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在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条件对宁粳3号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移栽密度以45×104/hm2基本苗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其次为22.5×104/hm2基本苗;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宁粳3号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宁粳3号最适宜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2.
以优质粳稻水晶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配合。结果表明:水晶3号在中等肥力田块,采用施氮量为240kg/hm2,栽插密度22.5万穴/hm2的处理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挖掘湘早籼46号高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湘早籼46号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以施氮量为240kg/hm2且栽培密度为40×104/hm2的处理产量最高。(2)不同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密度和施氮量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益强 《玉米科学》2008,16(5):108-111
The result of a split-plo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unit area yield of whole-plant fresh matter,fresh and dry ears reached highest on occasion of medium planting density with 82 500 plants/ha.Compared with the occasion of low density with 60 000 plants/ha,the respective yield was increased by 27.91%,0.59% and 16.57%;and with high density with 105 000 plants/ha,respectively by 2.60%,15.11% and 1.31%.Unit area yield of whole-plant dry matter reached highest on occasion of high density.The respective yield was increased by 1.57% on condition of low density and 22.84% on condition of medium density.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the unit area yield of whole-plant fresh matter went up gradually and reached highest on occasion of high nitrogen application with 500 kg/ha.Meanwhile,the unit area yield of whole-plant dry matter,fresh and dry ears all decreased after initial increasing but reached highest on condition of medium nitrogen application with 300 kg/ha.Among all treatment combinations,the unit area yield of whole-plant dry matter,fresh and dry ears was higher or highest on condition of medium nitrogen application with 300 kg/ha while the unit area yield of whole-plant dry matter was highest on condition of high nitrogen application with 500 kg/ha with medium density.  相似文献   

5.
以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和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为N0、N120、N165、N210)和3种移栽密度(25.0、19.1、12.5丛/m~2,分别记为D1、D2、D3),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种的适宜移栽密度均为25.0丛/m~2,在此移栽密度下,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产量最高(10.90 t/hm~2),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以N210处理产量最高(10.21 t/hm~2);相同移栽密度下,参试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参试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可见,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施氮量可兼顾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其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165 kg/hm~2、移栽密度25丛/m~2,即低氮密植可作为重穗型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及移栽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绥粳13产量的影响,对水稻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技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16.5 kg/hm2、移栽密度为33万穴/hm2时,产量最高为8 935.0 kg/hm2,在此施氮量及移栽密度下种植该水稻品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啤酒大麦新品种扬农啤9号的示范推广,本文以扬农啤9号为材料,设计了4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的栽培试验,于2011至2012年在江苏省方强农场农科所进行,大麦生育过程中定点调查越冬苗、返青苗、高峰苗、穗数等茎蘖动态,成熟后调查产量要素及产量,分析密度和施氮量对扬农啤9号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施氮15.0kg/667m2,基蘖肥:拔节孕穗肥比为6:4,16万/667m2基本苗,扬农啤9号的有效穗55万/667m2左右,每穗实粒22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产量可达420kg/667m2。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产量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有效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种植密度下,氮肥是影响有效成穗、粒重和产量的关键。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在盐城地区,施氮量229.3 kg/hm2和种植密度227.4万/hm2左右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理论上的最高产量。不同环境条件下,应合理控制氮肥和种植密度,以达到节本高产。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蓖麻花后干物质积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150、 270和390 kg.hm-2)对淄蓖3号蓖麻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前蓖麻全株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均缓慢,开花后积累速率快速增加。施氮对各器官和整株干物质的积累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为150 kg.hm-2的处理在开花期和灌浆期花序的干物重积累速率最高,比较有利于茎和叶片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向花序等产量器官转运,促进果穗形成和籽粒灌浆,从而促进产量的提高。施氮量为270和390 kg.hm-2的处理在开花期和灌浆期茎和叶干物重积累速率过高,而花序的积累速率较低,不太利于茎和叶片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向花序等产量器官运转,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和270 kg.hm-2时,每株粒数显著增加,但施氮量增加到390 kg.hm-2时,与270 kg.hm-2处理相比,每株粒数有所下降。对于百粒重,施氮量为150 kg.hm-2处理的增重效果最好,270 kg.hm-2和390kg.hm-2处理虽然也能增加百粒重,但增加效果逐渐降低。从整体产量表现看,以施氮量为15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6291.69 kg.hm-2,其次为270 kg.hm-2和390 kg.hm-2处理,分别达到6243.03kg.hm-2和5179.05kg.hm-2。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博Ⅲ优86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3):33-36
通过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施氮点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Ⅲ优869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博Ⅲ869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8.5万/hm2,产量达8.10t/hm2。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莜麦新品种(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研究了种植密度对6个引进莜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二者的互作对莜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密度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其中,8711-12-1-58、989D-11和坝莜1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坝莜6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的适宜种植密度,8711-12-1-58为600万粒/ha,989D-11、坝莜1号和坝莜6号为375万粒/ha.  相似文献   

12.
刘永安  陈志国 《麦类作物》2008,28(1):140-143
为给莜麦新品种(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研究了种植密度对6个引进莜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二者的互作对莜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密度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其中,8711-12-1-58、989D-11和坝莜1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坝莜6号的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的适宜种植密度,8711—12-1-58为600万粒/ha,989D-11、坝莜1号和坝莜6号为375万粒/ha。  相似文献   

13.
密肥条件对水稻氮素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以迟熟中粳稻951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植株总吸氮量和穗部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穗部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栽插行距不同总吸氮量有差异。不同处理抽穗期群体总颖花量、植株吸氮量变化幅度较大,抽穗期单位氮素相对产颖花能力变化幅度较小,因而可以根据预期产量指标的颖花量和不同地力单位氮素相对产颖花能力,计算得出抽穗期相对吸氮量,并除以抽穗期氮肥利用效率,就可较确切地算出水稻的施氮量,为生产上定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和密度水平对京单28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京单28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施氮225kg/hm2、种植密度75000株/hm2的处理下,京单28能够获得最高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密度对玉米结实性都有较明显的影响,密度的增产效应大于施氮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纯氮用量0、150、225、300和375 kg/hm~2共5个氮肥量级和6万、7万、8万、9万和10万株/hm~2共5个密度梯度,研究不同氮肥量级条件和不同密度梯度下吉单96的冠层生理及结构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结果表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其中,大喇叭口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氮肥影响最大,抽雄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密度影响最大。225~300 kg/hm~2施氮量且分配60%的追肥可以保持冠层叶绿素在较高水平;叶面积指数受密度调控更显著,7.7万~8.0万株/hm~2为试验最适密度,可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在5.5左右。在中高肥力条件下,采用7.7万~8.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和225~300 kg/hm~2的施氮量,可维持冠层结构和功能,协调穗粒数和百粒重同步增长,产量可达到12 780.9 kg/hm~2。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索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宁粳3号的高产栽培措施,通过播期与密度的互作试验得出,宁粳3号在江苏大丰地区播种时间应控制在5月10日前后,栽培密度应控制在2万穴/667 m2,基本苗4.0万/667 m2左右,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条件下探讨华南8号木薯干物质积累、分配的规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低施氮水平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高密度高施氮水平处理;低密度低施氮水平处理的单条薯重显著高于高密度高施氮水平处理,并且交互作用显著;低密度和低施氮水平处理虽然前期干物质生产速率较低,但后期干物质生产速率及其向块根的分配比例明显高于高密度和高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探索使棉花群体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成铃的栽培技术措施,2008年和2009年在安阳进行了棉花密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较高,高密度的单位面积铃数较多,而密度适中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成铃中以伏桃和秋桃为主;单株伏桃和秋桃在低密度时较大,而群体成铃数在各个时期均以高密度较高。下部和中部内围的单铃重在整个棉株空间中处于中等水平,低密度时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成铃率较高,低密度处理最高。铃长、铃直径和铃体积在棉株的中部和内围最大;棉铃直径对铃体积的影响高于铃长,而棉铃体积对铃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