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及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几种不同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对比,30例颅骨骨折病人螺旋CT三维重建与X光照片对比。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依次为重叠扫描,衔接扫描,分段扫描扫描范围依次为分段式,衔接式,重叠式;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颅骨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光照片。结论大范围扫描应以衔接式为主。螺旋CT3D诊断颅骨损伤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对骨科创伤患者,特别是脊柱、骨盆、四肢创伤的患者,主要依靠床旁摄片进行诊断、观察,传统X线床旁图像由于分辨力低,对比度差往往不能满足诊治要求,而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将骨科床旁X线影像诊断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本研究旨在探讨CR在骨科床旁X线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腕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腕骨骨折患者的X线、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诊断23例(60.5%),漏诊15例(39.5%);螺旋CT多平面矢、冠状位重建及三维图像诊断38例(100%),螺旋CT能更全面、直观地显示腕骨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38例腕骨骨折,其中单发骨折33例,多发骨折5例,共累及43块骨骼。单发骨折中,舟骨骨折19例,并1例月骨脱位,月骨骨折5例,三角骨骨折3例,小多角骨骨折2例,钩骨骨折4例。多发骨折中,舟骨、三角骨骨折2例,月骨及三角骨骨折1例,小多角骨、三角骨骨折1例,小多角骨、钩骨骨折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SSD和MPR)可提高对腕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能有效避免漏诊,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疾病的螺旋CT征象,结合术后病理,分析螺旋CT征象与病理存在的联系。结果所有患者肿物均位于肾上腺区,其中圆形18例、卵圆形35例、不规则分叶形11例;直径大小<3cm28例,3~6cm为17例,>6cm为19例;低密度17例,中等如同软组织密度24例,混杂密度23例;轻度强化45例;明显强化19例;边缘光滑规则53例,边缘不整呈不规则分叶状11例;对侧肾上腺萎缩者10例,对侧增生者有7例,对侧肾上腺正常者47例。螺旋CT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程度、边缘及对侧肾上腺情况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这些特征性表现与术后病理存在一定联系。结论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临床诊断思路,若能结合临床及内分泌检查,将大大提高术前对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隐匿性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41例,均行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A检查和ICA检查,评价患者CTA诊断结果。结果:CTA图像质量4分的患者占85.36%;CTA可评估率为99.29%;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率≥50%的节段,CTA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06%和95.61%;针对狭窄率≥70%的节段,CTA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5.78%。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判断隐匿性冠心病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无症状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筛查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小儿气管异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例疑似气管异物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喉部至膈面,分别于冠状、矢状及任意斜面进行观察。结果 12例患儿经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后均确诊存有气管异物,其中1例位于主气管,6例位于右侧主支气管,3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2例位于左主支气管;5例伴有肺部炎症,2例伴左肺阻塞性肺气肿,1例伴肺不张,另4例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论多排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方法:36例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患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造影剂为碘海醇300,85~100ml,注射速率4.0ml/s,应用MPR、CPR、MIP、VR等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并根据标准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36例增强扫描图像,28例(77.8%)图像质量为一级,6例(16.7%)图像质量二级,1例(2.8%)图像质量三级,1例(2.8%)图像质量四级;37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359(96.0%)个节段能够满足管腔评价,15(4.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结论:将患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且心律平稳,使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重建相位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较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适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冠状动脉搭桥及支架等术后疗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 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高达70.0%(28/40),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和CTE两者的联合诊断阳性率高达72.5%(29/40),与单纯进行C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单纯行CT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OGIB的诊断,单纯行CE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行CTE检查(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较CE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鉴于CE和CTE具有互补性,在临床实践中对OGIB同时进行CE和CTE检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能否及时诊断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关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RI与CT像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以大宗病例行MRI与CT的对比研究报道不多。为此,我们对27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成像(MRI)与CT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278例均为1996年7月~1999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225例,女53例;年龄60~84岁,平均68岁。228例均有脑梗死病史,主要症状为偏瘫139例,TIA76例,意识障碍39例,假性球麻痹22例,语言障碍21例,智能障碍20例。1.2 仪器与方法用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128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41例患者累及74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栓塞8例,左肺动脉栓塞6例,叶肺动脉受累17例35支,其中左上叶动脉1支,右上肺动脉2支,右下肺动脉25支,左下肺叶动脉7支,肺段肺动脉14支,亚肺段11支。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肺动脉CT造影(CTPA)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的肺动脉,应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海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6):37-39,42
目的 探讨64排增强CT在闭合性肾外伤AAST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CT影像表现.结果 CT平扫对I、Ⅱ、Ⅲ、Ⅳ、V级闭合性肾损伤分级漏诊率分别为8.97%、11.36%、10.53%、5.00%、16.67%,误诊率分别为7.70%、9.10%、13.16%、10.00%、16.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以下简称CT)表现,了解肾癌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同时联系其病理结果,分析肾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25例中,23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典型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另2例CT影像学诊断为肾细胞癌而术后病理报告1例为肾囊肿并出血,另1例为肾脏真菌性感染,诊断正确率达92%(23/25)。结论依据肾癌典型CT表现可对其进行准确诊断,但必须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总结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表现,了解它们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其中作CT扫描35例(CT组),PTC检查20例(PTC组),同时行CT及PTC检查1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或)PTC检查资料。结果CT组特点:胆总管结石25例,表现为胆总管内高密度影;胆管癌7例,表现肝门区软组织肿块或胆总管下段突然中断伴胆管扩张;胰腺癌3例,表现为胰头部软组织肿块,伴以上胆管扩张。PTC组特点:胆总管结石13例,表现胆总管内充盈缺损影;胆管癌5例,表现胆总管突然狭窄。胰腺癌2例,表现为胆总管中下段受压变窄或完全中断。结论螺旋CT、PTC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低”(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颅脑血管性疾病检查中可行性.方法 344例疑诊为颅脑血管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对比剂量0.8 mL/kg、管电压120 kV和对比剂量1.5 mL/kg进行头部CTA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分、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和碘含量.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分、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和碘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双低”CTA技术可用于颅脑血管性疾病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与CT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确诊脑血管病患者先行MRA和CTA检查,在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测脑血管病变的差异。结果①MRA与CTA在脑动脉狭窄中的敏感性分别为90.9%、100%,特异性分别为98.2%、90.2%;②MRA与CTA在烟雾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特异性分别为95%、90%;③MRA与CTA在脑动脉瘤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4.69%,特异性分别为86.44%、85.15%。结论 MR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优于CT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