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通透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植品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或化控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改为现在的105cm或130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使植株形成大小行。不但增加玉米密度,而且改善玉米植株在田间分布,增加了玉米通光透风。有利于玉米的  相似文献   

2.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良种、良法结合,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1玉米通透密植栽培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玉米密植化控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化控处理是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或玉米健壮素喷洒玉米,通过密植获取高产的一项技术,它能有效降低玉米植株高度,降低玉米棒上部节间部位,使玉米植株气生根明显增加,从而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及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密植玉米的丰产性已为广大农民所接受,衡水市玉米种植密度多在4 000~5 000株。密植带来高产的同时,也增加了倒伏的风险,尤其是今年衡水市降水偏多,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夏玉米采用矮化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抗倒性、增强抵抗灾害能力的重要途径。夏玉米矮化栽培技术,就是在密植的基础上,在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期,使用化控技术(喷施金得乐、达尔丰等化学调控试剂)降低玉米高度,提高总体生产能力。这一技术既能控制玉米植株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2002年系统研究了营养型化控剂FC在密植条件下对玉米根、茎、叶、产量器官的调节作用及最适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应用营养型化控剂FC处理后,可以使玉米植株各个器官生理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控,显著改善果穗性状,减少秃尖,增加穗粒数,提高玉米产量。一般在密植条件下可使玉米群体产量提高12%以上。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8,(5):40-41
为关中灌区夏玉米实现高产提供技术支持,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2017年结合夏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用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方法,集成了关中灌区夏玉米植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从选择适合的优良品种,合理增大种植密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提升植株抗早衰能力,推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平衡施肥、保持和培肥地力,适时晚收等方面介绍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收的高效栽培技术,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密植的优质品种,采用大垄宽窄行、间作等种植方式来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边际效应,从而提高玉米质量并增加产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收的高效栽培技术,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密植的优质品种,采用大垄宽窄行、间作等种植方式来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边际效应,从而提高玉米质量并增加产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属于植株比较高大的高产作物,是农作物中重要的品种,我国北方普遍种植,玉米密植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此作业模式可以发挥良种、肥料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显著提高玉米单产,是实现玉米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种植,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自2013年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作为全国玉米主推技术以来,经垦区多地示范也证明了此模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10.
南疆复播玉米上控下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播玉米上控下促技术,是指复播玉米在覆膜高密度、高水肥栽培技术条件下,为避免玉米细弱、倒伏、减产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即在播种时就采用促根壮根增产剂拌种,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利用玉米专用株高化控调节剂控制高度,通过对玉米植株从地下根部发育到地上株高空间分布进行人为促控塑形,从而使玉米植株更加适应高肥密植的栽培条件。使用这种综合技术一方面增强了玉米群体质量,为提高产量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可促进生殖生长,提高授粉率和结实率。这样既可达到改善玉米品质,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的目的,又可解决在增肥增密后引起的倒伏、空秆、贪青晚熟、小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简介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良种、良法结合,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发展趋势,我市缺少与该技术配套的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该项目通过对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研究,选出适合我市进行密植通透栽培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改变我市“玉米海”的生产模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此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130-140cm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良种、良法结合,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良种、良法结合,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在黑龙江省很多县市成功推广。现将该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宽窄行种植可培肥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及生态环境.大大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根系数量增多,叶面积大,光合势强,保绿期长。机械精量播种.实现了单株保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植株间争水、争肥、争光、争热、争气,植株生长自然条件供给集中,优化了玉米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利用有限的土地提升玉米的产量,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经济条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大垄双行密植技术,其原理是在保证通风和采光的前提下,减小植株间的距离,同时辅以一定的施肥与田间管理技术,有效地提升玉米产量。1技术综述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技术,具体是基于双垄建平台的方法,避免过去6-7dm宽的垄,建成13-14dm宽的垄,并在这个宽垄  相似文献   

17.
<正> 夏玉米矮化高产栽培,即在密植的基础上,在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期,使用化控技术(喷玉米壮索、乙烯利、DF—1等),大幅度降低玉米高度,提高总体生产能力,促使玉米高产。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既能巧妙地控制土水植株穗位上部营养体的生长,塑造一个株矮、穗大的株型结构,又不影响果穗的生长发育。 矮化后的玉米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植株变矮(比常规植株矮40~60cm,穗位降低20~30cm),茎秆粗壮(比常规玉米粗0.1~0.27cm)根系发达,有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是玉米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常年造成产量损失约20%。在玉米穗期,由于植株高大、密植,喷洒农药或采用其它措施很难取得好的防治效果。通过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能取得明显的控害效果,且方法简便,持续控害效果好。现将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和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良种、良法结合,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模式。(1)宽窄行技术模式:把原65cm或7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为90~  相似文献   

20.
进行烯世宝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烯世宝喷施玉米植株具有一定的稳产、增产作用,并且适度密植,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