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稻曲球结构分析稻曲菌的侵染部位和侵染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由此推测稻曲菌侵染水稻雌蕊发生在水稻开花之前,并直接从子房获得营养形成稻曲球。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稻曲病的发生条件及预测预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洵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100-101,99
为提高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水平,对黔东南州稻曲病发生及危害特征、病菌生活史及发病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源、品种、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是稻曲病发生与否和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同时,介绍了稻曲病的测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江苏省东台市流行频率明显增加,直接影响稻谷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应用爱苗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控病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对水稻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情况进行了概述,从拮抗微生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制剂3个方面对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稻曲病生物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稻曲病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程度,为抗病品种的选择及水稻品种的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采用人工注射穗苞接种的方法对贵州省20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稻曲病性鉴定。【结果】20个品种中对稻曲病抗性最强的是福优102,其发病率为15.40%,平均稻曲球数为0.3粒/穗,综合抗性指数为3.0,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抗(MR);其次是T优272,发病率为23.10%,平均每穗病粒数为0.5粒,综合抗性指数为4.1,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感(MS);有7个品种表现为感(S),11个品种表现为高感(HS),发病率和平均病粒数最高达86.70%和8.2粒/穗。【结论】目前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20个参试品种中仅有福优102表现为中抗。在稻曲病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选择抗性相对较强的福优102种植。  相似文献   

6.
43%好力克SC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43%好力克SC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连续2 a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使用剂量135~225 g.hm-2喷施,间隔10 d,连续喷施2次,对水稻稻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病穗平均防效达92.1%~98%,以病情指数计算,平均防效为95.3%~99.2%,增产23.1%~30.2%,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曲病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diea virens(cke.)Tak)的浸染适期研究表明:水稻花粉母细胞充实期是稻曲病菌侵染水稻的最佳时期,其接种后的病株率为45%。在稻曲病菌浸染的最佳时期尝试引进拮抗细菌和化学农药的复配剂FP-Bb、生物农药纹曲宁、三唑醇、Bb-916、井冈霉素、稻曲清对稻曲病进行防治,防治结果为66.7%、75.6%、40.0%、45.2%、72.3%和80.1%;重金属类药剂稻曲清对稻曲病防效最好,生物农药纹曲宁、FP-Bb、井冈霉素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FP-Bb对稻曲病的控制效果随着单位面积用药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有所提高,比其组分15%三唑醇和Bb-916的控制效果好,不同次数的防治结果表明,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充实期足量药剂防治1次即可有效的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8.
5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30%戊唑·多菌灵SC、43%戊唑醇SC、30%苯甲·丙环唑EC、12.5%氟环唑Sc、3%井冈霉素AS等5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30%戊唑·多菌灵sC70mL、43%戊唑醇SC20mL、30%苯甲·丙环唑EC30mL、12.5%氟环唑SC50mL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病穗率防效为73.25%~81.56%,病粒率防效为73.79%~83.68%;4种杀菌剂可在生产上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japonica)/IR28(indica)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采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稻曲病的表型值。在南京、扬州分别鉴定了亲本及 RILs对水稻稻曲病的抗性。利用 QTL Cartographer 软件,对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 qFsr1、qFsr2、qFsr4、qFsr8、qFsr10a、qFsr10b、qFsr11、qFsr12等8个 QTL,分别位于第1、2、4、8、10、11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6%~22.5%之间。其中,南京检测到qFsr1、qFsr4、qFsr10a、qFsr11、qFsr12等5个位点;扬州检测到 qFsr2、qFsr8、qFsr10a、qFsr10b、qFsr11等5个位点,qFsr10a、qFsr11在两个环境下中均被检测到,对性状的解释率在18.0%~18.9%之间,使病情指数下降8.0%~14.6%,提高了抗病性。根据抗性位点加性效应方向,在qFsr1、qFsr2、qFsr8、qFsr10a、qFsr11和qFsr12位点上,亲本 IR28存在抗稻曲病的增效等位基因,大关稻具有减效等位基因,而位点 qFsr4、qFsr10b的抗性效应来源正好相反。 qFsr10a、qFsr11及其附近的标记可望在稻曲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18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7~2008年在湖南的攸县、怀化市、桃江县和湘阴县采用自然诱发以及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18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有T优259、培两优559、新香优80和T优706;感病的品种有两优培九、红莲优6号和Ⅱ优416;其它11个品种在各地的抗感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费永成  陈林  于成  陈志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08-4109,4111
[目的]为预防水稻稻曲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8年8月中旬成都平原西部稻田实地调查资料,结合2008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的气候条件,对成都平原水稻稻曲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2008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水稻抽穗扬花期成都市气温持续下降,7月底~8月上旬气温降至25℃以下;2008年7月下旬~8月上旬成都市各测站有雨日为14d左右,8月上旬中期以后,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日照时数只接近常年平均值的1/2,植株同化作用减慢,呼吸量减少,组织柔嫩,抗病力降低。[结论]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水稻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75%肟菌酯·戊唑醇(NATIVO)防治稻曲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应用75%肟菌酯.戊唑醇(NATIVO)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7 d)和之后10 d各施药1次(使用剂量为150~225 g/hm2)对稻曲病的防效达89.03%~90.24%,但当剂量为75 g/hm2时,防治效果显著降低。1次防治时,以破口前7 d用药防效较好。30%爱苗乳油和"FLINT"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也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在黔东南州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主要从当地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剖析了稻曲病呈上升发生趋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曲在稻穗及稻穗小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对2010年早稻稻曲病发病稻田收集的180份病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80份样本中共有稻曲630粒,其中258粒分布在稻穗下部,占40.95%,中部306粒,占48.57%,上部66粒,占10.48%,稻曲主要分布在稻穗中、下部;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是随着病害加重,分布于稻穗下部的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部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上部稻曲所占比例在各个病级稻穗上变化不大,稻曲在小枝梗上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稻曲病发病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选择粳、糯、杂交籼稻的4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适度调控病情梯度,按单穗病粒数分级,大样本取样考种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水稻类型的稻曲病产量损失模型。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程度与稻谷损失率和精米下降率呈正相关且关系密切。经多种数学模型比较,Weibull模型拟合度最好。建立的稻谷减收率模型为:Y1(粳糯稻)=1-exp(-(X+0.999 99)/16.091 6)^1.180 8),R2=0.990 4;Y2(中籼稻)=1-exp(-(X-0.699 99)/24.818 8)^0.8542),R2=0.983 5。精米下降率模型为:Y3(粳糯稻)=1-exp(-(X+0.599 99)/83.499 7)^1.139 6),R2=0.965 5;Y4(中籼稻)=1-exp(-(X-0.499 99)/68.542 9)^1.456 0),R2=0.967 9。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珊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4):452-456
稻曲病已成为世界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稻曲病的分布与为害、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稻曲病的侵染循环等研究进行综述,并就稻曲病抗病材料的筛选、抗性基因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系统分析当前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稻曲病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温度、pH值、氮碳源及无机盐对稻曲病菌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和寄主生育期对病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为28℃;菌丝在pH值3~10之间均可以生长、最适pH值为6~7。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8℃。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L-天冬门酰胺,最佳浓度分别为2%和0.2%;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钠与硫酸镁组合。病菌孢子释放量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晴天夜间释放为主,阴雨天全天释放。孕穗前、中期为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时期。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抗源筛选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416份水稻材料进行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筛选,发现一批高抗稻曲病的资源材料,从中选取20份进行分期播种鉴定。结合材料田间农艺性状、室内拷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品种表现抗性,病指在0到4之间,发病率在15%以下,所测20份材料,不同株高的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病率不同,对株高相同或相近的品种,其病穗率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病率相同或相近的品种株高差异较大;不同的抽穗期稻曲病发生病率不同,同一抽穗期的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亦表现出很大差异。水稻的稃尖颜色,芒色的不同,稻曲病的发生病率差异较大;结实率与穗长度、千粒重、粒色与稻曲病发病率无直接关系。多抗性试验表明,抗源的筛选可以考虑多因素复合性状的选取,才能找到多抗性材料,更好地为水稻抗病虫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共鉴定了16个粳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6个供试品种中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4、3、6和2个;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永修鉴定结果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3、3、6和3个,在修水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2、3、7和1个。综合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对稻曲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小叶迟熟、浙科优2854、Ⅱ优7954、池优65,但多数甬优系列品种感稻曲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西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布局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南稻曲病的防治用药及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最佳药剂以及防治适期。[方法]以杂交水稻组合88S/0293为供试材料,在水稻破口前5d和破口抽穗初期各施药一次。通过田闻药效试验研究味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0%爱苗乳油225ml/hm^2、43%好力克悬浮剂270ml/hm^2和25%富力库微乳剂450ml/hm^2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20.67%万兴乳油300ml/hm^2和2.5%纹曲宁乳油3750ml/hm^2,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防治效果差。30%爱苗乳油、43%好力克悬浮剂、25%富力库微乳剂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爱苗对稻曲病的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前5d施一次药为佳。[结论]该研究为稻曲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