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红松嫁接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培育红松嫁接苗时,芽接法的最佳嫁接开始时间为苗木顶芽生长1 cm时;贴接法的最佳开始嫁接时间为苗木高生长停止时。从苗木生长情况看,芽接法好于贴接法。  相似文献   

2.
红松嫁接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嫁接苗的培育关键技术是嫁接方法。不论是采用哪种嫁接方法,最主要的是掌握好嫁接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芽接法在砧木苗顶芽开始生长1cm时开始嫁接;采用贴接法时,苗木高生长停止时为最佳开始嫁接时间。从苗木生长情况看,采用芽接法要好于贴接法。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红松嫁接苗产量和质量,在本溪地区进行了不同嫁接时间和不同砧木嫁接部位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及接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初嫁接成活率、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92.53%和20.89 cm。砧木嫁接部位以主枝顶芽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为91.57%和22.3 cm。研究结果为类似气候地区红松嫁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剪砧方式的不同,红松的生长情况也不相同,针对浑河源林区未剪砧,剪除全部砧木侧枝和砧木顶芽,剪除部分砧木侧枝和全部砧木顶芽三种方式下红松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找出了红松生长与剪砧的关系,为红松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用技术》2021,(9):74-76
在辽宁省锦州等地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砧木,红松为接穗,进行异砧嫁接红松试验。对各试验地红松、油松物候特征,异砧嫁接初期情况及嫁接后15 a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油松在几个主要物候指标中具备一定的匹配性。异砧嫁接成活率在7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异砧嫁接红松林分生长、结实均好于未嫁接红松。  相似文献   

6.
红松具有分杈的习性。据观察,产生分杈的原因是多种的,如由双顶芽引起的分杈,或由同年的顶芽和侧芽引起的分杈,或因受病虫害、冻害和机械损伤而引起的分杈,但主要原因是因生理成熟引起的。因为红松达到生理成熟时,主枝顶芽下方开始开花结实,结实的特点是轮状排列数个或十几个不等。这样使水分、养分大部分集中在果实上,使顶芽生长受到抑制。另外,为了适应大球果的生长,达到生理负荷的应力要求,果枝横(径)向生长大于纵(高)向生长。这样连续结实的结果,就使顶芽生长衰弱。这时位于果实下方的第一轮侧枝却迅速生长起来,进一步影响顶芽生长,使之逐步枯萎,从而造成红松主干分杈。  相似文献   

7.
根据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建立红松果林的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选择砧木、选择优树、采穗时间、选择接穗、接穗贮藏及嫁接时期等标准。嫁接方法为"插坐髓心形成层贴接",嫁接时直接削去砧木顶芽,使砧木与接穗接嫁接面全方位接触,不仅提高了接穗的生长量,而且愈合效果极其显著,避免了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因剪砧流脂的现象,解决了嫁接不亲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布的苗木标准规定红松苗在苗圃培育4年,生产苗龄型2—2年生苗造林。红松苗正常的年高生长后期,在形成新顶芽的过程中,顶芽又伸长,长出新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苗木年高再生长。在全光育苗中常出现这种现象而使苗木遭受损害。为了探索导致红松苗年高再生长的生态因子和抑制红松苗年高再生长的方法,笔者于1985—1986年在铁力林业局建设、二股两苗圃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油松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的散生油松幼苗和人工栽培的红松幼苗为砧木,采用18年生2代嫁接红松母树林作接穗,进行油松嫁接红松(异砧嫁接)和红松嫁接红松(同砧嫁接),经过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油松嫁接红松亦可以成活,但成活率低于红松嫁接红松,且生长较慢,还存在"小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几种影响水曲柳嫁接成活与生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的最佳嫁接方法为舌接法,其次为劈接和贴接;在本试验地5月均适于嫁接,最佳嫁接时间为中、下旬(2005年结果),高生长也达到最大;舌接带顶芽接穗嫁接成活率(97.2%)显著高于无顶芽接穗(43.1%),当年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水曲柳接穗嫁接成活率雌株(87.2%)高于雄株(79.2%),但生长量相反;不同无性系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及当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高砧嫁接成活率与低砧嫁接差异不显著,但接穗当年平均高生长低于低砧嫁接。  相似文献   

11.
红松树干通直,针叶常绿,是优良的用材、产果、绿化树种。笔者从种实采摘与贮藏、种子催芽、播种床准备、播种、覆盖与喷水、灭菌除草、移植及常规管理8方面介绍了红松播种育苗技术。以3年生~8年生红松为砧木,采用短穗顶芽劈接法在其上嫁接优良红松母株上的枝穗,嫁接3 a后即可结实。  相似文献   

12.
红枣嫁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春季皮下枝接和夏季“T”字型芽接。这两种嫁接方法要求砧木根径必须达到0.5厘米以上的粗度,根径达不到这个粗度,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大,成活率低。 为提高红枣嫁接成活率,去年7月19日至31日,我们采用单芽皮下枝接的嫁接技术,嫁接赞皇大枣1982株,一个月后进行成活率调查,成活率为92%。平均生长高度为19.4厘米,最高生长量达30厘米,11月15日又进行了一次调查,成活率基本没变,最大生长高度为65厘米,平均生长高度为25厘米。 红枣单芽夏季枝接有以下几个优点:  相似文献   

13.
新植红松幼林生长3年后,选其优良母树采集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红松幼树嫁接9年后,树高、胸径、冠幅的生长量比同龄常规造林分别提高13%、19%、17%;红松幼树嫁接从6年开始,随年龄的增大,生长量明显加快,红松幼树嫁接后,树高生长率比常规造林提高9%,胸径生长率提高8%。  相似文献   

14.
核桃植株酚类物质含量高、易氧化,导致嫁接成活率低,成为影响良种繁育推广的一个难题。开展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诸因子及作用的研究,对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推广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3个主要核桃栽培品种漾濞泡核桃、云新高原、娘青核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嫁接砧木和不同接穗对苗木成活率及其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1年生铁核桃苗作砧木和采用芽苗作砧木对各品种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用芽苗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2)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后,苗高、地径生长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3)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成活后,生长态势存在明显差异,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后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用芽苗砧嫁接的生长量。4)用漾濞泡核桃顶芽和侧芽进行芽苗砧嫁接试验显示,侧芽嫁接出圃率远大于顶芽嫁接出圃率,侧芽嫁接的苗木长势明显优于顶芽嫁接。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沙地树种结构,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试验。嫁接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试验表明,在该地区用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嫁接成活率达到47%。嫁接10年后调查,红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487cm,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44m,平均冠幅181m,形成了正常发育的树冠。  相似文献   

16.
红松苗木根系上具有菌根,它是红松须根与真菌的共生体。菌根在红松根系上通常表现为使须根增粗,形成很多简单的分叉。发育良好的菌根呈珊瑚状或成集团,集团直径可达3~4毫米。在一个侧根上常常着生菌根团2~3个,多的达10余个,但是,也有的侧根上没有明显的菌根团。菌根的多少与苗木的等级有直接关系,据调查,以3年生红松留床苗为例,苗高16.2厘米,当年高生长7.9厘米,地径3.75厘米的壮苗,平均每株苗上有16个菌根团,而苗高9厘米,当年高生长5厘米,地径2.3厘米的弱苗  相似文献   

17.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18.
红松是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木材和种子的价值都很高,市场前景好,需求量逐年增加。为提高红松的成材率,采用嫁接手段将红松老龄期、结实期接穗同生长良好的樟子松幼树林进行了嫁接。经过成活率调查与保存率调查,嫁接培育红松果林具有技术上可行、经济前景可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对红松接穗采用ABT1#和GGR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3个浓度50、100、200mg/kg相同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均对红松嫁接有影响,ABT1#100 mg/kg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高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红松(Pinus koraiemsis Sieb.et zucc)是名贵而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木材和种子的价值都很高,市场前景广阔。樟子松与红松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嫁接成活率较高。而且,樟子松具有抗旱性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为了得出一套红松分布区外的河北坝上高寒地区能够快速生长,培养红松果、材、防护兼用林的技术,提高林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试验,通过细胞融合,对红松的性状产生诱导作用,增强红松对环境的适应性,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