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新型除草剂"狼毒净"超低量剂43.2%和"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54.9%对草地毒草狼毒和棘豆进行灭治,灭效分别可达97%和95%,说明该型化学除草剂能有效控制狼毒和棘豆的繁殖蔓延,提高牧草生产力,为青海省互助县乃至西北地区的草地毒草灭治提供较佳的化学灭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棘豆、狼毒化学防除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棘豆、狼毒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上危害严重的有毒植物,分布面积约261.1万亩。笔者1989—1990年选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使它隆、甜安宁进行小区灭除试验结果:2—3ml/L的草甘膦灭除棘豆,3—4ml/L的草甘膦灭除狼毒和0.3—0.5ml/L的使它隆灭除棘豆,0.5—0.8ml/L的使它隆灭除狼毒的灭效均为100%,而甜安宁灭效不佳。同时观察到,使它隆对单子叶植物(禾本抖牧草)无害,对双子叶植物(圆穗蓼等)有抑制作用,草甘膦对众多植物有抑制。在小区试验基础上,于1990年7—8月(盛花期)在刚察县吉尔孟乡进行定向叶面喷雾的大面积(4.9万亩)灭除试验结果,对棘豆、狼毒的灭除率均在90%以上,对人、畜(未隔离)安全,证明采用使它隆、草甘膦灭除棘豆、狼毒,投资少,见效快,是有效的实用技术,建议尽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化学除草剂灭除草地狼毒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狼毒草(Stellera chamae)的大面积滋生繁衍是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草地畜牧业发展构成了重大危害。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制的除草剂——“灭狼毒”对狼毒杀灭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灭狼毒”的最佳用药量为1050—1350ml//hm^2,喷药最佳时间是在狼毒现蕾期和初花期,对狼毒的杀灭效果在94%以上,对可食牧草和环境无害,可以在生产中用于大面积防除狼毒。  相似文献   

4.
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毒草棘豆、狼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1989年起,海北州牧科所对全州的草原毒草棘豆、狼毒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为今后全州的草原毒草防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2种新型除草剂防除天然草地狼毒和棘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然草地开展了43.2%灭狼毒超低容量液剂防除狼毒和54.96%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防除棘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灭狼毒对狼毒作用速度快、防效优良,1.35和1.0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5.29%和92.10%,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到1%;灭棘豆对棘豆具优良防效,1.65和1.3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4.98%和93.50%,死亡棘豆次年无再生能力。2种除草剂对绝大多数可食牧草安全,对翌年可食牧草无任何影响,对非靶标生物安全,适宜在狼毒、棘豆发生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灭狼毒和灭棘豆大面积示范推广之适宜剂量分别为1.05~1.35 L/hm2和1.35~1.65 L/hm2,最佳施药时期为狼毒和棘豆现蕾至初花期。  相似文献   

6.
野牛沟乡棘豆 狼毒灭除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1年6月14日至7月30日在祁连县野牛沟乡边麻四社的冬春草场黄草梁地区,用30%草甘磷(Glyphosata)灭除急弯棘豆(Oxytropis deflexa)、甘肃棘豆(O·kansuen-si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共10万亩。平均灭效,棘豆达97.15%,狼毒达99%。  相似文献   

7.
草原狼毒灭除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9.
青海省互助县草地毒草黄花棘豆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棘豆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青海省互助县天然放牧草场、人工草场的一种主要毒草。综述了草地毒草黄花棘豆对天然草地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宁夏山地草场毒草黄花棘豆及其防治途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爱桃  崔慰贤 《中国草地》1998,(1):67-69,73
综述了黄花棘豆的物候期、生态地理分布、有毒成分及对畜牧业的危害性,叙述了防治这一毒草3种途径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 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别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另4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13.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宽苞棘豆(O.latibracte-ata)和黄花棘豆(O.ochrocephaoa)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变化幅度很大,80~2 220粒/m2;采用四氮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埋置在土壤中6年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有33%存在;6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平均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甘肃棘豆中毒绵羊血清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8只绵羊每天按10g/kg,bw量投服甘肃棘豆,实验前和实验期间每周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整个实验期间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与试验前没有明显的动态变化(P〉0.05),白蛋白含量在实验第21d和28d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5.
奶山羊甘肃棘豆中毒卵巢,胎盘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阐明甘肃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机理,对9只怀孕关中奶山羊,每日按10g/kg体重剂量喂给甘肃棘豆粉。孕羊于第10-43d陆续全部流产,流产的为弱羔、死胎、畸胎或腐败胎。流产羊子宫粘膜水肿、出血或腐败;母体胎盘整片出血或呈豆腐花状。光镜观察,卵卵巢黄体细胞、卵泡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胞浆广泛性空泡变性。透射电镜观察,卵母细胞、黄体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核仁和线粒体空泡变性;黄体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核内出现不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和利用野生乡土草坪草种质资源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探究其耐阴性强弱与形成机理,通过设置0(CK)、30%、50%、70%的4个遮阴度,经4个月夏季室外处理后,测定基株的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克隆效率指数及有性繁殖指数等参数,分析遮阴下千根草的生长和繁殖策略.结果表明,1)千根草通过降低叶片数、叶面积、匍匐茎长和分枝强度(P<0.05),形成适应遮阴度的构件数量和质量性状.2)叶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叶数>总叶面积>叶长>单叶面积>叶宽>叶厚,茎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分枝强度>株高>匍匐茎长>分枝密度>一级分枝数,根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不定根数>主根直径>侧根数>主根长.3)遮阴降低了基株生物量(P<0.05),千根草通过调整构件生物量分配比,形成适应遮阴生境的生长策略.4)千根草通过降低有性繁殖分配与繁殖指数应对>30%遮阴(P<0.05),通过降低克隆结构生物量和克隆效率指数适应遮阴生境(P<0.05).综上,千根草为喜光植物,可通过调节构件性状与生物量结构,形成与遮阴度相匹配的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北廊坊、内蒙古临河和山西阳高县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于2013年采集疑似感染镰刀菌根腐病的苜蓿病株,在PSA和MGA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后观察菌落、菌丝和大小孢子等形态特征。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筛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隆其rDNA-ITS和TEF-1α序列。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对分离出的代表性菌株进行快速鉴定,并通过回接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共分离6个菌株,分别命名为C1、C2、C3、C4、C5和L1。根据形态和分子共同鉴定:C1和C2为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C3、C4和C5为腐皮镰刀菌(F.solani),L1为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L1和C4菌株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均大于80%,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61.35%和59.26%。C2株系致病性最弱(DI 54.44%,DSI 29.63%)。C1、C3和C5菌株的发病率和致病性均无显著差异,发病率分别为66.66%,62.22%和65.55%;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42.59%,40.37%和38.89%。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青海省民和地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根腐病病原菌及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rDNA-ITS,TEF-1α和RPB2序列分析对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进行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引起黄芪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ani)、逗号镰刀菌(F.virguliforme)、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室内药剂试验表明硅唑·咪鲜胺对4种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在0.195~0.588 mg·L-1之间;多菌灵对腐皮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在0.113~0.869 mg·L-1之间;咯菌腈对逗号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在0.153~0.390 mg·L-1之间;甲基硫菌灵、噁霉灵、溴菌腈和石硫合剂...  相似文献   

19.
2005~2006年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分离培养的方法,针对红三叶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红三叶草根腐病在呼伦贝尔的发生危害程度,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的特征,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对指导生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樗蚕蚕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种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与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分析并确定这9种化合物分别为吐叶醇、(3S,5R,6S,7E,9R)-5,6-环氧-3,9-二羟基-7-megastigmene、黄柏酮、neophellamuretin、黄柏苷、赪酮甾醇、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和α-亚麻酸甲酯和叶绿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吐叶醇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50.033μg/mL、54.016μg/mL、94.296μg/mL和47.144μg/mL;黄柏酮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26.811μg/mL和210.305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