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志 《福建茶叶》2000,(4):47-48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的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 ,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 ,他们提出“以茶养廉” ,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 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 :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 ,腥秽上冲 ,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 ,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 ,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 10 66年 ,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 ,有南方八个小国 ,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 ,作为礼品 ,献给武王 ,“以茶代酒” ,于是武王用茶设宴 ,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侯 ,部落酋长。这种以茶…  相似文献   

2.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3.
饮茶史话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远古时代 ,人们把茶叶当作一种药材 ,称为“荼”(《说文解字》)、为“”(《尔雅·释木》)。“茶”字出现较晚 ,始见于盛唐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茶的药用价值早为人们所认识。《诗经·谷风》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神农食经》说 :“利小便 ,去痰热 ,止渴 ,令人少睡。荼茗久服 ,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也说 :“甘荼久食益意思。”茶作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 ,历来说法不一。据《华阳国志》记载 ,传说周武王伐纣后 ,巴蜀等西南小国曾将其所产茶叶作贡品献给周武王。茶作为饮料的正式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  相似文献   

4.
论贡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贡茶溯源贡茶起源于公元前的西周,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在参加伐纣的战争中有功,周王朝建立后,被册封为诸侯。封域为四川省的东部,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以后,作为封侯国向周王朝纳贡的农产品中就有茶,这可能是我国贡茶最早的记录了。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是一部记述各地物产和贡品的系统文献。土贡制度的理  相似文献   

5.
建茶的传播     
巩志 《福建茶叶》2003,(4):46-46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生地。凡名山胜地都产茶。但很难说清何处是原生地,它们是相互移植而成为名茶的。神农氏发现茶而利用茶,同时武夷茶亦有“古时一位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的记载。周武王“伐纣会盟”,就有闽濮族酋长献茶之事。秦统一中国,建立闽中郡,福建的茶已有“闽中茶品天下高”。在汉朝初就开始向外传播,繁植成各地名茶。汉代道教初形成,道人喜云游名山,发现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利益,道侣以茶贵为仙饮,为道人所利用,从而开始茶的传播。据四川《名山县志》记载:“孙惭《智矩寺留题古碑记》云:‘倚…  相似文献   

6.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7.
王志岚 《中国茶叶》2010,32(1):38-39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始建僰侯国。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宜宾就已进入先进的农耕稻作文化与青铜文明时期。  相似文献   

8.
贡茶起源于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作战有功,册封为诸候,作为封侯国向周王朝纳贡的有“上值五谷……茶……”,但这仅仅是贡茶的萌芽而已,既未形成制度,更未历代相沿袭。唐代是我国茶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唐时期,社会安定,民富国强,儒释道三教鼎立,从外在修养(指修身处世的行为规范、悼仪要求)转向内在修养(指对道德意识和思想目的的实质追求)已成为他们共识。茶性高洁清雅,是他们内在修养最理想的饮料,因而三教都爱、颂茶,田间之间,嗜好犹切…  相似文献   

9.
四川名茶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骥  狄化zhao 《茶叶通讯》1990,(3):15-18,14
四川名茶起源很早,据记载,在商朝周武王举兵伐纣时,蜀茶已列为贡品。如今四川名茶更有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之势。名茶是茶叶中之珍品,具有优异的外形和内质。名茶的特殊形质皆缘由内含化学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所决定。然而四川名茶内含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报导不多,尚不适应名茶生产发展之需求。已有的化学成  相似文献   

10.
巩志 《福建茶叶》2005,(1):48-48
武夷茶享盛名于汉朝秦统一中国,在福建置闽中郡,福建之茶已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誉。因福建交通闭塞,名茶不显。武夷茶自闽濮族向周武王献茶问世之后,由于福建“山川尚闭(闭塞),灵芽未露”。长期隐于草野。武夷先民用以为祭品,为药用,为羹饮。(赵孟瞓《茶场记》)。迄至汉高祖六年(前202)“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令其治闽。”(《史记·东越列传》)标志着福建先民的经济活动,从此和中原有了较多的联系,茶叶随着中原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向外传播。闽越王无诸原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酋长,茶生长于少数民族地区,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无诸爱茶而…  相似文献   

11.
王传历 《茶叶学报》2022,(3):222-229
经考证,巴是我国(乃至世界)茶的发源地,作为巴人后裔的土家族承袭了其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土家人不仅把茶作为饮(食)品和药材,还尊崇其为神灵,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在日常的劳作、休闲和祭祀活动中,出于娱乐和宗教信仰的目的,土家人又创作了璀璨的茶歌。研究认为,土家族茶史、茶事和茶歌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逻辑:悠久的茶史为茶事提供了养分;丰富的茶事为茶歌提供了素材;璀璨的茶歌又为茶史和茶事传播提供了渠道。  相似文献   

12.
茶史 茶诗     
广东增城人好饮茶,早有文字记载:明代陈经翰写《游燕游岳稿》及《山中志怀》二书,就隐居城东七里的凤凰洞中,洞里多岩石、石岩产岩茶,茶味胜西坑(增城西坑茶,是茶质味优的一种).县境内还有“银泉茶”、“狮岭茶”、“东坑茶”、“十八滩茶”、“仙人洞茶”等.“增城商业话升平”一文道:增城人在唐代讲“滩茶”;元代讲“泡茶”;明代讲“焗茶”;清代讲“冲茶”;今天讲“饮茶”.滩、泡、焗冲、饮,反映了增城人五个朝代饮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正>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有"以茶纳贡"、"园有香茗"两处茶事,《茶经述评》等当代很多茶文化著述认为,这两处茶事可追溯到"武王伐纣"的周代。《茶经述评》在"《茶经·一之源》述评·茶的祖国"如是说:"晋代常璩在公元350年左右所撰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说明  相似文献   

14.
陆游与建茶     
马舒 《福建茶叶》1997,(2):45-45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中年时期,曾在巴山蜀水间任官约八年,其爱国诗篇流入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为宋孝宗赏识,调他回朝,拟再任朝官。但为当朝主和派,竭力反对,不久陆游即被任为“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简称“茶使”)。这时陆游为54岁,时在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福建在当时为著名贡茶的首要产地,“茶使”便是一个美差。陆游的好友周必大为诗祝贺:“今有云孙持使节,好因贡焙祀茶神。”陆游去福建上任,十月,他写了《适闽》诗说:“春残犹看少城(指成都)花,雪里来尝北苑茶。”表达了当年年初从蜀地出发,年底到福建品…  相似文献   

15.
徐乾治 《茶叶》1989,(3):42-43
“浙江龙井”是吸取“西湖龙井”的精湛炒制技术制成的一种扁形优质茶。富阳县自1983年引进该茶炒制技术,经多次试制获得成功。产品于1986年通过县级技术鉴定,认为,"外形扁平,色泽绿润,香味清鲜,汤色、叶底  相似文献   

16.
石伟昌 《中国茶叶》2013,(11):30-30
新建茶同,茶苗质量是关键,移栽时茶苗的质量更关系到茶同中茶苗的成活率、生长势、管理成本等。“茶苗县内预约育”是贵州黎平县近年采取的一种确保新建茶园年所用茶苗质量的一种探索方式,就是新建茶同生产县根据自己来年新建茶同的目标,与育茶苗商签订预约协议培育茶苗,来年再根据茶苗市场行情进行市场价采购的一种方式。黎平县自2008年实行“茶苗县内预约育”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茶农和茶业管理部门等认可,现已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的名茶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成了贡茶。如“松制”,在清朝乾隆时曾一度与“小种”等名茶入贡。到光绪时期又有一种叫“松际”的名茶。在已知的资料中,关于松制与松际这两种名茶的报导很少,乃至鲜为人知,今试析二者之由来及其关系。因资料贫乏,仅此分析,但求同好,赐予真切。 一、“松制”由来 在明朝,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造成武夷山茶业衰微而无茶可贡后,官府才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因本山茶枯……御茶改贡延平。”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宁太守郭章”请于两台,蠲其税。“①这样,武夷山的茶户、茶僧便免除了贡徭赋…  相似文献   

18.
品茗杂说     
秦威 《福建茶叶》2000,(4):48-49
1 茶之精神古今中外的茶人对茶都一些十分独到的认识 ,形成的别具特色的茶之理念 ,或称之为茶礼、或称之为茶道。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 ,书中提到了茶的精神 :精、俭。“精”是专精 ;“俭”是简约。唐朝时喝“煮茶” ,用风炉来煮水。陆羽在风炉上铸了六个字“伊公羹、陆氏茶”。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宰相 ,他本是以做羹汤的道理 ,建议治国之道 ,伊尹用鼎的功夫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陆羽希望通过泡茶 ,对社会有帮助。宋代的徽宗皇帝痴迷于茶 ,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传世 ,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 ,序中写道 :“茶之为物 …  相似文献   

19.
特早芽品种“元宵茶”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元宵茶”是从霞浦县崇德乡后溪岭自然村特早芽“春分茶”群体单株选育出来的无性系新品种。在省农业厅经作处茶叶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霞浦县茶科所建立品比试验区与母本国,采取边选育、边繁育、边区试的办法,把特早芽品种“元宵茶”引到清流县、福安市、拓荣县与省茶科所区试。对“元宵茶”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抗逆性、幼龄期生长情况、产量、品质、萌芽特性进行考察,通过不同地区试种实践,为推广提供依据。现将各地引种情况报告如下。二、引种经过与方法霞浦县茶叶局为选育、开发特早芽品种“元宵茶”。于1993年在霞浦…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虫茶若干问题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湖南城步和广西龙胜等我国主要虫茶传统产地听考察结构,综核实 了所收集的各种虫茶文献资料,并对虫茶的起源,定义提出了新的看法,定义了“三叶虫茶”和“化香虫茶”,并对它的外观特征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