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复合因素建立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造模后各段主动脉的病理学变化,为这一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对象和材料。方法随机将30只金黄地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模型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用高脂饲料喂饲加以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饲养8周。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主动脉各部位出现粥样斑块,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内膜增厚,出现大量的斑快和炎细胞浸润。结论本方法可在短时间内造成金黄地鼠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生产记录分析了金黄地鼠繁殖力与饲养室温度变化的关系,将金黄地鼠生产量相近的月份作为分组的原则,共分为4组:5、6、9、10月份为Ⅰ组,3、4、11、12月份为Ⅱ组,7、8月份为Ⅲz组,1、2月份为Ⅳ组,结果发现金黄地鼠的繁殖力与室温有关,-组19℃-25℃,金黄地鼠的受孕率(92.18%)、窝均离乳仔数(7.01只)和月均生产效率(6.46只,离乳乳数/交配雌鼠数)均为最高,其余月份中,随室温升高和下降,波动幅度增大,这些指标的统计值下降。Ⅱ、Ⅲ、Ⅳ组的室温分别为16℃-20℃、23℃-28℃和15℃-17℃,其生产效率比Ⅰ组分别下降3.72%、7.74%和28.79%。说明在本所饲养条件下19℃-25℃为金黄地鼠适宜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白化突变金黄地鼠的毛色遗传规律进行分析、验证,试验采用雌性白化金黄地鼠与雄性白化金黄地鼠交配、雌性金黄地鼠与雄性金黄地鼠交配、雌性白化金黄地鼠与雄性金黄地鼠及其F1代兄妹交配、雌性金黄地鼠与雄性白化金黄地鼠及其F1代兄妹交配的方法,观察并统计F1、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表明:F1代未出现性状分离,F2代白色与正常色金黄地鼠的表现型之比近似为1∶3。因此,白化金黄地鼠毛色为常染色体上1对隐性的等位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产记录分析了金黄地鼠繁殖力与饲养室温度变化的关系。将金黄地鼠生产量相近的月份作为分组的原则,共分为4组:5、6、9、10月份为三组,3、4、11、12月份为三组,7、8月份为三组,1、2月份为Ⅳ组,结果发现金黄地民的繁殖力与室温有关。Ⅰ组19℃~25℃,金黄地鼠的受孕率(92.18%)、窝均离乳行数(7.01只)和月均生产效率(6.46只,离乳行数/交配雌鼠数)均为最高,其余月份中,随室温升高和下降波动幅度增大,这些指标的统计值下降。Ⅱ、Ⅲ、Ⅳ组的室二分别为16℃~20℃、23℃~28C和15℃~17℃,其生产效率比1组分别下降3.72%、7.74%和28.79%。说明在本所饲养条件下19℃~25℃为金黄地鼠适宜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技术和银染带技术,对金黄地鼠染色体组型和Ag-NoR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饲养的金黄地鼠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4,5、10、14、20号染色体及X、Y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16、17、19、2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点,6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点,其余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银染分析显示金黄地鼠Ag-NoRs数目众数为3个,分布范围为1~5个,分别定位于12、13、18、20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患病金黄地鼠的临床症状和对其粪便的镜检结果 ,确诊为金黄地鼠贾第鞭毛虫病。对发病金黄地鼠进行杀虫弹、甲硝唑治疗效果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杀虫弹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SPF金黄地鼠微生物质量控制对保持动物种群的质量稳定性十分重要。介绍了SPF金黄地鼠核心种群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体会,以期为提高隔离器饲养条件下SPF金黄地鼠的种群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的脑匀浆通过颅内接种于金黄地鼠,应用临床特征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对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和探讨其对金黄地鼠有无致病性以及致病特点,并为国内朊病毒的研究建立263K动物模型。结果表明,根据潜伏期及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等判断,该毒株在金黄地鼠体内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与原毒株基本一致,由此也建立了国内该毒株的金黄地鼠动物研究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朊病毒疾病打下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纯化的重组牛朊蛋白经理化因子处理后,脑内接种金黄地鼠。临床观察200天后,对大脑、小脑和脑干,进行蛋白酶抗性朊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和朊蛋白基因表达绝对定量。结果表明,处理的重组牛朊蛋白对金黄地鼠脑组织检测部位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影响;接种后在检测时间内处理重组牛朊蛋白没有导致金黄地鼠脑内酶抗性朊蛋白的出现。研究结果为重组朊蛋白的生物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五氯柳胺混悬液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将24只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4组,即五氯柳胺混悬液完整黏膜组、五氯柳胺混悬液破损黏膜组、空白药物完整黏膜对照组、空白药物破损黏膜对照组,在金黄地鼠左侧颊囊中分别放入浸润五氯柳胺混悬液和赋形剂的棉球,右侧颊囊统一放入生理盐水棉球作对照。给药后第1,24,48,72小时时分别进行观察,试验结束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五氯柳胺混悬液与赋形剂和生理盐水比较,对口腔黏膜均具有极轻度刺激性。说明五氯柳胺混悬液在实际应用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金黄地鼠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成年雌性金黄地鼠进行超数排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0 IU PMSG+40 IU HCG剂量组合的超排效果优于30 IU PMSG+30 IU HCG剂量和20 IU PMSG+20 IU HCG组合;90日龄~150日龄的90 g~150 g的金黄地鼠超数排卵效果最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后20 h是超排鼠处死取卵的最佳时间,获卵最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成功克隆了金黄地鼠Dpl(PrP-like protein doppel,Doppel)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了研究.根据已发表家鼠D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扩增金黄地鼠(Ham.ster)的Dpl基因CDs区,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金黄地鼠的Dpl基因CDs区全长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不存在基因多态性.经基因序列对比分析,金黄地鼠与其他10种属哺乳动物Dpl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均为70.8%以上,且与鼠科Dpl序列的同源性最高(86%).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组织中,Dpl m.RNA在睾丸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脾脏、心脏、骨髓和脑,其在肝脏、肺脏、肾脏和肌肉中的表达低于检测水平;成年动物与未成年动物相比,在睾丸组织的表达量,成年鼠显著高于未成年鼠;在成年鼠脑组织检测不到Dpl m.RNA 的表达.本研究对金黄地鼠Dpl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测定,并对其在不同组织的生理表达进行了定量,以期为其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LigA基因保守区和可变区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了解重组表达的LigAcon蛋白和LigAvar蛋白对金黄地鼠的免疫保护作用。采用高保真PCR扩增LigAcon和LigAvar基因并测序,构建LigAcon和LigAv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表达及其纯化情况。测定金黄地鼠的存活率来观察免疫LigAcon和LigAvar蛋白的金黄地鼠对感染问号钩端螺旋体56606株后的保护率。测序结果显示所得片段分别为LigAcon和LigAvar的编码序列,酶切及PCR分析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质粒可高效表达蛋白LigAcon和LigAvar。LigAcon免疫组,LigAvar免疫组,及LigAcon+LigAvar免疫组对金黄地鼠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LigA蛋白是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保护性抗原,未来可能在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金黄地鼠Kcnq1基因进行分子克隆与鉴定以及在多种器官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旨在研究Kcnq1基因在地鼠各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取金黄地鼠心脏组织总RNA,根据大鼠Kcnq1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引物TK1,用RT-PCR的方法从金黄地鼠心脏组织中扩增出Kcnq1cDNA片段,并且以心脏cDNA片段为模板,将纯化后的cDN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与pMD18-T载体特异性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筛选重组子并酶切鉴定,将鉴定后的重组子进行DNA测序。提取心、肝、脾、肺、肾各组织总RNA,并反转录,将各组织cDNA做荧光定量检测,检测各组织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克隆出金黄地鼠Kcnq1基因477bp的部分片段长度,推测出编码的159个氨基酸。与大鼠等物种Kcnq1基因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定量结果显示,Kcnq1在金黄地鼠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和肾脏中均有较高表达,在脾脏中低度表达,在肾脏中基本不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金黄地鼠Kcnq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金黄地鼠Kcnq1基因进行分子克隆与鉴定以及在多种器官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旨在研究Kcnq1基因在地鼠各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取金黄地鼠心脏组织总RNA,根据大鼠Kcnq1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引物TK1,用RT-PCR化后的cDN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与pMD18-T载体特异性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中,筛选重组子并酶切鉴定,将鉴定后的重组子进行DNA测序.提取心、肝、脾、肺、肾各组织总RNA,并反转,将各组织cDNA做荧光定量检测,检测各组织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克隆出金黄地鼠Kcnq1基因477 bp的部分片段长度,推测出编码的159个氨基酸.与大鼠等物种Kcnq1基因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定量结果显示,Kcnq1在金黄地鼠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和肾脏中均有较高表达,在脾脏中低度表达,在肾脏中基本不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金黄地鼠KCNQ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RT-PCR技术从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脑组织获得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nucleic acid,PRN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截去其N端信号肽(66 bp)和C端GPI锚定位点(69 bp)形成朊蛋白编码区PRNPx;将编码区重组于融合表达质粒Pet-DsbA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经IPTG诱导表达,并经Western-blot验证。结果表明,金黄地鼠PRNP基因ORF区全长为765 bp,编码25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金黄地鼠序列(M14054)同源性为99.87%,其第116个氨基酸发生了同义突变由GCT变为GCC;朊蛋白在大肠杆菌得到高效表达,产物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7 000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7.
旨在比较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对高脂饮食金黄地鼠降脂效果的差异。选取体况健康的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依折麦布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3组饲喂高脂饲料;采用灌胃方法分别给予高脂饲喂的金黄地鼠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连续灌胃9周,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同期灌胃蒸馏水;试验结束时,称量各组金黄地鼠体重,取肝脏样本进行称重,计算肝体比;制备肝脏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的肝脏重量极显著增加(P<0.01),依折麦布组的肝脏重量变化不显著(P>0.05);辛伐他汀组的肝体比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依折麦布组的肝体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肝脏颜色呈土黄色,表面有颗粒感,边缘锐利,眼观特征与高脂模型组相似;依折麦布组肝脏与空白对照组肝脏眼观特征一致,均呈暗褐色,质地柔软,边缘锐利;辛伐他汀组肝脏镜检观察可见肝周边缘部肝细胞质内出现大脂肪空泡,将细胞核挤向一边,可见空泡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依折麦布组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均质红染,胞质丰富,未见大脂肪空泡、空泡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肝索排列整齐。综上提示,依折麦布对高脂饲喂的金黄地鼠肝脏的降脂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从腹泻金黄地鼠中分离到 3株细菌 ,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鉴定和动物试验确证 :该菌为大肠杆菌。该试验为地鼠大肠杆菌的防制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猪带绦虫实验动物模型,本实验通过口服激活、未激活囊尾蚴和尾静脉注射激活的囊尾蚴感染昆明小鼠、BALB/c小鼠、SD大鼠、豚鼠、金黄地鼠、沙鼠,对各种鼠体内的绦虫的感染、生长发育及寄生部位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在感染45 d的金黄地鼠体内检出可见虫体,检出的虫体多数吸附在小肠.本实验建立了猪带绦虫的实验动物模型,使得解决猪带绦虫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成为可能,也为猪带绦虫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次整顿特种动物市场是中科院的权威专家根据我国特养业的现状率先提出的。调查组重点查处的品种有:海狸、香猪、珍珠獾(其实是金黄地鼠,为实验动物,市场价3~5元/对)、泰国土元(实为地鳖虫,种卵20元/公斤,成虫无市场)、中国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