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行业资讯     
正农业部印发规划要求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为推动农业生产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加快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近日,农业部组织编制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规划》明确了建设总体思路,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  相似文献   

2.
正为推动农业生产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加快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规划》明确了建设总体思路,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3.
正苜蓿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优质饲草。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提升草产品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编制了《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禽养殖业大国,现在由于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产生了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大、种养脱节、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养殖业升级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也给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而合理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农业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提出要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荐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通过探究种养循环模式的实施意义以及目前国内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然后对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猪粪资源化利用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充分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即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开展适度种、养一体化生产,生猪养殖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农作物又作为生猪养殖的饲料来源,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链。2004年起,上海市松江区开展了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养殖建设试点,2008年探索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养猪模式。该模式以上海松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运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四川省梓潼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以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带动为发展方向,构建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尤其是"1+3"零风险生猪代养模式和在其基础上探索出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更是将梓潼县带上了一条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绿色畜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定州市向省农业厅申报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农牧业发展规划以及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评审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方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定州生态循环农业的长远发展,准予通过。按照方案,定州将在全省率先建成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农牧业示范县。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以"专家大院"为平台的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先进循环农业科研成果,按照循环农业的要求,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的都市循环农业,初步形成了农业种养结合、立体复合型发展、农业副产物再利用等一大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发展了一系列高端农业品牌,为崇州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推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典型模式及案例  相似文献   

9.
<正>种养一体化,主要是指在一定土地管理区域内,通过将种、养进行科学、有效、有机地结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与农产品的绿色、有机化,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使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顺畅流转起来,最终使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相对平衡的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种养业循环一体化是加快转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种养业循环一体化的本质是发展"以养带种"的产业链结构,核心是构建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推行"粮改饲",把握种养结合方向,为养而种,以养改种,养为主体,提高单位土地的有效产出,构建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畜牧大市,以粮改饲试点为依托,以"种、管、收、贮、用"等为关键环节,坚持"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发展思路,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为重点,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示范带动种植结构调整,带动全市粮改饲工作全面推进,走出了一条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和研究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文章结合国内现有的种养结合模式,以"园林树木-牧草-黑山羊"为研究出发点,依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植物选择原则,筛选适合湖南丘陵区的园林树木。根据栽培性状、营养成分及饲喂黑山羊的经济效果,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成分均衡的黑山羊牧草品种,并对"园林-牧草-黑山羊"循环农业模式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种养结合有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实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不仅能推动四川省达州市畜牧业绿色发展,更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也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方向. 一、实行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种植业能为养殖业提供牧草、饲粮等基础物质,实现能量由植物传递到动物,同时消纳养殖废弃物.养...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思路、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优质苜蓿产量达到540万吨,苜蓿单产、质量、优质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升,草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养结合更加紧密。《规划》指出,苜蓿产业发展要按照加  相似文献   

15.
循环农业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农业种养结合是我国循环型农业的一种主要模式。以临沂市农业大县莒南县为例,围绕其主要的生猪产业和花生产业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该县的一种主要种养结合模式:"生猪养殖—有机肥—花生种植—饲料—牛羊养殖"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发展对策,为莒南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饲料》2019,(4):5-5
近期,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明确提岀要“依法制定岀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划定水产养殖区、布局限养区、明确禁养区,集成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到2022年建成250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压减内陆和近海捕捞强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海洋牧场和渔港经济区,打造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等。《规划》发布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渔业强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6600万t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产业发展目标:水产品总产量6 600万t,国内捕捞产量实现"负增长",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 000万t以内。远洋渔业产量230万t。渔业产值达到14 000亿元,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540 万 t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优质苜蓿产量达到540万t,苜蓿单产、质量、优质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升,草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养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8.
政务     
正两部门: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5月13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支持,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力争通过5年试点,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三五"期间,甘南农牧业发展要以"生态、绿色"为主题,以减肉畜增奶畜为主线,强化草、牧、种结合型发展模式,紧紧围绕已批复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甘南州牦牛藏羊发展规划》这个中心,全力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快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草、畜、粪(有机肥还田)、草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农牧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河北省牢牢树立"种养结合、清洁养殖,生态循环、美丽畜牧"理念,创新举措,加强引导,探索模式,注重示范,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力促进了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一、依法划定"三区",开展禁养区整治以省水领办名义印发《河北省畜禽养殖禁养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出台《河北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会同省环境保护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禁养区专项整治的函》《关于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