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饲料添加剂黄连解毒散在因素实验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添加剂黄连解毒散在因素试验(高温60℃、高湿RH92.5%±5%、RH75.28%±5%和RH57.70%±5%,光照4 500±500 lx)中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变化、降解率。结果:黄连解毒散在因素试验中比较稳定。可用于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复方白头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白头翁颗粒中的白头翁和秦皮进行定性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黄芩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项中,样品在与白头翁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样品在与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对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中,黄芩苷在8.14~101.76μg范围内,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且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准确测定样品中的黄芩苷含量。结论:本研究可用于复方白头翁颗粒的质量标准建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仔泻康口服液质量标准,以便控制产品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黄芪、黄芩、黄连、白头翁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鉴别分离度好,简单、灵敏、专属性强。黄芩苷线性范围在0.12~0.75μg(R2=0.9975),平均回收率为97%,RSD=1. 46%(n=6);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在0. 125~0. 75μg(R2=0.9929),平均回收率为93.33%,RSD为2.21%(n=6)。对黄芪、黄芩、黄连的定性鉴别及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可靠,所建的标准可用于仔泻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黄白口服液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定黄白口服液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组方中的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在0.139~0.834 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04%,RSD为0.97%(n=6);黄芩苷线性范围0.235~1.41 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为0.71%(n=6)。对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的定性鉴别及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可用来进行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钠可溶性粉中的黄芩苷进行鉴别,并测定黄芩苷钠可溶性粉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显示,黄芩苷钠可溶性粉中黄芩苷与黄芩苷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黄芩苷钠可溶性粉线性方程、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均符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要求。说明此方法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可用于黄芩苷钠可溶性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黄连解毒药剂质量检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芩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热、镇静、利胆解痉等作用,是此方的主要药物,而黄芩苷是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测定其含量已成为黄连解毒药质量控制标准之一。目前医药界检测黄芩苷含量大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黄芩苷含量测定上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口服液中黄连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含量在0.326 0-1.630 0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4.38×106X-4.75×104(R2=0.999 9,n=5);样品在12 h内稳定,RSD为0.36%;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106%,RSD为0.826%;该方法精密度高,RSD为0.11%。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黄连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白黄散胶囊的质量标准。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白头翁、黄芪、黄连、黄柏、山楂、乌梅、诃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在9.91~148.6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70%,RSD为1.30%。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白黄散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张璐  范强 《中国兽药杂志》2019,53(12):23-30
提高完善白头翁口服液质量标准。优化黄连及盐酸小檗碱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化前处理步骤,减小展开剂毒性对人体的伤害。建立白头翁口服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关键指标成分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对白头翁口服液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用提高后的标准对市售白头翁口服液质量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标准的提高有助于判断样品的真伪优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柴葛解肌颗粒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本品中柴胡、白芍、甘草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在3.664 ~ 73.28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54%.试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比黄连颗粒剂与水煎剂主要成分和抑菌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对黄连对照药材、黄连饮片水煎剂与黄连颗粒剂中盐酸小檗碱等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并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黄连颗粒剂与水煎剂所含有效成分基本一致,特征图谱在相同时间出现相似的峰,属于盐酸小檗碱特征峰;黄连煎剂和黄连颗粒剂的抑菌圈大小相似。说明在临床治疗中黄连颗粒剂可以代替黄连饮片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郁金颗粒剂是由经典方郁金散进行剂型改进而成。原散剂无主要药物的定性鉴别,更无含量测定指标,不利于生产和使用中控制其药品的质量。本试验分别对郁金颗粒中黄连、大黄、黄芩等主要药物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用2%的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对颗粒进行理化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该方法可有效控制郁金颗粒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黄连解毒散经超微粉碎后和普通粉相比有效成分小檗碱、栀子苷从鸡体内排出的规律及对其吸收利用度的影响。将150只鸡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50只。甲组灌胃给80目的黄连解毒散,2 g/只;乙组灌胃给400目的黄连解毒散,2 g/只,丙组灌胃给400目的黄连解毒散,1 g/只,给药2.5 h后开始收集粪便,2.53.5 h,3.53.5 h,3.54.5 h、4.54.5 h、4.55.5 h、5.55.5 h、5.56.5 h、6.56.5 h、6.57.5 h、7.57.5 h、7.58.5 h、8.58.5 h、8.59.5 h、9.59.5 h、9.510.5 h时间段收集粪便。60℃以下温度充分干燥,称重,研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粪中小檗碱和栀子苷的排出量。结果灌服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散,超微粉组和普通粉组相比,鸡粪便中小檗碱的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超微粉组的剂量是普通粉剂量的1/2时,鸡粪中小檗碱的量也基本减半。说明经过超微粉碎并没有增加小檗碱在鸡体内的吸收。超微粉组鸡粪中栀子苷的总量明显减少,相同剂量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栀子苷的吸收利用度增加约44%。表明超微粉碎后可以增加黄连解毒散中栀子苷的吸收利用度,而对小檗碱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中成分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粉碎目的是通过超微粉碎增大药物颗粒的比表面积、促进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效,最终达到节省药材资源的目的[1].微粉化技术在中药材及方剂中的应用研究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试验通过对黄连解毒散中主要药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其溶出特性,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体的应用与粒径控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究黄连的不同部位(叶、茎、根和须)4种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阐明黄连非药用部位(叶、茎和须)能否替代黄连以及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首先对黄连不同部位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通过薄层色谱结果初步判断不同部位相对应生物碱的含量;其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精...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和细粉的家兔血浆中黄芩苷的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Pharmaceutical Kinetics Software,PKS)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中黄芩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如下: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组、普通细粉组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模型均为二室开放模型。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主要药动学参数:Ka=0.497 h-1,t1/2α=2.556 h,t1/2β=8.46 h,AUC0→∞=3.401μg.h/mL,Vd=6.752 L/kg,Tpeak=3.005 h,Cmax=0.311μg/mL;黄连解毒散普通细粉主要药动学参数:Ka=0.419 h-1,t1/2α=2.74 h,t1/2β=5.83 h,AUC0→∞=2.611μg.h/mL,Vd=12.890 L/kg,Tpeak=3.645 h,Cmax=0.215μg/mL。与细粉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中黄芩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30.26%。上述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散经超微粉碎后吸收相增大,可显著提高其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建立黄连解毒微粉中栀子苷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以硅胶G板为薄层板,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即可快速鉴别出栀子苷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2 C_(18),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显示,栀子苷在10~8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9%,3批样品的栀子苷含量在0.798~0.814 mg/g之间。栀子苷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均简单快速,为黄连解毒微粉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芪贞增免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芪贞增免颗粒中黄芪、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采用波长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制剂中特女贞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较好,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进样量0.840~5.040μg (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9%(RSD=1.09%,n=9);特女贞苷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0.0012~250.0300μg·m L-1(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6%(RSD=1.28%,n=9);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0.0185~250.4625μg·mL-1 (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0%(RSD=1.01%,n=9)。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芪贞增免颗粒质量标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龙散中龙胆苦苷和小檗碱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5%三乙胺水溶液(用85%磷酸调p H值至3.0)-甲醇(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70 nm;龙胆苦苷和小檗碱的含量测定范围分别为4.09~102.2μg/m L(R=0.999 7),3.93~98.26μg/m L(R=1.000 0);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3%,97.78%;RSD分别为0.96%,1.23%;该方法方便、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白龙散中龙胆苦苷和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量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结果:超微粉碎可增加栀子苷和小檗碱的溶出量,在超声提取下超微细粉中栀子苷和小檗碱含量分别比细粉提高26.26%和37.07%.结论:超微粉碎没有改变黄连解毒汤固有的药效学物质,但对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量而言,超微粉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