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晨,一如既往地去后园浇花,浇我那心爱的昙花。一走到花面前,竟惊喜地发现,昙花的蓓蕾已悄悄地从墨绿的枝叶下探出头来,而且还是“四姐妹”呢。使我欣喜得无法言表。于是,“昙花要开了。”就成了我们家里人关注的新闻。每天,家人下班回家进门的第一件事,都不约而同地走到昙花面前,向昙花嘘寒问暖,看到她们一点一点地由小指头那样大,长到了五寸多长,心中都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几天后,一家淘气的小孩来后园玩竟折走了一朵昙花的蓓蕾,这使我们感到很气愤。也使我们照看得更加仔细,精心地呵护着剩下的那“三姐妹”,衷心地祝愿她…  相似文献   

2.
没有到过大山的人,肯定体会不到山的伟岸和气魄。迷雾被风撩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重现时,沉浸于森林中的滋味是何等的神秘与遐远。那风儿掀起的涛声颤抖地在沙沙作响,时急时缓,时小时大,如万马奔腾驰骋疆场,如千重浪席卷平川,恰似奏响生命之曲。  相似文献   

3.
听说过品酒、品茶,没听说品绿。其实,每一个人都曾经面对绿色,抑或是案几上的一盆花,抑或是马路边的一株树,抑或是山坡上的一片林子……供不过没有认真去品而已。品绿,只能用心去品,除了专注外,还需要一种氛围,走进森林为最好。我是个林业工作者,因而我就有许多机会奔走在崇山峻岭:走进哀牢山、无量山的莽莽森林,深入澜沧江、威远江畔的一个个自然保护区……多少次呵,面对一涌而来那无论如何也挥不去抹不掉化不开忘不了的绿色时,我深深陶醉了。往往在这时,我就会陷入痴迷,带着情人般的眼神去看绿、常绿、品绿,并心有所会。…  相似文献   

4.
我这一生极其喜爱郁郁葱葱的森林。因为苍山如画的森林,充满生机与阳光的森林,是生命的源泉、务林人的天堂、生态的象征、万千绿树的集散地。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无论是雪海下的森林,还是河谷里的森林,她都给了我许多情、许多爱、许许多多的生活向往,培伴我度过了大半人生。孩提时代,我生长在川东五华山的松林山区,那红霞日出的丘陵晨光,在我远去的记忆里,留下了天国绿色的蒙胧情。  相似文献   

5.
我来到澜沧江边的思茅港景控码头。这里是一派繁忙的建设工地:工人们有的在搬运石条修建码头;有的站在楼房的脚手架上砌砖;有的在沙滩上修造轮船……这里那里,机声隆降,焊光闪闪,给亚热带宁静的山谷增添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奔腾叫啸的澜沧江仿佛不倦地唱着一支时代前进的歌。江边停靠着一艘150吨的崭新货轮,不H就要启航顺江而下,驶至湄公河……透过这沸腾壮观的场面,我看到了景控繁荣昌盛的前景。不由思绪万千。是寻逝去的岁月?遐想未来的美景?不,是寻觅过去的痕迹! 1958年以前,这里是一片葱  相似文献   

6.
感悟森林     
进得山来,我完全被森林的气势所征服。古老的森林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藤,都在展示岁月的痕迹。阳光粒子从高大的树隙之间流漏下来,在林中窜起一只只美丽的彩环。一群山雀,在身边的树上跳跃着,欢叫着。眼前,一条山溪自山顶奔流而下,似一条白色的绸匹将大山与山下的田地紧紧联系起采。我面对这山溪河流,由衷地唱出欢乐的歌──有了森林,我们就能够享受鸟语花香;有了森林,我们就能品赏稻花的香味,谷穗的金黄;有了森林,就有我们人类生存的地方;有了森林,我们就不会失望。感悟森林@杨再礼  相似文献   

7.
小镇(散文)     
我常常思念我的家乡……这是一个北依光秃秃的童山,南临一望无际平川的小镇。儿时的我,曾在这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看着人们播种、收割……那时,最吸引我的要属小镇上的集市了。市场不大,稀稀落落地摆着十几家摊子,在炎热的夏天,摊贩们一边擦着脸上的汗  相似文献   

8.
诤友(散文)     
1994年春节刚过,我们的净友──王乃禁的女儿,从内蒙巴牙克石给《云南林业》杂志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信中说,编辑部寄给她父亲的60无评刊资回收到,*是她的慈父已于春书前患脑溢血失五万生命。来侵很短,但家切*盾溢于整表。蕾后出,父友间的感后十分深厚。*抚是(内蒙5大兴受贿报)的主任编辑,1987年底,正是北国千里冰封、方望雪飘的时候,我在北京结认7池。都是由于《森林与人类)杂志召开编委舍,我作为编委‘他作为通讯员特邀代表而双双参加了会议,此既我们从未见面,互不相识。那次会议,我们算是薄水相逢。舍议分经讨论时,我…  相似文献   

9.
棠梨(散文)     
阳春三月攀登昆明西山,正值棠梨花怒放。一树树,一丛丛,散布在丛中、村旁、道左,如繁霜初染,似残雪将融,把山野装点得分外妖娆。棠梨,作为一种常见树,许多书都说“各地均有”,但我那重庆市长寿县的家乡,却偏偏不见生长。以致,最初我只是在《诗经》中,才与它有缘相会。《诗经》中的《甘棠》《林杠》等篇,都是绿菜梨而触发诗兴的。《甘棠》见于《召南》;两篇《林杠》,则力别见于《唐风》和《小雅》。《甘棠》最能使人难以忘怀。因为,它反映了这样三则故事佐周斌王天局的政治家召公巡行乡邑,不烦地方接待,庆狱处事于一株棠树…  相似文献   

10.
旅行车载着我们几个应云南省林业厅邀请的作家,沿着几乎全是陡坡连着弯道的公路朝白马雪山盘旋着前进。春末夏初。这是进高原林区最好的季节。一个多小时前,我们在山下大峡谷里一个名叫奔子栏的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还是烈日高照,晴空万里的大好时光。汽车爬行了二十多里螺旋形的山路之后,车窗外却变成了一个灰蒙蒙的世界:向上看,无法知道公路往哪里延伸:沉重的云团将大山埋住了。无意中举目向下,朦胧之中,发现大峡谷里我们已经走过来的公路变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忽然,车窗外灰蒙蒙的光线转眼之间就变得明亮起来。我心  相似文献   

11.
哀牢山中有很多的灰喜鹊,我自小就喜爱它。我已多年未回故乡,但梦魂缠绕,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它飞翔的倩影,醒来犹是情愫悠悠。于是,我又想起老阿公,想起了那片森林。在我很小的时候,故乡的老人就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飞禽没有颜色,也没有分工,森林里乱哄哄的,百鸟争位。后来,凤凰战胜了百鸟,当上了鸟王。有一天,凤凰召开大会,给百鸟着色,分出等级,明确任务。孔雀画好了,箐鸡画好了,乌鸦也着了颜色,九十九只鸟五彩缤纷,又唱又跳,可高兴了。凤凰一看灰喜鹊还没有来,就派啄木鸟去找他。原来,灰喜鹊因为到各家报喜,飞累了,在途中松林里睡着了。啄木鸟一看此景,抓了一把灰土撒打在他身上,把他弄醒了。灰喜鹊也就从此变成了灰色。凤凰知道后,就命令他为啄木鸟的助手,当松  相似文献   

12.
情有独钟(散文)张明秀几年前,哥哥从省城为我买了一盆塑料的金瓜盆景,瓷盆釉黑发亮,碧绿圆形的叶子间映现着两颗黄橙橙的塑料金瓜。时间一天天过去,它始终是一个模样,层层尘土积在叶上、茎上、心中便生出了厌倦之感。春天,我索性把灰绿色的塑料盆景拔掉,在精巧的...  相似文献   

13.
白水河畔,有一条小路通入密林深处。我们结伴而行,走向深远、走进神往。云杉坪!挡不住的诱惑……松林,好静,除了我们的脚步声和惊叹;风,也无声,任渴盼和喘息交织在弯弯曲曲  相似文献   

14.
此前只是在电视里看过,蓝色的天庭上随意的云朵,红色的土地上随意的牛羊。阳光,正满满当当地洒泼在高原的土地上。九月,我和着金沙江不紧不慢的节奏,听着导游分明添  相似文献   

15.
早就听人说:“昆明四季如春,思茅四季长青。”今春我到思茅,算是一饱眼福而了此夙愿了。我没有坐飞机,而选择了汽车。汽车沿着弯延曲折的盘山公路颠簸了一天后,终于在离墨江县城不远的元江镍矿招待所停下了。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汽车就启动了。可因为时令才刚刚过了严冬,早晨放眼望去,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待天亮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心愿(散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时候学到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即被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打动了。 所幸,我的童年是在一个绿树依依的小村庄度  相似文献   

17.
她儿时生活的老屋院子里有一棵矮矮的栀子树,一天,她竟然无意中发现树上打了个花苞。她觉得太奇怪,不由仔细端祥起来。她几乎每天都会去看一看那个神秘的花苞,又一天一天地掐指等待。突然  相似文献   

18.
松树(散文)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国旗四周的四棵松树了。它们像四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守卫在旗杆四周。 当第一缕春风吹向大地的时候,松树上结出一个个小米般嫩黄色的小豆豆,它们像刚出生的婴儿躲在松针丛里,只露出个小脑袋。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豆豆渐渐长大,变大,顶端排开了,软软的。啊,原来是新的松针。 新松针长的很快,渐渐地,它长大了,又尖又硬。晨扫时,我发现地上落一些老松针。一连几天都  相似文献   

19.
从自治乡政府到明月寨,只消再爬那个五里坡了。乡文书阿贵淘好了一锣锅糯米,留我吃饱了肚子再走。他听说我是上明月寨去帮助村里办文化夜校,高兴地说:“进了文化夜校,又学文化,又学农业技术,还能知道天下大事,人人心里明亮多了。我家奶奶八十六了,还夜夜柱着拐杖去参加呢。”在我掏笔记本,准备记下他这番感受时,他发现我挎包里装着两对电池和几包蜡烛,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常到野外玩。有一次我发现村后的荒坡上长着一簇枝条纵横的草本植物,方形的茎上长满小刺,枝头开着一撮撮五色俱全的小花,十分美丽。于是我便怀着欣赏的心情走到它身边,然而却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臭味,我马上飞快地溜开了。后来我才从大人口中得知这种植物俗名叫臭草,怪不得它那么臭呢!此后,我一见到臭草就感到厌恶,远见远避。1991年秋,我带着绿色的梦想考入广西林校,没想到入学不久我即在学校的植物标本园里遇见臭草──那是一节辩认植物的实习课,我自然无法回避。当时植物去师以赞赏的语子介绍名沙这种植物俗名叫臭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