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峰 《绿色科技》2011,(4):113-116
分析了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的上海豫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的建筑风格,探讨了其体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灵活、做工精巧、寓情于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协调的特点,指出了掌握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有助于我国新一代园林设计者在实践中传承古代造园师的精湛技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将人的视觉感受与园林组景共同考虑,以25~30 m作为组景转换的理想距离,对游路结构进行反复烘托与不断强化,从而形成柔和、丰富的“构景曲线”。选择南北方各具代表性的苏州沧浪亭和北京恭王府花园,分析其园林的景观布局,对比园林空间序列的“起”“承”“转”“合”间距。结果表明,“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在南方私家园林及北方皇家园林中同样适用,为今后的游线组织与组景布设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苏州留园空间设计的分析,总结留园在造园艺术及理景手法上的特点与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扼要归纳江南私家园林的理景特色和园林庭院的理景特点。  相似文献   

4.
明代名匠佳园荟萃江南,上海私家园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涉园由张南阳参与造园,作为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之一,具有极高的复原价值。通过对日涉园方志、园记、园诗和园图的搜集整理、对比分析,梳理了园林的历史沿革,确定了园址范围,得出主景旷达、次景幽邃的园林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导复原了平面图;并对其造园要素展开研究,且就叠山艺术与张南阳建造的另两座园林豫园、弇山园相比较,归纳出日涉园具有山石巍峨奇巧、水体聚散有致、花木野趣自然三方面的园林特征。  相似文献   

5.
安澜园是清代的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考证,追溯了该园的历史变迁和形成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全盛时期此园的空间格局与其景观构成要素,使这座当时的著名园林重新被大家所认识,对于今天研究清代的私家园林的形成、演变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与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作为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载体,园林具有陶冶情操,寄托情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功能。私家园林的兴建为园林养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古典园林的典范,发掘其所包含的园林养生思想,可对促进现代城市营造健康自然的居住环境提供有利帮助。在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传统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山水和建筑、植物等自然人文因素中所体现的养生思想,总结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在改善居住环境和园林养生方面的运用,对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北疗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追求形式美与意境美的有机结合。近代则实现了传统园林向公园的转型,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居住与休闲分开。当代园林也基本上以公园性质为主。然而当代园林的建造,许多只注重仿景缩景,诸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之类,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园林之一。据考证它始建于元代,起初为私家园林,后成为衙署园林,清代又辟为皇家园林,成为京南第一行宫,此时的古莲花也达到了造园的鼎盛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古莲花池又以其高超的造园艺术被评为国内十大名园。本文对其建园艺术进行了剖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岭南私家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独特流派,有其显著的风格特点.选取岭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佛山梁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对其造园历史、园主思想、园景特点和造园特色进行梳理探讨,总结精髓,以启发更深研究和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1.
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十笏园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善的北方私家园林,是研究明清时代北方私家园林发展的重要实例。以十笏园为例,运用拓扑的方法,将十笏园的园林空间划分为4组基本空间单元,并对空间单元的空间模式进行图解与转译研究。结果显示:十笏园的空间类型可划分为辐射式、并列式、嵌套式、对称式、取景式、点景式、集中式、穿越式8种不同的空间图式;十笏园内园林空间通过视线与路径的引导使得四大基本空间单元相互衔接与呼应,完美诠释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营造模式。研究成果能够深化对中国北方私家园林空间营造的认识,为传承中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法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冯道刚 《广东园林》2008,30(5):17-19
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都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两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特色、分布形式以及建筑空间等几个方面。究其原因,苏、扬两地园林存在的差异性,是由于两地不同的园主、画风和学风以及地域等因素造成的。扬州多盐商巨贾造园,苏州多官宦文人构园。扬州园林受扬州画派和扬学的影响;苏州园林受吴门画派和吴学的影响。扬州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兼有南北两地的长处;苏州地处富饶的江南农业区,湖荡密布,气候温和湿润。  相似文献   

13.
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并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各具特色又颇有共性,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法多式"的造园思想.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私家园林为例,通过对造园要素的调查分析,对两者造园艺术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从形式手法、意境追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了两者造园艺术的相同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及历史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植物的多样性在世界上是突出的,原产植物三万多种,其中原产木本植物就约有7500种,占世界树种总数比重极大,所以素有“园林之母”的美誉。北京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私家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古典园林,在植物的运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有很多好的传统。国内除按设计构思栽植树木花卉之外,还广泛采用借景、小中见大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水是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代私家园林中的苏州拙政园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成就,明代拙政园在中国古典园林用其独特的理水艺术风格营造了在私家园林比较显著的一所名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构成了山容水色、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的美丽画卷。提出了苏州拙西园形成的美丽画卷不仅与其所处的地理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其当时的文化有关,因此江南私家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最终理水艺术手法形成了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按隶属关系来分,日本园林也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社园林。但是,在日本园林界,很少有私家园林和寺社园林的称法,而是把私家园林中的武家园林(有时称大名园林)  相似文献   

17.
园林作为私家庭院的附属空间,对古代女性的教育及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以《增评补图石头记》中的园林画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古籍文献,对清代私家园林与女性教育的关系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清代女性在园林中接受的教育主要为自然科学教育、智力体育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文化审美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现成的、同时代建成的英国康柏花园和苏州拙政园,比较园林要素设计处理的异同点,探讨私家园林在两国的典型渊源及其发展,从而找出它们在现今开放绿地时代对我们的启示:为游人服务是园林的功能,园艺及其科技的发展是绿地的根基,生态自然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是园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师法自然巧夺天工——浅谈园林中的叠石造山玄武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周文东中国古典园林常以山石为主景,有“无园不石”之说,北方如颐和园、北海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富家园林,南方如苏州的网狮园、环秀山庄,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杭州花港观鱼等著名的园林,均有掇石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私家园林都有其独特性。山东作为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之一,不论造园水平、文化内涵还是地域风貌都有其鲜明特色,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私家园林建造的兴盛时期,留下大量的可供考证史迹文献,然而大量传统的山东园林现今都已经荒废,少数幸存的私家园林被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声誉所掩,山东地区私家园林渐渐销声在历史的长河,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和实地调研,对明清时期山东私家园林进行分析,总结其造园要素、选址布局等特点,挖掘造园艺术上的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石水特色和植物特色,为保护山东私家园林的地域性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对山东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