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东莱州湾地区的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
李晶莹  韦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87-4189
通过在莱州湾各设区市开展海水入侵选点和监测,在莱州湾沿海共布设了11条监测断面,65个监测井,自2007年7月1日开始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分析。经过一年多的监测分析,可以看出莱州湾海水入侵已经非常严重,入侵程度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西南方向的海水入侵程度最严重。严重入侵区氯度最高达62670mg/L,矿化度最高达到6.4g/L;除离海岸线较远的监测断面属轻度土壤盐渍化外,其他监测断面均为重度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莱州湾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对策,以期为打造永续发展的环湾生态新城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水体质量。[方法]于2015年4—11月对扇贝养殖区水体质量进行了8个航次的调查,并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养殖区水温变化范围为19.6~26.6℃,平均水温23.39℃,适宜扇贝的养殖;pH变化范围为7.94~8.48,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可以满足渔业养殖需求;盐度变化范围为29.38‰~30.80‰,平均盐度在30.10‰左右,起伏变化小,适宜扇贝的生长;溶解氧含量变化范围为6.31~8.29 mg/L,平均值为7.28 mg/L,达到一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水质清洁;营养盐含量、营养状态水平偏高,适宜条件下可能发生赤潮;内梅罗污染指数较低,水质清洁。[结论]此次调查海域水体质量较高,符合二类或以上水质标准,适宜扇贝养殖,但仍应控制外源污染的输入,防范赤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方法]于2017年5—11月每月中旬采集莱州湾10个扇贝养殖区的水样,对其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共检测到浮游植物5门53属90种,其中硅藻门35属65种,金藻门4属4种,绿藻门3属4种,甲藻门9属15种,隐藻门2属2种。浮游植物密度在春、秋季较大,而优势种数目在夏季最多。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1.306 0~3.571 1,均匀度指数为0.365 8~0.965 0,丰富度指数为1.424 5~4.416 0。[结论]在调查期间,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分布均匀,且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选取MSS、TM和OLI共6个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基于RS与GIS平台通过面对对象分类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实现了对莱州湾南岸中段区1973—2017年的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莱州湾南岸中段区域海岸线整体上呈现出向陆地方向扩张的趋势,其中白浪河和潍河区间内扩张速度及规模最大,弥河西部区域变化幅度最小;从时间来看,莱州湾南岸海岸线变化呈现从稳定-变动高峰期-趋于稳定的总体趋势。1973—1983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1984—2009年为变动高峰期,海岸线出现了明显变动;2010—2017年海岸线基本保持稳定,未出现大幅度变动。海岸线变动主要与降水量变少、风暴潮频发、人类开发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多毛类底栖动物常作为环境扰动的指示生物.对2011年莱州湾20个站位的多毛类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与沉积物理化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应用于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多毛类共60种,4季平均生物密度为548.7个/m2,平均生物量为2.79 g/m2,机会种种类数量占优势种种类37.5%.种类多样性较高站位主要集中在湾东部,较低站位集中在湾西部和南部.ABC曲线表明多毛类动物处于中等扰动状态.BOPA指数显示,春季,站位S15和S16为中度污染,夏季,S14站位为重度污染.BIO-ENV分析结果显示,5个最佳环境变量组合相关系数ρs>0.8,表明沉积物理化性质对多毛类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沉积物粒度是最主要环境因子.因此,可通过多毛类种类、数量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评价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殷小菡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81-82,130
基于多元遥感数据,以2001—2015年15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对莱州湾地区湿地景观时空演变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随着人类活动(如卤水开采)的增强,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5×104hm2,其中有43.63%转移为人工湿地(盐场和养殖区);(2)卤水开采和盐场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莱州湾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最大因素,并且已经在很大程度地破坏了区域内自然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莱州湾虾虎鱼类Gobioidei资源及群落结构特征,于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119°05′~120°00′E、37°12′~37°40′N)开展了20个站位(L01~L20)的底拖网调查,对捕获虾虎鱼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共捕获虾虎鱼12种,隶属于9属,以暖温性的河口种为主,主要分布在莱州湾西部和中南部等水深小于10 m的海域;其中,以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的质量为主,占虾虎鱼总质量的97.4%;虾虎鱼的质量密度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群落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按66%的相似性可以分为3组,纹缟虾虎鱼组群(组一)、莱州湾北部组群(组二)、莱州湾西部与中南部组群(组三);ANOSIM分析表明,组一与组三、组二与组三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IMPER分析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的组内贡献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贡献率高的种分两类,一类是某一种群的特有种,另一类是对各组群种内贡献率均较低的种。本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营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1953-2013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建平县暴雨的年际变化特征。对该地区产生暴雨的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了影响该地区产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天气形势,并根据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从中选取预报因子和预报指标,再结合建平当地特殊地形综合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形成建平气候特点的暴雨预报,为提高当地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1884~2012年辽宁省沿海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辽宁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对该地区的风暴潮特征及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暴潮在辽宁各地出现次数及灾害损失程度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辽东湾风暴潮强度小于黄海北部海岸,浅水区的风暴潮强度明显大于深水区风暴潮;风暴潮减水机率多于增水,但增减水量值差异不大,偏南大风引起增水,偏北大风引起减水。  相似文献   

13.
徐明娥  赵玉洁  刘建军  王万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41-2142,2171
从天气系统、数值预报、风暴潮增水特征等方面,对2008年8月22日滨海新区发生的一次风暴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由于黄海气旋在东移过程中引起渤海偏东风,对滨海新区产生风增水,同时黄海北部的风增水造成的风暴潮波经渤海海峡呈逆时针传向渤海西岸堆积,并与天文高潮位叠加,实况潮位高达5.18 m。  相似文献   

14.
烟台特大风暴潮灾害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萍  武强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76-78,91
对2007年3月4-5日烟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引起风暴潮的天气形势、灾害成因及预报服务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温带气旋与北方强冷空气是造成此次风暴潮的主要天气系统,天文大潮、风暴增水与巨浪三者叠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莱州湾虾虎鱼类Gobioidei资源及群落结构特征,于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119°05′~120°00′E、37°12′~37°40′N)开展了20个站位(L01~L20)的底拖网调查,对捕获虾虎鱼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共捕获虾虎鱼12种,隶属于9属,以暖温性的河口种为主,主要分布在莱州湾西部和中南部等水深小于10 m的海域;其中,以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的质量为主,占虾虎鱼总质量的97.4%;虾虎鱼的质量密度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群落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按66%的相似性可以分为3组,纹缟虾虎鱼组群(组一)、莱州湾北部组群(组二)、莱州湾西部与中南部组群(组三);ANOSIM分析表明,组一与组三、组二与组三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IMPER分析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的组内贡献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贡献率高的种分两类,一类是某一种群的特有种,另一类是对各组群种内贡献率均较低的种。本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营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由强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风暴潮增水现象,给海南岛尤其是海南东北部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因此探究风暴潮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可减轻风暴潮所带来的危害。【方法/过程】以海口和文昌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多年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水现象进行研究,根据风暴增水的水位变化、沿海地形地势、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指标,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风暴潮灾害影响区划。【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海拔越低越易受到风暴潮的影响;研究区的海湾地区更易发生风暴潮增水现象;人口密集地区易受到风暴潮灾害的影响;风暴潮灾害对经济较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西部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根据2016年春、秋季对莱州湾西部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莱州湾西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莱州湾西部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其中硅藻57种,甲藻6种,金藻1种;春季优势种为斯氏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等,秋季优势种为角毛藻属Chaetoceros sp.、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等;浮游植物生态类型以广温广盐性种和近岸内湾种为主;春季浮游植物数量为79.96×10~4ind./m~3,秋季浮游植物数量为574.54×10~4ind./m~3;春季氮磷比、p H、活性磷酸盐、CODMn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秋季氮磷比、温度、无机氮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根据2016年春、秋季对莱州湾西部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莱州湾西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莱州湾西部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其中硅藻57种,甲藻6种,金藻1种;春季优势种为斯氏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等,秋季优势种为角毛藻属Chaetoceros sp.、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等;浮游植物生态类型以广温广盐性种和近岸内湾种为主;春季浮游植物数量为79.96×104ind./m4ind./m3,秋季浮游植物数量为574.54×103,秋季浮游植物数量为574.54×104ind./m4ind./m3;春季氮磷比、p H、活性磷酸盐、CODMn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秋季氮磷比、温度、无机氮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