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发表了云南西北部玉山竹属2新种:哈巴玉山竹Yushnia habaensis Yi et L.Yang和马辔簕Yushania gongshanensis Yi et L.Yang。哈巴玉山竹相似金平玉山竹Y.bojieana Yi,但秆较高大,高4 m~7m,直径1.5~2(2.5)cm,节间分枝一侧基部稍扁平或有时具1浅而短的纵凹线,纵细线棱纹较明显,实心或近实心,髓海绵状,干后较硬;箨鞘远长于节间(常长过节间1/3);小枝具叶较少,为(1)2枚~4枚;叶片较窄,宽5 mm~6.5(10)mm,次脉较少,为2对~3对,区别显著。马辔簕近似弯毛玉山竹Y.flexa Yi,区别在于秆柄较粗,直径达2 cm,节间长达2.5(3)cm;秆的节间较短,长20 cm~22(26)cm,中空;箨鞘远长于节间,背面疏生瘤基刺毛;叶鞘较短,长(1.8)2.2 cm~3.5 cm,叶片较窄,宽(5)6.5 mm~10 mm,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
大木竹秆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秆形状况,包括秆高、鲜秆质量、尖削度、竹壁厚和节间长等一系列指标.以毛竹为参比竹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拟合曲线,结果发现:相同胸径下,大木竹的全高大于毛竹;尖削度较毛竹略小;壁厚随竹秆高度增大而减小的速率比毛竹快;拟合大木竹鲜秆质量-胸径的幂函数方程为:M=0.232 7(DBH)2.1899,与毛竹相比,同样胸径的大木竹鲜秆质量比毛竹大;大木竹的节间长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呈二次曲线,在胸径为4~11cm范围内,节位数10~15处的节间长度最大,可达50~65 cm.  相似文献   

3.
<正>(续本刊2019年第3期第58页)2. 7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秆高7~12 m,直径3. 5~6. 0 cm;节间长30~45 cm,初时薄被白粉,无毛,秆基部第一节箨环上方具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秆基部第三、四节开始,每节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背  相似文献   

4.
竹亚科一新种及五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茎合轴型。秆丛生,高4~5 m,直径3~5 cm,梢部下垂;全秆约25节,节间长25~30 cm,基部节间通常约长23 cm,圆筒形,无沟槽,绿色,后期为黄色,无毛,幼时被白粉,具纵细线棱纹,中空,秆壁厚1.5~2.5 mm,髓呈锯屑状;箨环木栓质,隆起,紫褐色,无毛,具瘤状突起,在不分枝节上高于秆环,在分枝节上与秆环等高或较低;秆环微隆起,  相似文献   

5.
2014年1月20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种叫肿节竹的竹类,该竹类竹竿平均高1.5 m,秆紫褐色,每节分枝数3~5,节间平均长15 cm,属官山保护区竹类新纪录种,也是宜春市竹类新纪录种。肿节竹学名为Arundinaria oedogonata(Z.P.Wang et G.H.Ye)H.Y.Zou ex G.Y.Yang et C.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产自云南彝良的竹类植物一新种——乌蒙山方竹。该种形态接近永善方竹和筇竹,秆环隆起成脊似筇竹,节内环生气生根刺又似永善方竹;叶大小界于永善方竹和筇竹之间,正面颜色深绿似永善方竹,背面颜色灰绿色似筇竹;笋期居方竹与筇竹出笋期之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相似文献   

7.
秆高12米,胸径5~7 cm,基部竹壁厚0.8~1 cm,1.3m处0.7 cm,节间长20~35 cm,圆筒形,初具厚白粉,无毛;节平,秆环平,箨环稍凸起,基部3~4节秆环被褐色毯毛,箨环亦被毛,但有时无毛。秆箨脱落性。长圆形,长25~33 cm,宽20~25 cm,质地厚硬,背面贴生褐色针状毛,被薄粉,顶端平或稍凹陷,宽7~10 cm;箨叶卵状披针形,长20~26 cm,宽6~10 cm,易脱落,背面贴生褐色针状毛,尤以基部密集;箨舌高5 mm,边缘齿状;箨耳窄,长1.2~1.5 cm,宽0.2~0.3 cm,波状皱折。出枝习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刚竹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白壳竹(新种)别称:白壳笋(浙江富阳)图1 秆直立,高5~8m,径2~4 cm,节间长14~22 cm;新秆鲜绿色,无毛,渐被白粉,节下有白粉环;节显著隆起,初呈紫色,秆环高于箨环;每节2分枝,分枝开展.秆箨箨鞘无毛,淡黄绿色或淡黄褐色至淡褐色,有时具不明显的淡绿色细脉纹,有稀疏的紫褐色斑点(粗秆之箨或秆上部之箨通常有较密集的紫褐色斑),边缘黄色至褐色,无缘毛,箨耳及鞘口燧毛缺如;箨舌甚发达,隆起,高3~7 mm,深紫色,先端拱形或有拱突,具1~3 mm长的紫色纤毛(小秆之箨箨舌或下部之箨箨舌通常较小,先端仅有白色短纤毛);箨片剑形或带状,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带紫色,平直,反折.每小枝具叶4~5枚;叶鞘无毛,叶耳不发育,鞘口偶有1~2根燧毛;叶舌伸出,长2 mm,紫色,先端微呈拱形;叶片带状披针形,长9 ~12 cm,宽1.6~2.0 cm,背面无毛;次脉4~5对.花未见.笋期3月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9.
川滇竹亚科新分类群——兼论有关属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云南两省是竹子植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许多新种有待于发现。本文发表的5个新种属于4个不同的属,分别取名为:永善悬竹Ampelocalamus yongshanensis,永善方竹Chimonobambusa tuberculata,宁南方竹Chimonobambusa ningnanica,椅子竹Dendrocalamus bambusoides,长节箭竹Sinarunbinaria longiuscula。用中文和拉丁文详细描述了这些新种的特征。文章还根据这些新种的发现讨论了有关属的概念。 1)悬竹属是热性藤本状竹类中分布最北的一个属。该属竹种的箨耳、叶耳逐渐退化,以致不发育;永善悬竹即是一例,它既无箨耳也无叶耳。永善悬竹的发现是云南有悬竹属分布的确切报道。 2)关于永善方竹和宁南方竹,未见果实标本,但根据它们的营养体特征,即地下茎复轴型;节间短,节内具剌状气生根;箨片退化成锥状等,说明这两个种应隶属于方竹属。 3)椅子竹应属于狭义牡竹属的范畴,但其小穗在花枝各节上不排成密集之球状,小穗含3—4花,外稃先端之芒刺不发达,又接近于慈竹属,为广义牡竹属的概念提供了新依据。本文支持将慈竹属作为牡竹属异名的观点。 4)长节箭竹与昆明实心竹Sinarundinaria longiuscula近缘,区别在于前者秆型较小,节间较长,达45—52厘米,节内较短,秆箨背面密被硬刺毛。文章最后对以秆柄为主要依据将我国高山竹类分为箭竹属Fargesia和玉山竹属Yushania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对皖西大别山区竹类资源调查时,发现金寨县关庙乡麦元村有近三百亩的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McCl)C.D.Chu et C.S.Chao)天然林的分布。该竹地下茎为复轴混生,竹株高大,竹高8—10米,竹秆圆筒形,径2—5厘米,每节常7分枝,秆节间长60—100厘米,节内长0.7—1厘米,全株分枝节数20—30。箨鞘革质,淡褐色,密布褐色小斑点,箨环隆起,具  相似文献   

11.
早园竹:禾本科,刚竹属。散生竹,秆高8-10米,胸径5cm以下,节间短而均匀,节间在分枝有凹槽,每节具2分枝,笋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耐寒,适应性较强,轻碱地、砂土低洼地均能生长,而以湿润肥沃土壤生长最好,具有发达的鞕根系统,生  相似文献   

12.
彭县刚竹甜竹(四川彭县) 新种图地下茎节间长(1)1.2—5.5厘米,直径0.7—1.2厘米,中空很小或实心。秆高4—7米,直径1.2—3厘米;全秆30—40节,基部节间长6—9厘米,中部节间一般长12—20厘米,最长达26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一侧具3纵脊和2沟槽,绿色,无毛,幼时节下微有白粉一圈,秆壁厚4—10毫米,坚硬,髓  相似文献   

13.
矮小灌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复轴型。秆高1—1.5米,节间圆筒形,秆中部节间长约8厘米,直径2—4毫米,幼时黄绿色,老秆逐渐变为淡黄绿色,最后呈枯草色,秆光滑无毛,节下多少具白粉;秆环微隆起。秆之每节具分枝1枚,分枝粗壮且可与主秆相近,顶端可有2—3枚分枝,次级分枝亦为1枚,与分枝粗细相若;秆箨宿存,厚纸质或近革质,光滑无毛,中部者约等长于节间,箨片披针形,直立、中部箨之箨片长1.2—2.2厘米,上部箨之箨片较长,可达5—6厘米或更长;箨耳狭,片状上举,或呈镰形,  相似文献   

14.
早园竹:禾本科,刚竹属。散生竹,秆高8-10米,胸径5cm以下,节间短而均匀,节间在分枝有凹槽,每节具2分枝,笋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耐寒,适应性较强,轻碱地、砂土低洼地均能生长,而以湿润肥沃土壤生长最好,具有发达的根系统,生长迅速。北京地区能够生长的竹类较少,早园竹生长较好,并且在造景和意境创造上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冬季少绿的北京地区,早园竹能配置独特的园林景观,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然而在早园竹栽植方法上常见一些误区,如:将其分成单株带秆栽植,成活率很低,往往出现  相似文献   

15.
测定分析了黄金刚竹竹鞭生长特征及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金刚竹竹鞭以2~3年生竹鞭为主,所占比例超过竹鞭总量的50%;竹鞭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以10~20 cm土层分布最多;在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中,秆高和胸径与地径、胸径处节间长、地径处节间长、地上部分总质量及根质量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关系;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建立的黄金刚竹生长模型,可以可靠地估计其他生长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佯黄竹——我国经济竹子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禾本科竹亚科箣竹属一新种——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产于四川南部长宁县。新种近似硬头黄竹B.rigida Keng et Keng f.,不同在于新种秆高大,高达19.5 m,直径10 cm;笋初时为墨绿色,后密被白粉,并具淡绿色环带,无黄白色纵条纹;箨鞘较长,约为节间长度的2/3,箨耳较小,箨片背面无毛,腹面仅基部具棕色贴生小刺毛;叶鞘口无繸毛,叶柄无毛,叶片较大,长达29(32)cm,宽达3(3.6)cm,背面淡绿色,次脉多达10(12)对,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17.
武夷少穗竹     
秆高3~5m,直径0.7~1.1cm,最长节间长32cm,幼秆具黑褐色细点,被薄白粉,节下有明显粉环;秆环一边强隆起呈陀螺状;秆基部每分枝3枚,  相似文献   

18.
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地下茎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地下茎的数量特征、垂直分布结构、分岔习性和繁殖特点。结果表明,拐棍竹地下茎的密度大,193段.m-2,每段平均长为12.2 cm,地下茎总长2 169.8 cm.m-2,地下茎直径平均为1.1 cm,节间长平均为0.73 cm,平均每段地下茎具14节;随生长年龄递减,拐棍竹的地下茎直径、节间长、每段节数和每段长度递增,而地下茎段数和总长的变化则呈偏正态分布;拐棍竹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30 cm土层,并以"两侧单岔"为主要分岔类型,其次分别为"两侧多岔"和"一侧单岔","一侧多岔"很少;拐棍竹地下茎在土壤中延伸方向从坡面来看以"平行"方向延伸类型所占数量最多,为49.75%,从土壤剖面上来看拐棍竹地下茎在土壤中延伸方向则以"向上"类占优势,为53.19%,其次为"向下"类延伸方向,为39.12%。  相似文献   

19.
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型。秆直立,节间圆筒形,但分枝一侧下部扁平,中空,无毛,一长达38厘米;箨环隆起,初时具黄棕色向下的刺毛;秆环微隆起。秆芽3枚,但具1枚共同的先出叶;每节起初分枝3枚,后期因次生枝发生可为5—11枚,斜展。秆箨宿存性,三角状窄长椭圆形,薄革质,  相似文献   

20.
用RAPD分子标记探讨倭竹施的属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倭竹族(Shibataeeae Nakai emend keng f. )中 8属,即倭竹属Shibataea、刚竹属Phyllostachys、业平竹属Semiarundinaria ,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 ,大节竹属Indosasa ,唐竹属Sinobambusa ,方竹属Chimonobambusa ,筇竹属Qiongzhuea 中的16种进行了分析.选用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扩增结果,计算属间遗传相似系统,建立UPGMA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①大节竹属和唐竹属,方竹属和筇竹属关系密切,这一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②业平竹属和短穗竹属关系较密切;③在倭竹族内基于形态研究结果建立刚竹亚族Phyllostachydinae Keng f.和倭竹亚族Shibataeinae或唐竹亚族Sinobambusinae Z. P. Wang和倭竹亚族Shibataeinae Soderstrom & Ellis的观点没有得到RAPD分析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