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蕨麻猪肾虫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肾脏及肾周围脂肪、输尿管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甘南州高寒阴湿地区流行较广而且严重。主要发生在蕨麻猪饲养密集的卓尼、迭部、夏河、合作、碌曲等县(市),给当地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虫卵随猪尿排出,该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的多雨季节,有齿冠尾线虫幼虫多生存于疏松土壤表面,猪拱土地时受到感染。在26℃左右潮湿环境下孵化并发育成有感染性幼虫,蚯蚓可以作为中间寄主。幼虫被猪吞食或钻人皮肤而感染发病。进入猪体后,幼虫随血液循环移行到肝脏,进一步移行至肾脏及其周围组织,逐渐发育为成虫,每年5—7月是本病感染高峰季节。幼虫经皮肤感染后,都会出现炎症,并形成结节或坏死,常引起肾脏与输尿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输尿管形成很多包囊和许多贯穿性小孔。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猪肾虫病、猪蛔虫病、猪肺线虫病和猪肌肉蠕虫病等四类猪线虫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比较严重,虽然病死率不高,危害也没有传染病那么剧烈,但对猪的生长、料肉比、猪肉的品质的影响很大,需加以重视。1猪肾虫病(猪有齿冠尾线虫)成年雌虫在肾脏脂肪中形成包囊,将虫卵排入尿中,经过2~7d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猪肾虫可以采取直接型生活史,感染期幼虫可经口摄入或经皮肤直接进入猪体;也可以采取间接型生活史,经由感染蚯蚓后再感染猪。  相似文献   

3.
1病原 散养猪常患寄生虫有:类圆线虫、猪绦虫、猪结节虫、小袋纤毛虫、猪肾虫等。它们中的大部分寄生在猪的胃肠道,部分寄生在肺、肾等部位。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发育、孵化,引起感染。感染后,成虫与猪争夺营养,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脏组织,被寄生部位出现炎症、结节、溃疡,甚至穿孔。  相似文献   

4.
猪肾虫病是由猪肾虫引起,肾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患病仔猪生长迟缓,母猪不孕或流产,甚至造成大批死亡。肾虫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时呈灰褐色,体壁较透明,其内部器官隐约可见,此寄生虫成虫或幼虫的致病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5.
猪肾虫病,主要是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肾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笔者在屠宰检疫中,已检疫出11头患畜,表现为一侧性肾盂炎占80%,双侧肾盂肾炎20%,虫体大多数寄生肾脏周围脂肪和输尿管中,肾盂部形成一个大囊腔,囊腔内含有脓液和1~5条不等的虫体。肝和肺实质性器官受到不等程度的损害,患病的幼猪生长迟缓,母猪不孕或流产,甚至造成大批死亡,严格影响养殖业的发展。1病因 本病多以感染性幼虫经消化道或皮肤感染,随着血液循环或体循环到肝脏,幼虫穿过肝包膜进入腹腔,移行到肾脏或输尿管壁组织中形成包囊,并发育为成虫。虫…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猪肾虫在猪体内的移行途径包括胃、肠、肺、肝、胰、输尿管和肾等器官.随着不同时期幼虫的发育和移行,因此虫体在宿主体内的寄生部位也较为复杂。Natterer(1834)从巴西猪的肠系膜检到虫体。White(1859)在美洲猪的肾和肾周围脂  相似文献   

7.
《猪业科学》2005,22(6):40-41
1猪蛔虫病猪蛔虫是一种大型寄生线虫,新鲜蛔虫呈粉红或稍带黄白色,体表光滑,具有厚的角皮层。雄虫长14~28cm,雌虫长20~40cm,雄虫尾端稍弯曲。主要寄生在猪的小肠中,幼虫生长时期会在猪其他脏器中移行,损害猪肝脏和肺脏,引起猪咳嗽、呼吸增快等呼吸道症状。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有时也称乳斑。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之类的反应。成虫夺取猪…  相似文献   

8.
马普通圆虫病分为两型:一是移行到肠和肠系膜动脉的第四期和第五期普通圆虫幼虫所致的幼虫型;二是专性寄生于大肠内的成虫所致的肠型。幼虫型常发生于肠型之前,其病程也较肠型严重。目前很多人对肠型普通圆虫病已提出了不少有效的驱虫剂,可惜这些药物对移行到血管内的幼虫不呈现杀虫效果。但是使用大剂量噻苯咪唑和萘酚配合吩噻嗪  相似文献   

9.
浙南猪肾虫病的疫情及人患幼虫移行症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肾虫病是由猪感染有齿冠尾线虫(Stephanu-rusdentatus)所引起的。早在1935年从中国出口至巴西的猪群首次发现此虫,以后证实该病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诸省猪肾虫病为常见病之一[1]。此病危害性甚大,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关于此虫对人的危害尚乏报道[1,5]。於70~90年代温州市数处养猪场、毛猪仓库及屠宰场清理猪舍的农民与工人,在接触猪屎尿及污土后屡患皮炎,后经病猪解剖及猪尿查虫卵,发现有猪肾虫病者不少。从猪舍中分离出大量感染性幼虫,经动物实验证明,幼虫可经皮肤或口感染致病。对出现皮炎者经免疫学…  相似文献   

10.
寄生虫分体内和体外两大类,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旋毛虫、猪囊虫、鞭虫、结节虫、猪肺虫、猪肾虫、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它们与猪争夺营养成分,造成猪营养不良,移行的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脏等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破坏血液细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鞭虫、结节线虫、肾线虫、肺丝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猪机体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  相似文献   

12.
<正>1旋毛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1.1病原引起人兽旋毛虫病的病原是旋毛虫,雄虫长1.4~1.6mm,雌虫长3~4mm,是胎生动物,新生幼虫长0.08~0.12mm。人或猪感染旋毛虫后,幼虫经2d发育为性成熟的雄虫和雌虫,寄生在小肠黏膜内,雄虫与雌虫交配,经5~6d即可在肠黏膜深处产生大量幼虫,幼虫经肠淋巴和血液移行到全身横纹肌内,经3~9周幼虫在肌束与肌纤维间形成(0.5×0.2mm大小)梭形包囊,幼虫卷曲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肃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kansuensis Hsiung et kung,1955)的体内发育史。20只二月龄且没有甘肃结节虫感染的绵羊羔用于试验。幼虫被吞食后24小时,几乎都脱掉了鞘膜,且90%进入大肠,并发育成成虫。两天后,绝大部分进入第四期。第四期幼虫有一个杯形或球形口囊,口缘有一圈由许多小叶构成的小叶冠。童虫出现在感染后24天,约经30天它们发育为成虫。第五期幼虫的特征是生长快和性发育成熟。首次排卵时间在春夏感染是60~61天,在冬季感染约需三个月以上。甘肃结节虫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固需的组织移行,也不致使结节和溃疡的形成,但第四期幼虫在盲肠和结肠腔内有段时间的回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猪肾虫病也叫猪冠尾线虫病,是由齿状冠尾线虫所引起猪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仔猪生长发育迟缓,母猪不孕或流产,公猪性欲减退或不能配种。1流行病学特点猪肾虫寄生于肾盂、肾周围脂肪囊和输尿管壁形成的包囊中。有的在肝和胸腔脏器中能见到。该虫虫体粗壮如火柴杆,体壁透明,为灰褐色或红褐色。雄虫长20~30m m,雌虫长30~50m m。虫卵较大,为长椭圆形,卵壳薄,呈灰褐色,卵内有几十个卵细胞。雌虫产卵后随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24~48h孵出第一期幼虫,再过24h蜕皮后成为第二期幼虫,再经34~36h二次蜕皮为第三期具有感染性的幼虫…  相似文献   

15.
1猪蛔虫病 猪蛔虫从分类上属于蛔科、蛔属。虫体色彩呈淡红色或淡黄色,圆柱状。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雌虫产出的卵随宿主粪便排入外界,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被猪食入后,在消化液作用下,卵壳溶解,卵内幼虫,钻入宿主肠壁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在此停留2-3天,发育为第三期幼虫。然后再随血流到达心、肺,在肺部停留5-6天,变成第四期幼虫。然后随着宿主咳嗽,通过支气管、气管进入宿主口腔,咽下后,到达小肠,变成第五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虫卵在外界的发育时间为10-30天,幼虫在猪体内移行20天,从虫卵感染猪到成虫成熟需2-2.5个月,寄生寿命为7-10个月。  相似文献   

16.
<正>猪肾虫病是由猪肾虫引起,肾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患病仔猪生长迟缓,母猪不孕或流产,甚至造成大批死亡。肾虫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时呈灰褐色,体壁较透明,其内部器官隐约可见,此寄生虫成虫或幼虫的致病力都很强。1临床症状猪只无论大小,患病初期均出现皮肤炎症,皮肤上出现丘疹和红色小结节,体表局部淋巴结肿大,以后的症状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行动迟钝。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出现后肢无力,跛行,走路时后躯出现左右摇摆,喜欢躺卧,尿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羊泰勒虫媒介蜱的传播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甘肃省永靖且的麻点璃眼蜱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试验羊体内未发现羊泰勒虫;用其饱血雌虫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感染羊,收集饱血若虫,再用其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被叮咬羊体内也未查出羊泰勒虫,证明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张家川和永靖县的青海血蜱经人工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自然感染羊,收集饱血幼虫蜕皮后,用其若虫叮咬健康羊,40d后在被叮咬羊血片中发现羊泰勒虫,但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羊体的青海血蜱成虫、若虫、幼虫同时叮咬健康羊,18d时在试验羊体内发现羊泰勒虫,试验羊表现贫血、黄疸、稽留热、肩前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出现心包积液,肝、脾、肾肿胀及出血的典型病理变化。由此确定,甘肃省的羊泰勒虫是由青海血蜱传播的。  相似文献   

18.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Trichinellaspp.)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肠道和肌肉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以幼虫在肌肉内移行并形成包囊为特征。旋毛虫病不仅被列为我国三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首(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也是我国进出口肉类的首检和必检病种。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山东畜牧兽医》2012,(12):103-104
1猪常见寄生虫病1.1弓形体病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1.2猪蛔虫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肠壁,肝,肺脏中发育形成一个移动过程,可引发肺炎和肝脏损伤,有的移行到胃内,造成呕吐,有的蛔虫堵塞肠道。1.3旋毛虫病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生于横纹肌。  相似文献   

20.
1 驱虫范围 阿维菌素具有同时驱除猪内、外寄生虫的优点,它对内寄生虫的胃肠道线虫,如猪蛔虫、猪胃圆线虫、猪食道口线虫(结节虫)、猪毛首线虫(鞭虫)等的成虫和大部分的第四期幼虫以及肺线虫的猪后圆线虫(肺丝虫)、猪冠尾线虫(猪肾虫)的成虫都具有驱杀作用.但对它们的卵没有杀灭作用,阿维菌素对吸虫和绦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猪球虫等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