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饲料添加剂中铁的变化有定性的概念,很少有定量的分析。饲料添加剂中全铁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但该法不能测定Fe~(2+),AoAc利用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一般食品与饲料中铁的含量,其基本原理是以盐酸羟胺(NH_2OH·HCI)为还原剂,将Fe~(3+)还原为Fe~(2+),在PH2~9范围内Fe~(2+)与  相似文献   

2.
米根霉-Fe3O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Cu2+吸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比较了5种真菌孢子对Fe~(3+)的吸附情况,发现米根霉对Fe~(3+)吸附效果最好。通过测定米根霉对Fe~(3+)的吸附曲线,确定米根霉吸附Fe~(3+)的量,利用共沉淀法将米根霉吸附的Fe~(3+)与添加Fe~(2+)复合在一起制备出米根霉—Fe_3O_4复合材料;用米根霉—Fe_3O_4复合材料处理CuSO_4溶液,蓝色变浅,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对Cu~(2+)的有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混合硫酸盐还原菌,并研究其最适的生长条件,考察了接种量、温度、最初pH、Fe~(2+)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0%,温度为35℃,初始pH为6.5,培养基内Fe~(2+)为200 mg/L时,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4.
葡萄天然红色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浸提方法对比试验表明,用发酵法提取葡萄红色素简单易行,成本低,色素得率高,所得色素无毒,适合于较大规模生产.葡萄红色素属水溶性色素,叶酸、碱、光、热、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会产生多种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呈稳定的红色,柠檬酸浓度为0.5%—1.0%时显色良好,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或光照处理色素有所降解,一些氧化还原剂及Fe~(3+),Cu~(2+),Zn~(2+)等金属离子对色素也有明显不利影响,尤以Fe~(3+)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具有氧化其根圈土壤的能力。氧化力的大小和水稻根系的代谢强度、酶的活性有关。因此水稻根的氧化力常作为水稻根系活力的诊断指标。当前测定水稻极系氧化力的方法主要是α—萘胺的化学测定法。该法在推广中存在一些问题:(1)根际土壤中并不存在α—萘胺这种物质;(2)α—萘胺氧化反应速度很慢,经常需要振荡3—6小时;(3)α—萘胺法操作复杂,费时;(4)根系的非代谢吸收、吸附物质对α—萘胺的氧化,以及由于自然氧化而引起的溴差等很难消除。由于上述问题,使根系氧化力的测定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最近日本研究者梁取昭三提出一种操作简单、反应迅速,能准确反映根系氧化能力的测定方法,即硫酸亚铁—Eh法。方法原理:在水稻根系对硫酸亚铁溶液的氧化作用中,Fe~(3+)被氧化为Fe~(3+)。Fe~(3+)增加,引  相似文献   

6.
在测定多酚的基础上,利用5种体外抗氧化模型(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Fe~(2+)络合能力及Fe3+还原力)对长清灵岩茶与南方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茶汤中多酚含量为长清绿茶[(0.3106±0.0054)mg/m L]南方绿茶[(0.2888±0.0039)mg/m L]、长清红茶[(0.1691±0.0029)mg/m L]南方红茶[(0.1560±0.0015)mg/m L]。长清茶的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Fe~(2+)络合能力及Fe~(3+)的还原力均好于南方茶,且高于对照BHT、没食子酸;长清茶的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好于南方茶与没食子酸,但低于BHT。因此,长清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Mn~(2+)对肠膜状明串珠菌发酵产右旋糖酐的影响研究中出现的果糖和右旋糖酐随Mn~(2+)浓度变化的不一致而发现问题;随后通过Mn~(2+)对右旋糖酐蔗糖酶作用的影响研究中找出了DNS测定果糖是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通过Mn~(2+)与DNS的发应进一步证实,Mn~(2+)本身的氧化还原型性导致其与DNS试剂产生反应而影响了果糖的测定;最后通过检测时以含有Mn~(2+)的培养基作为相对应发酵液的空白对照,检测结果表明果糖和右旋糖酐随Mn~(2+)浓度变化一致,但是同一发酵液样品中果糖含量和右旋糖酐含量的多少还存在问题,说明仅仅通过改变检测空白还不能消除Mn~2对果糖检测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利用DNS法测定样品中的还原糖时,一定要考虑具有氧化还原性的其他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PTDS方法人工合成米曲霉葡聚糖酶基因(AoEGLAI),通过电击将其转化到毕赤酵母中表达,并采用DNS法对重组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酶耐酸但不耐热,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3.0,在30—45℃和pH4—8时内切葡聚糖酶可保持90%以上酶活力,在底物CMC存在时其热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10 mmol/L的金属离子Cu~(2+)、Ca~(2+)、Zn~+、Gr~(3+)、Fe~(2+)和Fe~(3+)对酶有激活作用,Mn~(2+)对酶则起抑制作用。该酶对胰蛋白酶有一定的抗性,对胃蛋白酶抗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实验室模拟试验,验证了新围垦的盐化水稻土中黑泥层的形成过程。试验证明,即使淋洗液中Na_2SC_4浓度低至0.05%,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和强烈的还原条件(Eh-100—200mv),很易产生黑泥层。黑泥层中含有大量的Fe~(2+)和S~(2-),这两种离子含量的平均克离子比,接近于FeS的分子式。黑泥层形成过程的动态变化显示,在还原初期,渗漏液中有较多的Si和Fe~(2+)淋出,但后期则明显减少;渗漏液的电导率则随着硫酸盐的还原而逐渐降低。在淋洗和还原过程中,土柱中氧化层和还原层的pH趋向减低,还原层降低更多,但渗漏液的pH则随着硫酸盐的还原而升高。因此,在土壤剖面的下部层次有可能出现较高的钠吸附比,并使pH升高。  相似文献   

10.
由于油田采出水中Na~+、Ca~(2+)、Mg~(2+)、Fe~(2+)等离子及悬浮物、细菌的存在,使采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的HPAM(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交联可动凝胶性能变差,并且随污水中离子浓度增加,对凝胶性能影响越严重。为提高回注污水配制可动凝胶的性能,试验研究了降低Ca2+、Mg~(2+)、Fe~(2+)等离子对凝胶性能影响的添加剂NHCS配方。通过试验,在油田回注污水中加入与Ca~(2+)、Mg~(2+)、Fe~(2+)离子等量反应的添加剂NHCS,同时通过对污水进行搅拌等措施,使污水配制可动凝胶的黏度达到同浓度清水配制的70%以上,有效提高了油田回注污水配制可动凝胶的交联黏度和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氮素形态对盐碱地棉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嫁接建立的分根试验系统模拟盐分差异分布,研究了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NH4+和NO3-)对棉苗生长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氮素形态对棉花营养元素吸收及幼苗生长存在互作效应;根区盐分差异分布较均匀分布增强了棉株对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Fe、Mn、Cu和Zn)的吸收、降低了Na+含量、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17.1%)并增加了棉株生物积累量(18.5%);NO3--N较NH4+-N处理显著促进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N、P、K、Mg、Fe、Mn)的吸收及生物量积累;根区盐分差异分布下,施用NO3--N较NH4+-N提高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叶片光合速率(13.5%)、降低了各器官的Na+含量并促进了棉苗的生物量积累(7.2%)。研究结论是盐分差异分布下,施NO3--N较NH4+-N更有利于棉花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用营养液培养及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提高玉米体内铁再利用效率的机理及可行途径,并对铁的供应状况和两种形态氮素[NO#+(-)#-(3)-N和NH#+(+)#-(4)-N]对玉米体内铁再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具体探讨。结果表明:在缺铁条件下,NH#+(+)#-(4)-N 的供应使玉米新叶中活性铁的含量及体内铁的再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对NO#+(-)#-(3)-N处理,新叶叶绿素含量也明显高于NO#+(-)#-(3)-N处理,并且新叶未出现黄化;在正常供铁条件下,NH#+(+)#-(4)-N处理玉米新叶中活性铁的含量和叶绿素的含量也都高于NO#+(-)#-(3)-N处理,体内铁的再利用效率也明显高于后者,特别是在处理后期,差异更加明显。可见,供给NH#+(+)#-(4)-N可提高玉米体内铁的再利用效率,改善玉米新叶的铁营养状况。另外,对不同措施提高玉米体内铁再利用效率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1个月生杉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硝态N、铵态N和铵硝混合(NH4+∶NO3-=3∶1)态N对杉木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植株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大小表现为铵硝混合处理>全硝处理>全铵处理,但不同处理间杉木植株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铵硝混合处理下可变荧光强度(Fv)和最大荧光强度(Fm)显著高于全硝和全铵处理,而非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显著低于全铵处理。3)铵硝混合处理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o/Fv)、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值(QY)均显著高于全硝处理,但与铵硝混合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全硝处理下部分叶绿体膨大隆起,基粒片层排列松散,且数量明显少于全铵和铵硝混合处理,全铵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数量,而铵硝混合处理中淀粉粒则完全消失,但显著增加了嗜锇颗粒的数量。综上所述,铵硝混合处理一方面能通过增强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效率和光能的利用能力,促进光合同化产物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抑制淀粉粒的形成,减轻淀粉粒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同时促进光合同化产物的输出,促进杉木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氮形态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氮损失的因素.水稻幼苗先在以15N为氮源的营养液中生长2周,然后转入供给不同氮形态的营养液中培养10 d.结果表明:供给NH4+-N的水稻长势最好,收获时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但其氮损失量也最大,损失率达到17.06%;供给复合氮源NH4NO3的水稻生物量和供给NH4+-N的相差不大,然而其氮损失率却显著下降,仅为9.96%,说明供给复合氮源可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降低植株氮损失,提高其氮肥利用率.此外,供给NH4+-N的水稻叶片中NH4+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及叶片组织pH值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表明植物体内NH4+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氨挥发可能是导致植物氮损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pH值和氮源对比利时杜鹃叶片生理特征和营养元素的影响,该文采用基质培养法,选取培养一致的3年生比利时杜鹃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根据不同pH值(8.0和5.0)和不同氮源(NO-3 N和NH+4 N)将营养液分为4个处理,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北京卓越花卉温室培养,半年后对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新鲜叶片中活性铁、活性锰、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并运用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值8.0的硝态氮处理的基质的pH值显著高于铵态氮处理;pH值5.0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可使比利时杜鹃基质pH值保持在最适范围(5.5~4.5);不同pH值和氮源处理对基质有效营养成分和比利时杜鹃外观没有明显差异。pH值5.0的铵态氮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和活性铁含量最高,其中新叶叶绿素平均含量为1.590 mg/g、新叶活性铁平均含量为26.379 mg/kg。新叶活性铁、活性锰和叶绿素平均含量均低于老叶;新叶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老叶相当;新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老叶。分析结果表明,在北方碱性水土地区,铵态氮源能提高比利时杜鹃叶片铁的有效性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防止失绿症的发生,比硝态氮源更有利于比利时杜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叶用黄甜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用黄甜菜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对营养液中硝铵态氮配比(NO_3~--N∶NH_4~+-N)的需求不同,硝铵态氮配比≤1/2时,植株生长品质较好,硝铵态氮配比为4∶4和2∶6的处理较佳;营养液中的硝铵态氮配比≥1/2时,根系生长较好,硝铵态氮配比为6∶2和4∶4的处理较佳.(2)随着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植株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硝铵态氮配比为6∶2的处理较佳;各处理的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无公害蔬菜标准;植株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在硝铵态氮配比为4∶4和2∶6的处理下较佳.可见,叶用黄甜菜地上部与根系生长、地上部形态与品质均受到氮素形态及其配比的影响,且对硝铵态氮配比表现出不同的偏好.综合比较各项指标,铵态氮的比例不宜超过50%,硝铵态氮配比为6∶2和4∶4的营养液配方,可用于叶用黄甜菜的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7.
水分和氮肥形态对盆栽茼蒿产量及Ca、F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和不同形态氮肥配比对茼蒿产量及Ca、F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水分条件下,茼蒿的Fe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增加;Ca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减小。茼蒿的产量、叶绿素含量随NO3-N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同一施肥条件下,茼蒿的Ca、Fe含量,叶绿素含量,产量均以中水(W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铁蛋白基因水稻对Fe2+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对参试水稻进行Fe2+胁迫(200 mg/L)处理,测定其株高、生物量、Fv/Fm及质膜伤害。[结果]Fe2+胁迫下,参试水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株高和生物量下降,Fv/Fm下降,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增加。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铁蛋白植株各测定参数受Fe2+胁迫影响较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水稻中铁蛋白的表达可降低过量Fe2+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对叶片质膜的损伤,从而减轻Fe2+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植物抗铁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12种阳离子对红白锦鲤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浸泡法从红白锦鲤皮肤、尾鳍、鳞片红色部分提取红色素,并研究12种阳离子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r3+对红白锦鲤红色素具有保护作用,且Fe2+Cu2+>Al3+>Mg2+>NH4+>Hg2+>Ca2+;Mn2+、K+、Na+对红白锦鲤红色素基本无作用。阳离子对锦鲤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随添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
应用~(59)Fe示踪法研究不同施铁方式和配施不同肥料对柑桔吸收、运转铁的影响,揭示了埋瓶和涂叶的施用效果远胜于直接施入砂介质中(简称“直接施入”)的效果。在试验期内,涂叶、埋瓶的全株~(59)Fe吸收率分别为9.5%、25.5%,比直接施入高出2.4至8倍;而全株活性~(59)Fe比强分别是直接施入方式的4.8和46倍。在配施肥料中,醋酸和牛粪处理的效果优异,能增加桔株体内活性铁含量,尤其是配施醋酸,叶部活性铁强度(cpm/g)是直接施入的7.5倍。配施高磷、高钾肥料者,其植株体内活性铁含量均显著降低,特别是配施钾肥,其吸收率低至0.46%,只有对照的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