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且在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下,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利用受限,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中众多的社区居民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压力,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中通过对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受限等,提出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多形式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应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和资料调查的方法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社区的经济状况、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以及参与管理情况方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结果认为,相关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以农牧业为主,保护区内居民收入还略低于保护区外;有约1/3居民参与过保护区相关工作,但都是简单的工作;社区居民希望加强社区共管工作。  相似文献   

3.
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近年来的增长情况,以及目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加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自然保护与保护区居民生产生活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讨论了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尝试;对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是区域空间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可以反映出地区的发展状况。采用四川省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地理中心和人口中心权重,以及人口密度类型区域划分分析,得出了2008~2013年四川省人口分布变化情况。从地理环境、经济因素,政策制度三方面分析了全省人口分布的原因,了解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人口中心集中分布在全省的东南部,且有向东北、西南迁移变动的趋向。2008~2013年全省总人口数有波动,先减少后回升。以成都为代表的成都平原,是人口密度高、人口集聚分布的区域。川西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人口密度低,但总人口处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访问调查资料,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金钱豹的分布、数量及栖息地状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六盘山金钱豹主要出现在核心区及缓冲区的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中。区内有金钱豹20~30只,有效栖息地面积约34600hm2。当地人口较多,人与金钱豹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应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金钱豹侵害居民牲畜的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解决人与金钱豹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经达到2 194个,总面积约为1.48亿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6个,总面积为8 871.3万公顷。随着自然保护区面积与数量的增加,保护区所牵涉的社区及人口也在逐步增长。由于保护区的建立, 生活在区外的社区居民收入范围被迫缩小,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为了生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内的资源破坏程度也日益加重,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真正实现建立保护区的目的,使区内资源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妥善处理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利益关系,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林业局组织于2001年11月15日至30日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的森林防火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所见所闻报告如下: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半球,在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之间,是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国土面积768.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人口约185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2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85%以上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窄长地带,华人约40万。澳大利亚的林地面积15700万公顷,其中天然林15600万顷,占99.4%,人工林面积100万公顷。森林类型以阔叶林为主,97%组成树种主要是桉树和槭树类,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西龙虎山和银殿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随机抽样,针对11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相关性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自身条件欠缺、社区自然禀赋欠佳和社区与外界关系不顺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社区可利用资源、政府行为和保护区留给社区的生存空间等与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有效劳务输出、发展地方农业经和减少社区居民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的负面感知可有效改善保护区周边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是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有力措施,现阶段宣传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为保护区从业人员,必须吸纳更多专业机构与人员支持和参与。通过介绍成都动物园参与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的实践和经验,例如与保护区一起为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座谈等;指导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业务学习;整合动物园教育经验和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展夏令营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报道保护区环教情况,扩大影响力;于保护区周边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等,阐述了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系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新平县的部分,总面积22272hm^2。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利资源和旅游资源。周边社区居住着18个少数民族8957人。文章介绍了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各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依赖与态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依赖情况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支持率较高。但不同的保护区的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支持率存在明显差异。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与态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随着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直接依赖程度的降低,其对保护区态度越积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进行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其功能区划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功能区缺失、缓冲区设置不合理和分区片段化等问题。实验区平均比例也要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超过其总面积的1/3。在功能区划调整时,超过一半的自然保护区调减了其总面积。功能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涉及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保护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未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或调整应更多地关注于其管理目标、连通性、最小面积、与相邻保护区的协调、功能分区的有效性以及相关科学理论的验证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广东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采用四层结构设计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并应用GIS技术实现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4.
江西金盆山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热带典型天然常绿阔叶林碳储量及其碳分布格局,以期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省金盆山林区优势树种生态系统生物量研究为基础,结合主要优势树种碳含量实测数据,对金盆山典型常绿阔叶林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的碳储量及碳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以这3种林分的碳密度均值计算整个金盆山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总碳储量。【结果】金盆山林区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294.82、307.63、318.97 t/hm^2,林区生态系统总碳密度为307.14 t/hm^2,林区现存碳总量为2.25×10^6 t;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布规律为植被层>土壤层>凋落物层,植被层碳密度分布规律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主干的碳密度占56.54%;土壤层碳密度随着土壤层的加深呈下降趋势,40 cm以下土层间的碳密度变化不明显。【结论】金盆山林区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分间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不显著,生态系统内碳密度有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和多种典型森林类型碳密度,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进行SWOT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面积小、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几种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模式。认为建设绿色社区,开展生态旅游,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作为解决现有矛盾的合适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覆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管理的有效性低。自然保护区管理对象异于其他地区,是以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有效性评价应从种群安全、自然保育、社区和谐3个目标层次的实现程度进行考量,评价体系设计重点应把握管理基础、机制、决策、实施、监督5个管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包括16个评估因素44个评估指标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案选择1 394个国家级和地方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广东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广东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省的条件,提出保护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5省(区)已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级别特征的论述及其类型结构的分析表明,此西北5省(区)自然保护区的平均数量尚未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各省区分布不均衡;保护区的类型比较齐全,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内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自然保护区的布局有待进一步合理化;据此,提出了加强保护区的网络化建设,扩建已有的保护区,将具有重要意义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