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苦参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苦参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许多研究发现,苦参在医疗方面具有抗肿瘤活性及抗肝损伤、抗溃疡、抗生育、抗炎抑菌、抗心率失常、抗病毒和治疗慢性肝炎等作用;在农业上,苦参对多种病虫害具有毒杀和抑制作用,并具有杀鼠活性。文章对以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苦参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贝类的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大多数组分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只有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四角蛤蜊的石油醚部分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肺癌细胞A549以及缢蛏的石油醚部分、杂色蛤仔的乙酸乙酯部分、杂色蛤仔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和青蛤的水提部分等组分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贝类的大多数提取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调节作用,其中文蛤和缢蛏的增殖作用较强,文蛤的水提部分和石油醚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70%和370%,缢蛏正丁醇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500%,少数提取成分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大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虾蛄活性肽的分离与纯化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海洋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候选药物.[方法]以海洋生物虾蛄为原料,采用胰蛋白酶水解提取虾蛄软体组织中的活性多肽,采用超滤、凝胶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选择高表达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获得纯度较高的活性肽FHOS,此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he Tyr Met Asn His.采用MTT法测得FHOS对PC-3细胞和A549细胞的最高增殖抑制率达到70.1%和90.0%,呈现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FHOS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35种菊科植物除草活性初步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油菜、黄瓜、小麦、高粱等4种作物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初步测定了菊科24属35种植物样品的除草作用。结果表明,有33种植物样品对至少一种供试作物种子发芽后的生长有70%以上的抑制作用,其中灰孢蒿(A.roxburghianaBess)、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Franch.et.Sav)和大刺儿菜(C.setosumKitam)3种植物样品对供试的4种作物种子幼根生长的抑制率大于70%;灰孢蒿、烟管头草(C.cernuumL.)、大刺儿菜、大花金挖耳、百花蒿(S.centifloraKrasch)5种植物样品对供试的4种作物种子幼芽的生长具有接近或大于70%的抑制作用;灰孢蒿、大刺儿菜和大花金挖耳3种植物样品对供试作物种子幼根和幼芽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植物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灰葡萄孢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和除草活性成分分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别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灰葡萄孢毒素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用浸渍法测定其杀虫活性,以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阻为指标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灰葡萄孢毒素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2%、61.6%和56.4%;对马铃薯环腐病和白菜软腐病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和9 mm;对杂草和禾本科作物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在供试植物出苗3 d后喷施毒素,24 h对反枝苋和牵牛花等双子叶杂草幼苗毒杀活性达100%,而对禾本科的作物影响很小;对黏虫、小菜蛾和菜青虫  相似文献   

6.
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是从血散薯块根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为了解该内生真菌的生物学活性,采用滤纸药膜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分别测定了该菌发酵产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虫活性、抗真菌活性、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石油醚萃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虫和抗菌活性。其中,对玉米象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处理72 h的LC_(50)值为2.295 1 mg/cm~2。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还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处理48 h后在3.932、7.863、15.726 mg/cm~2 3个浓度梯度下对玉米象的驱避率均大于62%。石油醚萃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水稻胡麻叶病菌、茶轮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贡柑链格孢菌9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金橘砂皮病菌3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处理72 h的EC_(50)值分别为0.117 3、0.071 6、0.054 7 mg/mL。石油醚萃取物对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10种动物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处理24 h的MIC值为0.125~0.500 mg/mL。上述结果表明,血散薯内生真菌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虫和广谱的抗菌活性,且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佳(活性物质极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猪毛蒿精油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同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猪毛蒿精油对小菜蛾有较好的杀虫活性。触杀和熏蒸试验中,在浓度分别为0.24 g/mL和0.83μL/L处理24 h后,校正死亡率可达到100%;胃毒试验中,浓度为0.2 g/mL的处理组在48 h后,校正死亡率为92.65%;驱避试验中,体积分数为3%的处理组驱避率为90.17%。通过GC-MS分析,从猪毛蒿精油中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主要的成分是甲基丁香酚(27.31%)、丁香酚(8.54%)、反式石竹烯(7.22%)和氧化石竹烯(6.0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菖蒲对动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中药植物石菖蒲茎和叶甲醇提取物对13种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石菖蒲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石菖蒲茎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9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5、2.5、3.5、2.0、1.5、2.5、2.5、3.5、2.5g/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病原菌在样品浓度为10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差,在浓度为10g/L时,对痢疾志贺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72h有抑菌活性,对其余供试菌无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结果与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基本一致,但抑菌圈较小。用1.0g/L的各萃取物样品处理供试病原菌72h,正丁醇萃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植物石菖蒲对多种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茎的抑菌活性高于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藤茶泡水前后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进行酚含量的测定,抑菌圈法进行抗细菌活性测定,菌饼法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并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藤茶泡水前后乙醇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分别为168和56 kg/g,藤茶泡水前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灰葡萄孢霉、胶孢炭疽菌和葡萄白腐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泡水后的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胞杆菌不再有抑制作用,对其他5种菌仍有抑制活性但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藤茶泡水前乙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5.09和36.01μg/m L。[结论]藤茶泡水后的残渣仍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被继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水菖蒲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菖蒲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蠢、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触杀、驱避和熏蒸活性.结果表明,水菖蒲萃取物时长角扁谷盗触杀活性强,处理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对杂拟谷盗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最弱,处理96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8.31%和24.44%;对谷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驱避效果较好,驱避率均在90%以上;对玉米象的驱避效果较差,驱避率为76.09%;对谷蠹、长角扁谷盗、锯谷盗的熏蒸作用最明显,处理120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试虫,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熏蒸作用最差,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3.33%和32.22%.试验表明水菖蒲根茎萃取物对6种主要储粮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活性,有望开发成为储粮害虫的防护剂或熏蒸剂.  相似文献   

11.
高等真菌具有多种农用生物活性。概述了高等真菌在杀虫、抑菌、抗病毒、杀线虫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等真菌代谢产物作为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旨在为高等真菌在植物保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制备杜仲叶多糖,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为杜仲叶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杜仲叶粗多糖,以DEAE-52纤维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采用MTT法、LDH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多糖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水提醇沉法制备的杜仲叶粗多糖经DEAE-52柱分离纯化后得到EFPs-1、EFPs-2共2个组分,其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5.8%和84.3%。EFPs 2个组分对各自由基体系的清除能力均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EFPs-2的作用比EFPs-1强。EFPs-1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3.393,5.259,3.692和2.463 mg/mL,EFPs-2的EC50值依次为2.379,2.893,2.516和2.066 mg/mL。EFPs 2个组分对MCF-7细胞均有一定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226.23 μg/mL(EFPs-1)和173.04 μg/mL(EFPs-2),其中EFPs-2可使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杜仲叶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抑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羊乳清蛋白进行水解,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体外测定其ACE抑制活性和DPP-IV抑制活性。通过中空纤维膜超滤、凝胶过滤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手段对酶解产物进行逐步分离和纯化,评价各级分离产物的生物活性;通过液质联用(LC-MS/MS)的方法鉴定多肽的氨基酸组成,根据质谱结果合成多肽。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水解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双重活性多肽Pro-Pro-Ala-Ser-Glu-Val-Val-Lys-Pro对ACE和DPP-IV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是573.32±4.63和2 065.35±22.30 μmol/L。Ile-Pro-Ala-Val-Phe-Lys-Ile-Asp具有较好的DPP-IV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964.14±4.09 μmol/L。羊乳清蛋白水解物可以作为食源性材料用于管理伴有高血压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茵陈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蒿属植物精油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的茵陈蒿植株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1,1-二苯基-2-二硝基苯肼(DPPH)测定茵陈蒿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6种病原细菌和白色念珠菌、黄瓜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7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白色念珠菌及6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值;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其他6种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茵陈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GC-MS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蒿酮(37.59%)、乙酸丁酯(22.75%)和桉叶油醇(11.34%)。茵陈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对供试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MIC值为2.5~80 μL/mL,MBC值为5~150 μL/mL;茵陈蒿精油对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效果,EC50为3.371~10.942 μL/m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破坏了菌株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容物渗出,导致菌体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茵陈蒿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及食品保鲜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等真菌具有多种农用生物活性。概述了高等真菌在杀虫、抑菌、抗病毒、杀线虫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等真菌代谢产物作为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旨在为高等真菌在植物保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九牛造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牛造为原料,经过回流提取、系统溶剂萃取,采用小叶蝶添加法对各供试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石油醚和苯萃取物对三龄粘虫具有较高的毒杀活性,其72 h的拒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100%和80.0%、83.3%,表明具有杀虫活性的有效部分属极性较小的物质。据此用苯提取浓缩,经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后得到4种分离物,它们在浓度为1‰时对三龄粘虫的毒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除4#样外,其它各样72 h拒食率均高于50%。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 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番茄叶霉病菌(Fulria fulva(cooke)Ciferri)为供试菌种,并以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紫花苜蓿(Medicagos sativa)、野燕麦(Avena fatua)、婆婆纳(Veronicapersica)、番茄(Lycopersicon escuientum)等5种作物种子为供试对象,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初步测试了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鬼臼毒素对油菜菌核、脱氧鬼臼毒素对辣椒疫霉活性最好,其抑制率分别为87.42%和85.7%;除草活性研究表明,鬼臼毒素对反枝苋和野燕麦根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3.39%和86.28%,脱氧鬼臼毒素对婆婆纳、野燕麦和反枝苋根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5.62%,89.46%,84.48%。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的抑菌和除草作用的研究为其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源抑菌剂和除草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喉乌头总生物碱抑菌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皿法和凹玻片法测定白喉乌头总生物碱提取物对稻瘟病菌、意大利青霉、甜瓜枯萎病菌、瓜类腐皮镰孢菌、黄瓜疫霉病菌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提取物对棉蚜的触杀活性、拒食活性和内吸活性.初步研究表明,白喉乌头总生物碱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甜瓜枯萎病菌、瓜类腐皮镰孢菌、黄瓜疫霉病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稻瘟病菌和意大利青霉无抑制作用.对棉蚜的触杀活性测定表明药后24、48和72 h LC50分别为14.30、9.30和7.84 mg/mL;100 mg/mL浓度下药后24和48 h拒食率分别为87.63;和93.81;;同时未观察到有内吸活性.  相似文献   

19.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提取物进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竹果皮多酚含量很高,达21.36mg/g(干重),对·OH、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37.39、41.34、41.37μg/mL;山竹果皮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29.46、7μg/mL;山竹果肉多酚含量较低,为0.388mg/g(干重),清除DPPH自由基、ABTS+·和·OH活性较弱,但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山竹果肉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为2.24mg/mL),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弱。山竹果皮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山竹果肉多酚具有中等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定的抗氧化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植物丁香杀虫杀螨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系统研究了中药植物丁香的杀虫和杀螨活性。采用正己烷、苯、乙醚、甲醇和水对丁香进行顺序提取,分别测定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和玉米象等供试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丁香的正己烷提取物24h和72h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5333和0.5796g/L;苯的提取物24h和72h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4393和1.3537g/L;丁香的正己烷提取物熏蒸处理7d,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94.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