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教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相似文献   

2.
瓢虫柄腹姬小蜂各虫态低温贮存和寄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foveolatus(Crawford)不同虫态在5℃,8℃,11℃下,蜂卵和蜂幼不能贮存。蜂蛹在该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羽化率上升,随贮存时间延长而羽化率下降。成蜂在8℃,11℃,14℃下贮存10 d,雌蜂的产卵能力、寄生幼虫数、寄生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贮存18 d后,蜂的产卵能力明显下降,25 d后无寄生蜂羽出。随着寄主密度的提高,每头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没有明显变化,在相同的寄主密度条件下,寄生蜂单雌寄生数有随其自身密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各密度下的每雌寄生数没有显著差异,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越明显,寄生作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同贮存时间的柞蚕雌蛾取卵后繁殖赤眼蜂,通过对寄生率、羽化率、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雄蜂率等繁殖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贮存后的柞蚕雌蛾用于生产对赤眼蜂繁殖有影响,随着雌蛾贮存时间的增加赤眼蜂寄生率、羽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略有下降;雄蜂率略有增加,柞蚕雌蛾贮存0~5 d各繁殖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亲代和F1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确定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的亚致死剂量LC20和LC40,分别用该剂量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观察其对斜纹夜蛾亲代和F1代的亚致死效应.【结果和结论】经溴氰虫酰胺LC20剂量0.04 mg·L-1和LC40剂量0.07 mg·L-1处理斜纹夜蛾3龄初期幼虫72 h,与对照相比,幼虫从3龄到6龄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2.39和4.32 d,化蛹率(分别为78.67%和60.33%)和羽化率(分别为72.12%和61.28%)均显著降低,处理组雌、雄蛹质量均增加.LC4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1 356.67粒)和卵孵化率(59.26%)显著低于对照,而LC2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对蛹历期、成虫历期以及雌性比均没有显著影响.溴氰虫酰胺处理也同样延长了斜纹夜蛾F1代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了化蛹率,但对F1代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以及溴氰虫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饲料蛆组配方与人工饲料蛹组配方饲喂龟纹瓢虫幼虫,并以大豆蚜饲养的幼虫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幼虫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能力和雌虫产卵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蛆组配方、蛹组配方饲喂所得雄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与对照一样,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照组龟纹瓢虫雄成虫对大豆蚜的处理时间短于人工饲料组,日最大捕食量、攻击系数均高于人工饲料组。以大豆蚜饲喂对照和人工饲料组羽化的成虫,对雌虫产卵力测定表明,蛆组配方的雌虫生殖能力各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916.2粒,雌虫寿命可达64.1d;蛹组配方的雌虫产卵前期、雌虫寿命与对照差异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684.7粒,雌虫寿命53.9d。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HaNPV)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显示:HaNPV感染3龄幼虫6d,幼虫体长和体重分别减少37.53%和62.49%,幼虫发育历期延长11.80d,蛹重和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降低44.07%和90.23%;感染5龄幼虫3d,幼虫体长和体重分别减少13.02%和22.40%,幼虫发育历期延长6.58d,蛹重和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降低22.88%和58.44%。表明HaNPV不仅能直接杀死宿主昆虫,而且对残存活虫有很强的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抗性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了解虫酰肼[3,5-二甲基苯甲酸1-1(1,1一二甲基乙基)-2(4-乙基苯甲酰)肼,tebufenozide]对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使用虫酰肼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LC50剂量隔代和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比较各代生物学特性变化;不同剂量分别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和卵块,研究药剂对当代及下一代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LC50剂量隔代汰选抗药性至F11代,甜菜夜蛾幼虫对该药剂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没有产生抗性;羽化率及成虫寿命变化不明显,而化蛹率、蛹重和单雌产卵量逐代显著降低。用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缓慢上升,至F19代抗性增加2.52倍;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变化不显著。分别用虫酰肼2.5、5、10、20及40 µg•ml-1浸渍法处理3龄幼虫,随剂量提高幼虫成活率随之降低,幼虫期缩短,化蛹率及蛹重下降,但羽化率及成虫雌雄比变化不大;当大于等于10 µg•ml-1剂量处理幼虫,不仅随剂量提高而降低了下一代成虫产卵量,而且下一代幼虫成活率,幼虫及蛹体重也有所下降。用虫酰肼10~300 µg•ml-1剂量浸渍卵块,卵孵化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用 50 µg•ml-1以上剂量处理时,可明显降低初孵幼虫、4日龄幼虫成活率以及幼虫及蛹体重。【结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当代及下一代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影响,而甜菜夜蛾对该药剂不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蜂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7-880
玉米螟赤眼蜂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资源。为了弄清蜂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对不同接蜂密度下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子代雌蜂数、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及雌蜂数并不能随着蜂密度同等倍数地增加,且单雌寄生卵数、单雌产卵数以及单雌产雌数均随着接蜂密度增加而降低;出蜂率在接蜂量为2~4头时显著大于1头和5头;处理组单卵出蜂数均大于1,且当接蜂密度增大时,其单卵出蜂数显著增加。表明当接蜂密度增大,玉米螟赤眼蜂总的寄生效能及繁衍能力并不能呈同等倍数的增加,且单雌寄生及繁衍能力会随之降低,一卵多胎现象会随之增强。因此,玉米螟赤眼蜂在室内饲养及田间应用中应特别留意蜂密度的选择,以增强其对寄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幼虫液体人工饲料中主成分对橘小实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橘小实蝇幼虫液体人工饲料主要组成成分——啤酒废酵母和蔗糖对橘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啤酒废酵母浓度的提高,橘小实蝇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均升高,然而,当啤酒废酵母浓度高于0.142 4 g.mL-1时,化蛹率、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下降;当啤酒废酵母浓度高于0.178 9 g.mL-1时,羽化率下降;当啤酒废酵母浓度高于0.215 4 g.mL-1时,蛹重下降。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橘小实蝇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均升高,而当蔗糖浓度超过0.123 0 g.mL-1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下降;当蔗糖浓度超过0.152 0 g.mL-1时,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甘蓝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甘蓝夜蛾的成虫、卵、幼虫、蛹分期饲养并进行观察,明确了越冬蛹羽化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第一代和第二代蛹期为10~20 d。羽化后成虫寿命,雌虫为5.5 d,雄虫为3.7 d,交尾1~3次,每头雌蛾产卵1~6块,产卵3~5 d,卵孵化期为4~5 d。幼虫一年发生3代,幼虫发育期32 d左右,脱皮6次,最适温度为18~25℃。  相似文献   

11.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蛹后期虫态的柞蚕赤眼蜂对环境高温较为敏感,尤其在环境温度超过40℃以后,短期即可对其羽化出蜂造成较大影响;蛹后期虫态赤眼蜂较蛹中期更易受到高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亚洲玉米螟卵对3种赤眼蜂的适合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等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以米蛾卵为寄主时,3种赤眼蜂最高,达10.42%,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高于其它两种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低于其它两种蜂。可以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是拟澳洲赤眼蜂的次适寄主,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  相似文献   

15.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长期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通过17年来长期连续坚持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第1代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发现自大面积放蜂治螟以来,玉米螟一代卵期赤眼峰的自然寄生率逐年提高,至今已达(?)O%左右;1、2代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各种寄生性天敌的自然寄生率也逐年显著提高,由此使一代玉米螟的为害也逐年显著减轻,自80年代以来玉米被害率稳定于10%左右。测定玉米种籽和土壤样品表明:六六六、DDT和1605农药的残留量有所缓解,使天敌种群数量逐步回升,进而加强了这些天敌、对1,2两代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作用,解决了玉米蝶的危害,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在较长时期内玉米螟种群数最相对稳定在较低的动态平衡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平均气温17.7℃腹管食螨瓢虫幼虫期(15.3天)平均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800.7只;气温24.2℃3~4龄幼虫平均日捕食猎物卵104.6粒,或若螨59.2只,或成螨44.2只;气温15.6℃雌成虫平均日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77.3只;气温23.4℃日平均猎食卵78.5粒,或幼螨55.1只,或若螨65.1只,或成螨62.2只。腹管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桔全爪螨卵、幼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为Ⅰ型反应,其功能反应的参数成螨为1.8707,幼螨为2.6225,卵为1.0325;对若螨为Ⅱ型反应,参数为1.0601。3~4龄幼虫对桔全爪螨的卵和若螨为Ⅰ型反应,参数为1.9598和1.3626;对成螨为Ⅲ型反应,参数为1.2715。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成虫和幼虫都较为嗜食猎物的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宽尾凤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宽尾凤蝶Agehana elwesi Leech是一种珍稀蝶类,主要为害檫树。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产卵于檫树嫩叶面主脉附近,5月上旬孵化。幼虫5龄,幼虫期34~60天,越冬蛹历期173~213天。每雌可产卵12~26粒,成虫寿命15~28天。该虫主要天敌有松毛虫赤眼蜂、凤蝶金小蜂,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室内试验表明;60%敌百虫乳剂6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3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50%辛硫磷2000倍液对4~5龄幼虫均有较强毒杀力。  相似文献   

19.
斜线网蛾(Striglina scitaria Walker)隶属鳞翅目网蛾科(Thyrididae),以幼虫卷叶为害杨梅、余甘、梅、茶、栗树等木本经济植物。寄主杨梅和余甘为新记录。福州此虫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于杨梅树头的枯枝落叶、杂草卷叶及土石缝隙内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化蛹,3月底至4月中旬羽化。5~7月日平均温度23.7~25.8℃时在室内观察,一世代历期35.0~39.3天。每雌平均产卵15粒。产卵位置多在幼叶叶尖。根据幼虫越冬场所和虫苞掉落期,结合清园等农事,破坏土缝石缝潜藏场所,可以控制斜线网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