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金木 《农业考古》2006,(5):197-199
2002年4月16日在杭州余杭茶圣陆羽当年著《茶经》三卷其地——余杭双溪陆羽泉,举办首届中国茶圣节。期间2002年第2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曾发表本人拙作《陆羽泉与径山寺》,文中考证了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陆羽泉。嗣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人们,持续深入挖掘鲜见文字、图片、实物以“茶圣著经其地,日本茶道之源”为题,著述丰富,其中2005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大川著《径山茶图考》,30余万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最为翔实。本人也非常关注陆羽在余杭著《茶记》《茶经》的新依据,苦苦寻觅三四年也有不少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陆羽泉与径山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 4年 ,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学生沈根荣参加四清 ,在余杭县双溪乡偶得一份余杭出版的“晚窗余韵钞略”的诗集 ,内有“双溪十景诗” ,诗曰 :“苕溪高隐乐如仙 ,不爱溪流偏爱泉 ;汤沸竹炉洗俗虑 ,令人想见苎翁贤”。诗有前言 ,提及陆羽著茶经在余杭双溪陆羽泉 ,并称详见县志。此  相似文献   

3.
赵大川  金启明 《农业考古》2003,(4):207-208,240
近钱时霖先生撰文对明代嘉靖《余杭县志》“陆羽泉”条目中记载:“唐陆鸿渐隐居苕(雨言)著茶经其地”之“苕(雨言)”提出质疑,认定“苕(雨言)”指的是湖州,而非余杭。理由有三:一是苕(雨言)是水名,即苕溪与(雨言)溪,苕溪是余杭主要河流,但余杭并无(雨言)溪;二是苕(雨言)是地名,因余杭并无(雨言)溪,故“苕(雨言)”是湖州的专用名词;三是南宋嘉泰二年  相似文献   

4.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6,(5):196-196
1984年就有人提出陆羽初隐于余杭苎山。 1989年,《陆羽研究》提到:“陆羽初隐居苎山(余杭近郊)。自称桑苎翁,著《茶记》一卷。”  相似文献   

5.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3,(2):220-227
对陆羽在何地与写《茶经》 ,当代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湖州 ,一说在余杭 ,我以湖州说为是 ,因此曾撰文《陆羽湖州写 (茶经 )考》 ,发表在《茶博览》1997年秋之卷上 (文章经过删节 )。同时 ,又以《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发表在《陆羽茶文化研究》1998年第 8期上 (全文刊登 )。这几年来 ,余杭说盛行 ,是否我的湖州说错了 ,我进行了反思 ,我仔细研读了余杭说的多篇论文 ,又查找了一些有关史料 ,觉得我的湖州说并没有错 ,没有错就应表个态 ,于是我便写了《再论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 )》。一、两说争论的焦点这是由《余杭县志》的一段记载引发的。明…  相似文献   

6.
《茶经》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唐陆羽撰。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一书在我国古代许多官修、私修目录中均有著  相似文献   

7.
范国荣 《农业考古》2021,(2):193-196
当代人以《陆文学自传》末尾记载为依据推算陆羽出生年,笔者对此存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陆羽以著《茶经》成名,但是,现有文献表明《茶经》不是陆羽一个人的功劳,师承禅宗北宗的皎然对陆羽有指点之功,他的《茶诀》为《茶经》创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5,(2):172-178,183
近年来先后拜读了杭州赵大川等先生的系列论文《茶圣陆羽在余杭著〈茶经〉考》(《农业考古》2002年4期)、《陆羽在余杭著〈茶经〉的依据》(《农业考古》2003年4期)、《陆羽与杭州》(《法门寺文化研究通汛22——2004第三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专号》),获益非浅。但在细读之余,却发现赵大川等先生论文中对许多征引文字存在着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对其中的一些论点存有疑惑。本着求真务实、百家争鸣的精神,现提出与赵大川等先生商榷,并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赵大川 《农业考古》2002,(4):205-230
提 要一、古籍对陆羽在上元初的记载 ,有“结庐于苕溪之湄”、“更隐苕溪”、“隐苕溪”、“隐居苎山”、“隐居苕” ,和“闭关读书”、“阖门著书”、“著茶经其地”等说法 ,需考证清楚。二、陆羽著“茶记”、“茶经”考。古籍上对陆羽有著“茶记”一卷 ,“茶记”二卷 ,“茶经”三卷 ,“茶经”二卷 ,“茶论”三卷等说法 ,应以陆羽著“茶经”三卷又“茶记”一卷为妥。三、“余杭苎山考”。大量古籍、地图证实陆羽曾隐居余杭苎山并著“茶记”一卷。四、苕即余杭考。南宋嘉泰二年进士、兵部尚书、兼修国史洪咨夔之“余杭县治记” ,是“苕…  相似文献   

10.
《陆羽与茶经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 ,一生嗜茶 ,精于茶道 ,以著世界上第一部茶及茶文化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对中国乃至中国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此 ,被誉为茶圣 ,尊为茶仙 ,祀为茶神。陆羽《茶经》 ,是唐及唐以前茶文化、茶生产、茶科学、茶经济的系统总结 ;是陆羽毕生事茶 ,躬身实践 ,广采博收茶人经验的结晶。对此 ,宋人陈师道为《茶经》作序 ,盛赞陆羽是“夫茶之著书 ,自羽始。其用于世 ,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茶人寇丹 ,学识广博 ,平生与茶结缘 ,尤精于茶文化研究 ,颇有建树。近 1 0余年来 ,先后发表了许多茶事著述。这次 ,又把近十年来写的关于陆…  相似文献   

11.
《农业考古》2021,(2):89-89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由云南茶文化学者周重林撰著,岳麓书社2021年2月出版。此著共30余篇,细致讲解了唐代陆羽《茶经》,好读又严谨,全方位说透了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唐代好茶的标准有哪些?不要随便"约吃茶"?"精行俭德"便是君子之茶?喝茶的好处是什么?茶祖是谁?茶不如奶吗?等等。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  相似文献   

12.
陆羽的一桩茶事冤案──对《新唐书·陆羽传》“更著毁茶论”一说的质疑中华茶人联谊会王郁风“复著毁茶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约作于八世纪末)①。“更著毁茶论”──北宋·宋祁撰《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1044—1060年)②。所谓陆羽“著毁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和世界的茶学古籍中,有一部光彩夺目的经典之作,那就是我国唐代茶坛大师陆羽所著的《茶经》,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记载有关茶事活动的科技专著,是重要的茶史文献。“茶圣”陆羽陆羽(约公元733年—804年),字鸿渐,又号竟陵子,世称陆文学。他是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其生平富有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个弃婴,后被竟陵的西塔寺智积和  相似文献   

14.
陆羽《茶经》对唐代经济的影响湖北天门市陆羽研究会李明阳史称“茶兴于唐”,确切的说,茶事的兴盛应该是中唐以后。这个时代正是我国茶史上第一位伟人陆羽从事学术活动,发挥学术影响的年代。他的《茶经》广泛吸收前代经验和当代科技成果,经过消化整理,把科学实用的茶...  相似文献   

15.
陈宏 《农业考古》2002,(2):28-29
据《余杭县志》记载 :“陆羽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吴山界 ,双溪路侧 ,广三尺许 ,深不盈尺 ,大旱不竭 ,味极清洌”。据《新唐书》“陆羽传”载 :“陆羽字鸿渐 ,复州竟陵人 (今湖北天门县 )。不知所生……上元初 ,更隐苕溪 ,自称桑苎翁 ,闭门著书 ,贞元末卒 (公元 80 4年 )。羽嗜茶  相似文献   

16.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7.
陆羽《茶经?四之器》专篇介绍了煮茶的器具及各器具的使用方法, 其中有一个过滤煮茶之水的器具——漉水囊, 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指出陆羽深知其用途, 但其书中并未详细说明, 本文结合陆羽的生平及佛教知识来说明漉水囊其实是一种佛家用具, 并且佛教思想对陆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9.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农业考古》2 0 0 1年第 2期上读到周文棠先生的大作《 <广雅 >茶事作者与时代的商榷及其对茶史的影响》 ,周文在论及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时认为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吴觉农、陈祖、朱自振、周文棠等认为是张揖所著 ,但对于作者所处时代意见不同。……本文作者认为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 (约公元 4 77— 4 99年 )。”“后魏之说是言之有据的。即张揖是《广雅》中茶事内容的作者 ,其著作时代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周文的观点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