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以苹果和腐烂病为检索词,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索引,检测了1962-2013年间有关苹果腐烂病的研究论文,分析了各年论文数量的年变化规律、论文研究内容、腐烂病大流行年份与地区特点。结果表明:苹果腐烂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苹果腐烂病的防治和发病规律调查方面,关于腐烂病发病机理和预测预报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苹果腐烂病在历史上有5次大流行,不同地区病害程度轻重各异。该病主要由树势衰弱、冻害、负载过重和忽视果园管理引起,加强苹果腐烂病预测预报是该病防控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培养性状、产孢条件和数量、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的大小进行比较,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交互接种试验表明,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5%~100%;梨壳囊孢(C.carphhosperma)、山楂壳囊孢(C.oxyacanthae)、核果壳羹孢(C.leucostoma)—桃和杏树的分离物均能够侵染苹果枝条,接种发病率为60%~100%;金黄壳囊孢(C.chrysoperma)虽然不能侵染苹果枝条,但是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100%。因此,6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均可成为苹果树腐烂病的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3.
苹果树腐烂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就菊科、藜科、豆科、蔷薇科、卫矛科、唇形科、芸香科和萝摩科的 10种不同植物组织的水、乙醇和石油醚浸出物对苹果腐烂病原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并比较了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膏状制剂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茵陈、地肤子、苦参、鸡血藤、雷公藤和地榆、杠柳、黄芩可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杀菌性植物资源。用上述植物组织制成的膏剂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有效率、病情复发率和愈伤组织形成宽度等优于传统药剂。使用中草药进行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是一种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苹果的腐烂病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其危害程度较重,中国首先在辽宁省的南部地区发现了该种病 菌,并且逐渐扩散至全国地区。苹果的腐烂病往往会侵害苹果果树的枝干部位和果实,从而导致果树的长势受 到影响,经济受到损失。针对不同省份,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程度有所不同,文章即根据不同苹果 果树的发生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说明,并且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种不同防治措施的落实,总结出了苹果树腐烂病的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有很强的生产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7.
防治腐烂病的重要措施是保护剪锯口和伤口,同时对苹果幼树和老树采取新型修剪模式,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8.
9.
筛选田间防效较好的药剂用于防治苹果腐烂病,通过生长速率法和离体枝条试验,从8种药剂中筛选出3种对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剂供大田试验,分别为3%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12%腐殖酸铜水剂和6.5%菌毒清水剂。田间试验表明,三种药剂均表现出超过55%的防效,其中以2.12%腐殖酸铜水剂为最优,其防效为58.03%;3%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显著降低病斑复发率,仅为7.5%。三种药剂,对伤口有较好的愈合作用,显著高于CK(P0.05),愈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6.5%菌毒清水剂、2.12%腐殖酸铜水剂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增幅分别为70.50%、61.62%和54.96%。  相似文献   

10.
陕西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陕西各县区采样分离鉴定表明:引起陕西苹果腐烂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苹果壳囊孢属(Cytospo-rasp.),其次是梨壳囊孢属(C.carphospermaFr.)。回接及致病性测定表明:两种病原菌分别单独和混合接种后的致病率分别为100%,87%,100%。  相似文献   

11.
苹果不同品种对腐烂病的抗病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骅南大港农场苹果园的长富1、短枝红星、王林、乔纳金、红津轻、红月、初秋、燕山红、胜利9个品种635株树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得出不同品种对腐烂病抗性不同,其抗性强弱顺序为:初秋> 短枝红星> 燕山红> 长富1> 乔纳金> 胜利> 王林> 红津轻> 红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2011年烟台苹果产区腐烂病的发生情况,研究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2011年5月,在腐烂病发病较重的栖霞、海阳等地选择21个农户的果园,对腐烂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21个果园中具有新病疤的病株率为68.20%,死株率为2.76%,平均受害枝量为23.98%,死枝量10.74%,病株率超过50%的果园占25%~30%,总体发病情况比一般年份严重。调查共发现967块新病疤,平均每株2.32块,其中源自剪锯口的病疤占80.04%,从旧病疤复发的病疤占60.29%。[结论]2010年秋季的连续阴雨、冬季低温和2011年春季干旱可能是导致烟台苹果产区2011年春季腐烂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剪锯口是腐烂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径,旧病疤复发是春季腐烂病发病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西高原苹果主产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程度与土壤大量元素的含量及元素间的平衡关系.[方法]在川西高原苹果主产县盐源县选取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程度不同的24个果园,调查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程度,测定发病树盘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研究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与土壤营养成分的关系.[结果]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程度与土壤营养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土壤钾含量与腐烂病的发生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元素间平衡与腐烂病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病情指数与N/K和P/K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控制该区域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应控氮,增磷、钾,同时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腐烂病的药物防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烂病为苹果树的主要枝干病害,其防治问题已受到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因此,果树腐烂病的各种防治药剂和方法也应运而生,大体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中药制剂农药和土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4%,年份间除侧枝外,其他发病率没有明显性差异。不同树龄的富士苹果树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树龄大发病严重,16~20a树龄比6~10a树龄的果园发病率和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分别高出58.89%和46.21%;富士、嘎啦和秦冠3个品种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秦冠发病最轻,且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地域富士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渭北台塬西部区的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渭北台塬东部区次之,渭北高原沟壑区发病最轻;栽植密度对富士果园发病影响显著,栽植密度大的果园其平均病株率、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病情指数、侧枝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小的果园。  相似文献   

16.
从观赏海棠干腐病病斑处分离纯化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对从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结合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名,得到观赏海棠干腐病相关病原菌ZWY0501、ZWY0502(登录号:MG554650、MG554651),分离频率分别为55.36%、42.86%。2株孢子均无色,香蕉形或椭圆形,(3.13~5.51)μm×(1.19~1.89)μm。ITS系统发育树中,2株约590bp菌株与已登录的苹果腐烂病病株(Valsamali,登录号为:KP337612)同源性最高,最大相似率达到99%。形态学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ZWY0501、ZWY0502均为苹果黑皮腐壳菌(Valsamali),其为观赏海棠树皮腐烂病病原。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控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骆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32-16434
以1981~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作者地域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国内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文献总量157篇,第一作者102人,载文期刊56种;有11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和加工利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华山松腐烂病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清华山松腐烂的病原,首次找到其有性型,在初步掌握病害的侵染循环、危害情况和部分防治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欣莹  张冬冬  曹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57-9658,9660
以2001~2010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有关生物活性肽研究的年度载文量、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为我国生物活性肽研究及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