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年前,为了保证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达到预期的目标,强化沙化土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水平,加强对沙区各级政府防沙治沙工作的监督,监督防沙治沙政策的贯彻及相应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沙区人民的防沙治沙法制意识,改善沙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全国人大于2001年及时制定和通过了防沙治沙法。鉴于防沙治沙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建议:一、全面实施防沙治沙规划,启动全国防沙治沙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全国防沙治沙任务的完成“防沙治沙”法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量化方法评价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参考生态环境指数方法,紧密结合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指标,选择沙化土地面积逆转指数、林草资源面积指数、林草固沙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构建了针对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成效的防沙治沙生态状况指数(EIC)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生态状况评价结果为良,达拉特旗和鄂托克前旗防沙治沙生态状况为一般,康巴什区防沙治沙生态状况为优,其他各旗的防沙治沙生态状况为良。利用EIC方法评价区域防沙治沙生态状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防沙治沙的形势要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二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沙治沙;三是防沙治沙成就初显,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km2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km2;四是防沙治沙任务依然严峻。文章在总结我国防沙治沙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根据《防沙治沙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落实好治沙规划,打好相持阶段防沙治沙攻坚战。  相似文献   

4.
时讯     
新华社播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2月28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共分8个部分29条,系统总结了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成就和经验,确立了防沙治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定性,明确了新时期防沙治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战略重点,进一步强化了防沙治沙措施,解决了制约防沙治沙进程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方向,是指导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5.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工程,为廊坊市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防沙治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在认真总结廊坊市防沙治沙取得的成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廊坊市在防沙治沙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防沙治沙工作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防沙治沙实践,目前已经创立了很多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沙治沙模式。但是,随着我国逐渐进入防沙治沙工作"攻坚期",现有防沙治沙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深入考察当前和未来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创新构建我国防沙治沙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决定,对全国近年来认真组织开展防沙治沙活动,进一步提高防沙治沙意识,有力推动防沙治沙事业做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97个单位,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101名同志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防沙治沙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步入了依法预防,依法治理,依法管理的轨道。《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以来的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沙治沙形势最好、成效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快了治理速度,取得了明显实效。继颁布实施《防沙治沙法》后,国务院又相继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批…  相似文献   

9.
在充分分析评价我国三北工程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阐述了三北工程的持续开展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进入了新阶段;提出了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防沙治沙;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三北防沙治沙这项工程;用体系思想总揽三北地区防沙治沙;突出重点推进三北地区防沙治沙。  相似文献   

10.
《防沙治沙法》已于2001年8月31日公布,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其制定的宗旨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部法律确定了我国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明确了社会各方在防沙治沙上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我国是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沙治沙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的极端重要性,做好贯彻实施的组织准备,通过贯彻实施法律,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要突出依法搞好防沙治沙规划、建立和完善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法定各项优惠政策、实行科学治沙、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地区的治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防沙治沙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步入了依法预防,依法治理,依法管理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以来的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沙治沙形势最好、成效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通过5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全国治沙工作会议之后,各地普遍加强了对防沙治沙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防沙治沙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制定扶持防沙治沙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增加了仿沙治沙的投入。为了搞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不少地方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出台  相似文献   

13.
《国土绿化》2007,(6):4-4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防沙治沙大会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推进防沙治沙工作。通知指出,3月26日至27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大会,进一步明确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定位、基本方针、基本思路和责任,对于全面推进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要通过深入学  相似文献   

14.
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砥砺奋进,合力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就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总体部署,为防沙治沙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展思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开启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征程。一、我国防沙治沙取得重要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五周年之际,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林业局在这里隆重举行座谈会,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防沙治沙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研讨深入实施防沙治沙法的措施,意义十分重大。热地副委员长在百忙中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对防沙治沙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我们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长期关心支持防沙治沙工作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防沙治沙法的贯彻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的发展2002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榆林防沙治沙监测资料分析,评价了1994~2004年陕西防沙治沙效果,分析了人类经济活动、政策导向和气候因素对防沙治沙工程的影响,认为开矿、修路,水资源利用不当,掠夺林地和政策不配套是影响防沙治沙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负责、保护资源、政策引导、科技先行、产业带动的防沙治沙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已于!"!年%月%日正式颁布实施,自此武威市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轨道,使防沙治沙工作迈进了依法防沙、依法治沙的新阶段,它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对于加强武威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秀美山川、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持。防沙治沙法是继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水保法之后又一部有关林业的专门法律,它的出台适应了目前防沙治沙形势的迫切要求,是防沙工作中的重要里程碑,借此契机,运用这个法律武器,可以实现武威市北部沙区的“封…  相似文献   

18.
浅谈榆林地区防沙治沙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沙治沙必须坚持可持续性、依法治沙、政府投资与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防沙治沙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剖析目前阜新地区防沙治沙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重点从防沙治沙规划、植树种草、保护性耕作制度研究与推广等3个方面对阜新地区的防沙治沙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林业工作参考》2006,(1):20-25
防沙治沙,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推动沙区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