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名木古树不但拥有很高的经济、生态、旅游价值,而且拥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该文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等方法对三明市沙县古树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区内名木古树的树种组成、数量、区系分布、生长状况以及保护现状,介绍了古树名木的地方保护措施和政策实施情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该区域名木古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克恩 《现代农业科技》2010,(7):242-245,248
为进一步保护和评估古树名木资源,采用实地逐株、逐片每木检尺等方法,系统地查清了温州境内资源现状。经调查,浙江省温州市有古树名木12795株,隶属45科102属162种。其中树龄最大的为1300年,胸径最大的为4.8m。对温州市古树名木物种数量、古树总量及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温州市实际,考虑到树种价值、生长势、树龄、所在地域场所以及管护费用等因子,提出了古树名木基本价值评估方法,为古树名木的价值量化和相关案件定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中古树名木的价值分析——以丽江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人居环境的典范,分布在丽江古城中的古树名木是园林植物文化的瑰宝。从丽江古城古树名木的调查统计入手,深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中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以期为传承和创新园林植物文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林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和文化意义。由于多种原因古树名木数量正在逐年减少并且古树名木衰亡的趋势不可逆转,利用科学技术方法对古树名木进行繁育保护,使这些珍贵资源和历史文化得以传承,是保护古树名木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古树名木繁育工作实践基础上,阐述了古树名木繁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方法,可为古树名木繁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卢玫璇 《北京农业》2011,(21):28+30
名木古树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具有很好的观赏旅游价值、具有林学参考价值。因为其数量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保护意识和管理体制等问题,导致名木古树破坏时有发生。引起了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专业人事的重视,国家于2000年颁布实施了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了人们对保护的认识,为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工作经历,借鉴文物古迹保护的工作经验,对名木古树保护的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卢玫璇 《北京农业》2011,(12):147-148
名木古树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具有很好的观赏旅游价值、具有林学参考价值。因为其数量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保护意识和管理体制等问题,导致名木古树破坏时有发生。引起了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专业人事的重视,国家于2000年颁布实施了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了人们对保护的认识,为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工作经历,借鉴文物古迹保护的工作经验,对名木古树保护的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田退化是全球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较严重,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客观评价这些损失,笔者利用市场价值、模拟市场价值、影子工程等方法开展评价研究.农田退化分为农田污染、生态破坏和肥力下降三个方面,其中农田污染计量了重金属和污灌造成的损失,生态破坏计量了土壤沙化、盐渍化和潜育化带来的损失,肥力下降计量了生产力降低和水土流失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污染、功能降低以及肥力下降等退化类型价值损失量分别为440.51亿元、316.39亿元和468.55亿元.全国农田退化价值损失总量为1225.45亿元,分别相当于2004年GDP和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的0.89%和6.20%.由此可见,农田退化对中国农业发展构成一定的影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对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古树名木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其社会价值较高。通过对北京海淀区内的最具有研究意义的紫竹院公园、清华大学、颐和园古树名木的调查,掌握了古树名木的树种等级、生长状况如胸径、高度等并对其进行分析,为这些地方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提供依据,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古树名木衰亡原因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树名木是自然和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佐证,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和观赏价值,也为研究植物进化、树木生态学、生物气象学和自然界的历史变迁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和依据,被誉为"活文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古树名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现将古树名木的衰亡原因和保护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主城区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和稀有、名贵树种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统称古树名木。古树名木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自然景观中的艺术品,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灿烂的文化。古树下可以荡涤污秽、纯洁心灵、美育精神,陶冶性格,是高尚的精神享受,美好的文明教育。古树不但是活着的古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图书的出版形态来着重论述新书的选题策划、选题质量、选题实用性,并且实实在在的阐明图书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交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使用SPSS 20.0和CiteSpace.5.1.R8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领域的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梳理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前沿动态。结果表明,社会各界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领域的关注度及理论成熟度与我国政策有关,具有非常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热点主要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未来趋势集中于微文化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技术供给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技术供给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它为农业技术发明提供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一种是农业研究机构,它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成果从事农业应用研究。通过对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期刊、科研机构的工作报告以及科研领导者的文集等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这两种技术供给源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基本形成,对于宣传、引进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和改造中国传统农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古树资源及其研究价值和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树对林业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实际意义。山西古树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对其中的13科22种共205株古树作扼要介绍与总结,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讨论该省古树的研究价值及保护问题。同时,对古树的普查、管理、移植、复壮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研基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展示的重要平台.文章以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例,从其创新文化建设入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分析了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作用,总结了农业科研基地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领导重视、合理规划、创新载体、保障有力等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90-7391
科研档案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直接积累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成果和有关科研方面的文件,它具有为实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以及作为史料的保存价值。笔者通过科研档案的特点分析,阐述了其重要史料价值及在史志编撰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驱动创新的新形势下,文章以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实践经验为例,分析了创新文化建设对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探讨了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途径,为不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创新文化是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科研机构要重视创新文化建设,为科研创新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阐述了创新文化的内涵,从创新文化建设要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以及培育理念文化、构建制度文化、推广标识文化、建设园区文化、重视廉洁文化等方面总结了植保所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所采取的举措,并提出了领导高度重视,铸就文化灵魂;坚持党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文化建设等加强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古树名木价值评估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树名木价值评估是一个多因子高度综合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5个方面:树木的自身经济价值、树木的生态价值、树木的科研价值、树木的景观价值和树木的社会公益价值。通过研究,选取了简单而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代表性广的9个因子表达:古树名木评估价M=AB(1 a b c d e f) T R。并探讨了评估因子选择及其数量、权重值和级距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针对由于科研管理、评价激励体系、资源配置、人才培育等体制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科研环境不优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科研管理模式,简化科研项目程序;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增加成果转化的评价权重;稳定保障性经费投入,项目验收要注重业务考评;加强创新体系统筹协调,构建良好的用人机制等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