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缘红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安徽省大别山东部地区栗园,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是板栗球蚧(Kermocodus nawae Kuwana)主要天敌之一,板栗球蚧为害板栗树干枝条,严重影响产量。黑缘红瓢虫以幼虫捕食膨大的若蚧和雌成蚧。室内饲养,一头幼虫在幼虫期可取食13—15头球蚧。田间调查,在黑缘红瓢虫集中分布的栗园或单棵栗树上,幼虫捕食率为90—98%。成虫只取食低龄球蚧和其它蚧虫。因此,对黑缘红瓢虫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防治板栗球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缘红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黑缘红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是黑缘红瓢虫发生的盛期。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黑缘红瓢虫3龄、4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由模型得出,一头黑缘红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6.31,35.61,32.24,其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成虫的寻找效应大于幼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大于3龄幼虫。  相似文献   

3.
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的功能反应、干扰作用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其各龄幼虫和成虫功能反应均属于HolingⅡ型,拟合程度较好.黑缘红瓢虫成虫存在着种内干扰,其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异质性对黑缘红瓢虫捕食作用有很大的影响,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纸片数越多,即环境阻力越大,捕食作用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黑缘红瓢虫对扁平球坚蚧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缘红瓢虫成虫对扁平球坚蚧若虫捕食的功能反应、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Ⅱ型,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捕述。黑缘红瓢虫对扁平球坚蚧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口最大捕食量为51.57头。黑缘红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成虫存在着种内干扰,其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模拟后的各方程经X^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黑缘红瓢虫个体间的干扰作用对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率随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两者之间的关系随黑缘红瓢虫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黑缘红瓢虫个体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6.
黑缘红瓢虫成虫人工饲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缘红瓢虫人工饲料研究结果表明:以草鱼肉、鲜猪肝、夜蛾幼虫粉为主要配方的人工饲料基本满足成虫的营养需要.存活率较高,但平均单头雌虫产卵量较低。各配方饲养的黑缘红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模型。以有取食刺激因子的配方成虫对朝鲜球坚蚧作用数据,但各饲料配方饲养的成虫捕食能力(1~31头)都随饲养时间(由第25~290天)的延长而减弱;成虫寻找效应(0.3802~0.0717)随着朝鲜球坚蚧密度(2~10头)的增加而下降,以有取食刺激因子的配方成虫对朝鲜球坚蚧的寻找效应较高,但各配方成虫都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添加取食刺激因子的人工饲料对提高其成虫的越冬存活率、产卵量、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其成虫对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草履蚧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履蚧1年发生1代,活动为害期为2月上旬-6月上旬。主要天敌有红环瓢虫、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田间防治以久效磷、吡虫啉、氧乐果等有机磷为佳。久效磷喷施后7d的虫口减退率达94.0%。  相似文献   

8.
主要天敌对栗绛蚧的控制作用及其利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查明栗绛蚧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有十余种 ,其中黑缘红瓢虫、中国花角跳小蜂、绛蚧跳小蜂、胶虫红眼啮小蜂是栗绛蚧的天敌优势种群。黑缘红瓢虫对栗绛蚧的捕食率可达 30 %以上 ,最高单株捕食率达 98%。 1998~ 2 0 0 0年寄生性天敌对雌绛蚧的总寄生率分别为 80 %、2 0 .38%、11.0 1% ;对雄绛蚧的寄生率分别为 11.11%、43.6 5 %、17.33%。表明主要天敌种群对栗绛蚧害虫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但是随着化学农药用量逐年增加 ,天敌种群数量及其控制作用呈逐年下降趋势。探明了雄绛蚧 2种寄生蜂羽化高峰期于 3月 30日至 4月 7日 ;雌绛蚧 6种寄生蜂羽化高峰期于 4月 2 5日至 5月 10日 ;并分别与雄成蚧羽化高峰期和雌蚧卵孵化高峰期相吻合。为制定施药防治适期和保护利用天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栗绛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栗绛蚧(Kormes nawai Kuwana)是板栗主要的枝梢害虫之一,广泛分布在浙江省各板栗产区。栗绛蚧在浙江省诸暨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危害最甚。成虫出现在3月中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623粒。新若虫在5月中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和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杀1龄若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枝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0.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红环瓢虫对其生境中害虫虫体气味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红环瓢虫成虫对草履蚧幼虫和虫卵有明显的趋性;其幼虫对草履蚧雌成虫有明显趋性;且瓢虫对害虫的趋性反应与害虫虫体气味浓度相关,天敌昆虫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表现出明显的趋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命表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泰山红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得出了种群趋势指数(I)值。一龄和二龄若虫期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虫期,雄成虫羽化期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虫期,风雨是雄成虫的致死关键因子。捕食性天敌红蚧象,蒙古光瓢虫,红点唇瓢虫及蛹期的一种寄生蜂对泰山红蚧也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在雄成虫羽化盛期前,用洗衣粉800倍液,洗衣粉加50%敌敌畏1000倍液、洗衣粉加40%乐果1000倍液喷雾,35天后调查,造成的雌虫不受精率分别为87.2%、97.9%、100%。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龟纹瓢虫对褐软蚧的控制潜能,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空间下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捕食褐软蚧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温度和空间下,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对褐软蚧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但其功能反应参数存在差异。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对褐软蚧1龄若虫的控制效能(a′/T_h)和寻找效应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最高峰出现在25℃,21~29℃是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捕食褐软蚧1龄若虫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龟纹瓢虫(4龄幼虫、成虫)对褐软蚧1龄若虫的控制效能和寻找效应随试验空间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是桃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广西南宁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越冬;2月下旬-3月初为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的时机。每雌平均产卵100粒左右,卵期6-10 d,雄蛹期(含前蛹)5-7 d,雌成虫寿命31-36 d,雄成虫寿命短,仅1-2 d。已知天敌有日本方头甲、细缘唇瓢虫、整胸寡节瓢虫、蚜小蜂、丽草蛉、捕食螨等,对该蚧虫起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缘红飘虫在浙江余杭梅林中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梅林附近其它树木的主干缝隙等处越冬,卵聚集或分散产在被其取食过的朝鲜球蜡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的蚧壳内或梅树枝条表面.幼虫共4龄,取食朝鲜球蜡蚧的老熟若虫和雌成虫.老熟幼虫在枝条下面聚集化蛹.成虫在夏季有滞育现象. 据室内饲养观察,此种瓢虫的卵、幼虫和蛹的平均历期分别为17.94,30.49和10.89天.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9℃、10.46℃和17.51℃。越冬期间,成虫的过冷却点为-10.60±1.60℃.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异色瓢虫捕食康氏粉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符合Holling-Ⅱ型。1头异色瓢虫3龄幼虫、4龄幼虫、雄虫、雌虫对康氏粉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19,1∶20,1∶19,1∶19,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黑缘红瓢虫成虫的耐饥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完全不提供食物的条件下黑缘红瓢虫成虫的耐饥力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其阶段死亡率(M)与存活时间(T)之间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拟合。而成虫的LT50取曲线中参数μ的值。同时LT50与成虫发育时间(t)之间也有线性相关关系:LT50=3.1385 1.9324t,即随着成虫发育,其饥饿耐受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1982~1985年在浙江省余杭市长乐林场等地,记述了日本松干蚧的捕食性天敌13科31种,其中属于义类、蜘蛛类等7种属为首次报道。瓢虫类和蚂蚁类在各种天敌中所占比例最大,相应为35%~51%和30%~35%。蒙古光瓢虫、刻点艳瓢虫和隐斑瓢虫数量最多。在日本松干蚧密度上升时,瓢虫类数量明显增加,在日本松干蚧密度较低时类和蝽类的数量增加。日本松干蚧和松蚜同时发生时,蚂蚁类、螨类和蝽类的数量增加,瓢虫类  相似文献   

18.
王虎诚  郭同斌  杜伟  宋明辉  胥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998-999,1001
红环瓢虫是杨树人工林害虫——草履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控制害虫为害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主要就红环瓢虫的形态分类以及在徐州地区的生物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利用红环瓢虫开展杨树人工林草履蚧可持续控制的对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归纳总结了红蚧科形态特征,建立了红蚧亚科和苞红蚧新亚科,讨论了各属的分类历史。根据形态特征和寄主特点提供了世界各现代属雌成虫和1龄若虫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对苏铁甲盾蚧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盾蚧在四川攀枝花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苏铁叶片上越冬。研究制定了甲盾蚧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甲盾蚧种群消长与制约因素关系示意图,甲盾蚧关键致死因子为高温、瓢虫补食和小蜂寄生,关键虫期是一龄若虫期。4月中旬至下旬是一龄若虫涌散峰期,5 ̄7月是瓢虫和小蜂活动的最盛时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瓢虫和小蜂再次出现峰期。防治指标为,苏铁叶片虫口达16头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