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处半山区,属于高纬度寒冷地区,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热量资源不足。低温是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因子。而林区土地面积相对较小而且分布零散,地块间隔较远,林木自然隔离,比较适于玉米亲本繁殖和杂交种子生产,隔离条件符合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较高.适合玉米生长需要。利用玉米“大双覆”技术,可以解决玉米生产中低温与高产这一矛盾,通过地膜覆盖,改善了玉米生长发育需要的光、热、水、肥、气等条件,使玉米早生快发,苗齐苗壮,早熟高产。使不能种植中晚熟期玉米品种的林业地区,种植玉米变成现实。给玉…  相似文献   

2.
采用综合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在农牧交错带陕北风沙区不同种植日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耕作措施处理试验了玉米不同种植日期对玉米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影响。并从防治水土流失、土壤水蚀及风蚀的角度评价了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益和玉米适宜播期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概况,最后确定了在农牧交错带陕北风沙区玉米的最适宜播期为中播,即4月26日种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仅次于美国。玉米类型多、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并且是高淀粉能量作物。2009年我国玉米年种植面积3046万h m^2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地区,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1.63亿t,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全球每年玉米总消费量自从1999年起就一直保持在6亿t以上,并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呈刚性增长态势,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分析(待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并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我国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状况监测,涉及463个县(市、区)、6 033个乡(镇),区划图班230多万个。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 200.2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6.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 331.8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9.4%。石漠化状况普遍改善,石漠化程度明显减轻,生态状况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土地生产模型模拟尼泊尔的森林破坏(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土地生产模型基于人口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率来 预测尼泊尔国家,Chitwan地区,Jutpani村的森林破坏的面积与趋势。在研究中如果上述各项 增长率保持目前水平不变,通过土地生产模型的模拟,研究区域的所有林业用地将以每年24 %的速率在2038年全部变为农业用地;假设自给作物生产率每年按1%增长,经济作物按2%增 长,则每年林业用地转换为农业用地的速率降低为17%,但到2038年可能只留有124公顷的森 林。因此农业生产率是影响森林破坏的主要因素,加强农业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农区有着成片的戈壁地、下潮地,这些土地由于有的土层薄、土质差、贫瘠,有的地下水位偏高,群众一般不用来种植农作物,有些虽然种了农作物但产量低又弃耕了,这些土地资源一直没得到合理的利用被称作非农耕地。目前,新疆的畜牧业生产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新疆的畜牧业要长足发展,必须走建设养畜的道路。利用非农耕地种树种草混农建立人工草料基地,对牲畜进行圈养和合饲。1985-199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林业所和新疆兵团农五师农业处合作,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五师的农区内的…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1966年,沙山子83团农场决定发展中草药种植,派园林技术员刘肃等人到宁夏灵武考察,学习枸杞生产技术;带回枸杞苗1.5万株,种植在该团8连,面积为83亩。从此,在这块土地上便演绎着枸杞的一幕幕悲喜剧。到1971年,83团枸杞单产干果达到1715公斤,亩产值900—1000元,相当于种粮食的10-15侠。由于经济效益可观,83团决定在全团推广,要求各农业连队种植构记10古以上,附近的82团、精河县托堡乡农民也开始从83团引忡钩化。于人,构把走出了83团,遍及精河地区,构抗生产得以发展。以1985年为界,从1966年到lq84年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不同贴现率的净现值、效益成本分析和土地期望价等指标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价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库格地区的撂荒稻田上种植勃氏甜龙竹的可行性。并与其他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对比,包括以不同的间距进行生姜的单一种植和生姜与竹林的间作,以测定该地区和最佳的经济适用的农作方式。结果显示,以上所有土地利用方式在贴现值为10%和5%时,其净现值高于零且效益成本率比大于1,因此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当勃氏甜龙竹与生姜的间作距离为6mx6m,其净现值和土地期望价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竹子栽种的低投入和竹产品的高市场价。此外,还研究了限制在库格地区普及该竹种的各种因素,并考察了能否增加其附加值以提高主要相关利益人的收入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郭劲鹏  郑焕春  付静 《林业科技》2023,(2):53-56+62
对穆棱西洋参与传统农作物(黄豆、玉米、角瓜)的用地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从同等土地产生的净利润来看,西洋参远高于传统农作物(黄豆、玉米和角瓜),平年至少3倍以上,丰年能达到近8倍;西洋参给当地带来的间接效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黄豆、玉米和角瓜),达到近8倍;种植4年西洋参后的土壤肥力较接近阔叶混交林的森林土肥力指标。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发展西洋参比传统作物有着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地处灌溉绿洲温暖干旱人工林气候区的昌吉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开展营林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沙漠侵蚀,通过推广农用林业系统,建立生物、工程综合防护林体系,增加乔灌木、牧草等深根性植物的种植面积,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条件.营林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国家指令计划、乡镇集体造林、全民共同参与。昌吉州平原林业生产建设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有人工林实际保存面积50万亩,人工林面积与农业基本农田面积比例为0.1…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研究成果,根据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主要环境问题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设计了"果-草-畜-沼"生态立体种养、小流域为单元的林地-梯田-水利模式、石漠化地区"培土-种草-植树-畜牧业"的生态治理模式、水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旅游模式、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6种主要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调查是整个农业资源调查的重点。它对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保持生态平衡,对土地科学管理及制定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有航空象片的地区(以下简称航片),利用近期摄影的航片是我们开展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依据。它可以清查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进而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同时,利用航片调查,可大量缩减外业工作时间,节约大量资金,改善工作条件。无论是外业调绘或量算各类面积都比使用地形图精度高。因此,利用航片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这一技术手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珍贵树种华盖木在湛江引种后的生长发育状况、抗逆性和适应性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比较后得知,从原产地云南购回种子直接播种育苗种植的华盖木A4处理方法引种3.5年后的保存率可达到56%以上,生长较好,抗性也较强,是较适应在湛江地区采用的引种方法。从原产地云南购回大小苗木未经驯化直接或间接种植的华盖木A1、A2、A3不适应在湛江地区采用的引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了解太行山某段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分的含量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布的规律,进而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达到现有土地的最大化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挖掘整理与分析最近两期石漠化调查数据,从石漠化土地状况、程度、分省、流域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并从林草植被保护、石漠化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农村能源、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归纳总结石漠化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2016—202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缩减率为7.7%,且各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2016—2021年,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分别为118.8万hm2、149.2万hm2、54.2万hm2和10.9万hm2,石漠化程度减轻。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首先归结于持续实施石漠化土地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生态工程,治理成效日趋显现;其次是人为活动压力减轻与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促进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通过掌握我国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石漠化防治政策调整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  相似文献   

18.
为支持本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加速绿化荒山的步伐,玉林地区农业银行系统1985年初开始发放林业开发性贷款,至今3年累计放出金额748.5万元,全地区利用林业开发性贷款的有187个联营林场、9424个承包  相似文献   

19.
仁用杏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经济林树种,在辽西已有几十年的栽培历史,并以其耐旱、耐寒、经济效益高而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梯田杏农间作是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土地资源,实现立体种植的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但如何做到优化配置、高产高效,仍然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4月9-15日,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项目组赴文山州对该地区金线莲、白及、球花石斛、黄精、姜黄等药用植物的品种资源收集保存、种苗繁殖、种植技术、加工销售状况进行考察。考察期间先后访问了当地相关药用植物种植和研究单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个别专访的形式,初步了解了文山5种药用植物的品种资源的科研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此次考察时间虽然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