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富宁县世行二期工程总体设计立地类型划分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世行二期工程进行可行性确定的造林树种、材种、培育目标,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定量的方法建立项目区立地分类和评价系统模型。立地分类系统为6级,前三级与全国接轨,后三级是划分小班的主要依据;立地评价系统分为5大步骤控制立地类型划分的质量。根据造林树种、立地类型编拟造林类型表,“因树选地”确定项目区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富宁县世行二期工程总体设计立地类型划分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世行二期工程进行可行性确定的造林树种、材种、培育目标,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定量的方法建立项目区立地分类和评价系统模型,立地分类系统为6级,前三级与三国接轨,后三级是划分小班的主要依据;立地评价系统分为5大步骤控制立地类型划分的质量。根据造林树种、立地类型编拟造林类型表, “因树选地”确定项目区的规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沂蒙工程造林区内各立地因子的分析,共组成60种立地单元,然后直接对各立地因子分级打分,采用动态聚类方法,对立地类型进行定量分类,全区共分5种立地类型,为造林规划和适地适树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的造林专家咨询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保国  丁全龙  胡波 《林业科学》2006,42(Z1):85-89
利用新的信息技术,研究造林专家的造林决策方法,提出造林专家决策咨询系统的目的和功能,给出系统环境和结构、知识库和推理机的设计,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适于不同地区的造林专家决策咨询系统,解决困扰着传统森林培育中的适地适树和造林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小兴安岭带岭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并通过对主要造林树种、立地类型及隶属度的确定,进行适地适树决策方法的探讨,得出各种立地条件下的适地适树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适地适树网络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龙江省造林树种选择为例,通过林业空间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图像处理,生成主要造林立地因子的迭合矢量图怪;为了适用于可视化查询和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生成与遥感影像相迭加的EDM立体模型;建立适用于网络运行的空间信息库和造林专家知识库;采用ESRI ARCIM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对象模型的二次开发,建立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运行的适地适树系统;实现林业空间信息、专家知识信息等的多种数据融合,以及空间信息的网络表达、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的森林抚育间伐小班智能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森林抚育间伐任务目标控制下,基于空间分析和遗传算法的森林抚育间伐小班智能选择方法,为以小班为单位的作业方案编制等后续森林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内蒙古赤峰市桦木沟林场为例,根据抚育间伐任务和经营者指定的基本属性条件,基于空间查询或点缓冲区分析方式选择出空间分布连续的小班作为初始小班集合,设计环带控制算法(ACA)动态计算点缓冲区的初始半径和步长。以迫切度、难易度和立地因子构建目标条件函数,用目标条件值衡量小班与任务目标的符合程度,并以目标条件值最大为目标条件、任务面积为限制条件建立抚育间伐小班智能选择的数学模型,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IGSEGA)进行求解,从而对初始小班集合内的小班进行优选,得到最符合任务目标的小班集合。【结果】研究区内指定任务面积300 hm~2、上限值5%和其他条件,基因交叉率0.6,变异率0.3,变长系数3,迭代次数100,目标函数各参数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设置。ACA算法计算得到初始半径1 407 m,且只需1次半径扩增即可构造出初始小班集合,普通点缓冲区分析由于初始半径和步长的不确定性,分析效率明显低于ACA算法。以林场场部为中心点选择时得到小班40个,所选小班皆为符合基本条件且最接近目标条件值的小班,另外2个测试点得到的结果同样说明算法的智能性和有效性。由于IGSEGA算法构建的初始个体适应值已较为接近最优解,经14~15次迭代即可求解出任务目标小班集合,求解效率优于标准遗传算法(SGA)。【结论】提出森林抚育间伐小班智能选择概念,以迫切度、难易度和立地因子构建目标条件函数,同时构建小班选择的数学模型并采用IGSEGA算法进行求解。设计ACA算法优化点缓冲区分析,可提高空间分析效率,改进贪婪策略对遗传算法的编码方式及对应的遗传算子,为森林抚育间伐小班智能选择的实现提供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还可应用于造林、林分改造等其他经营任务中对小班进行智能选择,为后续森林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研究出发点,以造林类型设计为最终工作目的,将立地划分作为上述两项工作的承接点,通过二类调查、立地划分、造林设计的3种工作小班、3个工作环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二类调查、立地划分、造林设计”一条龙的工作方法,并设计了“一条龙”工作法流程图。  相似文献   

9.
一、树种选择。根据小班立地状况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要求,每个小班选择l~3种适宜的造林树种,再根据培育目标和立地指数选定造林模型。造林树种可选择木荷、枫香、樟树、杜英、马褂木及其它阔叶树等。  相似文献   

10.
以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基于2006年TM遥感影像和200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以小班各遥感因子为自变量,每个小班的郁闭度为因变量,对香格里拉高山松林按区分立地质量等级和不区分地位级2种策略建立郁闭度神经网络遥感反演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基于小班平均高和平均年龄建立的地位级表将立地质量等级划分为好、中、差3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红外、近红外、植被指数和第一主成分等遥感因子对郁闭度的解释能力较强;从模型独立样本验证结果得出,不区分地位级郁闭度估测精度为67.64%,区分地位级后,好、中、差3种立地类型的郁闭度估测精度分别为74.14%、75.32%、72.38%,区分立地质量类型模型的精度优于不区分地位级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分析的造林决策支持系统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以手工管理为主的传统造林规划和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比较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DSS后,提出基于空间分析的造林决策支持系统架构。对该系统架构的研究,不但可以体现造林过程中的宏观决策与微观措施的结合问题,而且还能实现多目标决策。  相似文献   

12.
Land for protective forest on the coast has special site conditions,and siteclassification i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seaboard afforestation.The site classification systemon the coast zone and islands of China may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levels-site region(sub-region),district,class,group,and type.The land division for afforestation is carried outby the principle of enviornmental heterogeneity among regions,sub-region and district onlarge scale,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air temperature,moisture and type of coastgeomorphy.It may be classified into 7 regions,12 sub-regions and 55 districts.Themedium and small scaled division for site class,group and type,subdivided in a sitedistrict,are based on medium topography,topographic climate,micro-relief and soi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与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应用ArcGIS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选取树种组成、林分郁闭度、林层结构、林龄、覆盖度、凋落物层厚度和平均胸径为评价指标;以小班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根据评价标准将林分质量分为一、二、三等,分别占全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6.19%,28.52%和65.29%;并应用Arc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相似文献   

14.
采用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环境,开发退耕还林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退耕还林地区立地条件、退耕还林规程规划、造林知识库,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多源数据的集成管理、空间分析、专家知识推理和退耕还林规划合理性分析,为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实施和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风沙区典型立地类型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梁峁顶黄土立地类型,阳坡、风沙土立地类型,缓坡阶地类钙层黄土立地类型,缓坡阶地风沙土立地类型4种立地类型的5种造林模式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适宜半干旱风沙区典型立地类型的优化造林模式以及小叶杨成过熟林(小老树)的最佳更新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综合评价华北落叶松参试家系的速生丰产性、稳定性及各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对2017年度华北落叶松区域试验中参试家系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基于冀北地区4个试验地点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的胸径数据,首先拟合3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各个模型均具有相同的固定效应(“地点”和“地点中的区组”)和残差方差结构(行、列自回归AR1×AR1,以进行空间分析),其中,模型1为随机效应中包含2个公因子的因子分析模型(FA模型),模型2、3分别为随机效应里不含测量误差以及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基于AIC信息准则选出一个最优模型,之后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得到各家系在各地点的胸径BLUP数据;基于胸径BLUP数据做GGE双标图分析,对华北落叶松家系和试验地点进行评价。【结果】基于AIC信息准则,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被选为最优模型;基于胸径BLUP数据的GGE双标图的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之和为92.4%,表明结果可靠;4个试验地点被分成2组,地点L1(张家口赤城马营沟)、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和地点L4(承德围场查字)为一组(以111号家系的胸径最大),地点L2(承德围场御道口)为一组(以78号家系的胸径最大),相对而言,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能更有效地选择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各家系在不同试验地点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中,111号的胸径(产量)最大,接着是78、72、82、76、59、100、77、56、86、96等系号,胸径(产量)最小的是1号,97、116、53、35、46、66和49号等家系的胸径(产量)也较低,68和42号家系的胸径(产量)接近总体均值;96、86、100和76号是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速生丰产家系111、72、56号的稳定性居中,速生丰产家系78、82和77号的稳定性中等偏下,而速生丰产家系59号则不稳定。【结论】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较另外2个模型而言,结果更为可靠。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既具高区分力,又具高代表性,能更有效地评价家系。家系96、86、100和76号兼具速生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可被广泛推广。基于BLUP的GGE双标图能有效应用于华北落叶松家系及试验地点的评价,本研究可为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家系选择和应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区小班森林资源数据的更新模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根据1997年森林经理调查的848块固定样地数据,与全林整体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于天然林区林业局(场)无人为干预小班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林分级生长模型组。该组模型包括林分密度指数,平均高,断面积,形高,郁闭度等林分测算因子的生长或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以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在综合分析典型地物光谱、纹理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归一化湿度指数(NDMI)、纹理、地形等多源数据,构建了基于决策树规则的西双版纳森林覆盖信息提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总体精度达99.08%,与传统的监督分类相比(96.08%)提高了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问题及前景(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经营决策必须建立在现在和未来森林资源的时空分布信息基础上 ,而跟踪和获得森林资源信息的变化极具挑战性 ,因为森林资源是一个处于持续不断变化的动态生态系统 ,它的不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森林经营需要更有用的和更及时的信息 ,因此时空信息是进行有效森林决策的基石 .现有的传统技术已满足不了大规模的森林规划和经营的需求 .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基础之上的分析工具 ,能为森林经理提供复杂的空间信息 ,并建立定量模型 .本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经营方面的应用 ;指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效益、问题和局限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同其它空间技术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建模、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