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灰翅小卷蛾(Pseudohermenias ajanensis F.)在乐都区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8-2019年对灰翅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乐都区为害云杉等苗木,乐都地区1a发生1代,以1-2龄幼虫钻进针叶内越冬,3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爬出取食新的针叶,蛀孔多在针叶基部到1/2处,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产卵,幼虫发育不整齐,成虫出现时仍有幼虫,存在滞育现象。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X、10%吡虫啉乳油1000X针叶喷雾防治灰翅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余美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63-163,127
竹篦舟蛾在我县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竹林竹株上缀叶为苞而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取食,4月中旬越冬幼虫老熟化鲡,成虫于5月上旬羽化,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第三代成虫9月下旬,第四代幼虫10月发生,危害至11月上、中旬越冬。根据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棉花常见虫害(一)棉铃虫1、为害特点。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棉花的组织,初孵幼虫取食棉花的生长点及上部果枝生长点,随后转移至幼蕾铃为害,虫粪排出蕾外,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成虫夜间活动,取食花蜜和交尾产卵,一头雌蛾产卵千粒左右,卵多在上部嫩叶正面,少数产在蕾、铃、苞叶上。2、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菜蛾,又名小菜蛾、方块蛾,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小白菜、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的抗性害虫之一。该虫发生世代多,取食范围广,危害时间长,且抗性较强。菜蛾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叶片,初孵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2龄后啃食叶片留下一层表皮,形成一透明的膜斑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是危害白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大白菜有较好的趋食性。小菜蛾在我市一年发生4—6代,8月下旬—9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小菜蛾成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幼虫有四个龄期,初孵幼虫主要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开天窗。3龄以上幼虫  相似文献   

6.
鞭角华扁叶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ba flagellicornis F.Smith)是柳杉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为害柳杉针叶、嫩枝。在福建寿宁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土室越夏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5~12天。幼虫6龄。防治适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试验表明,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福建明溪桃蛀螟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桃蛀螟为福建省桐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Var.tongmiangensis)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明溪一年发生3代或4代,以3~4龄幼虫在虫苞内越冬,幼虫共5龄,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以幼虫吐丝将嫩梢针叶缀合成虫苞,取食针叶,为害期长(从上/3~上/11),常致嫩梢枯死.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80%敌敌畏乳油10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和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混合防治幼虫,均获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4~2005年对远东杉苞蚧生活史的观察,证明该虫在哈尔滨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针叶表面越冬。越冬若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为雌雄交配盛期,6月下旬为初孵若虫孵化盛期,8月末1龄若虫开始蜕皮变为2龄若虫。药剂防治试验的研究表明,若虫初孵阶段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并筛选出几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鞭节华扁叶蜂是浙江省新发现危害柳杉立木的毁灭性害虫。幼虫取食2年生枝梢的针叶和树皮,引起枝梢枯死或脱落,最后整株枯死。该虫在浙江丽水l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室内越冬。幼虫5~7龄,4龄以后食量较大。成虫无明显趋光性,每雌平均产卵27.6粒,雌雄性比1:2。  相似文献   

10.
韩晓东 《新农业》2006,(6):48-49
1.杨黄卷叶螟一年4代。4月份杨树放叶后,越冬幼虫开始为害,5月底化蛹,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出现,6月中下旬出现幼虫;7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盛发,7月下旬出现幼虫;8月中旬第三代成虫出现,8月下旬出现幼虫;第四代成虫9月中旬出现,9月下旬出现幼虫。成虫产卵于叶背面中脉两侧。初孵幼虫分散啃食叶表皮,随后吐丝缀叶呈饺子型,或在叶缘吐丝将叶片折叠,藏在其中取食。稍受惊扰即从卷叶内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吐丝结白茧化蛹。成虫趋光性极强。幼虫8~9月为害最凶,可将叶片食光。防治方法:①幼虫2龄前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或用氧化…  相似文献   

11.
<正> 茶蓑蛾又名避债虫,属鳞翅目、蓑蛾科,主要危害茶树、油茶以及桑、栗等多种植物。 一、发生与危害特点 茶蓑蛾在我县1年发生1-2代,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取食,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6月下旬幼虫孵化,全年以7、8月份危害最为严重。茶蓑蛾雄成虫有2对翅,在羽化后从护囊下端的排泄孔飞出,蜕变成蛾;雌成虫无翅,羽化后仍留在护囊内,并交尾产卵于护囊中蛹壳内。  相似文献   

12.
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小白菜、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的抗性害虫之一.该虫发生世代多,取食范围广,危害时间长,且抗性较强.菜蛾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叶片,初孵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 2龄后啃食叶片留下一层表皮,形成一透明的膜斑,菜农称为"开天窗";三四龄幼虫食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菜叶被食成网状,降低产量和食用价值.蔬菜苗期常集中在心叶为害,影响白菜、甘蓝的包心.此外,还能食害嫩茎、幼荚和籽粒,对油菜和留种菜造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3.
柳杉果梢银蛾系一昆虫新种,是柳杉球果和枝梢的主要害虫,致使新梢枯死,种子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的枝梢和球果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并化蛹,3月中旬出现成虫。卵产于球果、针叶或嫩枝上。每雌蛾可产卵8~28粒。幼虫孵化后大多先蛀食球果,9月下旬开始转移至当年嫩梢上危害,11月中旬开始越冬。采用人工摘除球果或被害枯梢和氧化乐果原液打孔注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柳蝙蛾在敦化市二年完成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卵于5月中旬孵化,至9月末或10月初越冬。来年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继续取食为害,7月下旬进入蛹期,8月中旬见到成虫。防治方法主要是严格覆行检疫规定,及时排出带有害虫粪屑包的苗木,清除苗圃内和林内杂草。在低龄幼虫时,可喷洒25%高渗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在中龄幼虫时用80%敌敌畏乳油50倍液滴入虫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48h累计死亡率为55.00%;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而对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不同蛾龄的卵在初孵和3龄时对药剂敏感性差异,并对不同龄期和同龄内不同日龄的害虫幼虫进行抗性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三种杀虫剂防治烤烟苗期地下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烤烟育苗一般在2月下旬~3月初播种,4月下旬~5月初移栽,苗床期历时60d左右.在此期间,地下害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东方蝼蛄危害严重,它们取食烟草幼根、幼茎及嫩叶,常造成缺苗.烟苗移栽后,地下害虫仍然猖獗危害烟草幼苗,经常造成大田大片空穴和断苗,人工补苗生长势差,发育不整齐,严重影响烤烟优质高效生产.东方蝼蛄成虫、若虫在冻土层下越冬,越冬成虫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小地老虎初龄幼虫取食嫩叶造成小孔或缺刻,3龄后幼虫昼伏夜出,在近地表处咬断烟苗取食或拖入穴中,成虫飞翔力强,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卵喜产于有3~5片真叶的烟苗上.  相似文献   

18.
一、发生特点 落叶松鞘蛾,寄主落叶松。具有潜叶危害性,1、2龄幼虫时完全潜叶,3、4龄时带鞘危害。4龄幼虫期具有暴食性的特点,危害严重,20天左右取食针叶量达到50-60枚针叶。成虫至翅展为8-11毫米,前翅面为银灰色,雌成虫触角长为26-27节,腹部较雄虫粗壮,前翅超过腹部末端部分短;雄虫触角长度为27-28节,腹部细小,前翅超过腹部末端的部分长。孵化后的卵壳呈灰白色。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暗黄褐色,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棉(Bt)品系MD-80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棉铃虫5龄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棉叶片和棉蕾化蛹率与羽化率下降,棉铃虫成虫取食转基因棉花蜜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棉铃虫3龄幼虫在转基因棉株上的活动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中华新木蛾发生规律及其天敌种类,在浙江宁海望海岗茶园对其发生历期、发生世代、为害特点及寄生性天敌开展了连续5 a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新木蛾幼虫共有8个龄期,在宁海县1 a发生2代。幼虫会吐丝将2叶片黏在一起做成虫苞,幼虫隐匿于虫苞内取食茶树叶片。研究发现,4种中华新木蛾的寄生天敌分别为茧蜂、广大腿小蜂、狭颊寄蝇和锤腹姬小蜂。本研究获得了对中华新木蛾生物学特性的新认识,为有效控制中华新木蛾的危害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