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贵州省内17种含斑蝥素昆虫的分布及发生时间,并测定了优势种的斑蝥素含量,其中以毛胫豆芫菁体内的斑蝥素含量最高,为4.17%.  相似文献   

2.
斑蝥素是芫菁科等昆虫产生的防御性次生代谢物质,因其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自然界中产生斑蝥素的昆虫主要存在于芫菁科、蜡蝉科以及拟天牛科中,其中以芫菁科昆虫含斑蝥素最为普遍。目前斑蝥素主要来源于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严重限制了斑蝥素资源的开发。为全面了解贵州省斑蝥素资源,笔者对贵州省含斑蝥素昆虫种类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斑蝥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野生大斑芫菁和野生眼斑芫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提取斑蝥素,比较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内斑蝥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超声时间60 min、丙酮加入量30 mL),眼斑芫菁和大斑芫菁的斑蝥素含量分别为1.015%和0.307%,眼斑芫菁的斑蝥素含量约是大斑芫菁3.3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MTT法,研究芫菁体内斑蝥素、斑蝥素酸钾及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试验斑蝥素的浓度分别为10.20、20.41、30.61、40.82、51.02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分别为7.75、15.50、23.26、31.01、38.76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分别为8.85、17.70、26.55、35.40、44.25μmol/L。结果表明:斑蝥素浓度为10.2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16.17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为15.5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0.41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为17.7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7.83μmol/L。斑蝥素酸钾和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比斑蝥素差,提示它们对胃癌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斑蝥素。  相似文献   

5.
中华豆芫箐成虫的药用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隔离饲养的中华豆芫箐EpicautachinensisLap.成虫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的斑蝥素含量与“国家药典”入典药用昆虫眼斑芫箐MylabriscichoriiL.近似,达到了国家药典规定的入药标准;雄虫斑蝥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雌虫;体内斑蝥素的含量以腹部最高,约为75%~78%,其次为胸部,含量约为13%~18%;取食沙打旺、紫苜蓿和草木樨3种自然食料植物,在羽化12d试虫体内斑蝥素含量达最大值且与其他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提示该虫羽化12d左右应是采收炮制的最佳时期。该虫体内生物合成斑蝥素总量与食料植物种类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贵州短翅豆芫菁是贵州地区特有的药用昆虫,体内含有斑蝥素,但成虫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含量不同。采取索氏提取法提取短翅豆芫菁不同部位的斑蝥素,用气相色谱仪定量测定。结果表明:(1)成虫不同部位所需提取时间不同:头部、四肢、翅膀需要12 h提取,胸部需要20 h提取,腹部需要40 h进行提取。(2)成虫的腹部斑蝥素含量最多,其次是胸部,再次之为头部、四肢和翅膀。(3)自然死亡的成虫体内总斑蝥素的百分含量比活体成虫体内的高。  相似文献   

7.
昆虫斑蝥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斑蝥素(cantharidin)是由芫菁科Meloidae等昆虫产生的单萜类防御物质,因其具有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而长期、广泛地被人们研究和利用。对斑蝥素的化学特性、生化特性、在昆虫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合成、毒性、药理作用以及在医学、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本文对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斑蝥类昆虫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对4种斑蝥类昆虫营养成分、微量元素、脂肪组分、氨基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芫菁虫粉的蛋白质含量(57.06%~65.06%)高于柞蚕蛹,而脂肪含量(6.78%~12.64%)远低于后者,与世界名牌饲料添加剂秘鲁鱼粉相当;微量元素种类丰富,含量接近人体需求,有害元素Pb均未检出;脂肪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大、成分全,P/S值接近或超过花生油、米糖油等植物油;氨基酸组成完全,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秘鲁鱼粉;蛋白质组成以两种斑芫菁更接近于全蛋模式;氨基酸评分以缬氨酸和亮氨酸较高.提示芫菁虫粉在提取药用成分斑蝥素之后,仍然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且组分合理的饲料添加剂或深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9.
针对豆科绿肥重要害虫芫菁的发生动态,于2020年5月至9月采用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对延安9种豆科绿肥害虫芫菁进行诱集,并明确了诱集装置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斑芫菁Mylabris与豆芫菁Epicauta为主要危害属,主要危害寄主为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斑芫菁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豆芫菁始见于6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诱虫量最多,平均10.17只/瓶(60 m~2),对于芫菁的防控效果分别达到91.86%(毛叶苕子)和87.37%(箭筈豌豆)。诱集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绿肥生产中传统药剂防控的农药污染问题,为绿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芫菁虫又名斑蝥,隶属于鞘翅目芫菁科昆虫。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斑蝥的药用成分主要是斑蝥素(Cantharidin;C10H12O4),是一种倍半萜类物质。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工作都是围绕着斑蝥素来开展的,而对于斑蝥体内其他物质的研究却很少,从而限制对这一宝贵资源的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及对其作为中药的深入了解。鉴于此,本研究对芫菁体内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