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探索德美亚玉米烘干产生的焦糊籽粒的淀粉成分是否发生变化,以德美亚2号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玉米物料温度使烘干后产生焦糊籽粒,并探究不同物料温度焦糊程度对玉米淀粉得率、热力学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德美亚玉米产生的焦糊籽粒的淀粉成分已经变质。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淀粉得率逐渐下降,尤其当物料温度超过60℃,淀粉得率明显降低。与自然干燥相比,物料温度40℃时,最弱微晶结构完善或优化。物料温度高于80℃时由于高温使支链淀粉双螺旋结构解旋,淀粉颗粒结构疏松。物料温度40℃、60℃干燥的淀粉与自然干燥的黏度变化相一致;物料温度80℃,部分淀粉颗粒开始糊化,开始产生焦糊籽粒;物料温度100℃的淀粉完全糊化,冷却后老化,籽粒全部变色成焦糊籽粒,黏度变化不显著。因此,为提高玉米干燥后品质,玉米干燥时物料温度不宜超过80℃。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干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马尾松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等级为1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为2等,干燥速度等级为1等,综合特性等级为2等。马尾松的干燥初期温度为7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4~7℃,干燥终期温度为90℃。厚度为25 mm的马尾松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含水率10%所需的时间为6.75(5)d(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马尾松木材的平均纵向收缩率为0.48%,平均径向收缩率为4.35%,平均弦向收缩率为5.97%。马尾松试件主要缺陷是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硬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喷蒸处理。  相似文献   

3.
米老排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试样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米老排试样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米老排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米老排试样的初期开裂等级为4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为2等,干燥速度等级为2等,综合特性等级为4等。米老排的干燥初期温度为5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2~3℃,干燥终期温度为80℃。厚度为25 mm的米老排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6(10)d(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米老排木材的平均纵向收缩率为0.14%,平均径向收缩率为4.37%,平均弦向收缩率为6.67%。米老排试样主要缺陷是初期开裂、干缩、扭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喷蒸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杏子干燥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方法】本文将热风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干燥收缩特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在热风干燥过程中,杏子干燥收缩率随干燥温度或风速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干燥温度为50℃,风速为6 m/s时,杏子的干燥收缩率达到最大值45.25%;考虑收缩计算的杏子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干基含水率的减少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不考虑收缩相比其值小一个数量级;杏子收缩活化能为20.67 k J/mol;温度对干燥后杏子的色泽变化有重要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a~*值和b~*值逐渐增加,而L~*值逐渐减小,但风速对L~*、a~*和b~*值的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对杏子干燥后体积的留存及色泽变化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精刨竹碎料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高温真空炭化烧结工艺制备了竹材陶瓷,研究了烧结工艺对竹材陶瓷性能、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烧结温度对竹材陶瓷的尺寸收缩率有较大影响,当烧结温度为600~1 200 ℃时,竹材陶瓷的尺寸收缩率大于20%范围内;②竹材陶瓷的密度减少率在600~1 000 ℃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在1 000~1 200 ℃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③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竹材陶瓷的炭得率降低、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升高、石墨化程度逐渐增强;④酚醛树脂经高温炭化后形成的硬质玻璃碳对竹材细胞起填充、强化作用;⑤竹材陶瓷的较佳烧结温度范围为800~1 000 ℃。图7参15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法的片烟干燥收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质量、降低复烤过程片烟收缩,以烤烟上部橘黄二级烟叶(B2F)和中部橘黄二级烟叶(C2F)打后片烟为材料,采用机器视觉装置并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对片烟收缩特性进行检测和表征,对干燥过程片烟收缩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烟叶原料部位、打后尺寸对片烟干燥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图像分析法用于片烟收缩特性测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一定条件下片烟收缩率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干燥过程中片烟收缩形变主要来源于干燥前期的快速脱水阶段,随着干燥过程含水率的降低,片烟收缩率变化趋缓.C2F的收缩率明显高于B2F,实际复烤干燥加工热风温湿度和终点水分下,C2F、B2F收缩率分别达14.3%、11.9%.不同尺寸片烟收缩特性存在差异,B2F片烟收缩率随尺寸增加而明显增大.可见,对于不同等级部位烟叶原料,通过复烤前片烟打叶尺寸的调节和复烤过程适当降低脱水速率,可有效控制收缩形变.  相似文献   

7.
以CD–100型滚筒式烘干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油菜籽干燥特性的温度和风速进行对比试验,绘制在温度分别为60、70和80℃,风速分别为3.03、3.80、4.30、4.73和5.13 m/s时,油菜籽含水率随干燥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菜籽干燥速率加快,最佳干燥温度为80℃;随着风速的加大,油菜籽干燥速率加快,当干燥温度为80℃、风速为4.73 m/s时,所需干燥时间为2 h,干燥速率最大,为4.87%/h。  相似文献   

8.
木材液相乙酰化及抗收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三种木材液相乙酰化的影响因素以及乙酰化木材的抗收缩效果。用乙酸酐作为乙酰剂和以二甲苯作为溶剂,处理材的增重与反应温度和时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20℃,时间为7~11h,乙酸酐和二甲苯的容量比为1:1。乙酰化显著地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抗收缩率与处理材的增重成正比。当处理材的增重大于15%时可取得满意的抗收缩效果,抗收缩率达到60%以上。乙酰化木材经过了三次干燥—浸水循环试验,其结果表明乙酰化所取得的抗收缩效果有很强的抗流失性。本研究证实:乙酰化是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对提高材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CD-100型滚筒式烘干机油菜籽干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D-100型滚筒式烘干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油菜籽干燥特性的温度和风速进行对比试验,绘制在温度分别为60、70和80℃,风速分别为3.03、3.80、4.30、4.73和5.13 m/s时,油菜籽含水率随干燥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菜籽干燥速率加快,最佳干燥温度为80℃;随着风速的加大,油菜籽干燥速率加快,当干燥温度为80℃、风速为4.73 m/s时,所需干燥时间为2h,干燥速率最大,为4.87%/h.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D.Don)为试材,经温度为140,160,180℃,相对湿度均为100%的过热蒸汽处理及干燥后制成木地板,对其吸湿解吸特性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考查在潮湿或干燥的自然环境使用中的尺寸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高温过热蒸汽干燥处理后的木地板尺寸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压蒸汽干燥过程中木材的收缩应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研究利用新开发的耐热、耐压应力传感器,采用夹具束缚试件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考察了高温高压蒸汽条件下,伴随试件干燥过程的收缩应力发生、发展特征及粘弹性特性,旨在为探索减少木材干燥缺陷和内部残留应力的高温快速干燥工艺条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着重探讨了100℃以上的高温高压过热蒸汽条件下,试件从饱水到全干状态或明显开裂为止,收缩应力的连续测定方法,并对其径向和弦向收缩应力的发生发展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热处理(相对湿度为0)过程中,径向的收缩应力相当大,约为弦向的2倍;而在其他相对湿度条件下,情况却相反,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弦向的收缩应力反而变得比径向大.试件在180℃的高温高压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收缩应力明显下降,应力得到有效抑制.即使在相对湿度100%的高温条件下干燥,木材仍然存在收缩应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并预测其干燥基准,为桉树大径材的实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内部开裂和截面变形3项干燥缺陷的发生程度,制定桉树大径材干燥基准.[结果]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初期开裂程度2级;内部开裂程度中等,为3级;截面变形严重,为4级.干燥速度为4级,干燥速度较慢,属难干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干缩率较大,分别为19.656%、10.976%和9.451%;差异干缩值为0.861,属差异干缩小.根据3种缺陷的等级程度,确定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干燥基准的基本条件: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厚度为25~30 mm的桉树无性系木材窑干至水含率10.00%所需时间为20.75 d.[结论]截面变形是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主要干燥缺陷,为防止其发生,在生产中应以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为干燥基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大径级火力楠木材干燥特性和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木材干燥特性,利用小型木材干燥试验机分别对25 mm和40 mm厚锯材进行常规干燥试验研究锯材干燥工艺基准。结果表明,火力楠木材的百度干燥缺陷程度较轻,初期开裂等级为2,扭曲变形等级为2,截面变形等级为1,内裂等级为1;木材的干燥速度中等,等级为3。木材含水率为15%时的密度为0.679 g·cm-3,属中等。木材的差异干缩很小,干燥过程产生开裂的趋势较小。采用制定的干燥基准对锯材进行常规干燥,25 mm厚锯材从初含水率87.9%干至终含水率9.1%,干燥用时169.0 h (7.0 d),平均干燥速率0.47%·h-1;40 mm厚锯材从87.5%干至8.5%,干燥用时341.0 h (14.2 d),平均干燥速率0.23%·h-1。2种厚度干燥锯材的平均最终含水率、干燥均匀度、厚度上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以及可见干燥缺陷方面的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锯材干燥质量二级及以上级别的要求。本研究编制的2种厚度火力楠锯材的干燥基准合理,可为实际木材的干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预处理对榆木锯材干燥效果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25 mm厚榆木锯材的常规干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00℃水热处理与汽蒸处理对干燥周期、干燥质量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旨在丰富榆木干燥理论,为高效常规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干燥基准Ⅲ的工艺最佳,干燥周期为177 h,干燥质量满足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一级指标;预处理可在保证榆木锯材干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干燥周期;与未处理材相比,预处理材的干缩率、干缩系数与湿胀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干裂势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抗干缩(湿胀)率略有降低;汽蒸处理材的吸水率均高于未处理材,水热处理材的吸水率均低于未处理材。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预热处理对尾巨桉木材干缩性和材色的影响,分别在100℃饱和蒸汽和120℃过热蒸汽条件下对尾巨桉木材进行预热处理。对预热处理前后的尾巨桉木材进行干缩率及色度指数的测定,应用扫描电镜对预热处理后尾巨桉木材的微观构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饱和蒸汽可以使尾巨桉的干缩性降低,材色无明显变化;120℃过热蒸汽处理使尾巨桉在干燥过程中出现较多缺陷,如皱缩、内裂等,但可以有效促使桉木颜色向珍贵树种颜色转变。2)经120℃过热蒸汽处理,尾巨桉木材导管中纹孔的内含物被部分排出,细胞被压扁,宏观尺寸发生变形,是导致尾巨桉出现干燥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木材在高温高压蒸汽干燥过程中的应力释放机理,该研究以日本柳杉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开发的耐热、耐压应力传感器和专用夹具,对高温高压蒸汽条件下木材的拉伸应力松弛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木材应力松弛的影响远比应变水平的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木材应力松弛急剧增大,残余应力迅速下降;木材应力的松弛除了受温度的影响外,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显著.无论木材的径向还是弦向,其拉伸应力松弛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和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最大收缩应力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十分吻合.该结果充分证明了木材在高温高压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显著降低,是由于收缩变形而引起的收缩应力在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下应力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芦蒿干制品的加工工艺及其加工中的护色技术。通过对芦蒿干制品品质的考虑,得出了芦蒿加工中的最佳烫漂和护色条件:用100 mg/kg ZnSO4护色液于100℃条件下烫漂120 s。从加工成本和产品品质综合考虑,烫漂和护色工艺推荐为75 mg/kg ZnSO4护色液于100℃条件下烫漂90 s。干制温度选择85℃时芦蒿干制品的品质最佳,且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晒干、烘干法加工处理不同片型、规格的何首乌药材,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以考察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影响,为优选何首乌的产地加工方法及优化工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片型、规格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的平均含量依次为100℃烘干≈晒干﹥80℃烘干﹥60℃烘干,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加,其含量逐渐减少。可见不同产地加工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有影响,其中片型、规格对其影响不显著,干燥方法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淮山片变温压差干制工艺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淮山片变温压差干制工艺,并研究该工艺对淮山片结构和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为利用变温压差干制技术生产高品质淮山干制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复水比、色泽和收缩率为评价指标,结合模糊评判,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淮山片变温压差干制工艺条件,研究膨化温度(X1)、抽空温度(X2)和抽空时间(X3)对淮山片变温压差干制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及变温压差干制工艺对淮山片品质的影响。【结果】建立了淮山片综合评分(Y)的回归方程:Y=6.97-0.63X1-1.61X2-1.07X3+0.38X1X2-0.14X1X3+0.044X2X3-0.67X12-0.57X22-0.92X32(R2=0.9396),3个因素对淮山片综合评分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淮山片变温压差干制最佳工艺参数为:膨化温度87℃、抽空温度74℃、抽空时间138 min,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淮山片复水比为1.82,色泽L为91.32,收缩率为36.12%,综合评分为8.71分,得到的淮山片片形较好,黄酮和尿囊素保存率高。【结论】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得到的变温压差干制工艺能较好地保持淮山片片形、保留淮山活性成分,可有效应用于淮山片的干制,建立的模型能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