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茭白田福寿螺进行摘卵捡螺、捡螺不摘卵、摘卵不捡螺和不摘卵不捡螺4种方法处理,并就4种方法对福寿螺危害的控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摘除卵块或者直接捡去田间成、幼螺,能有效地减轻福寿螺对茭白的危害,摘卵捡螺的效果最好,苗蘖受害率比其他3种方法低4.56%~2.13%,丛高受害率低7.91%~0.39%,产量损失率下降6.77%~2.17%。  相似文献   

2.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是为害茭白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效果试验表明,中华鳖对福寿螺有很强的捕食能力,日均取食量达到自身体重的60%左右,对福寿螺有极佳的田间控制作用,并且具有环保、生态、安全等特点。同时还因种养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茭农的经济效益,每667 m2收益最高达11 791元。  相似文献   

3.
福寿螺对水稻为害损失的调查与研究陈玉托,杨永雄,蔡汉雄(广东省农业厅广州510500)福寿螺(以下简称为螺)是我省农作物新的有害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不同螺密度下,对水稻为害损失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4.
纪谷芳 《江西植保》2009,32(3):137-138
福寿螺抗逆性、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在水田、池塘、沟边等水域中繁殖生长,以成、幼螺啮食或咬剪植物的幼嫩组织。在我县中、低海拔的部分稻田已成蔓延之势,成为为害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的一种有害生物。根据福寿螺生活繁殖习性与发生为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随灌溉水在田间及沟渠迅速扩散,危害性大,主要危害水稻、茭白等多种作物,孵化后的幼螺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能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是粮食生产上新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6.
黄婕 《广西植保》2022,(3):14-16
2021年5月,兴安县早稻田福寿螺发生为害严重,从往年的次要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有害生物,对早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从越冬螺量基数、气候条件、水稻种植方式等方面对福寿螺严重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今后水稻生产上福寿螺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Pomacca lineataSpix),又称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原产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以水生植物为食。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我国的台湾、两广、四川等地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引进饲养,后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市场,养殖户便将大大小小的福寿螺抛进水沟、池塘。由于福寿螺的繁殖力强,防治困难,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最终泛滥成灾,成为稻田新的有害生物,目前已被我国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为害,近年来笔者等对贺州市福寿螺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1发生情况1·…  相似文献   

8.
化肥基施对水稻田福寿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稻田中,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尿素、尿素和复合肥作基肥能杀伤田间福寿螺成螺和幼螺,成螺死亡率显著高于幼螺;单用碳酸氢铵成、幼螺死亡的高峰时段出现在施肥后1~7 d,而施复合肥、尿素、碳酸氢铵+尿素死亡的高峰时段则在施肥后1~2 d或7~14 d;碳酸氢铵用量越多,成、幼螺死亡率越高,并使当代的产卵量减少,但不影响下一代的产卵能力;成、幼螺死亡率与碳酸氢铵用量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为:成螺死亡率Y1=0.652X+18.18,幼螺死亡率Y2=0.014 9X2—0.516 7X+5.442。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控制茭白田福寿螺种群的方法,本文在调查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差异基础上,开展不同规格(3、6、9 cm宽)竹片诱集福寿螺产卵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数量差异大,单季茭白品种以‘杭州一点红’上卵块最多(11.6个/丛),远高于其他9个品种,最少的是‘八月茭’‘金茭1号’(分别为1.7、2.3个/丛)。双季茭白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每个茭白品种上的卵块数在5.1~7.4个之间。不同规格竹片对福寿螺的产卵诱集效果差异大,引诱效果最好的为9 cm规格的竹片效果最差的是3 cm规格竹片。竹片凸面诱集到的卵块较多,凹面诱集到的卵块很少,竹片凸面朝田埂方向插入诱集产卵效果更好。福寿螺的产卵高度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 cm之间,未发现有靠近水面或在水下的卵块,卵块大小与数量呈线性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利用竹片诱集茭白田福寿螺产卵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QuEChERS及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LC-MS/MS),以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建立了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B-enol、B-keto、B-mono和B-glu)残留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质谱检测条件的优化表明,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时,色谱分离度及灵敏度最好。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条件的考察,发现选用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经50 mg的m(PSA):m(GCB)=1:1净化处理后,在0.05、0.5和1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在菠菜中的回收率为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9%;在土壤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2%~98%,RSD为1.9%~7.6%。采用NH2柱作为固相萃取柱,用10 mL二氯甲烷洗脱,在0.005、0.05和0.5 mg/L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在水体中的回收率为82%~95%,RSD为1.5%~6.2%。在0.002~1 mg/L范围内,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在0.996 7~0.999 7之间。检出限(S/N=3)分别为螺虫乙酯(0.000 2~0.000 3 mg/kg),B-enol(0.000 1~0.000 3 mg/kg),B-keto(0.000 4~0.000 6 mg/kg),B-mono(0.000 4~0.000 7 mg/kg),B-glu(0.000 2~0.000 6 mg/kg);定量限(S/N=10)分别为螺虫乙酯(0.000 6~0.001 mg/kg),B-enol(0.000 3~0.001 mg/kg),B-keto(0.001 2~0.001 6 mg/kg),B-mono(0.001 2~0.001 9 mg/kg),B-glu(0.000 6~0.001 3 mg/kg)。方法分析结果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1.
麦圆叶爪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麦圆叶爪螨对小麦的为害有秋、冬季和春季两个明显时期.秋、冬季为害和春季为害均随着麦圆叶爪螨发生数量的增加,而使小麦产量下降.产量损失率(秋、冬季为害产量损失率y4',春季为害产量损失率ys)与麦圆叶爪螨发生数量(秋、冬季为x1;春季为x2)均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武分别为y4'=0.030 0x1-0.882 5,y8=0.016 2x2-0.275 7.拟定350 kg/667m2产量水平下,小麦越冬期和春季麦圆叶爪螨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3cm单行长小麦上螨口112头和170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生长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150 kg·hm-2(T1)、230 kg·hm-2(T2)、465 kg·hm-2(T3)、857 kg·hm-2(T4)、1 250 kg·hm-2(T5)、1 640 kg·hm-2(T6)以及原位土512 kg·hm-2(CK1)和无残膜(CK2)等8个残膜量梯度,测定棉花全生育期土壤体积含水率、灌水后盐分变化动态、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残膜量的增加,0~60 cm剖面土壤体积含水率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减少幅度最大;花铃期随灌水后天数的增加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多,且残膜量越多盐分分布越不均匀;棉花各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产量均表现为随残膜量的增加逐渐减小,且在残膜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最大;当残膜量大于857 kg·hm-2时,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A mpullaria gigas)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1种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软体动物.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稻上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2].化学防治是控制福寿螺发生为害的主要方法.当前可用于防治福寿螺的药剂品种较多[3],其中,杀螺胺乙醇胺盐是杀灭福寿螺的有效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株距为36 cm×12 cm,这与常规栽培方式一致。增加每穴插秧株数可显著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这种增加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每平方米茎蘖数实现的,而增加每穴占地面积对最大叶面积指数有降低作用。成熟期干物重与每穴插秧株数及每穴面积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增加每穴插秧株数有增加干物重的趋势,而扩大每穴面积会减小干物重。每平方米茎蘖数、成熟期干物重、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于牡丹江32水稻品种,插秧规格40 cm×10 cm或30 cm×12 cm,每穴插秧4~6株,产量可达到8 635.4、8 634.0 kg·hm-2,二者差异不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四川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在四川稻区的分布和危害,并就现有化学杀螺剂进行了药效评价和综合防控技术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福寿螺目前在四川省16个地区均有分布,以成都、乐山、泸州等地福寿螺的危害较为严重.田间药效试验发现,杀螺胺乙醇胺盐对稻田福寿螺防效最高,达86.74%,而杀螺胺、四聚乙醛等防效相对较差.综合防控措施的灭螺效果为89.73%~93.64%,保苗率56.13%~80.36%,每667m2挽回经济损失553.21元.福寿螺在四川省分布广,化学杀螺剂需交替使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夹竹桃叶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夹竹桃叶中筛选杀灭福寿螺的活性成分。采用浸渍法研究了夹竹桃叶的乙醇粗提物和组分Ⅰ对不同日龄福寿螺的毒杀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组分Ⅰ浸渍10、30和50日龄螺6 h的LC50值分别为2.86、5.87 和8.68 mg/L;浸渍24 h的LC50值分别为0.98、2.31和 3.16 mg/L,其中2 mg/L的组分Ⅰ浸渍10日龄螺24 h的死亡率为100%。乙醇粗提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较差,用其100 mg/L浸渍10日龄和30日龄螺72 h的死亡率均为100%,浸渍50日龄螺120 h时,死亡率100%时的质量浓度达到200 mg/L。但乙醇粗提物和组分Ⅰ各浓度对福寿螺的活动均无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其上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台龟甲幼虫对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取食力,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幼虫期的取食力(y)和投放1龄幼虫密度(x)的线性关系式为y=19.32+11.36x。每个叶片投放1龄幼虫2头,8d后取食力可达100%。甘薯台龟甲成虫对五爪金龙的取食力更为显著,每叶放虫1头,6d后取食量达100%,且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上升而提高。放虫后6d的取食力和成虫密度的对数关系式为y=51.09+120.67logx。成虫的投放密度达到1头/叶,6d后叶片就能100%被取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不同浓度碳铵毒杀福寿螺和田间不同碳铵用量防控福寿螺试验,结果表明:碳铵毒杀福寿螺效果非常好,碳铵1.874g/L、1.244g/L浓度下,12h福寿螺全部死亡;碳铵0.935g/L浓度下,24h福寿螺全部死亡。碳铵不同施用量试验范围内,单位面积碳铵施用量越多,死螺率越高,保苗效果越明显,后期有效穗越多。综合结果表明稻田移栽前施碳铵具有既施肥又杀螺的双重效果,用碳铵防控稻田福寿螺是环境和生态友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笔者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个体茎、蘖显症特点的观察[1]。方法是以本地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作为调查对象。6月中旬,在水育秧田细心拔出主茎显症(假枯心)的带蘖秧苗,记载分蘖显症数,并将所有病株单本栽插至大田待调查。在灰飞虱防治较好的直播稻田(避免手栽稻同穴茎、蘖混淆)分蘖期、拔节期,分别选择显症单株各30穴定点标志,每7 d调查记载1次茎、蘖显症情况。观察结果表明,秧苗期、分蘖期的稻株个体茎、蘖显症后,病情逐渐加重,直至死亡或不成穗。拔节期稻株个体获毒显症后,除新生小分蘖外,原显症茎、蘖的新生叶…  相似文献   

20.
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入侵我国的福寿螺在分类学上的地位,采用分子克隆和序列比对的方法,对来自菲律宾及我国广东、广西、浙江等不同地理种群福寿螺的18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同瓶螺科、田螺科和环口螺科相关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福寿螺18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602 bp、325 bp,且不同地理种群间碱基序列无差异。通过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证实福寿螺隶属于瓶螺科,与田螺科物种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环口螺科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