     
在我們进行的工作結果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如下結論: 1.結核病鷄所生的蛋,大多(3.6—54.1%)保存有本病的病原体。 2.在鷄結核病进行性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卵形成的不同阶段,通过血源性的道路感染鷄蛋。 3.病鷄能够生产无結核杆菌感染的蛋(除感染者而外)。  相似文献   

19.
从表现桑椹菌核病病症的桑树病果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真菌菌株,菌株在PDA平板上培养的菌落外观特征与在染病桑椹(病果)小核果间菌丝发育形成的菌核病菌类似,均出现黑色菌丝团,但新分离株的黑色菌丝团不形成菌核。通过对菌株r DNA ITS 583 bp片段序列(Gen Bank登录号:KT824639)的PCR检测,并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拟茎点霉(Phomopsis sp.SC1104)。该菌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桑树花期受感染后,在桑椹即将成熟时表现出病理特征,病果整个或者部分呈白色,在病果的小果间出现不规则的黑色菌丝团,并能从病果中重复分离和检测到相同的病菌。试验分析显示Phomopsis sp.SC1104菌株可感染桑椹致病,推测该菌株或作为潜伏性病原菌在桑椹菌核病的大面积暴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亚利桑那菌病(Arizonosis),又称阿利桑那症、结肠旁疾病和副大肠杆菌病等,是本世纪40年代末期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报道较少.本病的病原亚利桑那菌因最初由Caldwell等(1939)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土珊地区的野生动物体内分离到而得名.但Lewis等在1936年已有本菌引起鸡群暴发疾病的报告.在第8版的《Bergey氏鉴定细菌学手册》(1974)中,本病病原归沙门氏菌属第Ⅲ亚属,称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Salmonellaarizonae).1976年美国禽病学家协会将禽亚利那菌病列为重要的禽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