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筛选晋薯16号马铃薯的最适贮藏温度,研究了5个不同贮藏温度(0~1 ℃、2~3 ℃、4~5 ℃、10~12 ℃和15~18 ℃)下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腐烂率、失重率、发芽率以及茎肉色泽等生理、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3 ℃条件下贮藏可明显抑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以及还原糖营养物质消耗,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失重率、腐烂率和发芽率的上升,并较好地维持了块茎新鲜色泽,获得理想的贮藏效果。与之相比,0~1 ℃贮藏温度引起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和腐烂率上升,并加快了块茎内部的淀粉向还原糖的转化速率;当环境温度高于4 ℃时,随贮藏温度的升高,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和发芽率明显上升,茎肉色泽变暗,新鲜程度明显下降。通过对马铃薯生理、品质指标以及贮藏效果综合比较分析,2~3 ℃是适用于晋薯16号马铃薯长期贮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2.
以青薯9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10、15、20℃)对150 d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发芽率、失重率、腐烂率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贮藏温度不同对马铃薯贮藏期间的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不同,20℃下马铃薯块茎的贮藏品质及生理劣变最快,其次是15℃和10℃,4℃条件下贮藏能够较好地保持马铃薯块茎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品种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旱生理机制,为马铃薯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克新1号’为材料,在抗旱棚中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的产量、株高、茎粗、茎叶鲜重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降低;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3个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品种间3个指标变化的幅度不同,‘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上升的幅度高于‘克新1号’;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个品种的组织相对含水量均逐渐降低。通过抗旱性综合分析和评价,抗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克新1号’。研究结果说明抗旱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具备较强的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的休眠特性及其生理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马铃薯品种、自交实生薯、杂交实生薯的休眠特性。室温保存品种的强度和幅度分别为42~70d和35~42d;自交实生薯分别为56~77d和42~49d,杂交实生薯分别为56~91d和49~63d。赤霉素处理能使休眠期较室温保存期强度缩短25.0%~62.5%,幅度缩短34.7%~71.4%,但使芽的生长变弱。变温处理能有效缩短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和家系的休眠时间,对缩短休眠期短的品种和家系的休眠时间效果不明显,但能使休眠幅度较室温下缩短28.6%~50.0%,使芽生长得较粗壮。赤霉素处理和变温处理均不能改变3种类型试验材料之间休眠幅度的差异。CIPC抑芽剂处理块茎,能够有效地抑制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硅钙肥对爆裂玉米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爆3号爆裂玉米为试材进行硅钙肥不同施量的研究,对籽粒中硅、钙、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硅钙肥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硅和钙含量,分别提高35%和60%.蛋白质含量有少量增加,而脂肪和淀粉含量的下降幅度很小;增施硅钙肥具有增加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作用,同时使丙二醛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升高.说明施硅钙肥不仅能提高品质,而且对改善生理功能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发芽对于马铃薯栽培、贮藏保鲜和加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5℃室温条件下贮藏90d后的转正义和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马铃薯Favorita的块茎为材料,对贮藏块茎的PPase活性和及Pi、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PPase基因对马铃薯相关休眠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正义PPase基因的两个株系F-2-1和F-2-4块茎中的PPase活性、Pi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且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F-2-4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转反义PPase基因的两个株系F-1-1和F-1-2块茎中PPase活性、Pi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耐盐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东农308和费乌瑞它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60mmo1/L NaCI和15mmo1/L NaHC03对2个品种进行盐碱胁迫处理,研究盐碱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生理指标及叶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盐碱胁迫处理后,两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升高,东农308上升的幅度大于费乌瑞它;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东农308下降的幅度小于费乌瑞它;叶绿体变形,数量减少,基粒肿胀,排列不规则;线粒体个数增加,外膜变模糊,发育较差,但是东农308的受影响程度小于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配施对半干旱地区覆膜马铃薯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配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入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降低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处理T_1(尿素37.5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微生物菌肥750kg/hm~2)是最优处理,较CK(尿素37.5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增产21.05%。菌肥与氮磷肥配施可缓解干旱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模式对免耕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免耕覆盖稻草(4cm,8cm)以及免耕覆盖稻草后加盖地膜等6种不同的免耕覆盖模式,探讨其对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稻草4cm的模式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免耕覆盖稻草8cm后加盖白色地膜的相对较低;其他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只覆盖稻草的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植株提早衰老。所以,粘壤土的栽培环境可以采用免耕覆盖稻草后加盖地膜的模式,植株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维国 《作物杂志》2013,29(1):87-90
在青海省互助县曹家堡进行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马铃薯单因素试验,以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为处理,以起垄露地种植和平地种植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10cm处,增温效果为白膜起垄>起垄降解膜>起垄黑膜>起垄露地>露地平种,10cm深处的增温效果>土壤表面。各种地膜覆盖后均可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提前收获,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大,黑膜覆盖作用小。白膜、黑膜和降解膜起垄覆盖马铃薯后,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提高马铃薯的结薯数和大薯率,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淀粉产量,但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黑膜覆盖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下降的少,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下降的多。普通白膜和黑膜的残留量大,降解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采用白膜或降解膜进行马铃薯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大西洋、克新1号和青薯168的脱毒基础苗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因型、pH值对马铃薯脱毒基础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叶片数、叶面积、株高、茎粗、节长、节数、根长和根条数影响,培养14 d时,测定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基因型对10个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p<0.05);5种pH值除对茎粗、节数、根条数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余7个农艺性状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3个不同基因型和pH值对马铃薯单株鲜重、干重、叶片数、叶面积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其余农艺性状受基因型和pH处理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大西洋快繁的适宜pH值为5.6~6.0,克新1号和青薯168快繁的适宜pH值为5.6~6.2,综合农艺性状良好.建议工厂化生产时,将pH值统一调到5.6~6.0,便于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分期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分期施肥对重庆市巫溪和城口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分期施氮钾、分期施氮磷钾各处理均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巫溪试验点提高幅度为2.5~5.6%,以分期施氮磷钾3效果最好;城口试验点提高范围为1.4%~19.7%,以分期施氮钾2作用最大。分期施肥各处理都提高了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块茎淀粉、粗蛋白和磷含量;各处理对马铃薯可溶性糖和块茎中钾含量的影响,两个试验点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宁夏粉用马铃薯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宁薯4号’和‘陇薯3号’为试验品种,2008年在宁夏西吉县进行了粉用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研究其对粉用马铃薯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对于两品种而言,‘陇薯3号’生育期又比‘宁薯4号’要短,4月13日和4月20日播种的‘陇薯3号’比同期的‘宁薯4号’分别提前了32天和16天开花;不同播期与叶面积指数、单株(茎)叶面积、叶片总面积之间关系密切,选择适宜的播期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宁薯4号’选择在4月20日左右播种及5月25日左右播种时能够获得品质更优的粉用马铃薯,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8.85%、0.1%和57.28%、0.044%,‘陇薯3号’选择在4月20日左右进行播种能够得到品质性状更优的粉用马铃薯,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3.88%、0.038%。不同播期商品率有所不同,‘陇薯3号’商品率略高于‘宁薯4号’。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期探讨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抗旱的生理机制。选取生产上推广的‘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两个马铃薯品种,在旱棚内分区栽培。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处理,测定马铃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MDA、Pro含量均增加,而SOD活性下降。花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最大;抗性强的品种MDA、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较小,SOD的活力较高,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相反。抗旱性强的品种在生理生化指标上具有抗旱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外包装方式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油麦菜为试材,经过挑选后装入包装袋并分别置于纸箱、泡沫箱和温控箱中于4℃冷库贮藏,分析不同外包装方式对油麦菜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控箱箱体内部温度波动范围在0.1℃以内,与纸箱组相比,温控箱的外包装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色差值ΔE的变化,更好地维持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有效地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延缓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维持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升高。因此,温控箱包装方式下贮藏品质最好,可有效地维持油麦菜的营养品质和商品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王和寿 《作物杂志》2022,38(6):208-125
为探究不同施N量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及为制定科学的叶用甘薯施肥技术提供数据依据,选用叶用甘薯品种台农71和福菜薯18为材料,设氮素水平0.00(CK)、87.50(T1)、175.00(T2)、262.50(T3)和350.00g/m2(T4),通过液质联用色谱仪和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检测发现,异槲皮苷含量最高,在福菜薯18中高达74.43mg/kg。2个品种均不含二氢槲皮素,其余的5种含量均较低。检测到的6种类黄酮与施N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品种间没有差异。在施N量达到262.50g/m2(T3)时,福菜薯18总黄酮量达到最大,而施N量变化对台农71总黄酮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施N后,2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施N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施N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在施N量达到262.50g/m2(T3)时,2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可溶性糖含量与施N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而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试验发现,施N量为262.50g/m2时既能保证叶用甘薯的产量,又可以保证其保健品质。  相似文献   

17.
将“延薯4号”单叶节茎段转入白光、红光、蓝光、红蓝光(4:1)下,测定了腋芽薯结薯特性、蔗糖和淀粉含量及光合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蓝光处理腋芽薯形成最早,单薯重和结薯率最高;在腋芽薯形成过程中,叶片蔗糖含量、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净光合速率(Pn)、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量子产量(YPSⅡ)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红光处理叶片的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蓝光处理最低;相同扦插时间叶片的潜在最大光能利用率(Fv/Fm)在不同光质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上述结果,蓝光为诱导马铃薯单叶节茎段腋芽薯的理想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喷施草甘膦之后,甘薯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阐明草甘膦对甘薯生长的影响。以耐草甘膦甘薯品种‘N3014’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草甘膦,研究甘薯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喷施草甘膦之后,甘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喷施草甘膦的浓度越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越严重;叶片的CAT活性、MDA含量以及莽草酸含量升高,喷施浓度越大,上升越明显。根茎叶的蔗糖含量均升高,且块根与茎中的蔗糖含量均高于叶片中的蔗糖含量。由此可知,叶面喷施草甘膦药剂,加剧了甘薯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阻碍了莽草酸途径中芳香族氨基酸和芳香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导致莽草酸积累增多;草甘膦通过影响甘薯的光合作用而抑制光合产物的生成,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适宜的马铃薯杀秧时期,达到降低采收损伤、提高块茎贮藏品质的目的,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试材,研究了采收前0、7、14 d进行机械杀秧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块茎表皮擦伤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贮藏期间块茎的呼吸强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PO)活性、木质素含量、表皮微观组织结构、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采收前14 d杀秧处理虽然一定程度降低了马铃薯产量和大中薯率,但促进了块茎周皮木栓层的形成,采收时表皮擦伤程度降低44.66%,同时降低了块茎贮藏期间的呼吸代谢速率,抑制了表皮PAL及PPO活性的升高,促进了表皮木质素的积累,减缓了块茎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综合分析,采收前14 d杀秧处理的采后减损效果优于不杀秧和采收前7 d杀秧处理,该研究可为马铃薯采前杀秧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