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国种植的牛蒡主要用于出口,国内基本没有市场。进口国是日本,由此看来,牛蒡在世界上也属稀特蔬菜。在栽培牛蒡的开始几年,由于生产量少,外贸收购量大,价格较高,种植的经济效益甚高,每ha产值多数超过15万元,成为菜农致富的重要门路。牛蒡的出口形势是长期的,日本市场的需求也是长期的。因此,牛蒡生产大有前途。牛蒡的发展前景光明,由稀特蔬菜转为大路蔬菜的可能性很大,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2.
牛蒡为菊科 Coopaiae属,为多年生草本直很类蔬菜。中医学将牛蒡种子称“牛劳子”或“大力子”。日本人把牛蒡称为  /GOBO。牛蒡原产于北欧、西伯利亚和中国北部,我国种植历史较久,分布也广。目前在山东、江苏大量种植创外汇出口,福建省的漳浦县、同安县、东山县、福州等地区开始种植示范推广。 牛蒡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保健品,牛蒡子可入药,牛蒡根可食用,枝叶可作饲料。由于其种子及根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含量丰富),以及对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等有食疗作用,在日本被视为强壮性食物,老幼喜…  相似文献   

3.
牛蒡的贮藏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日本的需求量大增,牛蒡的种植面积呈波浪式扩大。出口牛蒡的形式目前主要有保鲜牛蒡、脱水牛蒡片、速冻牛蒡制品、盐渍牛蒡等。主要出口日本,另有少量切片脱水干制外销东南亚等地。  相似文献   

4.
牛蒡     
徐州市沛县农民郭志永,从事牛蒡的种植和加工走上了致富路。每年经他出口到日本.韩国的牛蒡成品、半成品有2000多吨。2004年.郭志永在京津两地建立起牛蒡种植与加工基地,按照与国外签订的订单要求.全部推行牛蒡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技术.亩产量达到2000多公斤,90%以上为特等品。  相似文献   

5.
邵旭平 《甘肃农业》2011,(10):16-17
青石湾村位于黄河北岸,与雁滩隔河相望,耕地46.9公顷,人口1150人,人均耕地不足0.03公顷,该村种植业以速生叶菜为主,品种以向阳萝卜、花红苋菜、油麦菜、上海青、特级四九皇菜心、香芹等特菜为主,近几年来在各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政策调动、科技促动、行政推动、市场牵动等联动措施,将特种蔬菜发展推入快车道,而且还辖射带动了相邻的咸水沟村和杨家湾村的特菜产业发展,形成沿黄灌区特菜种植基地,面积达100公顷,茬口达5茬~7茬,年种植面积达333.3公顷以上,每公顷收入22.5万元~30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盲目“跟风”要不得 2003年,牛蒡国际市场行情紧俏,作为江苏省最主要的牛蒡种植出口基地,连云港市的很多农户靠种牛蒡发了财。可到了2004年,由于牛蒡价格下跌,虽然该市的牛蒡出口量增加了30%,可牛蒡种植户的总收入却减少了近40%。专家分析认为,引起当地牛蒡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户盲目跟风种植,大面积扩栽牛蒡,导致供过于求.最终引起“烂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徐淮地区牛蒡种植的适宜密度。[方法]以主推品种吉科为材料,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牛蒡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牛蒡的根长、根粗达到出口的A级要求,且根含水量最高,更好地保证了牛蒡的存储安全,且产量最高。[结论]徐淮地区牛蒡以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正> 牛蒡是一种肉质根类保健蔬菜,现在的主要消费国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只作少量药用。在日本及我国的山东、江苏等牛蒡主产区,主要是春季播种夏秋收获。为了做到周年平衡供给出口,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商有意在四川及西南地区发展秋播冬春收获的牛蒡产品。自2000年开始,我们与外商联合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试种了20多亩牛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东故县村的马世才,瞄准市场搞种植,大胆引种牛蒡,发了一笔牛蒡财。日前,他将刚刚收获的3500多公斤牛蒡,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售出,获利1.2万元。 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马世才,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种植牛蒡能致富的信息后,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结合本地土壤适宜种植的实际,决心带头种牛蒡,为乡亲们趟出一条致富路子。1997年以来,马世才通过多方联系,从苍山县引进牛蒡  相似文献   

10.
山东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并有许多名特品种驰名中外,因此,素有“世界三大菜园之一”的美誉。山东蔬菜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倍受青睐。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我省蔬菜出口量已达到15万吨之多,其中日本占了多数。那么,我省蔬菜出口日本前景如何?日木市场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趁在日本研修期间,对日本的蔬菜市场进行了粗浅的调查,结论是肯定的,日本的蔬菜市场不仅潜力还很大,而且我省蔬莱出口日本具备许多优势条  相似文献   

11.
新型创汇蔬菜——牛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牛蒡(Arctium lappa)是日本人喜爱的一种直根类蔬菜。野生种分布于从欧洲、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栽培种则是日本人驯化成的。引种到我国时间不长,栽培面积也很少。目前一些地方种植的牛蒡几乎全部是用来出口日本,换取外汇。烟台市于1989年开始试种,1992年在莱阳市照旺庄乡叶家泊村建立200亩牛蒡生产基地,共生产牛蒡3000吨,收入60多万元。平均亩产1500公斤,亩产值达3000元,比日本的产量水平增产50%。  相似文献   

12.
即墨市瓦戈庄乡姜家坡村立足土地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奋力开拓以辣椒为龙头的“农字号”种植、加工、出口创汇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以小辣椒带动农业走向了大市场,扣开了富民兴村之门。自1987年以来,该村仅靠辣椒出口创汇累计达800多万美元;1991年,全村仅靠种植辣椒收入万元以上的  相似文献   

13.
牛蒡是一种肉质根类保健蔬菜,现在的主要消费国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只作少量药用.牛蒡的主要栽培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及山东、江苏等地.在日本及我国内地的山东、江苏等牛蒡主产区,主要是春季播种夏秋收获,由于当地冬春季寒冷,牛蒡的生长和收获都很困难,因此冬春季节的牛蒡产品很少.为了做到周年平衡供给出口,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商有意在四川及西南地区发展秋播冬春收获的牛蒡产品.自2000年开始,我们与外商联合在资阳市雁江区进行了两年的试种,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技术资料,为在西南地区气候条件下大规模开发探索了经验.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牛蒡又名牛菜、大力子、蝙蝠刺等,为菊科牛蒡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肉质根富含菊糖和维生素B、维生素C,并含有相当数量的铜、锰、锌等物质.烟台市栽培牛蒡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莱阳、海阳、牟平等县市区.产品90%以上出口,多为鲜菜出口,主要出口日本和我国的台湾省.近几年来,随着出口栽培面积扩大,国内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5.
牛蒡在我国种植很少,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病害的防治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目前,牛蒡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花叶病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上海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对虾出口大幅攀升.2000年1~10月,上海口岸出口对虾287t,价值500万美元,分别比1999年同期增长了9.5倍和11.6倍. 据悉,虾类是当今世界的畅销水产品,年需求量达120多万t,贸易额在70多亿美元,目前全球形成了日本、美国、欧盟与东南亚4大市场.中国对虾与墨西哥棕虾、圭亚那白虾齐名,并称“世界三大名虾”.以往我国对虾出口最大的市场在日本,1999年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6%.2000年欧洲与美国市场对虾需求量大增,适逢我国对虾大年,开拓欧洲和美国市场,对提高对虾出口创汇能力,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大有好处. 目前我国对虾出口以冻带壳对虾为主.2000年上海口 岸冻带壳对虾占出口总额的94%.随着欧洲和美国市场对冻虾的需求上升,我国应趁势扩大冻虾,尤其是发展去壳冻虾的出口. 前些年,我国对虾产量下降,将部分国际市场份额拱手让出.目前我国江苏、浙江、河北等地除生产中国对虾外,还培育出了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品种.专家强调,在国际市场对虾销售前景看好的情况下,要避免重蹈往年烤鳗“自相残杀”的覆辙.注意抓好对虾出口和生产企业的卫生注册,加强检验检疫,加大虾类加工急冻能力,使中国虾“走遍世界”创外汇.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你经常乘坐东航的飞机出行,你就会发现飞机餐食近来又新添了新菜品:精品牛蒡、姬菇海带、麻辣笋丁、西兰花等,这些菜品不仅美味可口,还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味道。2013年10月,江苏农垦云台农场的龙头企业吉本多食品有限公司与东航、上航、西南航空等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实现“联姻”,为其定制飞机餐食,当起了航空公司的餐饮“后厨”,到目前已经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云台农场吉本多公司与航空公司的合作,使农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彭家村两委会全面推行“一家两制”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把全村劳动力有序组织起来,兵分两路,一路在家发展种植养殖业,一路外出务工,参与二、三产业。据统计,2003年该村劳务输出408人,经济总收入27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加上种植、养殖的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元。(安徽赵子安)漳平花农成“白领”福建省漳平市多年种花的花农有不少当上了顾问,成为“白领”一族。该市现有200多名花卉“土专家被广东、江西、江苏、浙江、贵州等省的一些花木场聘请为花卉种植常年3-20技术顾问,指导花卉生产。“一家两制”显活力!安…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茂名市享有“全国水果第一市”的美誉,水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水果种植面积达435万亩,其中荔枝176万亩。茂名荔枝质优果美,闻名遐迩,深受日本消费者青睐。自2002年茂名鲜荔枝首次进入日本市场后,至今已有近3000吨茂名荔枝出口日本。  相似文献   

20.
特种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蔬菜(以下简称特菜)的兴起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日益扩大、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应运而生的.特菜的产生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自1983年率先引进、生产特菜以来,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小品种发展为主导品种的跨跃和平稳发展过程,最初仅是试验性的生产,品种也仅有包心生菜、西芹、牛蒡、绿菜花、紫甘蓝等少量几个品种.供应对象主要是各大宾馆、饭店、驻京使馆、外国商社.目前,特菜已从专供走向百姓餐桌,以致"特菜不特满京城",其质量、档次不断提升,进而发展为高档礼品菜馈赠亲朋好友已渐形成新的消费时尚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间交往频繁,蔬菜多元化需求特征明显,市场容量巨大,为特菜持续发展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打造绿色特菜品牌,保持自主品种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如何在短期内充足市场空缺品种?已成为业内人士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