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叶甲生活史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泡桐叶甲的分布与危害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la Boh)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在贵州主要分布于贵阳、平塘、黎平、雷山、安龙等县,而安龙仅兴隆区发生。主要危害泡桐,其次危害楸树和梓木,在没有泡桐树的地方,危害楸树和梓木。  相似文献   

2.
泡桐叶甲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得到了豫东平原地区泡桐蓄叶量与胸径之间的回归关系式:Y=569.9323D^2.2945。根据泡桐叶甲的发生发展规律,生活习性和泡桐蓄叶量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得出越冬出蛰成虫的防治指标理论计算公式为E=0.1478D^2.2945,并据此确定了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防治指标,对生产实践具有指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泡桐叶甲效果调查 ,注药后第 4~ 9天为泡桐叶甲死亡高峰期 ,约占总死亡量的 80 %左右。采用第 15天校正杀虫率 90 %以上的样株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求出泡桐胸径与注射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 5 3X +7 5 8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证明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Ⅲ号有效成份150g/hm2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施药后4~8d即进入死亡高峰,24d校正杀虫率达98%以上;施药后25d,施药区平均百叶重比对照区增加31.4%,年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12.5%。泡桐叶甲第1代的1~2龄幼虫期(6月上中旬)是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防治泡桐叶甲的关键时期。泡桐叶甲各龄级幼虫对该药的敏感程度依次为3~4龄>1~2龄>5龄。幼虫取食后可持续影响到蛹、成虫,使之产生畸形,对害虫控制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5.
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同龄同方位的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蛋白质进行了单向和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单向电泳结果表明,毛泡桐和白花泡桐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的蛋白质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明显的蛋白质凝胶扫描谱带分别有22、20和17以及27、21和22条;双向电泳结果表明,毛泡桐与白花泡桐在健株健叶,病株健叶和病株病叶蛋白质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即在两种泡桐健株健叶和病株健叶中存在的一种pI6.8,MW24KD蛋白多肽在病株病叶中观察不到。我们认为这种情形可能与发生泡桐丛枝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988年在推广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楸蠹野螟时,并对楸树上的泡桐叶甲,榆树上的榆蓝叶甲,杨树上的杨扇舟蛾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作了大面积推广防治,结果证明,杀虫效果都很良好,泡桐叶甲株施药量10克,防治效果97.6%以上;楸蠹野螟株施10克,防治效果89.7%以上,榆蓝叶朱施25克,防治效果88.7%;杨扇舟蛾株施25克,防治效果96.1%,该药持效期可长达90天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对楸叶泡桐、兰考泡桐、鄂川泡桐和台湾泡桐的同品种,同方位和同高度的同一病株病叶、病健叶和健康株叶片的蛋白质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其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感病泡桐植株的叶片内都出现了一条健康植株叶片内没有的、分子量为12KD的蛋白质谱带,并且同一病株病叶内该蛋白量较病健叶的量多。此外,楸叶泡桐和台湾泡桐病株病叶、病健叶和健株叶片蛋同的氨基酸组成也存在着明显差异,随叶  相似文献   

8.
《河南林业科技》1992,(1):48-48
山东省莱阳市林业局王永盛等于1988年推广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楸蠢野螟时,对楸树上的泡桐叶甲、榆树上的榆蓝叶甲、杨树上的杨扇舟蛾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作了大面积推广防治。结果表明,杀虫效果都很良好。泡桐叶甲株施药量10g,  相似文献   

9.
我省近几年主要发生的林木害虫有马尾松毛虫、大袋蛾、泡桐叶甲、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桑天牛、光肩星天牛、草履蚧等。 从八十年代以来,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和林业系统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使来势凶猛、危害严重的大袋蛾、泡桐叶甲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其余如马尾松毛虫、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桑天牛、光肩星天牛、草履蚧等仍在我省各林区猖獗发生,现对这些害虫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泡桐叶甲。又称泡桐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该虫每年发生两代,以成虫越冬,第二年4月份开始活动。成虫产卵于叶的背面,竖立成堆状,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面,啃食叶的表皮。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发生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11.
泡桐叶甲。在河南山区、丘陵,平原泡桐林区均有发生,成虫,幼虫均食叶危害,一年发生1-2代,采用根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或用40%氯化乐果原液涂干及其800-1000倍液喷雾,在两个危害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袋蛾危害对泡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在安徽省阜阳市和利辛县测定了大袋蛾Clania uariegataSnellen危害兰考泡桐Paulownia elngata的损叶量和人工模拟危害对泡桐生长量的影响。泡桐的蓄叶量T(cm^2)与胸径Dcm)呈直线关系:T=44503.336D-272627.043。大袋蛾幼虫对泡桐的平均损叶量为470.936cm^2。摘叶量在50%及其以下时,泡桐生长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摘叶  相似文献   

13.
防治泡桐叶甲应在其第1代幼虫盛期进行。25%灭幼脲500-2000倍液、2.5%敌杀死1000-2000倍液、20%、灭扫利1000-2000倍液喷雾效果均很好,校正死率96%,以上;BT-8010防治效果差,最高校正死亡率为30%。  相似文献   

14.
1990-1992年在安徽省阜阳市和利辛县测定了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危害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的损叶量和人工模拟危害对泡桐生长量的影响。泡桐的蓄叶量T(cm2)与胸径D(cm)呈直线关系:T=44503.336D-272627.043。大袋蛾幼虫对泡桐的平均损叶量为470.936cm2。摘叶量在50%及其以下时,泡桐生长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摘叶量达到或超过75%时,生长量即显著下降。泡桐受害允许水平确定为失叶5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楸叶泡桐苗期培育方式,以1年生楸叶泡桐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水肥处理方式:田间持水量≥80%且复合肥100 g/30 d(T1),复合肥100 g/30 d (T2),田间持水量≥80%(T3),对照(不施肥、不灌溉,CK),并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楸叶泡桐苗期主要生长性状和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下,楸叶泡桐胸径、苗高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均呈现出T1 T3 T2 CK,且T1处理下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说明适宜的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T3处理楸叶泡桐苗期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大于T2处理,表明与肥料相比,水分对楸叶泡桐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更大。楸叶泡桐苗期各生长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根系提供的水肥是楸叶泡桐苗期生长的关键条件,可为楸叶泡桐苗期水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在秦安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地表及杂草,落叶层下越冬、翌年泡桐萌芽展叶后出蛰危害。用80%敌敌畏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洒树冠防治成虫,效果较好。泡桐叶甲又名二斑波缘龟甲,属鞘翅  相似文献   

17.
大锯龟(虫甲)[Basiprionota cbinensis(Fabr.)]又名泡桐龟(虫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铁(虫甲)科(Hispidae)龟(虫甲)亚科(Cassididae),是泡桐的主要害虫之一,多为害3—4年生泡桐。1980年我们在垫江县对其进行了饲养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材料整理于后。一、分布及危害据初步凋查,大锯龟(虫甲)在我省分布于南  相似文献   

18.
泡桐叶甲BasiprionotabiSignataBoh.在河南山区、丘陵、平原泡桐林区均有发生,成虫、幼虫均食叶危害,一年发生1—2代。采用根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或用40%氯化乐果原液涂干及其800~1000倍液喷雾,在两个危害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泡桐生长快、成材早、材质轻、木质好、用途广,是我省淮北平原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大力发展泡桐,对于加速绿化,实现农田林网化,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其速生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良种平原绿化以选用兰考泡桐为主,适当发展楸叶泡桐。在丘陵岗地可适当发展楸叶泡桐和毛泡桐。二、培育高干壮苗(一)以采自1~2年生苗木的种根为好,种根长15~18厘米,粗08~3厘米,要剔除丛枝病株及根条,检疫并严防丛枝病苗的调出或调入。种根剪成上平下斜,随挖随剪。调运种根要注意防冻。如气温低于-2℃,应采取防…  相似文献   

20.
1991年以来,经过4年调查、观测,在河南、山东等省的泡桐大袋蛾严重发生区,初选抗大袋蛾优树81株,复选20株,繁殖苗木1200余株,其中埋根苗700株,嫁接苗500余株。同时,对与抗大袋蛾有关的泡桐叶部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叶被毛种类、叶背毛厚度、叶面角质层厚度与抗大袋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