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青睐耐盐突变体的耐盐生理机制,以青睐和青睐耐盐突变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图,对其盐胁迫条件下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苜蓿比对照增加了1个吸收峰(1 862 cm~(-1)波数),为酸酐类C=O官能团;耐盐苜蓿突变体比对照增加了1个吸收峰(1 440 cm~(-1)波数),对应的官能团为C-H,为饱和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类等,减少了1个吸收峰(1 640 cm~(-1)波数),即萘环C=C官能团。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耐盐突变体比普通苜蓿多了2个吸收峰(1 589 cm~(-1)和1 640 cm~(-1)),对应的官能团是胺类、酰胺类N-H和脂肪酸类C=O;少了1个吸收峰(1 608 cm~(-1)),对应的官能团是芳烃类C=C。总之,分析显示盐胁迫变化的敏感特征峰普通苜蓿为1 862 cm~(-1),耐盐苜蓿突变体为1 440 cm~(-1),耐盐突变体的红外光谱检测发现了3个大的差异峰。所以,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突变体鉴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干燥温度的黄芩药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温度的黄芩药材一维光谱非常相似,相关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大。黄酮类成分1 614cm~(-1)附近特征吸收峰及糖类成分1 055cm~(-1)附近吸收峰的相对峰强度差别显著。不同干燥温度的黄芩药材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存在差异,在糖环振动区域800~1 000cm~(-1)波段内的二维相关谱比较,黄芩采用80℃、100℃和120℃干燥均出现了2个强自动吸收峰,在糖骨架振动区域1 000~1 200cm~(-1),黄芩采用自然干燥和60℃干燥,有3个强自动吸收峰,最强吸收峰在1 094cm~(-1);采用80℃、100℃和120℃干燥,3个样品自动吸收峰强度发生变化,最强吸收峰在1 005cm~(-1)。表明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可为同一批次药材采用不同的干燥温度所存在的细微差别分析与研究提供一种快速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不同碳饱和水平下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红外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长期施肥定位站点的土壤有机质红外光谱,旨在探究不同碳饱和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光谱特征。【方法】基于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典型施肥处理,利用碳饱和公式计算两个站点不同处理的碳饱和水平,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官能团特征,分析不同站点不同处理间有机碳饱和特征及光谱特征。【结果】原阳潮土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但进贤红壤则呈"曲线"关系。进贤红壤的碳饱和亏缺度(saturation deficit,SD)为0.118—0.413,显著小于原阳潮土的0.462—0.616。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的处理中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芳香类碳(1 636 cm~(-1),695 cm~(-1)),脂肪族碳(3 000—2 850 cm~(-1),1 455 cm~(-1)),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1 080 cm~(-1),1 033 cm~(-1)或1 034 cm~(-1)),有机态硅类(1 100—1 008 cm~(-1),526cm~(-1),795 cm~(-1),778 cm~(-1),470 cm~(-1))。进贤红壤的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原阳潮土的偏施肥处理;而原阳潮土偏施肥和有机肥处理的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进贤红壤有机肥处理。综合分析两个站点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透光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于原阳潮土,进贤红壤各处理碳投入、土壤黏粒含量和铁铝氧化物含量均较高,且进贤为水田双季稻轮作制度,水分管理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结论】综合两站点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关系以及碳亏缺度显示进贤红壤有机碳已经趋于饱和,而原阳潮土则还距碳饱和较远。两站点的红外光谱特征表明进贤红壤以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等难分解惰性官能团为主,而原阳潮土则以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易分解官能团为主。红外光谱透光率水平可以半定量土壤有机质官能团。  相似文献   

4.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的木材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均含有较多的O—H、C—C、CC、C—O基团,所以在主要出峰位置上比较接近。2种木材均在1 270 cm-1处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峰,这是针叶材木质素的主要组成单元。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均未在1 330 cm-1附近的紫丁香基特征峰位表现出明显的吸收峰。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红外图谱中羟基(O—H)、碳氢健(C—H)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分别在3 380、2 923cm-1和3437、2896 cm-1处出现,波数偏移较大,反映2种木材组分在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一阶、二阶导数图谱,鉴定云南、山东、安徽、湖北及江苏5个产地的10份金银花药材。结果表明:5个产地的金银花红外指纹原始谱图整体上无太大差异且振动峰位置基本相似,无法区分产地;一阶谱图中,湖北产金银花的吸收峰3 411cm~(-1)、1 632cm~(-1)、1 378cm~(-1)、1 259cm~(-1)、1 047cm~(-1)、804cm~(-1),江苏产金银花的吸收峰510cm~(-1)、1 410cm~(-1)、827cm~(-1),均可将其与其余产地金银花区分开;二阶谱图中,安徽产金银花的吸收峰2 800cm~(-1)、2 900cm~(-1)和2 300cm~(-1),云南产金银花吸收峰3 668cm~(-1),湖北、江苏产金银花的吸收峰600cm~(-1)、700cm~(-1)、1 700cm~(-1)、2 300cm~(-1)、3 600cm~(-1),均可与其余产地的样品进行区分。红外光谱的一阶、二阶导数光谱各个区段振动吸收峰的峰强、峰位及峰形可将5个产地的金银花区分开。  相似文献   

6.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樟子松、银杏等7种针叶树材的木材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7种木材反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吸收峰出峰位置接近,如3333~3437 cm~(-1)范围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2917~2933 cm~(-1)处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1694~1737 cm~(-1)附近的C=O伸缩振动、1510~1513 cm~(-1)苯环碳骨架振动振动吸收峰等;在1265~1275 cm~(-1)处均有明显的强峰,说明愈疮木基丙烷是木质素的主要组分;但三尖杉、柳杉、柏木和银杏均表现出含有紫丁香基木质素的特征。树脂、挥发油等成分对樟子松、柏木和柳杉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及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种木材均有能够反映物种特性的吸收峰,如南方红豆杉在2896 cm~(-1)附近的2933 cm~(-1)处有个较小的肩峰,柳杉在1108 cm~(-1)处形成特有吸收峰,樟子松在3078、2654和2537 cm~(-1)处具特有吸收峰等等,均可用做木材的识别特征峰。  相似文献   

7.
以杨木木粉为试样,酸性湖蓝V和分散兰56为染料,以乙酰化处理木粉及其染色木粉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乙酰化处理时间对木粉质量增加率及染料品种对乙酰化木粉上染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了UV辐射前后乙酰化木粉及其染色木粉化学官能团的变化,探究了乙酰化处理对杨木木粉的染色性及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化处理40 min时木粉的质量增加率最高;乙酰化木粉在1 739、1 385 cm~(-1)处的CO、C—H的特征吸收峰强度均大于原木粉,处理40 min木粉的吸收峰强度最大,光稳定性好;酸性染料对乙酰化木粉的上染率明显低于原木粉,分散染料对乙酰化木粉的上染率明显高于原木粉。UV辐射后,染色乙酰化木粉1 504 cm~(-1)处的苯环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均大于染色原木粉;乙酰化前处理对染色木粉的光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散染料染色的乙酰化木粉光稳定性好于酸性染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与三氟氯氰菊酯的包合作用,进而为更好地利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液相法制备羟丙基-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用红外光谱法、显微镜观察法对该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三氟氯氰菊酯的红外光谱图显示:苯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 070.08 cm^-1处;酯键C=O和苯环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分别在1 723.95、1 585.80、1 585.80、1 492.84和1 447.38 cm^-1处;取代苯的吸收峰在1 009.24、960.30、813.56、756.84和697.04 cm^-1处。羟丙基-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显示:CD羟基的吸收峰在3 400.06 cm^-1处;三氟氯氰菊酯苯环C-H的吸收峰在2 930.33 cm^-1处;酯键C=O的吸收峰在1 724.18 cm^-1处。显微镜观察发现:包合物溶液的亚甲蓝玻片背景为蓝色,中间分散的均匀细微的透明圆点为包合物的聚集体。[结论]三氟氯氰菊酯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包合物,其包合物可制成以水为基质的农药剂型。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树莓品种的差异,了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差谱峰、面域差、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个树莓品种的种子进行了差异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普通红外光谱图中,5个树莓品种种子的红外光谱图相似。但是,通过其差减光谱发现,在3 332、2 932、1 740、1 650、1 437、1 150、711 cm-1附近都出现了差谱峰;吸光度差异最大的峰为2 920 cm-1、1 740~1 748 cm-1、1 036~1 052 cm-1附近,对应的官能团为淀粉类物质亚甲基C—H、油脂类成分酯羰基C=O、多糖类C—O;‘诺娃’与‘香妃’的面域差最大,亲缘关系最远,‘红宝’与‘诺娃’的面域差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各树莓品种的红外光谱曲线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934~0.993。聚类分析将5个树莓品种分为4类,其中‘红宝’与‘诺娃’为同一类,与面域差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稻草腐解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酸的波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稻草腐解的前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所有吸收峰(3 364、2 933、1 653、1 599、1 508、1 461、1 421、1 331、1 225、1 126、1 033 cm~(-1))强度皆有明显减弱,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多羟基和芳基的共振峰明显减弱且甲氧基的共振峰显著增强,即表明提取的胡敏酸为类胡敏酸的木质素;随着腐解的进行,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强度皆显著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芳基和羰基的共振峰增强,即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已是以木质素残体为核心并结合烷基、酰胺以及糖类物质反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体;稻草腐解的后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2 933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1 65l、1 599、1 508、1 461、1 422和1 224cm~(-1)处的吸收峰小幅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共振峰减弱,甲氧基共振峰增强,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发生脱烷基(主要是甲基)过程.因此,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与核磁共振光谱共振峰强度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稻草腐解过程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符合木质素学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快速、客观的茶树优良单株品质评价方法,运用FTIR技术,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各单株质量。结果显示:(1)各样品的红外光谱整体上十分相似,由于各样品化学成分组成比例各异,因而有各自的特征红外光谱;(2)经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福鼎大白茶与5号单株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2与4号单株相关性系数最低;(3)对氨基酸贡献率大的吸收峰主要分布在1648,1525和1454 cm~(-1)附近,这些吸收峰强度以CK样品最强,其次是5号单株,4号单株最低;对茶多酚贡献率较大的吸收峰主要在1236.2、1147.5和1037.5 cm~(-1)等处附近,这些吸收峰强度以4号单株最强,最弱的是CK。以上红外光谱数据分析结果与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相符。因此,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分析评价茶树单株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业科学》2016,(12):45-47
为了比较金边吊兰和普通吊兰的成分差异,以金边吊兰和普通吊兰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光谱技术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显示,金边吊兰叶片有10个明显的特征峰,普通吊兰有13个;400~1 860 cm~(-1)区间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显示,金边吊兰有13个吸收峰,普通吊兰有15个。通过对一维图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分析得出,金边吊兰与普通吊兰物质成分的主要差异为金边吊兰具有芳烃苯环骨架,而普通吊兰具有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环骨架。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采用波长为400~4 000 cm~(-1)的红外光谱对蕲山药多糖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得到了波长为840 cm~(-1)代表α-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峰和波长为759.21、830.87、812.81与876.60 cm~(-1)等代表木糖、鼠李糖、甘露糖的特征吸收峰,以及波长为842.64 cm~(-1)代表阿拉伯糖的特征吸收峰,推测蕲山药多糖主要以α-糖苷键形式存在,主要包括木糖、鼠李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试验结果为下一步定量研究蕲山药多糖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水热法制备磁性水滑石材料(MNP-LDH),并以该材料作为吸附剂来吸附水体中的刚果红染料,探究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同时制备磁纳米四氧化三铁(MNP)和水滑石(LDH)作为对照。[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测定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上述材料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考察了pH、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对上述材料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研究;以氢氧化钠为洗脱剂,对MNP-LDH进行了脱附和循环利用性研究。[结果]1)由电子显微镜图谱可以看出:MNP-LDH与MNP均呈规则的球型结构,粒径同为100 nm左右,MNP-LDH形成的孔径较裸露的MNP更小;MNP-LDH与LDH的红外光谱图中400~600 cm~(-1)的吸收峰代表Fe—O、Al—O及Mg—O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1 300 cm~(-1)附近的吸收峰对应C—O的伸缩振动,3 400 cm~(-1)左右的峰归属于O—H伸缩振动。X射线衍射光谱图显示:MNP-LDH以及MNP都为Fe_3O_4晶型,且出现了MNP-LDH的特征峰;MNP-LDH的单点BET比表面积远大于LDH的单点BET比表面积。2)当pH值从2增至4时,材料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能力随之明显降低,当pH值达到4以后,吸附容量基本保持平衡,且MNP-LDH的吸附容量大于MNP和LDH的吸附容量。3)随着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增大,MNP-LDH和MNP对刚果红的吸附容量也不断增大,当质量浓度达到100 mg·L~(-1)后,材料达到吸附饱和。4)随着超声时间延长,MNP-LDH的吸附容量不断增加,10 min以后,材料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刚果红的吸附都达到平衡。5)MNP-LDH和MNP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6)0.1 mol·L~(-1)的氢氧化钠可以定量洗脱刚果红,且材料可循环使用4次而脱附率基本没有变化。7)将本材料应用于某工业废水中刚果红的去除分析,待测物的回收率为113%,说明本材料可有效去除实际水样中的刚果红。[结论]在pH2.5,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1),超声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MNP-LDH可以达到最大吸附容量265.96 mg·g~(-1);MNP-LDH具有良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JJU-A,经形态观察和ITS分子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将JJU-A接种至玉米秸秆培养30、60、90 d后测定秸秆化学组成及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JJU-A菌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可溶性糖的分解利用率远高于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的降解率分别达53.60%、58.89%和76.03%,而木质素的降解率仅为28.61%。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秸秆中主要化学官能团的变化。由光谱数据分析可知,随着降解的进行,秸秆样品在1 046、1 245、1 335、1 603、2 900和3 383 cm~(-1)吸收峰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秸秆中C=C、C=O、—CH3、—CH的含量逐渐降低,暗示纤维素、半纤维素、糖类及脂肪族化合物被大量分解。以上结果说明,白耙齿菌JJU-A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提醇沉得到太白贝母粗多糖之后,依次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透析袋透析、二乙基氨基乙基(diethylaminoethyl, DEAE)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柱层析对太白贝母多糖进行纯化,之后利用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法测定太白贝母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法,气相-质谱联用法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研究太白贝母多糖中单糖的组成类型以及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太白贝母多糖经过DEAE纤维素柱纯化洗脱后,至少得到3个分离的洗脱峰,其中NaCl洗脱液洗脱多糖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柱洗脱V_e/V_o的比值为1.07;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太白贝母多糖水解物的Rf值为0.39,与D(+)-半乳糖的Rf值(0.38)迁移率接近,并且显色接近一致(均为蓝色);太白贝母多糖水解物GC-MS出峰时间(1.522 min)与D(+)-半乳糖出峰时间接近(1.520 min),并且主要m/z碎片信息接近为147.1和75.0.红外光谱特性分析研究,显示其在1 100~1 010 cm~(-1)之间有3个强吸收峰(1 050 cm~(-1 ), 1 027 cm~(-1 ), 1 003 cm~(-1 )),此为吡喃糖苷的特征吸收峰;在827 cm~(-1 )处有吸收峰,而在890 cm~(-1 )处无吸收峰,此为α-型糖苷键链接特征.可见太白贝母NaCl洗脱液洗脱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0~6,多糖的主要组成单糖类型是D(+)-半乳糖,属于α-型吡喃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大枣中提取大枣多糖,再用氯化铁法制备大枣多糖铁,通过测定产品中含铁量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80℃水浴下,三氯化铁溶液加入3m L,p H值为9.0时产品的含铁量最高达20.73%;最后通过红外光谱比较分析发现,大枣多糖铁在3200~3500cm~(-1)内出现的吸收峰变窄,这是由于大枣多糖中的羟基参与了络合反应;在500~510cm~(-1)内存在Fe-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铁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室内观赏植物水竹梅和紫鸭跖草的叶片成分及安全性等问题,以其叶片为试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叶片的特征峰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鸭跖草和水竹梅共有的特征峰为3 401(3 369)、2 918(2 924)、1 067(1 057)、671(671)cm~(-1),对应的成分为氨基酸或蛋白质、萜烯化合物、挥发油、纤维素类物质。此外,水竹梅还具有特征峰1 631、1 380、618 cm~(-1),对应的成分为乙酸香叶酯、萜类化合物、脂类物质;紫鸭跖草还具有特征峰2 849、1 641、1 417、1 319 cm~(-1),对应的成分为脂类化合物、芦丁等黄酮类物质、芳香族化合物、核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技术的螺旋藻产品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天然螺旋藻、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主要成分,为螺旋藻相关产品品质检测和真伪鉴别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方法。【方法】采集2种天然螺旋藻、4种螺旋藻粉和4种螺旋藻片的红外光谱(FTIR),解析样品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确定出主要吸收官能团,主体成分以及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通过扫描电镜图像(SEM)、样品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测定结果对红外光谱中的差异进行说明。【结果】天然螺旋藻的红外光谱在1 154/1 156 cm-1、1 079 cm-1和1 039/1 035 cm-1出现3个糖类特征吸收峰;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1 161、1 138、1 083、1 054和1 026 cm-1出现5个强自动峰。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糖类特征吸收峰形状和位置与天然螺旋藻不同,并且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自动峰减少。天然螺旋藻蛋白质的α-螺旋含量为24.6%,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中α-螺旋含量在15.0%左右。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天然螺旋藻的酰胺带吸收峰光滑、少分叉,可完全分离的两个尖峰,而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酰胺带吸收峰宽,分离度不好,并且出现多个分叉峰。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螺旋藻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且氨基酸组成与纯螺旋藻的氨基酸组成存在很大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天然螺旋藻、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糖类和蛋白成分的差异进行鉴别,并为螺旋藻产品的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别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I-214杨木单板为试材、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I-214杨木单板在100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的变化规律;依据红外光谱图的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分析和确定光变色过程中杨木木材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杨木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b*上升;若以波数1510cm-1为基准,非共轭羰基C?O振动的吸收峰(1738cm-1)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共轭羰基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50cm-1)有所增强;芳香环骨架C—C振动的吸收峰(1510cm-1)吸收强度明显减弱;C—O—H振动的吸收峰(1160~1052cm-1)吸收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