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文中指出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措施,并分析了植被建设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其基本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加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黄土高原的战略决策为宗旨,介绍了50年代以来围绕黄土高原建设方针而进行的讨论和争论,总结了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了目前治理黄土高原的难点和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淡甘肃黄土高原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典型特征,受长期人为及其他因素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恢复和重建植被作为改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必由之路已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在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及植被恢复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高原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我们在对黄土高原自然资源和经济现状等问题综合分析基础上 ,认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必须解决 3大问题 :( 1 )绿化黄土高原 ,解决水土流失和生态问题 ;( 2 )改革农业耕作栽培 ,解决粮食问题 ;( 3)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经济 ,解决贫困问题。这 3大问题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矛盾的 ,这也就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症结所在。通过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 ,认为重塑黄土高原的战略方针应是 :退耕还林还草 ,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基本农田 ,实现粮食自给 ;发展特色产业 ,逐步脱贫致富。在具体…  相似文献   

5.
铁铮 《国土绿化》2000,(3):5-5,7
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注重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们从科学的高度和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心声:西部大开发,必须要高扬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这面绿色的大旗。 植被建设对于黄土高原意味着什么 王礼先教授是著名的水土保持专家,近来多次参加高层次的西部考察和调研活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他明确提出,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黄土高原现有林草植被不能满足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想  相似文献   

6.
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应充分考虑其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多样性。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水利工程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它们彼此的关系和作用。这就必然要涉及到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和专业,各专业相互协调,统筹安排,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本文从建设生态农业的大局出发,就黄土高原的林业建设,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1概况陕西黄土高原北抵长城沿线与毛乌素沙漠相连,南至大荔、耀县、永寿一带与关中平原相接。…  相似文献   

7.
生态经济林的内涵及主要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生态经济林的内涵,一是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满足环境建设的基本生态要求;二是所产生的果品(产品)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三是实行可持续经营。针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出了生态经济林的主要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定西县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及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个黄土丘陵区生态治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砒砂岩区的立地条件恶劣,种植沙棘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总结几年来在该地营造与管护沙棘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实施植被措施改善恶劣地区的生态环境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静宁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恶劣。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正  相似文献   

11.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就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深刻地指出“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要靠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5年来,黄土高原开发沙棘资源的实践充分证明江总书记的这个科学论断是非常英明和完全正确的。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黄土高原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沙棘资源,促进了许多地方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探索了一条再造黄土高原秀美山川的新途径。首先,沙棘资源建设迅速发展,解决了黄土高原过去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突出问题。5年来,黄土高原沙棘资源建设已由零散、小片种植发展到成片建设,进而与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翼,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加之煤炭的过量开采,山西成为全国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1998年9月,省政府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发布《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在内陆省份率先停止了天然林采伐。  相似文献   

13.
渭河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这里山大、塬高、沟深、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渭北的生态环境,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阳市借鉴平原地区的技术与经验,结合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通过设计试验和流动调查等方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渭北实际,以抗旱保水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成阳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经济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的战略全局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路和对策。特别是从去年秋季开始,决定在全市农村实施“一村一片林,村在林中,林中有村”为主题的绿色家园建设活动,经过去秋今春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学林(草)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退耕还林(草)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甘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甘肃林业》2004,(4):18-20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依东南至西北延展成狭长地带,跨越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个热量带,降水从600毫米以上向西北降至100毫米以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势起伏悬殊,区域分异变化明显,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与绿色革命》一书系省林业厅副厅长郝福财同志所著。郝副厅长曹在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的延长县做领导工作多年。为了力求有效而迅速地改变延长县农地垦殖过度、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条件,他带领县上几大领导班子和全县人民,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加强农业必须从林业上突破”的观点和“围绕林业办农业”的逆向开发思路。经过六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思路,为在新形势下,全面开发和治理陕北、黄土高原闯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对于加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大林业在黄土高原的综合开发和黄土高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这一地区借鉴和推广实施。 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将该书的主要论点、论据、实践的经验和结果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在保护好天然林、封山绿化的同时 ,大力植树造林 ,恢复和建造森林植被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而植树造林又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使植树造林收到良好效果 ,必须重视现有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仅就黄土高原而言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研究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 1 981~ 1 985年 ,为了解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 ,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与黄土高原 7省区共同承担的黄土高原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研究课题 ,是建国以来在黄土高原进行的一次规…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加之历史原因,人为破坏等因素,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广大山区生存条件艰苦。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大力植树造林,生态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最近,我同有关部门的同志到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市,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作了一些调查,感到他们的经验、做法很好,效果显著,颇受启发。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过去这里生态环境恶劣,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