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3年田间系统调查,介绍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状况,研究了金华地区籽叶两用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籽叶两用茶园中发生的第1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高峰期为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很多时候第2高峰不发生。由于栽培模式、生态环境的不同,籽叶两用茶园中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
大功臣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pirisugaMatsumura)1997年在霍山县重发,百叶虫量最高达450头,平均113头,为15a来最重年份。受害茶芽叶生长停滞、萎缩,发芽减少,质地变脆,甚至枯焦。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为了有效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笔者应用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示范,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设0.067hm2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g、30g、、40g、50g;40%乐果乳油(湖南常德农药厂产)100g作对比;并以喷清水为对照。另设0.067hm2用10%大功臣40g为大田示范。供试茶品种为黄山大叶种…  相似文献   

3.
正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是皖垦茶业集团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危害茶树新梢,受害后牙叶生长停滞,发芽减少、牙叶枯黄、质地变脆、甚至枯焦,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每年5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为发生高峰,危害面积超过1667hm2。由于茶园长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化学农药防治,使得茶小绿叶蝉产生了较强的抗性,为此我们进行了苏云金杆菌防治茶小绿  相似文献   

4.
<正>茶假眼小绿叶蝉是福建省茶叶最主要病虫害之一,刺吸嫩梢汁液,致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该虫世代重叠明显,为害盛期在低山茶区为5~6月及9~10月、在高山茶区为7~9月。去冬今春,全省虽然降水偏少,但气温偏高,有利于茶假眼小绿叶蝉越冬繁殖。当前虫口密度已较高,局部地区已超过防治指标,发生面比去年同期大。据永泰、福安、福鼎、尤溪、南靖、华安等5月上旬调查,百叶虫量有2~14头,平均百叶虫量5.2头、比去年同期多17.2%;虫  相似文献   

5.
徽州区茶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茶业通报》2006,28(1):17-18
徽州区茶树害虫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茶园大面积受害成灾时有发生。1997年和2001年假眼小绿叶蝉、2004年黑刺粉虱大发生;2003年假眼小绿叶蝉、茶叶瘿螨发生严重;1996年茶黑毒蛾、2000年和2001年茶尺蠖的局部暴发,这些害虫的发生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防治问题日益突出。1主要害虫(螨)种类及消长规律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世代多、体型小、吸汁性、趋嫩性的害虫成了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类和种群,叶蝉、粉虱等现已成为我区茶树主要害虫。暴食性害虫如茶黑毒蛾、茶尺蠖等时有发生,亦不容忽视。1.1茶假眼小绿叶蝉我区高山茶园冬季气温较…  相似文献   

6.
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了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各水平方位上的成若虫和卵粒数量差异均不显著;在垂直分布上以上部虫量居多,下部较少。在铁观音(乌龙茶)和福鼎大白茶(绿茶)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分布均以3叶位以上为主,其中铁观音乌龙茶树上主要分布在2叶位和3叶位,分别占32.07%和27.01%,而在福鼎大白茶(绿茶)上主要分布在2叶位和1叶位,分别占35.42%和28.81%。  相似文献   

7.
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头号害虫,其若、成虫主要取食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长期以来,生产和实践中对危害茶园的茶小绿叶蝉其优势种是小绿叶蝉,还是假眼小绿叶蝉这一问题一直有争议。尽管有多名专家从昆虫形态分类学角度先后指出,危害我国茶区的茶小绿叶蝉优势种应是假眼小绿叶蝉,但在这以后的各种书籍和研究论中,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日发布预警信息,要求有关地区抓紧防治高山茶假眼小绿叶蝉。据介绍,福建省高山茶区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全年为害高峰期一般在7~9月。据大田、安溪、永泰、武夷山、蕉城、尤溪、南靖、福鼎等地高山茶园近期调查,平均虫梢率30.0%、比去年同期多85.2%,平均百叶虫量16.4头、比去年同期少4.1%,大部分高山茶园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茶假眼小绿叶蝉在高山茶上偏重发生。各地务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省信阳市农科院近期在信阳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特点及危害损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通过系统调查研究信阳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并利用网罩法测定了不同虫口密度对茶叶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信阳地区每年出现2个发生高峰,第1个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2个出现在9月上中旬。研究人员还建立了假眼小绿叶蝉不同虫口密度与茶叶产量损失的关系式为Y=0.2303X-0.5026和Y=0.2854X-0.8795(Y-产量损失;X-百叶虫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1998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重点户茶园,应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有以下优点:1 防治成本低。每hm2用25%扑虱灵防治假眼茶小绿叶蝉药费为8元,人工工资4元,计12元/hm2,而用40%乐果乳剂,需喷药3次,每hm2药费,人工工资合计13.8元/hm2,用扑虱灵比用乐果每hm2可节省成本1.8元,1998年防治面积达2800hm2,共节省防治成本5040元。2 防治效果好。扑虱灵是一种具有较高选择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可使若虫在蜕皮期死亡,…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结果,广西百色地区有机茶园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包括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蚜和茶饼病、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在4、7月份有两个发生高峰;茶跗线螨和茶黄蓟马早春发生较重。各种害虫都具有一定的趋嫩性,其中茶黄蓟马在茶树顶部的种群密度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根据各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采取了强采及植物源药剂相结合等方法,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信阳有机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信阳茶区不断遭受虫害的困扰,为了有效控制害虫、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2007-2009年对信阳有机茶园的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包括田间实地调查、查阅历史资料和访问茶农。结果显示,有机茶园的主要害虫为茶尺蠖、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主要天敌为蜘蛛类、瓢虫类和寄生蜂类。研究了茶尺蠖、茶毛虫和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6月份是其发生高峰期。分析了茶毛虫与天敌种群数量的相关性,其关系式为y=0.8159x+3.9514,相关系数为0.7313;假眼小绿叶蝉与天敌种群数量的关系式为y=0.482x+6.0326,相关系数为0.7960;天敌对茶毛虫和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天敌在5、6月份也有较高的种群数量,在这个时期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是可能的。研究结果对信阳茶园害虫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几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对主要蜘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俊起  汪钧 《茶业通报》2001,23(4):23-25
茶小绿叶蝉 (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 ,又名茶浮尘子、小绿浮尘子、叶跳虫 ,属同翅目叶蝉科。国内茶区均有分布 ,寄主除茶树外 ,还有桃、李、油菜、大豆、花生、十字花科蔬菜等。主要以成、若虫刺茶树嫩梢汁液 ,消耗养分和水分 ,为害后茶树节间缩短 ,芽叶萎缩 ,芽尖、叶尖和叶缘变红褐焦枯 ;同时 ,干茶碎片多 ,有异味 ,从而大大影响产量和品质。目前 ,茶小绿叶蝉已成为我省皖南茶区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的防治茶小绿叶蝉 ,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提高祁红品质 ,以达到规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sca(Emposca)vitis Gothe危害重,一年有两次虫口高峰的特点,并根据婺源茶区的生态环境,提出推行以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利用自然天敌、分批勤采与适时强采茶叶、适度修剪、诱杀及适时限量使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防控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豫南地区茶园小绿叶蝉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在豫南地区的发生规律及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通过茶园悬挂黄板诱捕及室内温度梯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在其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成虫在该地区每年均有2 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 月下旬—8 月上旬和9 月上旬—11 月下旬。室内研究表明,极端温度胁迫下,短期内即可造成茶小绿叶蝉叶蝉成虫大量死亡。因此,适宜茶小绿叶蝉发生温度为16.79~22.78℃,平均温度低于10℃或高于29℃,则虫口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有机管理措施对有机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广西西林县古障有机茶园和黄果园常规茶园的最主要害虫和天敌分别为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在茶树生长季节,有机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比常规茶园少,蜘蛛数量比常规茶园多。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间的相关系数(r:0.2182~0.7355)比常规茶园的(r:0.1318)大,说明有机管理措施有助于天敌和害虫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害茶叶的害虫较多,如茶黄毒蛾、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以茶黄毒蛾为害最为严重,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给茶农和茶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开春后,春茶进入生长阶段,病虫害的危害也伴之而来,尤以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危害严重。这两种虫害的危害症状,目前不少地方还误认为是茶的病害所致,以致用杀菌剂防治,而均无效果。因此,必须分清虫害与病害的不同危害特点,抓好春茶期两种主要病害的防治。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是茶树上的一大害虫,该虫在茶园一年中发生有两次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次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多以第1次高峰的虫口数量最多,危害最重,因此,必须抓好春茶生长期尤其是采摘前后的治虫压基数工作,减少对夏秋茶的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19.
雷元胜 《茶业通报》2009,(3):122-124
对同一区域内的茶树—板栗、茶树-日本甜柿、茶树-桃树及纯茶园4种类型茶园的蜘蛛种群与小绿叶蝉个体数开展了为期1年的调查,查得4类茶园蜘蛛种数、个体数依次为24种和2182头、24种和2013头、23种和1498头、21种和1250头,小绿叶蝉个体数依次为872头、1216头、690头和1466头。结果表明,间作茶园蜘蛛无论在种类上还是个体数均比纯茶园多,而小绿叶蝉个体数比纯茶园少,说明间作有助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生态系统异质性,显著地提高了害虫天敌蜘蛛种群和个体数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小绿叶蝉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20.
石伟昌 《科学种养》2014,(11):33-34
<正>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县之一,现有茶园面积24.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3.4万亩。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假眼小绿叶蝉是黎平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防治较难的害虫之一,如何有效防治该虫成了当地茶业管理部门和茶农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该虫的特征、习性、发生规律等,总结出其科学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一、特征与习性1.个体细小,体带绿色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又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