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菱角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一,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幼嫩菱角可当水果生食,菱盘是菱角的茎和叶梗,可作为特色保健蔬菜食用,鲜食或腌制均可。菱角在河塘或露地普通栽培,采收期短、上市期迟、产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此,我们通过开展大棚栽培菱角技术研究,实现了菱盘和鲜菱角春提早栽培提前上市、秋延后管理延迟采收的长季栽培,菱盘和鲜菱角在5月中旬即可采摘上市,秋冬季可  相似文献   

2.
菱角(Trapa natans)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不仅考古发掘的菱角化石或遗存丰富,而且有悠久的文字记载历史.我国古代文献反映的菱角,主要是传统的食用和药用,亦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现代菱角贮藏保鲜及加工利用,主要目的是开发菱角食用价值,少数研究涉及工业原料应用.  相似文献   

3.
菱角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生、熟食皆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栽培菱角,既可提高水域综合效益,又可丰富市场供应。菱角生产要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掌握以下六项技术。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们对菱角的主要病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菱角生育期中,尤其在开花、结果期以菱萤叶甲、紫叶蝉和菱纹枯病发生为害较重,现将其发生特点、形态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报如下: 1 菱角“二虫一病”的形态识别  相似文献   

5.
水田菱角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角,我地俗称“老菱”、“河菱”,属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既可作果菜,又可作粮食。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同时菱角种植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等特点。南方各地有利用河面种植深水河菱的习惯和经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田种菱角成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菱角栽培技术,它改变了传统河塘种菱习惯,具有省工、省力、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菱角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我镇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几户农民在小面积试种成功,  相似文献   

6.
菱角通过大棚集中育苗,可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使菱角提早上市,大大提高了菱角的经济效益,实现菱角长季栽培.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田菱大棚育苗、带果移栽、合理疏盘、流水控温、嫩菱采摘等技术研究,使菱角采摘期提早到5月中旬,比常规种植提早2~3个月;同时通过科学管理,采摘嫩菱促进菱角生殖生长,平均667m2产量达1500kg以上,比常规栽培增产20%以上.通过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成熟期的差异形成积极互补,形成了田菱5~10月份的带果移栽长季栽培技术.该技术在浙江省示范推广,每667m2收入超过1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其主要技术:一是采用大棚育苗,提早播种,集中育苗,有利于控制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并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了菱角的生长期从而获得高产;二是带果移栽,在大棚生长至初次开花坐果时,将菱角带嫩果整株移栽至露地,此时露地气温已经回暖,菱角移栽后生长空间更大,马上进入开花结果的旺盛期;三是合理疏盘,及时摘除分蘖产生的小菱盘,防止养分分散流失,促进大菱盘持续开花坐果,同时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四是流水控温,在夏季高温时,通过流水灌溉降温,可防止菱角果实老化,提高单个果实的重量和品质;五是嫩菱采摘,在结果旺盛期,及时分批采收嫩菱,以果皮未硬化、果柄与果未明显分离为采摘标准,防止菱角老熟后脱落.大棚田菱栽培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洁净、高温季节水源有保证的田块,最好在水库排水渠附近.现将菱角带果移栽长季节栽培技术的苗期管理和大棚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抗癌佳蔬—菱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来志 《蔬菜》1999,(12):36-36
菱角,简称菱,古名芰。为菱科菱属中的一年生蔓性水生草本植物。种仁一般叫做“菱米”或“菱肉”。菱角的祖籍说法不一,以往有人说它原产印度,后由传教土引入中国;中国著名蔬菜学者吴耕民先生认为它原产欧洲;而前苏联茹科夫斯基和英阿伯基尔等国外近代学者的有关起源学说及以后的研究结果都已证明菱用原产中国。据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菱角的遗存,说明至少在6000-7000年以前,中国人的祖先已开始栽培菱角了。菱角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南起海南,北至嫩江流域湖沼池塘均有野菱分布。现以长江中下游苏、浙、皖三省…  相似文献   

8.
菱角(Trapa natans)是一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应用历史悠久的水生蔬菜植物[1~3].在世界范围内,传统采集或栽培利用悠久的地区,除了重视其食用价值外,均非常重视其药用价值.深化菱角药用价值研究与开发,做到"农医结合",可能为我国菱角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领域.为此,本文主要介绍菱角药用价值研究成果,希望为菱...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生蔬菜品种对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菱角、浅水藕、芡等水生蔬菜对微山湖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水生蔬菜均可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3-N)和化学耗氧量(COD)含量,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从对池塘水质净化效果来看,对TN去除效果表现为菱角浅水藕芡;对TP、NH_3-N去除效果表现为浅水藕芡菱角;对COD去除效果表现为芡菱角浅水藕。  相似文献   

10.
大棚菱角-甲鱼种养结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角口感清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甲鱼肉质鲜美,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之一。作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大棚菱角—甲鱼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可观。667 m~2可采收菱角2 800 kg左右,经济效益约20 000元;667 m~2可收甲鱼50 kg左右,经济效益10 000元以上;667 m~2总产值约30 000元、纯效益1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6 个菱品种为试材,对花器形态特征、群体花期及单花开花动态、开花时间、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杂交指数 及传粉形式等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菱花单生,两性,单花花期15 h,群体花期在5~10 月,盛花期在7~8 月;不同 品种在一天中的开花高峰期存在差异;柱头可授期主要在萼片开裂后2 h 内,结实率在50% 以上;花粉在自然授粉条件下活 力可保持7.5 h;以自花授粉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无融合生殖和少量异花授粉。  相似文献   

12.
高亲琳 《蔬菜》2023,(12):39-43
摘要:菱是一种古老的水生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巢湖流域一直以来是菱的主要产区,充足的光照与水热条件和丰厚的经济效益是清代巢湖流域菱的栽种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巢湖流域菱的栽种在清代逐步稳定,不仅分布范围广、栽培技术先进,还具有多样的功能价值,促进了巢湖流域菱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地球之肺,良好的森林覆盖能有效地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符合社会发展、绿色健康理念的森林康养产业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提升人们的健康为主题,以养生休闲、医疗、康体服务为依托的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模式。本文通过对森林康养的发展历史的研究,从森林康养的兴起、发展进程、创新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旨在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莼菜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特性,对莼菜在营养保健、医学价值、治理污水、净化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人们综合利用莼菜资源、为莼菜的深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枸杞全身是宝,根、茎、叶、果实均为中药材,尤其中宁枸杞子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枸杞的植物学性状、主要化学成份、扦插繁殖及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食用、养生保健和药用价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不同类型市民对森林康养活动的需求,有助于森林管理者开发和建设满足市民需求偏好的森林康养产品.以福州市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市民的森林康养活动需求偏好进行探讨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福州市民的主要森林康养活动需求包括科普体验、保健疗养、运动健身和修身养性四大类;保健疗养是...  相似文献   

17.
浅议居住区保健型园林景观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居住区园林景观元素(园林植物、园路及广场、园林建筑和小品、水体、文化景观)保健性能营建途径,提出应加强居住区景观保健功能的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居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野生桔梗的利用现状与前景,详细阐述了野生桔梗在药学、园林绿化及食品与营养保健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和利用方法;并对野生桔梗研发的综合经济效益、野生桔梗的园林栽培技术以及桔梗应用中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夏津县是"中国椹果之乡",桑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本文介绍了夏津县桑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组织宣传、政策助推、科技兴业、示范带动、错时成熟、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开发养生养老旅游地等发展建议,以打造完整的桑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瑜 《中国食用菌》2019,(1):109-112
食用菌是高蛋白、膳食纤维、低脂肪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药用价值。在现代消费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食品包装图形设计的重要性凸显。设计者应站在消费者角度,设计食用菌包装图形,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将包装图形设计"拟人化",融合食品包装设计理念与养生等消费理念,将其作为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对食用菌包装中传统图形元素的创意设计研究,增强食用菌产品与现代消费群体的互动性,扩大市场份额;融合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为基准,对传统图形元素进行适当变换和创新,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进行设计创新,展现出地域特色文化的独特内涵和审美理念,实现地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