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青海省兴海县近11年的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多雨与春季干旱年份牧草返青期相差38d,牧草返青期提前或推迟主要与≥0℃初日的时间、当年3-4月份降水量和上年9-11月份降水量密切相关,牧草返青期降水的最佳气候模型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牧草全生育期植物高度增加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牧草生长高峰期6-7月份降水量每增加10 mm,鲜草增产225kg·hm~(-2)。因此,降水量是限制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返青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东北部天然牧草生物量与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相关分析,将牧草的整个生育期分为缓慢生长-积极生长-缓慢生长3个阶段.应用积分回归定量分析得出:牧草缓慢生长期正是返青-展叶(4月下旬-5月中旬)时期,温、水、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每增加1个气象单位,依次增产牧草约18 kg/(hm2·℃)、10.5 kg/(hm2·mm)、16.5 kg/(hm2·h);牧草积极生长期正是牧草拔节-开花(5月下旬-7月下旬)时期,温度、日照基本满足牧草的生长发育需求,水分条件是主要矛盾,气温、降水量、日照每增(减)1个气象单位,依次减(增)产牧草约15 kg/(hm2·℃)、10.5 kg/(hm2·mm)、22.5 kg/(hm2·h);牧草缓慢生长期正是牧草灌浆-成熟(8月上旬-8月下旬)时期,此时光、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负效应,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每增(减)1 ℃增(减)产牧草约12 kg/(hm2·℃). 相似文献
7.
共和盆地是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以克氏针茅、紫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岌岌草为优势植被的温性草原是共和盆地典型植被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变迁,草原植被退化十分明显,严重荒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草原退化、牧草产量下降已经成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从1985—2006年共22年的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均温、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8个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借用功效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了它们与牧草生长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9.
果洛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半定位观测初报李发吉李有福刘立明(青海省果洛州草原站,大武,814000)为了准确掌握果洛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我们于1994年7~9月在甘德县东柯曲下游对高寒草甸类3个亚类〔1〕草地的牧草生产量进行了半定位动态监测,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和对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主要禾本科牧草返青到籽实成熟需140~150 d,≥0 ℃积温1 000~1 200 ℃,降水量400~450 mm,日照时间1 000~1 100 h;牧草在返青后64 d开始,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阶段,在返青后的第88天,生长速度最快。返青后112 d开始,其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气温对牧草产量形成在返青到抽穗期、枯黄期为正效应,其中,拔节到抽穗期、籽实成熟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形成除籽实成熟期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均为正效应,在禾本科牧草分蘖拔节期牧草产量形成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日照时间对牧草产量形成影响在返青到分蘖期、籽实成熟期到黄枯期为正效应,拔节到开花期为负效应;抽穗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日照时间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共有73属162种上了沉重的饲用植物50属77种,优良牧草29属50种,主要草坪植物10余种,具药用等用途的20余种。根据调查结果,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取4月龄洼地绵羊公羊27只,平均体重(20±0.50) kg,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组,每组9只,以研究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Ⅰ组饲喂天然草原青干草,试验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苜蓿,饲养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间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降低4.55%,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著降低11.29%;3个试验组间体高、体长和胸围增加值差异不显著;屠宰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22%,比试验Ⅲ组降低2.33%,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胴体净肉率试验Ⅰ组最高,为37.83%,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提高2.97%、1.26%,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肉骨比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56%,比试验Ⅲ组低3.3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3个试验组的眼肌面积大小比较接近,但试验Ⅰ组最大,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大0.57%、7.30%;试验Ⅰ组盈利额最大,为492.15元,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多41.31和150.74元。综合研究表明,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都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天然草地饲草资源特点与利用现状的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2021,42(6):76-79
[目的] 更好地掌握河南省现有天然草地饲草资源特点与利用现状,为未来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当地天然草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全国草地清查总体工作方案》,从草地类型、草地面积、植被生产力水平、饲草种类和利用现状等5个方面,对全省天然草地资源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结果] ①河南省天然草地共有4类30个型,总面积为52.24×104 hm2,74.04%的天然草地分布于豫南、豫西山区和低山丘陵地区。②河南省天然草地的饲用植物有1 400多种,建群种有41种,优势种有123种,主要伴生种有357种。③河南省天然草地的平均草层高度70.43 cm,平均盖度86.36%,平均产草量为7.02×103 kg/hm2,94.40%的天然草地属于未利用或轻度利用状态。[结论] 河南省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类型多样,牧草生产水平高,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需要加大开发和利用力度,进一步挖掘草食畜牧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研究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月龄洼地绵羊公羊27只,组间平均体重(20.0±0.5) kg,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试验Ⅰ组饲喂天然草原青干草,试验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苜蓿,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肉色、大理石花纹、pH、熟肉率等指标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失水率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剪切力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灰分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含量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综合研究表明,与农区秸秆饲料相比,天然草原青干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区洼地绵羊羊肉的食用价值和营养物质含量,同时改善了羊肉风味,可在农区推广使用天然草原青干草。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柑橘黄龙病在桂东北柑橘产区呈高发状态。该文通过对2008~2015年1~2月、5~7月和10~11月3个时期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探索柑橘黄龙病发生蔓延的气象条件。结果显示,2009、2010年和2013~2015年5年为暖冬气候。特别是2013~2015年间,1~2月连续3年为暖冬气候、5~7月的南风大到暴雨次数达7次、10~11月平均温度仍处于柑橘新梢抽发的适宜值范围。为柑橘黄龙病传病媒介—柑橘木虱的越冬、迁移、增加食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建议柑橘产区抓好1~2月、5~7月和10~11月这3个关键时期柑橘木虱的统防统治工作,控制柑橘黄龙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天然草地植物种质资源潜势分析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西秦岭山地的文汇地带,有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和草丛、草原、草甸、荒漠等草地类型,天然草地面积大,植物种类组成复杂、数量繁多、种质资源丰富。综合分析甘肃天然草地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潜在优势,针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一现实,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天然草地种质资源和保护利用的措施,以达到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和种质资源持续保护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