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芽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切花菊品种"神马"和"万盛"为材料,研究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芽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分化期,无论是早花品种"神马"还是晚花品种"万盛"芽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与叶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花芽分化过程中,两品种芽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迅速增加,并始终保持高于叶片的水平,而且"神马"的芽和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万盛"。说明较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4个线辣椒品种(系)的花芽分化过程及其与外部形态、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提高线辣椒花芽分化指数、获得高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M5-21、M34-1、2011-9和陕椒2006 4个线辣椒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从第3片真叶出现开始,每隔3d从生长点取样,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线辣椒的花芽分化过程;从第4片真叶出现时开始,每隔5d取第3、4片真叶,测定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同时测定POD、PAL和PPO活性。【结果】线辣椒花芽分化过程包括生理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分化开始时茎秆上有6片展开真叶,顶端花芽(即门椒花芽)分化全过程需28d左右,分化完成时茎秆上有14片展开真叶。叶片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前积累至最大值,在花芽分化开始后,二者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生理分化期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从萼片分化期到花芽分化结束保持平稳状态。叶绿素含量在生理分化期至花芽分化初期呈略微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花芽分化进入后期时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线辣椒花芽分化期POD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理分化期均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酶活水平,进入花芽分化期均下降,POD活性在萼片分化期下降至最低点,PAL活性在花瓣分化期下降至最低点,此后均又逐渐升高。PPO活性呈现双峰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萼片分化期和雄蕊分化期,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4个线辣椒品种(系)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只是具体数值有所差异。【结论】较高的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及相对较高的POD、PAL、PPO活性,有利于线辣椒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3.
无花果花芽分化与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布兰瑞克"无花果花芽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在小花形成前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在花托分化前有积累,但此后则逐步下降;淀粉含量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荔枝花芽分化期间光合特性与碳氮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花芽分化分为诱导、发端和分化3个阶段。试验以早中熟品种‘妃子笑’和中熟品种‘桂味’为试材,对荔枝花芽分化不同物候阶段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指数(SPAD)、荧光参数和碳氮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妃子笑’的成花进程早于‘桂味’品种,但2个品种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的相关生理指标均呈相似变化趋势,Pn和SPAD在诱导期和抽穗期水平较低,"白点"期和花蕾期有所增加,而荧光参数恰好相反;荔枝成花期间,其可溶性总糖含量在"白点"期阶段水平最低,而淀粉和总氮含量呈相反趋势,在"白点"期达到最高值。可见,不同荔枝品种的光合特性与碳氮物质变化受其花芽分化的阶段性影响更大,而"白点"期是荔枝碳氮物质变化较为关键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片某些碳代谢物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花芽和叶芽分化过程观察的基础上,测定了其花芽分化各个时期花芽和叶芽封顶叶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α+β)-淀粉总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探讨了这些碳代谢物质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上升趋势;而(α+β)-淀粉总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则相反.这些碳代谢物质在分化的关键时期都出现了明显的高峰和低谷.其次,在花芽分化的动态变化中,花芽封顶叶片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值明显高于叶芽封顶叶片,说明对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来说,淀粉的作用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几种生长抑制剂对猕猴桃幼旺树成花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物化学效应。生长抑制剂B_9,CEPA,PP_(333)均能有效地促进猕猴桃成花,其中PP_(333)促花效果较B_9及CEPA显著;混喷促花效果优于单喷。生长抑制剂处理后,叶片内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增加,尤其是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与花芽分化关系密切。根系中高含量的淀粉是花芽分化的一个突出指标。  相似文献   

7.
连续观察,测定了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中不同低温天数时植株体内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显示:低温处理20d后,叶片内矿质元素、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过氧化物酶含量变化显著,说明低温诱导过程中叶片内进行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为花芽分化提供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8.
以百子莲为材料,研究了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整个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中的核酸、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及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项生理指标均在生理转变期和盛花期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发育过程中,RNA含量和RNA/DNA比值在叶片中呈双峰曲线变化,在茎尖中呈单峰曲线变化;叶片中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尖中的淀粉含量从花芽分化开始一直持续下降到盛花期又显著上升;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从花芽分化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茎尖中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显著升高,随后下降,到花芽分化期与发育期又明显升高。叶片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始终低于茎尖。  相似文献   

9.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乃波  张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28-2329
以3种不同需冷量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其花芽分化进程,并测定相应时期内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3个品种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在分化期前变化不大,在花序分化期迅速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分化期前迅速下降,在花序分化期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在整个分化过程中,需冷量长的品种高于需冷量短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在分化过程中,需冷量短的品种高于需冷量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对3种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生育期中核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棉株现蕾前后,是开始旺盛生理代谢的起点核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发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花芽分化前后,单株核酸、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以核酸含量变化,尤其是 RNA 含量变化作为棉株花芽分化的生理指标,较用蛋白质含量等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1.
化杀1号对棉花可溶性糖淀粉及叶绿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化学杀雄剂1号对棉花叶片和花药中可溶性糖、淀粉以及叶片中叶绿素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杀雄剂1号后,棉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叶绿素减少,花药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杀雄剂中添加脯氨酸以及混合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等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接近对照水平;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仍然高于对照;花药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仍然低于对照。表明对棉花使用杀雄剂后,阻碍了叶片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运输,进而导致花药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缺乏,造成花粉发育成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亏缺,这可能是棉花杀雄剂的杀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香草兰花芽分化调控措施及相关机理,在花芽分化前期,以分别喷施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各处理条件下功能叶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统计各处理对花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ABA处理均能增加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和ABA含量,提高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IAA处理能提高花芽分化中后期功能叶IAA、ABA、ZR和GA含量,却降低整个分化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GA处理降低了ZR和ABA含量,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不大;除GA处理外,6-BA、ABA、IAA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芽分化率,以6-BA最为显著,可参考在生产上施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早季在田间用管栽试验对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的若干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生育前期的游离氨基酸、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及光合速率较小,但却提高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及茎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籽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成熟期,不同处理之间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棉花受土耳其斯坦叶螨危害0~8d内,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随危害程度的加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试验期内,两处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随危害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危害时间之间下降的幅度差异显著(P<0.05),另外,相同危害时间下各处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下降的幅度也随螨口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螨口密度处理叶片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期内,受害叶片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随危害时间的延长变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猪牙花种球在促成栽培中存在破眠困难的问题,本试验以2009年5月份猪牙花种球为试验材料,通过两种不同低温(3~5℃和6~10℃)的处理,取样以10d为间隔,研究其鳞茎及附属物中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索出打破休眠的最佳时段。结果表明:冷藏60d时,淀粉质量分数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质量分数上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围绕对照点上下波动,但中间有明显的升高;猪牙花种球不同部位的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不同冷藏温度下变化均有明显差异,变化幅度以3~5℃处理的大于6~10℃处理的;猪牙花种球在3~5℃下冷藏30~40d可破眠。  相似文献   

16.
低温处理对观赏百合种球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冷藏处理(2~5℃)打破种球休眠以及冻藏处理(-1℃)抑制种球发芽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27d的种球冷藏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规律;之后在151d的冻藏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出现降低-增加-降低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出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规律.东方百合种球冷藏73~84d,冻藏78~99d,亚洲百合种球冷藏58~68d,冻藏78~99d,碳水化合物变化最为活跃.冷藏处理期同一品种小球径种球淀粉含量最低值及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均早于大球径种球.随着种球冷藏时间的延长,东方百合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规律,亚洲百合种球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的变化规律.东方百合种球冷藏58~68d后,亚洲百合种球冷藏94~103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但在冻藏处理期不同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比较复杂,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种子萌发期,对肇东、敖汉、中牧一号、驯鹿和阿尔冈金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处理,比较不同温度下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淀粉含量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的两者含量的变化程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落羽杉秋冬季叶色变化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秋冬季叶色变化规律,研究落羽杉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叶色转变时的生态生理变化,以落羽杉成龄植株为材料,于2012年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不同方位与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秋冬转色期落羽杉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树冠背阴面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向阳面,向阳东面高于向阳西面;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11月5日之后显著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与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呈负相关;水生落羽杉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陆生落羽杉,水生落羽杉红叶观赏期较陆生落羽杉长,它们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与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光照充足条件下,生长在水中的落羽杉红叶期要长于陆生的,且有较好的整体观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