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2.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3.
高州县沿鉴江两岸有大量适桑土地。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曾利用这些低洼地、河滩地、山坡地种桑,年产茧100吨左右。1980年之后,采取“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稳步发展”的方针,到1985年全县桑面积达到25462亩,年产茧1500吨左右,创全县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蚕桑生产急剧下降,但年产茧量仍一直保持在500吨以上,且从1088年开始,蚕桑生产又有了回升的势头。据1989年底统计,全县桑面积达8753亩,比最低潮的1987年底4574亩增加91%。1989年投产面积为5707亩,发放蚕种28307张,比1988年25613张增加10.5%,产茧745吨,比1988年640吨增产16.4%,平均单张产茧24.9公斤,是历史最高纪录。高州县蚕桑生产之所以得到恢复发  相似文献   

4.
我县的蚕桑生产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量小分散逐步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到1991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2.2万1/15公顷,年产茧2150吨,  相似文献   

5.
化州位于粤西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壤肥沃,有利种桑养蚕生产。早在解放前化北就有一些群众有种桑养蚕的习惯,在1958年大跃进中曾大发展,种桑面积达1,333公顷,但当年收茧只有500吨,也办起了丝厂。但在三年困难时期,桑被挖了,厂也下了马,到六十年代中期又开始发展,1976年发展到600公顷,当年收茧超500吨,到1985年桑面积达1,866公顷,收茧达2,500吨,但又因1986年茧价下降以及桑青枯病的严重为害等原因,当年又大量挖桑,1987年桑地面积仅有580公顷,收茧725吨,又出现了低谷。后来茧价调高,并在县委县府的重视和上级公司的指导下,在公司全体职  相似文献   

6.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7.
曹江镇林村管理区现有桑地518.7亩,其中“抗十”502亩,占97%,实现了桑树抗青枯病良种化,战胜了毁灭性的桑青枯病的威胁,较快地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建设成为既是蚕茧生产基地,又是“抗十”种苗基地。林村有12条自然村,445户,1861人,1172亩耕地,从1980年以来把蚕桑作为主要生产项目之一,做了大量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的具体工作,使桑地逐年扩大,亩产逐年提高,至1985年桑面积发展到495亩,其中  相似文献   

8.
自解放初至七十年代末云浮种桑养蚕曾经三次大起大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1980年冬又大力发展蚕桑1982年底桑地发展到166.7公顷,其中投产桑82.5公顷,产茧75.4吨,1/15公顷产茧60.85公斤。随着农村体制改革,怎样才能使以个体为主的蚕桑生产发展巩固?我们在河口镇抓汇龙田等村,作为建设蚕桑专业村试点的探索。1984年夏季全省蚕桑生产检查汇报会在云浮市召开,代表们到迴龙围参观指导,肯定了他们的经验。从而促进了我市抓蚕桑村建设,1985年底桑  相似文献   

9.
蚕桑生产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产业。在1982年至1987年间,由于农户经营蚕茧的经济效益过低等原因,桑地从77126亩减少到410000 ,年产茧量从3500t下降到1467t。1988年,随着茧价的逐步理顺,虽然桑园面积继续下降到36027亩,减少近5000亩,但是蚕茧产量开始回升到1514吨。出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我县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特别是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自八○年至八二年,二年来全县新辟桑园(包括“四边桑”)面积发展到近六万亩,八二年蚕茧产量猛增到六千担,比八一年增长四点兰悟,·'相当于解放后三十年番茧产量的总和,我计八兰年产茧量可以达到一万五千担至二万担。我县蚕桑生产在煊短的二、三年内获得如此迅速发展,工作中的体会是: 解放,恩想发  相似文献   

11.
1 郁南蚕桑生产的现状郁南是全省十大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地面积1200公顷,是人多田少的贫困山区县。种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据历史资料记载,种桑养蚕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桑地667公顷,年产蚕茧达4千多吨。在都城、连滩两镇,设立有桑市和茧市,在白木有蚕种制造场,蚕农有自己种桑、养蚕、织布做衣服、蚊帐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云城区(原县级云浮市)是广东五十个山区县(市)之一。由于地处西江河中游,沿江边有三个镇,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至七十年代,蚕桑有较大发展,但曾经过三次大起大落。1979年底种桑有三个镇,桑地面积只有33.9公顷,其中投产30.5公顷,饲养蚕种1677张,产茧35.1吨.1/15公顷桑地产茧76.5公斤,单张产茧20.9公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又发动群众大力发展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3.
我县蚕桑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取得较大发展。84年底止,全县已有桑地面积22100亩,其中84年新植桑8684亩,投产桑面积13350亩,遍布全县18个区175个乡8472户。84年全年饲养蚕种41124.5张,收购蚕茧18707.04担,总茧款达441万元,较1983年增加6115.9担,增长48.57%,平均亩产值328.09元,较83年提高14.8%,单张值106.51元,较83年提高16.6%(均减除提  相似文献   

14.
清远市自然条件优越,种桑养蚕十分有利,蚕桑生产已有较长的历史,几十年来不断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几起几落,速度缓慢。到一九七九年,全市有桑地3285.5亩,产茧306.5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农业生产方针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清远市的蚕桑生产才得到较快的发展,1985年,全市桑地发展到61510亩,年产茧达3529.7吨,但1986年起,农民又挖桑改种,到1987年底,全市桑地仅存34823亩,蚕茧只有2377吨,比1985年分别下降43.39%  相似文献   

15.
地处雷州半岛北部、中部的遂溪、海康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主要经济作物甘蔗、花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从85年起遂溪、海康的桑地面积逐年扩大至今上半年已达12339亩(其中遂溪7204亩,海康5135亩)。年产茧量也逐年增多,1988年底产蚕茧15200担(其中遂溪11000担,海康4200担)。1989年产茧31232担(其中遂溪19700担,海康11532担)。现将发展雷州新蚕区主要体会简述于下: 一、抓点示范蚕茧稳产高产是蚕桑生产发展巩固的基  相似文献   

16.
地处雷州半岛腹部的海康县大部份属平缓台地,少部份为低丘陵,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经济作物繁多,竞争比较激烈。大宗的有甘蔗、西瓜、蚕桑、青椒、水果,尤其是甘蔗发展迅猛,西瓜、青椒效益也比较高。蚕桑生产能否在我县立足,并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县蚕桑生产早在1984年开始,首先在附城乡试种26.66公顷,加上其他零散桑的面积达126.7公顷,因零星分散,当时又未有丝绸公司,指导管理很不方便,加上天灾及茧价下跌,群众纷纷挖桑,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到1986年全县蚕桑仅剩  相似文献   

17.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18.
仁化具地处粤、赣、湘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气候。桑树年生长期265—304天,桑树生长期内积温6100—6900℃,山区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每年可养蚕五至六造。自1985年以来,我县蚕桑生产逐年发展,到1991年冬止,全县桑园面积733公顷。但好景不长,1992年下半年开始蚕桑走下坡路,仅一年多的时间,全县桑园面积下降到447公顷,加上1993年冬1994年春种的120公顷新桑,总共才567公顷。  相似文献   

19.
我市蚕桑生产不断发展,特别近年来,发展较快,效益较好。这与当地党政的领导和政策等有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市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坚持办好细蚕共育。使蚕造稳定,养蚕单产较高,蚕桑效益较好,得到当地党政重视,广大蚕户的欢迎。1987年全市桑地面积7974亩,(旧桑6094,亩,新桑1880亩),产茧21000担,发展到1990年桑地面积45380亩(旧桑15614亩,新桑29764亩)产茧97800担。使我市成为全省产茧量最多的市。全  相似文献   

20.
我县的蚕桑生产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鼓舞下,在县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领导下,一九七九年取得了比往年较大的成绩。年初我县由于种种原因,桑地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一,由于县委的重视和采取树样板,落实生产责任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等措施,不但扭转了近年来桑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被动局面,而且从年头的一百二十亩,到年底增加到四百七十六亩。而总产茧量达二百三十一担,比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一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