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莲缢管蚜属于同翅目蚜科,农民有时也称之为腻虫。虫体较小,体长仅2.3~2.5毫米,宽1.0~1.6毫米,体形为卵圆形或长卵形,体色褐色至褐绿色或深褐色。成虫、若虫都能为害,主要为害莲藕、慈姑、菱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对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4.
<正>莲缢管蚜又称蚜虫、腻虫等,喜阴湿天气,从5月上旬到10月都可在莲藕植株上为害,以6月危害最严重。1.危害特点成虫、若虫常成群密集于嫩绿的幼叶、叶芽、花蕾及柄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发生黄白斑痕,生长不良,重者叶片卷曲皱缩,叶片枯黄,花蕾凋萎,造成莲藕减产。  相似文献   

5.
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正值油菜苗期阶段,油菜苗青嫩,易引发多种病虫发生危害。油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猝倒病、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跳甲、菜青虫、蟋蟀、猿叶虫、菜螟等,常造成油菜生长受阻,甚至缺苗断垄。因此,油菜种植农户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展防治。蚜虫一般在干旱时,蚜虫常大量发生,为害猖獗。成蚜和若蚜多集聚在幼苗及  相似文献   

7.
正苹果黄蚜,又名苹果蚜、绣线菊蚜,属同翅目,蚜虫科,是苹果树上的主要叶部害虫之一,寄主主要有苹果、梨、海棠、山楂、大樱桃等树种。苹果黄蚜无寄主转移习性,属于留守型蚜虫,为害程度受当年气候的影响很大。冬季气温高于往年平均温度,早春气温回升较快,新梢生长旺盛,6~7月份少雨干旱等条件均有利于黄蚜的发生;相反则发生较轻。黄蚜多集中在新梢和幼叶部位吸食汁液,常群集在卷叶内为害(这是其为害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麦长管蚜穗型蚜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效文 《华北农学报》1991,6(2):103-107
实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有苗型蚜和穗型蚜两种生态型.穗型蚜是适应高温而产生的生态型,有两种典型的体色——桔红色和绿色,在这二者之间有过渡色——黄绿色,且桔红色穗型蚜是由绿色穗型蚜产生黄绿色穗型蚜,再由黄绿色穗型蚜而产生的.苗型蚜的最适温区为15~20℃,而穗型蚜的最适温区为24~26℃.同时,穗型蚜也是麦长管蚜越夏的主要蚜型(占96%左右).  相似文献   

9.
筛选抗蚜种质资源,为油菜抗蚜育种提供亲本。自然感蚜条件下,在云南罗平与泸西两地利用蚜情指数对18份油菜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分析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发生盛期出现在花期至成熟期之间,温和干燥的气候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泸西点的发生盛期较罗平点早。相关性分析显示,蚜情指数与油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发生蚜害会造成油菜4.97%~79.69%的产量损失。从18份材料中筛选出5份抗蚜品种、13份感蚜品种。其中‘云油杂28号’和‘云油杂18号’表现为高抗,可作为油菜抗蚜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穗蚜俗称腻虫、蜜虫,是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小麦穗蚜主要种类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等。小麦穗蚜主要在灌浆期危害穗部,造成穗粒数减少、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受蚜虫危害的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1发生特点小麦蚜虫在北方地区以麦长管和麦二叉蚜危害为主。5月上旬小麦抽穗后,小麦蚜虫繁殖速度加快,一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河南省植保站召开了全省2019年秋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会上对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一、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1.玉米螟二代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4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2.玉米蚜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麦长管蚜(荻草谷网蚜)是中国北方麦田发生范围最广、小麦灌浆期常年需要化学防治的蚜虫种类。麦长管蚜种群田间时空发生发展动态受地理区域、气象因素、天敌、农事操作、农田生物多样性、以及小麦品种抗蚜特异性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年份,麦长管蚜种群发展的时间动态是随春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田间气温的回升,由拔节起身期的零星发生,到孕穗期的快速增长,抽穗后种群数量的急速增加,至灌浆中后期达到高峰,乳熟期急剧下降;空间分布型的动态变化则按随机-核心-聚集(嵌纹)-均匀-聚集(嵌纹)-消失的规律变动。小麦抽穗前受蚜虫为害主要影响穗粒数,但由于田间种群数量小,对产量影响不大;抽穗后蚜虫种群数量增加,主要影响千粒重。本研究提出了针对麦长管蚜的分段生态防控策略,依据麦蚜的为害特点、小麦发育阶段及品种抗/耐蚜特性制定动态防治指标,抽穗前生防为主,防治指标宜严,抽穗后化防为主,防治指标宜宽的建议。同时提出植保无人机结合人工智能自动寻查病虫害发生中心,实时“一喷三防”精准施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菊花害虫中最可恶的是蚜虫。从幼苗到开花,它可连续不断地发生和为害,尤其是开花期,蚜虫成群钻入花瓣和花蕊吮吸花汁,会造成花瓣焦枯,使花期大大缩短。过去发生蚜虫时,我常用乐果和氧化乐果防治,这两种药在菊花苗期使用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均不彻底。而如果到花期仍用它治蚜,极易造成花器药害。怎么办呢? 笔者去年试用江苏吴县生产的“一遍净”粉剂治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用“一遍净”治蚜有4个特点:①治蚜较彻底,用300倍液喷一次,杀蚜率可达98%以上,持效期可达30天左右;②花期用300倍液不会发生药害(应避阳光喷  相似文献   

14.
桃蚜和萝卜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常在同种蔬菜作物上混合发生。为深入了解2者的种间互作关系和潜在的竞争机制,研究了2种蚜虫分别为害后,对其寄主甘蓝的氮素营养,以及后取食的异种蚜虫的生命特性和种群数量变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桃蚜为害的甘蓝植株,可显著降低在被害叶上后取食的萝卜蚜的种群数量、种群净生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也可显著降低在系统叶上的净生殖率;而萝卜蚜取食为害,仅可使被害叶上桃蚜种群净生殖率降低。桃蚜为害后,甘蓝叶片的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异亮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而萝卜蚜为害后的蛋氨酸含量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桃蚜危害介导的甘蓝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能抑制了萝卜蚜的生长发育,多食性的桃蚜比寡食性的萝卜蚜也许具有更高的进化发育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棉蚜是甘肃棉区的优势害虫,主要是棉花成株期的夏型棉蚜(即伏蚜)对棉花造成为害。为探明河西走廊棉区棉花伏蚜的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笔者于1995~1996年在甘肃敦煌和安西两地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棉株受伏蚜为害后主要是造成株高降低、蕾铃脱落率增加、吐絮数减少,铃重降低而减产。根据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的棉花生产现状,提出棉田夏型棉蚜(伏蚜)的防治指标为平均单株3片叶蚜量50头左右。  相似文献   

16.
麦蚜是麦区常发性主要害虫,不但吸食小麦营养,而且传播病毒病,导致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因小麦生长中后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通常多种蚜虫(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混合发生。我们本着筛选高效、低残留农药,为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依据的目的,设置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对棉花苗期的蚜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小麦条带种植模式可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和为害,苗期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种植,分别减少70.4%和84.8%,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67.4%和81.3%;棉花条带中,边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中间行,边行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分别比中间行减少了43.7%和54.3%,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中间行降低了52.4%和84.6%。  相似文献   

18.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病毒病,一旦发生不但会给玉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会给杂交玉米制种带来灭顶之灾,轻者大幅度减产,重者颗粒无收。该病毒的越冬寄主为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碱草、狗尾草、芒草、稗草、马唐、牛鞭草等;传毒媒介主要是麦二叉蚜、长管蚜、黍缢管蚜、棉蚜和叶蝉等。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兼顾”的原则,有效地控制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一、豫北棉蚜的发生特点和防治问题棉蚜是豫北棉田前、中期的主要害虫。它的发生特点是:早、重、长、无间歇。早,发生早,棉苗出土就上棉蚜,出苗早的,棉蚜上得也早。重,为害重,棉蚜达到一定数量,就引起真叶卷缩,棉苗生长停滞,生育期推迟,造成减产;蕾期棉蚜猖獗,更会引起幼蕾大量脱落,对产量的影响尤为严重。长,持续时问长,“伏蚜”问题出现以后,为害期延长到七月底至八月上旬,整个为害期接近百天。无间歇,年年发生为害,虽然有轻重不同,但是年年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对新疆小麦地方品种的抗蚜性鉴定,主要在乌鲁木齐市老满城试验站进行。这里麦蚜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出现较早,数量较大,为害时间长,麦长管蚜出现较晚,在小麦抽穗后为害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