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夏秋茶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问题,对茶园管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茶后对茶树适度修剪处理,有利于提高秋茶所占比例,提高夏秋茶总产量;追施复合肥与单一追施尿素相比,夏秋茶氨基酸含量的增幅较高、酚氨比较低,夏秋茶品质较好;遮阴处理有利于提高夏秋茶总产量,夏秋茶的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酚氨比降低,有利于夏秋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摘期崂山绿茶主要品质化学因子构成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崂山茶区不同采摘期茶叶样品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分析不同采摘期茶叶品质构成因子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养分水平下,崂山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因不同的采摘期而存在极显著差异,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茶多酚含量春茶明显低于夏秋茶;咖啡碱含量在三类茶园中差异均显著,夏茶含量略低于春秋两季;氨基酸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春茶含量明显高于夏秋茶,秋茶略高于夏茶;酚氨比变化极显著,春茶明显低于夏秋茶,品质最好。为茶园土壤养分及生态环境调控与崂山绿茶分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优选5号、优选8号、优选9号等3个杂交育成的高茶多酚茶树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芽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云南大叶,其中茶多酚含量比云南大叶高8.70%~10.03%,芽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茶>春茶>秋茶,儿茶素含量表现为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特别高(比云南大叶高34%以上)、栽培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质优价高的春茶产量,降低夏秋茶比重,本文探讨了类似福鼎大日茶的早生品种,在我省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下最宜的轻修剪时期。结果表明,修剪时期对全年的鲜叶产量无明显影响,而对春茶产量影响显著(F=10.16)。春茶后轻修剪,比秋茶后轻修剪增产61.1%。达极显著水准,并优于夏茶后轻修剪。修剪时期对春、秋茶比例影响较大,对夏茶比例影响不显著。春茶后轻修剪,春茶比例高于秋茶。春、夏茶后轻修剪可提早开园期6天,清明前采摘分别占春茶产量的41.9%、30.4%,且春茶结束和夏茶开采期均提前。鲜叶品质与其正常芽叶多少呈正相关,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64.43).春  相似文献   

5.
遮荫处理对胶东丘陵地区设施夏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涩味是影响胶东丘陵地区夏、秋绿茶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6—7月的设施茶园进行遮荫处理,对遮荫后茶园的光照和土壤环境变化进行检测、对茶叶与茶汤中苦涩味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制作茶样进行感官评测。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温度,使夏季茶树也能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遮荫使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降低,优化了氨基酸和茶多酚组分;同时叶绿素、含水量和水浸出物也增加;感官上,遮荫有效地降低了胶东丘陵地区夏茶的苦涩味,汤色更明亮,香气更持久,从而提高了胶东丘陵地区夏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高咖啡碱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及生化品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优选1号、6号、11号、13号等4个杂交选育的高咖啡碱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种,树姿半开张,生长势强、萌芽早,芽叶粗壮,色泽黄绿,多茸毛,产量特高,比云南大叶种高62%以上,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栽培适应性强;一芽二叶生化成分含量丰富,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及水浸出物均高于云南大叶种,其中咖啡碱含量尤为特出,春茶达5.11%~6.15%,比对照种高25.86%~51.47%,生化变化规律,咖啡碱、氨基酸含量春茶夏茶秋茶,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含量夏茶秋茶春茶,适制高档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香气高爽,部分品种花香明显,其品质表现与生化物质含量相吻合。高咖啡碱茶树品种的育成为开发天然植物咖啡碱,茶树资源多用途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遮荫处理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涩味重是影响夏、秋绿茶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茶园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对茶叶中与茶汤苦涩味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使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酚氨比比值降低,优化了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同时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遮荫处理对于夏茶的影响较大,秋茶次之,春茶的影响较小,且双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优于单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遮荫时间对信阳地区薮北种茶树化学成分的影响,对薮北种进行7天、10天、15天三种不同的遮荫时间处理,以不遮荫的薮北种茶树作为对照,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探究较适宜薮北种茶树种植的遮荫天数。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后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有所降低,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增加,酚氨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与遮荫影响不大。遮荫7天的效果最好,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其他遮荫条件高,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酚氨比低于对照,绿茶品质相对其他遮荫时间处理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郁闭度林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郁闭度的榉树-茶复合经营模式中茶树为材料,以纯茶园为对照(CK),分别于2015年4、5、7、9月采摘鲜叶,测定鲜叶中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水浸出物等内含物成分含量,研究茶树在70%~80%(G_1)、60%~70%(G_2)、30%~40%(G_3)郁闭度条件下的茶叶品质。结果表明,G_2、G_3模式茶叶中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水浸出物的含量均高于对照CK,茶叶茶多酚的含量及酚氨比均低于CK;而G_1模式茶叶各内含物成分与CK相比,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郁闭度30%~40%、60%~70%的榉茶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0.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黄旦、铁观音和本山茶园覆盖遮荫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明显降低酚/氨比值,优化儿茶素组分和香气组分。遮荫度为30%、45%和60%3种处理的夏、暑乌龙茶品质得分均极显著高于不遮荫对照处理,而遮荫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遮荫后夏茶乌龙茶鲜叶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59%~12.40%、2.14%~13.63%、11.17%~29.47%,暑茶乌龙茶鲜叶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含量分别下降了8.68%~11.05%、3.09%~10.61%、12.76%~24.23%;儿茶素品质指数分别提高了54.13~84.87和167~682;夏茶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3.52%~60.00%,其中茶氨酸、苏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总量增加了7.57%~19.12%;夏、暑乌龙茶的香气种类和香精油总量分别增加了25~40种和21.20%~38.85%,香气组分明显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遮阴及复光下茶树主要碳氮代谢物动态变化,为茶树遮阴及复光过程中鲜叶适制性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大田试验,以黄金茶1号、湘妃翠和金萱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设遮阴度80%和95%,分别在遮阴前、遮阴第12 d和复光后第1、3和5 d取1芽2叶,检测新梢可溶性糖、黄酮、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儿茶素组分等指标,分析遮阴及复光下茶树新梢碳氮代谢物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遮阴下,3个茶树品种的茶多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的酚氨比降至4~5,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降至0.23~0.42。黄金茶1号在遮阴度80%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低于遮阴度95%;与遮阴度80%处理相比,湘妃翠和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降低,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遮阴度95%。复光后,3个茶树品种游离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茶多酚;湘妃翠和金萱的酚氨比大于7,儿茶素品质指数高于遮阴前。遮阴及复光过程中,3个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黄酮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在复光第5 d最高。遮阴及复光下金萱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低于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遮阴第12 d,遮阴度95%处理下湘妃翠和遮阴度80%处理下黄金茶1号的主要碳代谢物含量最低,主要氮代谢物含量最高。【结论】茶树为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碳氮代谢调整,从而改变鲜叶的适制性。遮阴环境及复光前期茶树鲜叶适制名优绿茶,复光后期茶树鲜叶更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12.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贮藏时间对陈香岭头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测定不同香型(兰花香型和蜜兰香型)不同贮藏时间(贮藏5、10、15、20年,对照组2016年制作),岭头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兰花香型和蜜兰香型单丛茶水浸出物含量和pH值下降,水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上升;茶多酚含量蜜兰香型上升,兰花香型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游离氨基酸含量兰花香型上升,蜜兰香型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兰花香型为先下降后上升,而蜜兰香型上升。2种香型单从茶除了对照组的茶多酚、贮藏5年的pH,其余指标同一贮藏年份2种单丛茶的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贮藏有利于蜜兰香单从茶茶多酚、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有利于兰花香型单从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而茶多酚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相对稳定。结合感官审评,兰花香型单丛茶贮藏20年品质最好,蜜兰香型单丛茶贮藏15年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于春茶萌发前用茶树催发素喷施茶树树冠,分析喷施后茶树新梢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茶树品种喷施茶树催发素后,鲜叶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变化。氨基酸提高16.8%,维生素C提高20.4%,咖啡碱降低17.4%,茶多酚降低9.46%,酚氨比下降19.6%,儿茶素品质指数提高1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鲜叶的内质评分提高5.8%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日照球形绿茶加工过程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日照球形绿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组分(EGC、C、EGCG、EC、ECG)等含量的变化。同时还对日照球形绿茶与日照绿茶及南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日照球形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组分变化不明显;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成品茶酚氨比为4.68。[结论]研究可为指导日照绿茶生产、提高日照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绿茶为原料,分别采用人工接入黑曲霉发酵和自然发酵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其在2种不同的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总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在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先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但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人工发酵终止时精氨酸的含量迅速增加且氨基酸总含量迅速升高。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发酵前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信阳毛尖茶春季不同时期的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两个品种春季不同时期的信阳毛尖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叶绿素等化学成分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和叶绿素的含量逐渐增多,而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抹茶是一种以覆盖茶鲜叶加工而成的蒸青茶(碾茶)为原料,并用专用工具(石磨)碾磨出来的茶产品,其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抹茶的品质。本试验以径山地区的主要品种“鸠坑”、“迎霜”为试材,通过不同覆盖遮荫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鲜叶性状及茶叶中多酚类、氨基酸类、叶绿素等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遮阳处理技术不仅能明显提高芽叶的鲜嫩度,而且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又使鲜叶原料的酚氨比大幅度降低。所以,这对全面提升抹茶品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吴邦强 《现代农业科技》2023,(4):177-181+195
本研究对不同产地的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武夷岩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和酚氨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武夷岩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与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品质得分成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个茶叶样品分为3类,天心村所产大红袍、水仙、肉桂和星村镇所产大红袍感官品质得分高、生化成分较为丰富、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