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贵州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站的规划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省提供一个农业实用科技信息的交流窗口和特色农业科技信息的展示平台,以基层农民、政府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涉农企业、涉农科研、农业科技教育人员为服务对象,采用先进的网站建设和信息资源加工技术建成了贵州农业科技110服务系统。对网站栏目规划、网站建设的技术解决、网站建成后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省目前涉农商务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从适应河北省农业经济角度出发,发现河北省涉农商务网站建设虽初有成效,但大宗系列特色涉农商务平台数量不足,专业应用人才缺乏,致使涉农商务网站交易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信息针对性和时效性差,物流成本依然较高。为此应提出专业人才培育引进方案、围绕名优特产建设大宗系列特色涉农商务平台、加强网站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推动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梳理了我国涉农科研机构英文网站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版英文网站建设为例,探讨了涉农科研机构英文网站建设理念和优化策略,提出了强化外宣意识、充实英文网站资料库、加强科研数据库建设和健全内容征集与遴选机制等加强涉农科研机构英文网站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50-15352
分析了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运行机制,提出了完善涉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激励与风险报酬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借鉴欧盟国家涉农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特别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之处经营理念、人才、技术、资本、制度体系等方面,是目前困扰中国涉农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分析国内具有代表性涉农龙头企业,探究国内涉农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广大涉农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进而对推动企业战略发展提出有参考意义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新疆新型企业建设以及乡镇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通过引入科学规律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完善技术管理流程,提高乡镇涉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的研发能力,促进乡镇涉农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生产工艺改进、产品附加值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提高,为乡镇涉农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形成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行业化创新模式和系统化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涉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越来越成为涉农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控,完善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通过对杨凌43家涉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调查,明确了涉农中小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涉农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步骤,提出了促进涉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涉农网站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网站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和工作抓手。本文介绍了中国涉农网站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涉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服务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作用,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农业领域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高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杨凌示范区入区涉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该区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资料显示当前涉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平稳发展中,但也存在较多问题,并已经成为制约当地涉农企业长期稳当发展的严重桎梏。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农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取得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虽然目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才匮乏、资本化运作不足等等。从知识产权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理论出发,详细分析了我国涉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并针对我国涉农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及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术服务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商品型农业技术”而言,企业是最优的推广主体。本研究以蛛网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组成的新型“商品型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在该模式中引入了由诸多农户自发选择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利益代表———“农户代理”,以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垂直协作关系;并针对目前企业与农户双方均普遍存在毁约行为,提出了通过“信用证”的方式运作资金,使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贴牌生产”(OEM)。还呼吁通过各种金融与法律制度,引导企业加强与农户之间的垂直协作关系,以减少企业“商品型农业技术”供给对价格的弹性,进而提高企业对农户技术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现状与标准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快速延伸、农业网站超常规发展,农业网络信息标准化在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作者基于"华中农业信息网"(http://www.ccain.net)及其它政府、企业和科教等类农业网站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发展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如总原则、术语、信息分类、编码、采集存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网站实现农业信息共享,是加强网站推广和增加网站信息量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实现市县农网信息共享的开发思路,技术路线和信用保证。  相似文献   

14.
依据山西农业大学专家的科研成果、涉农企业、专家资料进行了实际的分析,构建了智能农业网络合作支持系统,系统采用软件Dreamweaver MX作为设计开发工具。整个网站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将一般农业信息的发布、农业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农业专家在线的技术论坛综合在一起,引入注册会员观念,提供链接到其它农业网站的功能。经过实际测试表明,网站构建可以满足一般农业院校科技成果推广、专家合作、技术交流、发布最新信息的需要,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目前进行的农业企业化经营进行了探源研究,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赋予了农户以生产经营自主权、决策权和产品的处置权,为农业企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乡镇企业发展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具体实践,揭示了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广泛适应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企业化的继续,是农业企业化的“三化”之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而不是手段。农业企业化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全面推开、推进。  相似文献   

16.
Web农业古汉语电子词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Web农业古汉语电子词典项目缘起和设计方案,包括数据库设计、Web界面设计、数据库检索方法设计、古汉语词汇收集和释义等。项目完成后,可为读者阅读农业古籍提供一个实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中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渠道,通过梳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媒体应用基础,尝试总结农业信息传播中有效调用网络媒体的传播策略,提出建立以web2.0模式为核心的网络传播应用,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农民对农业信息的参与式传播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感知信息致富的现实意义,发挥网络媒体对农业信息的高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部分地方信息技术开发与农民实际运用脱节问题,提出了把触摸屏、WiFi、网站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触摸式农技信息无线网络传递平台的解决方案,为农民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农技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农业企业化经营路径研究——农业企业化创新研究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主体错位、政府行为越位和服务缺位等现象。文章重新明确了农户、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化等相关概念,并从企业化经营农户、准农业企业、农业企业、产品农业企业化、区域农业企业化等方面,对农业企业化经营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户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主体,扶持农业企业是企业化经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应优先发展农业大户、联合农户等内生性农业企业;"企业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 企业 企业"是企业化经营的最高形式;产品农业企业化即为农业产业化,区域农业企业化是企业化区别于产业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并集成现代Internet技术、移动通讯技术、CTI技术、TTS、数学模型等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探索了具有区域农业特色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区域特色农业领域为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病虫害的防治、新品种引进、市场信息、法律、政策等提供电脑、电话、手机和广播咨询农业技术培训,建立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农民、企业、政府、专家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民热线")———农业语音专家系统。"农民热线"为用户提供广泛的声讯信息咨询、专家在线解答、远程教育服务,其在海安、常州等地的初步应用表明,是管理部门与农民和企业沟通的桥梁,是开辟新农村信息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窗口和新渠道,并有效突破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因此本研究对服务"三农"将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