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阶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城、黎平、望谟、关岭、麻江、黔西、龙里、习水、开阳、铜仁10个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重点县107个固定样地户主共91户退耕农户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同时结合10个县面上统计数的分析及其典型县204户退耕农户的典型调查,对监测区退耕还林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区环境效益经济值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退耕农户收入增加,粮食总产量稳定;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9—13日,我们对云南省保山市、大理州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调研,与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和退耕户就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进行了座谈,随机走访了退耕户,实地考察了退耕地块。总体感觉是,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预期成效,深受广大退耕户和基层干部拥护,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还很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亟需明确。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9年和2007年吴起、华池和定边退耕还林地区的调查数据,本文对三个退耕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社会经济变化情况做了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退耕区粮食播种比例增加,而且粮食单产增长迅速;二是退耕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说明退耕区的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三是退耕区的人力资源不断流出,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力条件.在肯定成果的同时,本文也发现了当前退耕还林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莉 《陕西林业》2005,(1):20-21
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在我省试点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年。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退耕还林总面积2736.8万亩,其中,退耕地13361万亩,宜林荒山14007万亩,涉及退耕农户164.9万户。几年中,遍及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及1675个乡镇。退耕还林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文件、技术资料非常广泛、非常重要,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管理制度,能否将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完整、  相似文献   

6.
唐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是环京、津、保定的生态建设要地。多年来,过度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全县耕地44.4万亩,其中坡耕地及沙化耕地占75%。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唐县开始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退耕还林工程伊始,该县提出“举生态大旗,走产业之路”,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出了实施方案,坚持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与封山禁牧相结合;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12种退耕还林模式。并立足社会办林业,充分尊重农民的退耕主体地位,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全方位公开。一是政策公开。通过举办县级退耕还林政策培训班、乡村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等形式,反复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二是任务指标公开。退耕年度任务对社会公开,召开招标会进行招标,优化分解退耕任务。三是苗木采购公开。采取“谁退耕、谁购苗”的方法,市场化运作苗木采购。林业部门只负责统一标准、提供信息、组织管理工作。造林季节召开苗木洽谈会,让育苗户卖上放心价,退耕户买上放心苗。四是验收结果公开。退耕还林工程经过县、乡、村三级严格的检查验收后,检查结果及兑...  相似文献   

7.
巴州从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试点到2003年工程全面启动,工程实施4年来,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郾09万公顷,国家投入资金2909万元,补助退耕户粮食3040万公斤,21479户群众受益,有力地促进了巴州的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刚刚启动,就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呈现出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使其真正成为巴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富民工程”和“精品工程”,最终达到生态增绿、社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8.
我省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省份之一,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省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32.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336.1万亩,荒山造林1396.6万亩。工程涉及10个市99个县1675个乡20547个村,共向164万退耕户,684万人发放粮食27.55亿千克,粮食补助资金17.42亿元,现金补助费7.38亿元,种苗补助费11.68亿元。为了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效,促进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广大退耕农户的根本利益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9.
牛营子镇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04年底全镇共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8028.7亩,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24107.7亩,荒山荒地造林3921.0亩,涉及全镇13个行政村中的9个行政村,总退耕户3505户,是喀喇沁旗18个乡镇中退耕任务量最多,完成任务较好,受到旗政府表奖的乡镇。几年来,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效、经验及做法进行总结和归纳认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目标应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伊犁河谷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自2000年开始在伊宁市进行试点,2001年该工程义在尼勒克县试点,2002年开始扩大面积,在尼勒克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特克斯县实施,2003年以后工程在河谷八县一市全面铺开。截止2006年底,退耕还林工程覆盖州直102个乡镇场,385个行政村,涉及退耕农户20901户,涉及退耕农民人数89867人。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4.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