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北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沙漠化危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5 496 k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 066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81%,主要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4市土壤侵蚀面积20 906 km2,占全省总侵蚀面积的49.4%。该地区是辽宁省土地沙化及土壤侵蚀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全省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针对该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辽西北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旨在为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及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沙化土壤面积 41.0 6万hm2 ,主要分布在本省西北部 ,目前土地沙化每年仍以 3~ 7m的速度向东南扩展。本省沙化土壤区是沙漠化正在发展的地区 ,其防治首先应从遏制人为破坏入手 ,搞好退耕还林还草 ,在农村大力营造学知识、科学种田的文化氛围 ,建设改造沙化土壤的水利工程 ,推广优良固沙植物等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6 341.3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其中:水力侵蚀为40 429.1km2,风力侵蚀3 318 km2,人为侵蚀2 593.3 km2。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31亿t,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834 t/(km2.a)。地域分布主要在辽西4市及辽东32个县(市、区)。地类分布:林草地中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 551.3 km2,占全省总侵蚀面积的55%。旱作坡耕地侵蚀面积18 131.3 km2,占全省侵蚀总面积的39.1%,主要发生在3°~5°坡耕地上,占耕地侵蚀面积的71.8%。防治对策:认清形势,继续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林草地环境质量,发挥植被防御功能;加强坡耕地治理,改变小地形及退耕还林;沟壑治理必须防御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2 935万km2 ,虽比 1985年减少 1 0 5 3万km2 ,但各类型侵蚀程度却明显加重 ,土壤风化、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 ,水土流失发展令人担忧。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十五”期间全省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5 6 70km2 ,2 0 0 6~ 2 0 15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 134万km2 ,2 0 16~ 2 0 30年使全省 80 %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整治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实现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有的流域DEM、Landsat-5 TM卫星数据和当地降雨、土壤类型等资料,在GIS、Erdas及ArcView软件支持下,应用USLE模型计算了洱海流域1989—2006年土壤侵蚀变化并对其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轻度侵蚀由占总面积的13.89%下降到6.47%,中度侵蚀由占总面积的6.49%增至14.04%,微度和极强烈侵蚀小幅增加,强烈和剧烈侵蚀小幅减少;微度、轻度、强烈和剧烈侵蚀多转化为中度侵蚀,面积分别为22.20、123.539、.68和22.91 km2,中度侵蚀多转化为微度侵蚀,极强烈侵蚀多转化为剧烈侵蚀;18年来,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年均变化率以中度侵蚀最大(6.46%),轻度、强烈、剧烈和微度侵蚀年均变化率分别为-2.97%、-0.11%、-0.10%、0.056%,极强烈侵蚀年均变化率最小(0.020%)。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土壤侵蚀分布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 463 40 7km2 ,流失面积、侵蚀程度均以辽西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 4市为重 ,此 4市是全省水土保持治理的重点区域。坡耕地及林地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 80 % ,特别是林地的土壤侵蚀不容忽视。针对全省土壤侵蚀现状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反映黑土区典型水蚀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基于连续的Landsat TM/OLI影像计算NDVI,并基于优化后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参数,结合实地调查,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基于单位流量加权侵蚀沉积模型(USPED)分别模拟了海伦市光荣小流域2000—2021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沉积分布格局,并通过融雪侵蚀模型(SHI)模拟了2017年春季融雪侵蚀空间分布,综合分析了小流域的侵蚀格局成因。结果表明:2000—2021年间CSLE模拟发现,小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57 t/(hm2·a),平均土壤流失量为0.55 mm/a,坡上侵蚀量较少[0~2 t/(hm2·a)],为微度侵蚀,坡中处于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等级,侵蚀贡献主要来自坡度2°~6°区域,占总侵蚀量的79.56%;USPED模拟发现,小流域78.11%面积发生侵蚀或沉积,其中侵蚀面积占流域面积24.89%,平均侵蚀模数为9.40 t/(hm2·a),且多集中在坡中和坡底侵蚀沟位置;沉积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3.22%,平均沉积模数为-4.39 t...  相似文献   

8.
据大量土壤普查资料,延安地区原森林草原植被形成的黑垆土面积现仅占总面积的2.51%,北部山丘区几乎侵蚀殆尽,红粘土出露面积占到5.69%,幼年土面积占到86.15%,土壤贫瘠、沙化严重,导致粮食低产、草场载畜量低、林木生长缓慢。因此,控制土地人口承载量,增加化肥投入,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推广旱农作业技术,就成为防止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固沙植物对高寒草地土壤碳氮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选取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人工种植的2种固沙灌木(红柳,沙棘)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总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及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2种固沙植物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及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其中红柳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分别增加了124.24%,6.20%,116.67%,111.60%,264.21%;沙棘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71.23%,33.01%,152.63%,172.79%,83.42%。红柳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61.62%,97.73%,56.52%;沙棘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150.23%,177.17%,80.00%。土壤碳氮养分和酶活性间关系紧密,其中土壤SOC,TN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N与纤维素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BC、MBN与纤维素酶、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发现,川西北常见的2种固沙灌木中沙棘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具有较大的积累和转化作用,但沙棘对沙化土壤养分积累效果更显著。因此,在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应以种植沙棘为主。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与沙化土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地区广泛分布,是固沙和促进沙地生态恢复的重要生物因子。利用1989,2002和200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分别通过生物土壤结皮指数和NDVI阈值法,提取了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和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二者之间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1989,2002和2006年结皮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4.77%,55.72%和64.29%,表现为持续增加趋势,结皮斑块间连接度在增强,结皮的稳定性进一步巩固。(2)1989—2006年区内沙化土地的程度逐渐减弱,沙化程度综合指数由1989年的3.24下降到2006年的2.65。(3)1989—2006年,中度和重度沙化土地结皮分布范围最为广泛,均在70%以上;极重度沙化土地内的结皮面积表现为持续下降,1989,2002和2006年分别为19.40%,5.76%和2.80%。(4)以1989年沙化土地的格局为基础,1989,2002和2006年极重度沙化土地内生物结皮的数量比例分别为19.40%,33.18%和45.21%,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与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每年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多hm2。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约占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的10%,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的90%,工程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人为因素的50%以上。因此,工程侵蚀是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防治的重点对象。本文主要针对工程侵蚀提出其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风蚀模型的河北省土壤风蚀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河北省空间范围开展土壤风蚀风险评价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风蚀的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模型,对研究区2009年的土壤风蚀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河北省土壤微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65.36%,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冀北山地;其次为轻度侵蚀,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12.46%,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中强度侵蚀的风蚀面积最小,合计不足河北省总面积的0.1%,主要为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沙地类型;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没有分布。[结论]河北省土壤风蚀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干燥,风速大,植被覆盖度低的冀西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大,湿润、风速小、植被覆盖度高的冀东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小,南部平原和太行山区风蚀强度中等。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的自然面貌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全省总面积21861万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847万亩,占45.0%.如果按侵蚀程度划分,则轻度侵蚀占26.8%,中度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58%,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青海省虽开展了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目前尚未开展侵蚀沟道专项治理工作。鉴于侵蚀沟道造成的水土流失较其他侵蚀类型更为严重,单位面积投资较大等,建议开展侵蚀沟道专项治理。分析了青海省侵蚀沟道现状分布情况,初步提出了专项治理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流动沙丘采取埋设机械沙障与栽培固沙植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沙;平缓固定沙地营造防护林带,然后进行农业开发。经过5 a的围封治理,防护林带与固沙植物发挥了显著的防护作用。防护林带可降低风速10~23%,提高气温0.1~1.0℃,增加地温1.5~3.1℃。流动沙丘植物覆盖率由15%增加到45%~85%,风速降低3.9%~31.7%,地温增加0.1~1.2℃。固沙植物起到了防止土壤风蚀的作用,防护林带5~10倍树高范围内无风蚀发生,而防护林带作用以外地区,风蚀面积达10%,侵蚀深度为0.6~3.6 cm。流动沙丘经过治理以后转化为半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仅为0.3~0.5 m/a,而附近没有治理的流动沙丘的流动速度达20~30 m/a。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沂蒙山区费县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全面收集研究区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等资料,并通过大量现场调查,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基础,运用G IS技术生成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因子(K)、坡度和坡长因子(LS)、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C)图;应用ArcG 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建立了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数据库;用建立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估算了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与侵蚀模数。研究表明:微度侵蚀面积占整个流域面积的79.57%,尽管其侵蚀量仅占总侵蚀量的2.84%,但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研究区土壤侵蚀面积、侵蚀模数、侵蚀量均呈现出减小趋势,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成效。本研究为沂蒙山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溪县崩岗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侵蚀以其侵蚀量巨大危害严重而成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以福建省崩岗侵蚀最严重最典型的安溪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结合GIS的空间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全县的崩岗侵蚀窄间分布特征,为进行全县的崩岗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其它地区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有崩岗12 828个,侵蚀面积2 305.42 hm~2,居全省之首,崩岗个数和面积分别占全省49.29%和31.41%,75.15%崩岗处于活动状态,是全省崩岗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形态多样、类型齐全而以瓢形、混合形和弧形为主,全县24个乡(镇)都有崩岗发育,集中分布在东部,特别是东南部的官桥和龙门一带,数量、面积、大小级别、形态和发育阶段等方面都在空间分布上都大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因此进行安溪县崩岗侵蚀防治的总体布设应该以东南部的官桥和龙门为主,重点治理的力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相似文献   

18.
亚热带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准确揭示区域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原因对于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地处亚热带的福建省1982年36 777个和2008年236 445个耕地表层土壤调查样点属性建立的1∶25万耕地土壤数据库,借助GIS技术与灰色斜率关联分析模型探讨了26年间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原因,为省域耕地土壤酸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82—2008年间福建省67.60%的耕地土壤发生不同程度酸化,其中强度、中度和弱度酸化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83%、18.26%和48.52%。就行政区域差异而言,强度酸化耕地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占全省强度酸化耕地总面积的86.88%,其次为泉州市,占比为8.39%;中度酸化耕地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龙岩市和泉州市,分别占全省中度酸化耕地总面积的29.88%、18.10%和16.94%,弱度酸化耕地则遍布全省各县市区。从土壤类型差异来看,潜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和酸性紫色土亚类的酸化面积比例较大,分别占相应亚类总面积的82.87%、72.37%和69.20%;但渗育和潴育水稻土亚类的酸化程度较为严重,强度、中度和弱度酸化的渗育和潴育水稻土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相应酸化程度总面积的98.94%、84.51%和87.36%。从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分析,水田和水浇地的酸化面积比例较高,分别占相应利用类型总面积的70.35%和60.78%。灰色斜率关联分析模型分析表明,1982—2008年间酸雨、高温多雨气候及化肥大量施用是引起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外因,故严控工业含硫等酸性废气排放进而控制酸雨和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是减缓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8,他引:6  
辽宁省应用台湾"福卫二号"卫星8 m分辨率原始影像数据,采取人机交互判读的数字化作业方式,对全省进行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流失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也应该看到全省水土流失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近30%的土地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极强度以上级别的侵蚀面积还呈增加态势,有效治理面积与破坏面积之比为1∶0.42。因此对全省土壤侵蚀状况必须有一个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利用 90年代中期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耕地数据分析了全国耕地土壤侵蚀状况。 90年代中期全国耕地遭受侵蚀的面积占 33 1 5%。水力侵蚀面积较大 ,占耕地土壤侵蚀面积的 88 4 3% ,风力侵蚀占 1 1 0 8% ,冻融侵蚀占 0 32 % ,重力侵蚀占 0 0 4 % ,工程侵蚀占 0 1 3%。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