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油菜抗旱性产量指标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油菜品种抗旱性产量指标和抗旱性较强的油菜品种,为选育抗旱油菜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在旱棚鉴定条件下,比较25个油菜品种(系)的各农艺性状,分析各材料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分析供试材料的抗旱鉴定产量指标(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抗旱指数修订式);选取适宜的抗旱鉴定产量指标,在供试材料中筛选抗旱性较强的油菜品种。【结果】25份供试材料油菜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其株高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各材料间差异较大,具有代表性。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中,抗旱系数和干旱敏感指数可用于评价品种稳产性,但不能反映品种旱地的产量;抗旱指数在考察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了品种旱地产量,并与同组旱地平均产量相比较,更适合用于油菜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抗旱指数修订式利用了对照品种的产量,与抗旱指数所反映的供试油菜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趋势相同,兼顾供试品种在旱地和水地的绝对产量和抗旱系数,评价供试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旱性。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适合于油菜品种的综合抗旱性鉴定。【结论】3类供试材料中根据各品种抗旱指数、抗旱指数修订式及2种生境(旱区和水区)于对照品种比较共筛选出青杂12号、青杂11号、大辣芥、姚328-331和大黄油菜5个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2.
16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已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利用人工控水坑栽试验,研究并评价了16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在非干旱胁迫处理与干旱胁迫处理之间的差值最大达到1 987.62 kg/hm~2,最小为287.50 kg/hm~2,干旱胁迫处理平均减产1 077.03 kg/hm~2。参试玉米品种的抗旱系数介于0.82~0.97,抗旱指数(DRI-1)介于0.74~1.14。依据抗旱指数进行分析,郑单1002、郑单958、郑单538等3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2级,抗旱能力较强;浚单20、伟科702、豫单606、先玉808、豫安3号、郑单528、先玉335、德单121、中种8号、农华101、桥玉8号11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3级,属中等抗旱品种;蠡玉16和中科4号2个玉米杂交种抗旱级别为4级,抗旱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为推广应用抗旱丰产型小麦品种,解决北京市农业用供水不足的问题,采用种子萌发期、苗期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3种方法,分别对北京地区11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将抗旱级别HR、R、MR、S和HS分别赋值5、4、3、2、1,并分别给予3种鉴定方法下的抗旱结果以20%、10%和70%的权重,计算出综合抗旱指数,同时结合籽粒产量,综合比较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综合抗旱指数在3.0以上、抗旱性优于或等于对照农大212的品种有农大3486、京麦8号、中麦415、农大5181、中麦175。结合胁迫后各品种的产量表现,农大3486、农大5181可作为北京地区抗旱丰产冬小麦首选品种,京麦8号可作为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后玉米杂交种结穗性变化和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后玉米杂交种结穗性和抗旱性的关系,为生产上评价和筛选抗旱丰产玉米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7份玉米杂交种进行大田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对比试验,对比研究受旱后玉米杂交种结穗性和抗旱性的相应变化.[结果]与正常灌水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使杂交种的结穗率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受旱后的结穗率与杂交种的抗旱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水分胁迫后玉米杂交种的结穗率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密切,水分胁迫后的玉米结穗率可作为玉米抗旱品种筛选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影响旱作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选择抗旱品种是保障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选取13个玉米品种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测定干旱胁迫和补灌条件下各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叶片整齐度、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折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以产量为基准计算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中种8号、先玉335、晋单81号、吉祥1号抗旱指数高,分别为1.25、1.18、1.23、1.14,说明这4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强,且在干旱胁迫后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6 682.35、6 310.20、6 438.40、6 339.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10.55%、6.51%、4.88%、4.39%,可作为适宜在陇中半干旱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密植品种与稀植品种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密植品种和稀植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植品种产量均高于稀植品种,产值较稀植品种提高1 800元/hm2。  相似文献   

7.
秦安县春、伏旱极为严重,玉米产量低下,为了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必须筛选出一批抗旱性、抗逆性好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秦安县玉米新品种抗旱性、丰产性品比试验表明,金科2号、正成018、宝单918、登海3622和福地201在干旱条件下表现良好,产量均在10 500 kg/hm2以上,品种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可以在秦安县干旱半干旱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选用5个冷型和5个暖型玉米自交系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条件下研究冷暖型玉米的抗旱性。结果表明:①大田材料温度与温室正常浇水下材料温度变化趋势一致,温室干旱胁迫下材料温度与温室正常浇水下材料温度变化趋势也一致;②冷型玉米抗旱指数比暖型玉米抗旱指数大;③大田材料温度和温室正常浇水下材料温度与干旱指数呈负相关显著。说明冷型玉米具有一定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水氮互作对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不同水分处理下氮肥对不同抗旱性品种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花生根系对水分和氮肥的反应机理,为花生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防雨棚旱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在中度干旱胁迫(W0,45%-50%田间持水量)和充足灌水(W1,70%-75%田间持水量)两个水分处理下设置N0(不施氮)、N1(中氮,90 kg×hm-2)、N2(高氮,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研究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2个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生物量、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伤流量及产量变化。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和40 cm以下土层根系样品,采用WinRhizo Pro Vision 5.0a分析程序对扫描根系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发育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施用氮肥的响应不同。对于抗旱型花生品种花育22号,与不施氮肥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施用氮肥降低其总根长、总根系表面积和0-20 cm土层内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了40 cm以下土层内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正常供水处理下施用氮肥处理降低其0-20 cm土层内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但增加40 cm以下土层内根系性状。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的根系对水分和氮肥的响应与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施用氮肥增加其总根系生物量和总根长和40 cm以下土层内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正常供水处理下,施用氮肥降低其40 cm以下土层内根长和根系表面积。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伤流强度对水氮互作的响应一致,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两品种干旱胁迫下根系伤流强度均降低,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的降低幅度大于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施用氮肥增加两品种干旱胁迫处理下的根系伤流强度,提高其干旱胁迫下产量;正常供水处理下中氮处理增加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的产量,对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两年试验条件下水分和氮肥处理对产量的互作效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40 cm以下土层内根长、根系表面积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常供水处理下20-40 cm土层内根系表面积与产量达显著相关;两种水分条件下根系伤流量均与产量达显著相关水平。【结论】干旱胁迫处理下增施氮肥能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根系的生长,增加40 cm以下土层内的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提高花生根系伤流强度。  相似文献   

10.
在4种不同水分梯度下,对1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抗旱指数和收获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梯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雨养条件下(耗水325.6 mm),农大108、中玉9号和东单60这3个品种的产量均值较其他14个品种的均值高出980.2 kg/hm2,增产率为27.5%;在耗水363.6,421.6,469.1 mm条件下,先玉335和郑单958这2个基因型品种的产量均值较其他15个品种的产量均值分别增加17.31%,22.17%和18.25%。各基因型品种的抗旱指数有明显差异,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抗旱指数与雨养条件下的产量水平紧密相关。先玉335的抗旱指数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其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生产上应用广泛。由此证明,抗旱指数达到中等水平时,就可达到既有一定的抗旱性亦有较好丰产性,极端水分条件下的抗旱性没有生产意义。同时,先玉335的收获指数可达到60%左右,为研究的17个品种中最高,说明其光合同化物转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旱杂交谷子在极干旱地区的节水效果。[方法]在2011~2013年,首先对200份谷子杂交组合进行抗旱鉴定筛选,然后将选育出的18份优势组合配合稀植铺膜栽培技术,只在播种前浇一次水(1200 m3/hm2),整个生育期内不浇水。在谷子关键生长期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和100~120 cm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后期,每个重复选取8株长势一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重、株粒重、株草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后测定小区产量。[结果]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18种杂交谷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其中13DH2、13DH3、13DH8和13DH94个组合的产量高于3000 kg/hm2。13DH2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200 m3/hm2)的情况下,可以稳定生产6000 kg/hm2,平均每立方米水生产5千克粮食。应用该技术可以使灌溉旱作区耕地面积增加数倍。另外,1200 m3/hm2水折合为120 mm降雨量,该技术可能同样在200 mm降水量旱作区可以适用。[结论]该技术可以应对极端气候发生,保护水资源,扩增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并且保证粮食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区全膜玉米集雨补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宁县属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资源严重缺乏,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值玉米需水关键期的短期干旱,是玉米生产的主要不利气候因素,集雨补灌是应对短期干旱,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必要条件。玉米拔节与大喇叭口2个关键期补水与补水量试验表明:集雨补灌后较对照增产1791.36~4086.33kg/hm2,增产率34.3%~78.3%;补水时期以大喇叭口期最佳,产量可达8201.44~9316.55kg/hm2,较拔节期同水量增产19.6%~22.7%;增产率、水分生产效率随着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补水生产效率随着补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补水量以225m3/hm2为好,大喇叭口期补水225m3/hm2较补灌112.5m3/hm2增产率提高21.4个百分点、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31kg/m3、补水生产效率下降8.27kg/m3。  相似文献   

13.
密植型玉米新品种鉴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0个密植型玉米新品种在旱地和旱期浇水2种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先玉335、大丰30、登海662这3个玉米品种抗旱性较好,可以作为旱地玉米生产中的推广品种;先玉335、大丰30、郑单958这3个品种是水分满足条件下玉米生产中较好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旱拌种剂的不同施用量对玉米幼苗抗旱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地区玉米种子播前拌种处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按抗旱拌种剂施用量:0(CK)、1.5、3.0、4,5、6.0 kg/ha.设5个处理分别进行室内水分胁迫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对玉米的出芽率、相关农艺性状和成熟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室内轻度干旱(R=55%)水分胁迫下,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3.0 kg/ha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好,与CK相比分别提高9.99%和9.10%,且各农艺性状指标相较CK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田间试验中,不同施用量抗旱拌种剂处理对玉米不同时期的株高具有促长作用,且对玉米苗期的促长作用大于其他时期,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鲜产量,其中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6.0kg/ha处理的生物量和鲜产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5.79%和5.25%,处理2次之.[结论]在轻度干旱R=55%条件下,施用3.0kg/ha的抗旱拌种剂,可增强玉米幼苗抗旱能力,提高玉米幼苗出芽率及成熟期产量.  相似文献   

15.
董剑  王伟  赵万春  陈其皎  高翔  石引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4-19715,19717
[目的]筛选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当晚播条件下,以陕西关中6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模式,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出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品种。[结果]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在底墒水+春2水模式下明显增加了成穗数。在底墒水条件下陕538平均产量为8.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小偃22平均产量为7.60 t/hm^2,居第2位,但与其后4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春灌2水条件下,西农979平均产量为7.83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结论]陕538和小偃22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高产特性;西农979属于高水肥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港地区为河北省重要粮食产区,但水资源严重匮乏,其中粮食灌溉是第一用水大户,已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灌溉施肥为对照,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进行灌溉而只靠自然降水进行小麦和玉米生产时的水分生产潜力及其受肥力影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旱地小麦、玉米及周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719.8kg/hm^2、6404.3kg/hm^2和8124.1kg/hm^2。分别是补灌2水处理的22.45%、65.12%和46.44%;平均WUE分别为0.728kg/m^3、1.161kg/m^2和1.031kg/m^3,分别较补灌2水处理低66.44%、26.66%和42.56%。在旱地小麦和玉米生产中,水分是主要限制因素,仅靠自然降雨时肥料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缺水的黑龙港地区来说,没有水就没有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玉米品种早期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山东省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萌发期PEG模拟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每个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根干重等都有影响,但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使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抗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其中莱农14、农大108、登海701为早期典型抗旱型品种;浚单20、金海5号、青农105、中科11为早期较抗旱型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为早期不抗旱型品种。其它各抗旱筛选指标中,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与隶属函数对品种抗旱性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进一步筛选出苗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方法]以河北省主推和新审定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苗期沙培试验,测量苗期根条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总生物量、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8个根系性状。[结果]干旱胁迫对苗期8个根系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长、根表面积和干重根冠比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处理间均表现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旱指标。综合3个抗旱指标的分类结果,认为农单08-5为强抗旱品种,伟科702和郑单958为中度抗旱品种,先玉335为弱抗旱品种。[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苗期抗旱性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150 m3/hm2时面积产量最高,为13.3 t/hm2.灌溉定额在0~4200 m3/hm2的范围内,玉米的总耗水量在2741~6559 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5544 m3/hm2.根据灌溉定额-产量拟合曲线求得的玉米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3501 m3/hm2.籽粒水分利用率在3.31~1.98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发育特征,探讨其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对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机制,在防雨棚旱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唐科8号"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3个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抗旱型品种根系较发达,具有较大的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总根系表面积。干旱胁迫使抗旱型品种根系总表面积和体积增加,而干旱敏感型品种则相反。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20 cm以下土层内根长密度分布比例及根系表面积和体积,但"唐科8号" 相应根系性状仅在20-40 cm土层内增加;干旱胁迫使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40 cm以下土层内各根系性状升高,但未达显著水平且其深层土壤内各根系性状增加幅度小于"花育22号"。花生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及0-20 cm土层内根系性状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花生主要通过增加深层土壤内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等形态特性,优化空间分布构型,以调节植株对水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