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评价日粮中添加苦豆渣对泌乳期奶牛乳中营养物质含量及乳体细胞数的影响,为将苦豆子开发为奶牛功能性饲料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泌乳期奶牛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对照组按照牧场饲养规程进行饲喂,试验组在对照组日喂精料的基础上添加8%的苦豆渣,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32 d。分别于正试期第1、6、14、25、32天采集试验组及对照组奶牛乳样,利用常规方法检测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干物质含量及乳体细胞数。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苦豆渣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乳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0.07%、0.47%、0.30%、0.60%,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苦豆渣,可使奶牛乳体细胞数在整个试验期内减少约45万个/mL。研究结果为苦豆渣功能性饲料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在昆明市石林县某生态牧场一年内获得的中国荷斯坦退奶牛牛乳DHI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阐述乳中体细胞数对牛乳中主要成分的影响以及主要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为奶制品质量的检测提供依据。全年(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样共得到3 000个DHI数据,检测数据包括体细胞数、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结果表明,乳中SCC与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乳糖、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中SCC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脂肪率、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固体含量、乳蛋白率和乳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9月,乳中SCC呈逐渐上升趋势,9月份达到峰值,高达46.40%,除此之外,9月前后两个月样品平均SCC高于50×10~4m L~(-1)的比例,也保持在较高水平,7、8月份占比高达40.12%和44.05%,10、11月份分别为45.10%和43.5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麦洼牦牛高产奶选育群牛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本试验测定了92份鲜牦牛乳的体细胞数和脂肪、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乳成分指标。结果表明:生牦牛乳体细胞数(SCC)极小值为20.90万个/m L,极大值为70.40万个/m L,平均SCC为35.17万个/m L,高于健康牦牛的体细胞数(2~20万个/m L);SCC上升会引起非脂乳固体、脂肪、蛋白质、乳糖、密度和灰分等乳成分指标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SCC增加会引起牛乳冰点的上升,可能与牛患乳房炎时乳糖分泌降低有关;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SCC与乳脂呈显著负相关(P0.05),乳脂、非脂乳固体、蛋白质、乳糖与冰点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健康的荷斯坦奶牛、三河牛各90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干物质及酪蛋白的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乳脂肪酸的构成及相对含量,对2个品种的牛乳常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的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河牛乳中脂肪及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中脂肪及干物质的含量(P<0.05);三河牛乳与荷斯坦牛乳中蛋白质、乳糖和酪蛋白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三河牛乳中脂肪酸的显著特点是SFA含量显著低于荷斯坦牛乳中SFA饱和脂肪酸,而其USFA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中USFA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将6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组和对照组(不饲喂舔砖),比较了2组的总产奶量、日均产奶量、蛋白含量、乳脂肪含量和体细胞数等指标。结果显示,试验期内舔砖组每头奶牛总产奶量提高了40.96 kg(P0.05),日均产奶量提高了0.68 kg(P0.05);乳样中乳蛋白含量提高了0.11个百分点(P0.05),乳脂肪含量提高了0.06个百分点(P0.05),体细胞数降低了2.22万个/mL。表明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可显著增加奶牛的产奶量并改善乳品品质。  相似文献   

6.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湖北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2016年湖北省3个牧场的DHI数据,运用SPSS17.0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牧场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均呈正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与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均呈负相关(P0.01);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054(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含量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134(P0.01)。在产奶量与乳成分间关系研究中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在多个变量相关性研究中,偏相关分析更能真实反映2个变量间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17):30-33
试验随机选取23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通过实时监控外界环境温湿度,计算温湿度指数,确定奶牛热应激状态,测定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以研究热应激对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乳中活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热应激奶牛相比,中度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会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降低了20.06%;中度热应激奶牛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乳中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体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中度热应激奶牛乳中血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α-乳白蛋白极显著升高(P0.01),但乳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程度的热应激影响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对降低奶牛乳中体细胞数以及改善乳品质的效果。本试验按照传统中兽医"益气扶正、清热解毒、通经散瘀"的组方原则,从《饲料目录》中选取鱼腥草、党参等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成一个可饲用的天然植物组方,然后将乳体细胞数50万/m L的奶牛,按乳区,平均分成2组,每组10个乳区。其中,1组为试验组,每天在饲料中添加饲喂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200 g,连用7 d;2组为不用药对照组。各组分别于开始用药的第0 d、3 d、5 d和7 d采集乳汁,测定每个乳区中的体细胞数、乳汁成分以及每头牛的产奶量,以确定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的效果。结果显示:该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对降低牛乳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和提高乳品质有较好作用,能显著降低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P0.05),提高奶牛产奶量以及奶牛乳中乳糖、乳脂、非脂干物质的含量(P0.05)。结论:以鱼腥草和党参为主药组成可饲用天然植物组方可有效降低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并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0.
体细胞数过高对乳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体细胞数过高对乳制品营养价值、风味、加工特性以及贮藏特性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体细胞数过高,则乳脂率和酪蛋白含量降低;牛乳中盐类比例失调,牛乳热稳定性降低,凝固型酸奶的凝乳松散易碎裂,乳清易析出;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乳品风味欠佳;脂肪氧化酶增加,其氧化产物游离脂肪酸含量上升,乳易酸败,缩短乳品保质期;蛋白水解酶尤其是血纤维蛋白溶酶含量和活性增加,造成乳蛋白大量水解,降低干酪产量;牛乳中有害微生物含量增加,抗生素残留的风险增加,降低乳制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阴阳离子(DCAD)水平对围产期的泌乳水牛采食量、尿液pH值、泌乳初期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32头2胎以上、品种、上期泌乳量、健康体况相似的处于围产期的泌乳水牛,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139.89、+54.22、-29.11和-110.21mmoL/kg的4种日粮进行试验,试验期为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30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DCAD水平的降低,各组间试验水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尿液pH值随之显著降低。各组产奶量无显著差异,但可提高水牛产后泌乳量2.50%~4.86%,极显著降低水牛乳体细胞数(P<0.01);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泌乳水牛日粮适宜DCAD水平为-110.21 mmoL/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乳汁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检查奶牛乳房炎和牛奶质量的指标,为了解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奶水牛SCC情况及SCC与其他乳成分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该场152份泌乳早期乳样,测定其SCC、乳汁比重、蛋白质、脂肪、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及乳糖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CC小于50万/mL的乳样占被检奶样总数的88.16%,大于100万/mL的占1.97%;乳汁比重、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随着SCC的升高而下降,而乳脂含量随着SCC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SCC与乳糖及非脂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奶水牛乳中SCC不仅与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密切相关,也提示其与奶水牛产后营养代谢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伊犁马和哈萨克马泌乳母马在不同泌乳月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差异,为开发利用伊犁马和哈萨克马乳用特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和胎次相近、产驹时间接近、健康的伊犁母马和哈萨克母马各12匹,在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记录2个品种母马在泌乳30、60、90 d的产奶量;采集乳样,测定2个品种母马不同泌乳时间的乳中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结果]泌乳30 d时,哈萨克马的产奶量高于伊犁马(P>0.05),乳脂率极显著(P<0.01)高于伊犁马,乳中体细胞数显著(P<0.05)高于伊犁马,其他乳成分指标高于伊犁马(P>0.05)。泌乳6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糖率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乳中体细胞数和总固形物含量低于哈萨克马(P>0.05)。泌乳9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哈萨克马,乳糖率、总固形物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P<0.01)低于哈萨克马,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结论]泌乳初期(30 d),哈萨克马的产奶量和乳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伊犁马;泌乳中期(60、90 d),伊犁马的泌乳性能整体优于哈萨克马。在观察期内,哈萨克马的乳体细胞数大于伊犁马。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螯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氨基酸螯合物代替奶牛日粮中的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以研究氨基酸螯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物对提高产奶量,改善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试验期末,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0.34%(P<0.05),乳蛋白含量提高3.4%(P<0.05),奶料比、乳脂率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STAT5A基因的2个SNPs(AJ237937和AF079568)的引物序列,采用PCR-SS-CP方法对75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STAT5A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将其与5个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在SNP1的9501碱基处发现A→G突变;SNP2中发现2个连锁点突变,即12 440位T→C和12 550位的CCT插入/缺失;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NP1对乳蛋白率有显著影响(P〈0.05);SNP2对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脂量、乳蛋白量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组合对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脂量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分析表明SNP2的AB基因型的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的最小二乘均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基因型AA;而单倍型组合H1H2的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的最小二乘均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4种单倍型组合;H3H4对产奶量和乳蛋白量的效应极显著高于其它4种单倍型组合(P〈0.01)。结果提示:STAT5A基因可以作为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中国荷斯坦奶牛BMECs为试验材料,经纯化培养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催乳素[0(对照)、100、300、500和1 000 ng/m L],继续培养24 h。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试剂盒检测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催乳素浓度为100、300 ng/m L时,BMECs相对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试验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0 ng/m L催乳素能够显著提高BM EC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 AT)、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表达量及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100、300 ng/m L催乳素能够显著提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表达量(P0.05);300 ng/m L催乳素能显著提高αS1酪蛋白(CSN1 S1)基因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100~300 ng/m L的催乳素对BM ECs乳脂和乳蛋白合成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添加混合油料籽实对奶牛生产性能及CL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及泌乳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牛,进行为期45d的饲养试验。本试验预试期为15d,正试期为30d。试验组为添加整粒胡麻籽与整粒棉籽的混合物,胡麻的添加量为972g/(d·头),棉籽的添加量为2169g/(d·头);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油料籽实。胡麻与棉籽的添加用以研究添加油料籽实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加入胡麻籽与棉籽的混合物能提高奶牛产奶量,其中非校正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4.7%,4?M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7.3%,但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脂率提高了3.5%,乳脂产量提高了7.4%,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对于乳蛋白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7%,乳蛋白产量提高了9.0%,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糖率,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了3.7%,乳糖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3.6%,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总干物质率比对照组提高了0.17%,无脂干物质率比对照组降低了0.96%,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总的短链脂肪酸比对照组减少了16.8%,总的中链脂肪酸比对照组减少了11.6%,而长链脂肪酸比对照组增加了17.5%。其中试验组短链脂肪酸中的C14比对照组降低了21.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长链脂肪酸中的CLA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4.3%,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DHI检测方法对云南高原饲养的萨能奶山羊进行体细胞数统计和相关分析,探讨奶山羊体细胞数对羊奶主要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萨能奶山羊乳体细胞数与乳脂率呈正相关(P=0.141),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尿素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对羊乳的品质产生很大影响,造成羊乳蛋白、脂肪含量和总固形物含量上升;乳糖和非蛋白氮含量降低。从多种因素考虑,6月份所测得的体细胞数和乳成分含量可作为萨能奶山羊乳品质质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饱和脂肪酸对高温环境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150~21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SFA 0)、1.5%(SFA 1.5)和3.0%(SFA 3.0)饱和脂肪酸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最小湿热指数(THI)在72以上.试验结果,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提高4%乳脂校正产奶量(P<0.05),SFA 1.5与SFA 3.0脂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和总固形物含量,SFA 3.0组高于对照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和SFA 3.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的量对乳脂和乳总固形物呈线性增加(P<0.05),对乳蛋白的含量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中链、长链、长链不饱和、总不饱和、t10c12CLA、总饱和脂肪酸、长链不饱和与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SFA 3.0组短链脂肪酸低于对照组(P<0.01)和SFA1.5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呈线性降低乳中短链脂肪酸含量(P=0.03)和c9t11CLA含量(P<0.01),SFA 0、SFA1.5和SFA 3.0组乳中c9t11CLA含量分别为0.72、0.64和0.55 g/100 g脂肪.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可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和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对乳中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c9t11CLA含量显著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对330个乳样分别用加州乳腺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细菌的分离培养(Isolation of bacteria)法进行隐性乳腺炎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检测患有隐性乳腺炎的241乳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隐性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其它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根显著(P<0.05)。对分离出优势细菌的部分乳样进行了SCC与LDH,NAGase,ALP和ACP几种酶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DH与SCC有显著的相关性(r=0.7936),并且LDH与NA-Gase,ALP,ACP都有明显的相关性;NAGase与ACP,LDH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ALP没有相关性;ALP只与ACP和LDH有显著的相关性外,与SCC,NAGase没有相关性;ACP与SCC,LDH,NAGase,ALP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