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热顾阴”是中医治温热病的一个法则,语简义深。“温热顾阴”的理论来源如喻嘉言说:“寒病之伤人十之三,温病之伤人十之七……缘真阴为热邪久耗,无以制元阳,而燎原不熄也,故病之人,邪退而阴气存一线者,方可得去……总当回护之根底……”。又一说,“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温病宜刻刻顾其津液”,从这些理论可悟温热顾阴的论据。   “顾阴”包括护阴、救阴两方面,护阴、救阴有先后的区别,未伤护阴,已伤败救阴,当斑出热不解时,认为“胃津亡也”主以甘寒供救胃津,这是救阴的法则。更考虑“或肾水素亏”,维未及下焦,先自彷徨,在甘寒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这是护阴的法则,是救中然已伤之阴而护下然未伤之阴。又“夏月之热淫,必僭而犯上,伤其肺金,耗其津液,治宜救肺金,存津液也”。从这些理论到具体措施,可体会未伤护阴,以安未受邪之地;已伤救阴,以挽病势危机,更从温热病的不同病侯、三焦及营、卫、气、血可看到护阴救阴的重要性。   “温热顾阴”在临床上的应用,上焦以护阴为主,有直接、间接之别,如辛凉解达,或清气解热均可间接护阴;热退表解,阴即不伤,如滋阴解表或清营退热是直接护阴。中焦可包括护、救阴两方面,清气分热邪,下阳明实积则为护阴;清营分热邪育阴以凉血则为救阴。下焦以救阴为主,必须壮水滋阴,尚邪在上中二焦以安未受邪之地,即为顾护下焦之阴。  相似文献   

2.
盗汗一证 ,世人多以阴虚论之 ,然此说未必尽然。临床上亦见因阳虚、阳盛、血虚、津亏、瘀血、湿阻、痰浊等原因所致者。正如张景岳所说 :“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根据先贤教诲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总结出盗汗辨治八法 ,兹略陈大概 ,供同道参考。1 滋阴降火法 此法为治盗汗之常法。《景岳全书》云 :“盗汗者属阴虚 ,阴虚者阳之凑也 ,故阳蒸阴分则血热 ,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症见潮热盗汗、体瘦毛焦、口干饮水、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并辨其阴虚、热盛孰轻孰重。热盛…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5,(3)
<正>孔明论刘备暂居弱势,必得修养生息,蓄势待发时比喻说:"人染沉疴(重病),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然后以肉食补之,以猛药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气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对于重病之后,形体羸弱而病邪未尽者,虚不及补,攻之不可。诸葛亮认为,先宜扶正固本,待"气脉和缓",正气渐复,方可用厚味补其虚,猛药攻  相似文献   

4.
医门八法     
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历来就十分重视预防,如“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就是其典型例证,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记载。《丹溪心法》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所谓“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6.
汗病亦称汗症,这与家畜重役后所出之正汗不同,本病多发于夜间,临床上由于病因不同可分为自汗、盗汗、阴汗等。古籍称:“汗为心之液,心阳虚者为自汗,心阴虚者为盗汗,肾亏则为阴汗,又因肾主五液,肾气虚则津液不固。”又说:“汗有冷热之分,寒气趁阳虚而发者所出之汗必冷,热气趁阴气而发者所出之汗必热。”总之,因病之汗不外阳虚与阴虚,但阴阳互根,互为因果。因此在治疗原则上应以阴阳兼顾,或稍偏于阴或稍偏于阳。如系心阳虚之自汗,治宜补气卫外,如系心阴虚之盗汗当凉心敛肺,滋阴、涵阳、热退汗自止。现将汗病论治体验简述如下:例:城郊乡永兴村…  相似文献   

7.
一条黑色成年牧羊警犬患病求诊。症见:外感高烧,间或狂躁,昼轻夜重,不思饮食,颈项强直,能俯不能仰,左右失灵,两腿不能行走,呈弯曲状,爪似鸡爪抽风。呕利并作,右肋作痛。主诉:已在一家兽医院治疗3天无效,看其处方,以清热解毒、抗炎解痉镇痛为主。辨证柔痉病(重伤心阳,邪结少阳枢纽重症)。   治疗:针刺期门穴(位于第六肋间隙,与同侧乳头连线的相交点),平刺0.5~1cm,慎勿刺入胸腔。中药以泻肝胆郁热之结,疏通枢纽之锁为主,药用桂枝汤:桂枝15g,甘草30g,煅牡蛎15g,煅龙骨30g,蜀漆10g,生姜30g,大枣12枚,柴胡12g,黄芩6g,黄连10g,干姜15g,先重煎蜀漆,后纳诸药,一日三服。   二日症状基本消失,后又开两剂。处方:党参20g,茯苓10g,焦白术15g,白扁豆10g,陈皮6g,焦山药20g,石莲子12g,砂仁10g,炒苡米20g,桔梗10g,甘草10g。四日内痊愈。   病例分析:痉病皆由太阳过汗,损伤津液,导致阳气大虚,阳不化阴,阴不敛阳,心阳浮越,热扰神明,心无所注,故扰躁不安,阴液不足筋脉失润,则发“痉病”,颈背强直,能俯不能仰,湿困脾阳,故腹满呕利并作,寒湿停着,经脉不利,牵引而痛,左右转动不灵,乃津伤亡阳重证。痉病属太阳部位,右胁下痛,为肝胆经输郁结,乃痰热互结,首先刺“期门”,泻肝胆郁结之邪热,输通募穴之枢纽,热散痰解,经络疏通。   方剂分析:仲景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为太阳表而虚而设,桂枝汤变法,而治痉病奇效。桂枝辛温归心肺膀胱经,龙牡蛎滋阴潜阳,镇惊安魂,蜀漆消痰散结以治惊谵,甘草调和诸药,去芍药之阴柔酸敛,免留病邪,柴胡黄芩疏解少阳之邪,黄连与干姜,寒热并用,平调阴阳疏通气机。桂枝为君药,甘草主臣药,助桂枝救阳撞心,以推动血流运行,又缓筋脉之挛急疼痛,佐龙牡敛正镇潜,使柴胡黄芩入少阳和解痰热之结;蜀漆别名黄常山,苦、辛、温,有毒,主治、用法、成分、药理均同常山,本药内助柴芩,散结以开痰;黄连与干姜,平调全身之气机;生姜大枣健脾益气,补充化源,扶正祛邪,调和营卫,辛开苦降,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8.
刘猛 《兽医导刊》2012,(Z1):96-97
祖国医学和兽医学历来就很重视疾病预防工作,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巳乱治未病,不治巳乱治未乱,……夫病巳成后药之,乱巳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养耕集.治牛皮风发表针法》中也说:"世之善为医者,治病当于治未病之先,不治于既病之时也。"这些说明"防  相似文献   

9.
“川乌”是味幸、大热、有毒之药,它具有祛风寒湿,温泾止痛作用。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功能。早在“本草纲目”中纪戴“川乌”具有助阳退阴,功能同附子而稍缓,后主“本经疏症”中略淡,附子日除寒湿痿壁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乌头日除寒湿痹,一主治痿,一主治痹,痿壁拘挛,是筋固寒而收引,阳气柔则能养筋,又何患  相似文献   

10.
高杰 《中国禽业导刊》2000,17(12):22-22
用 药 时 需 考 虑 : 确 诊 疾 病 、 对 症 用 药 、 药 物 配 伍 、 药 残 毒 性 、 使 用 期 等 , 否 则 易 造 成 不 应 有 的 损 失 。   1 病 原 体 有 病 毒 类 、 细 菌 类 、 原 虫 及 寄 生 虫 类 , 除 病 毒 类 外 都 可 使 用 药 物 治 疗 , 发 生 疫 情 应 及 时 确 诊 , 对 症 用 药 , 严 禁 乱 用 药 。   2 药 物 应 向 畜 牧 有 关 部 门 购 买 。 严 禁 购 买 那 些 未 经 许 可 而 生 产 的 伪 劣 药 品 ; 绝 对 不 得 使 用 超 过 有 效 期 的 药 品 。 否 则 不 但 不 能 控 制 鸡 病 , 反 而 延 误 治 病…  相似文献   

11.
阴肾黄治验     
阴肾黄 ,多见于病畜饲养不善 ,久渴失饮 ,一次过饮浊水太过 ,阴冷之气积于肠中 ,阴胜于阳 ,下注膀胱 ,凝于外肾 ;或喜舐食碱土 ,致使体内盐类代谢紊乱 ;或久卧湿地 ,阴雨酷淋 ,阴冷湿气浸渍外肾 ,使阴囊、阴鞘发生肿胀 ,致发本病。1 主症 病畜阴囊、阴鞘肿胀 ,触诊冰凉 ,压之或硬或软 ,但不疼痛。病畜精神沉郁 ,行动呆笨 ,食欲减退。后期病畜运步艰难疼痛 ,口色淡白 ,口津滑润。2 治疗 宜温肾祛寒 ,除湿利水。2 .1 处方 茴香散 :小茴香 30g ,肉桂 2 5g ,白术 30g ,木通 2 0g ,巴戟天 2 5g ,当归 2 0g ,二丑 15g ,藁本 10g ,白附子 2 0…  相似文献   

12.
耕牛臌胀病又叫气胀病,是耕牛胃肠道的常见多发病,多发于春、夏水草茂盛之时。笔者将病牛分为实热型、寒湿型、脾虚型三种,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耕牛臌胀病农民叫气胀病,是耕牛胃肠道的常见多发病,多发于春、夏水草茂盛之时。笔者将病牛分为实热型、寒湿型、脾虚型三种,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编余杂录     
舌苔如地上初生之草,必有根。无根者为浮垢,刮之即去,乃无形湿热而胃无结实之邪,故云有中虚之象。若妄用攻泻伤内,则表邪反陷,为难治亦。即使有此等舌苔,亦不宜用攻泻之药。又如湿为阴邪,脾为湿土,故脾阳虚,则湿聚腹满,按之不坚,虽见各色舌苔而必滑。色黄为热,白为寒,总当扶脾燥湿为主。热者,佐凉药,寒者,非  相似文献   

15.
1 病因 家畜的热淋,石淋均由湿热下注引起.热淋由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石淋则因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而成.因湿邪为害,其性重浊粘滞,易阻碍气机之运作,故湿热下注则必使下焦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因此热淋、石淋之病因应为湿热下注、瘀阻于内,只是湿热作用于下焦的去向、程度不同而已.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产生.  相似文献   

16.
正青蒿味苦、微辛,性寒,气味芳香。芳香而具苦寒之性。苦而不伤阴,寒而不碍湿,气芳香而化浊,质轻而透邪,入肝、胆、胃、心、肾,具有泄热、除湿、解暑三大功效,乃治疗湿热病的良药。1功用1.1清暑泄热。王孟英《温热经纬》称"治暑者,须知其夹湿为多",暑病虽以热邪为主,但兼挟湿邪也常有之,应兼顾治之。再者,即为暑病,故解暑之品不可无。因此取青蒿之苦寒清暑,与石膏之甘寒泄热,苍术燥太阴之湿,此三者合用,可奏清暑泄热之效。  相似文献   

17.
<正>附子理中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该方具有补气健脾,温中散寒之功。方解:附子、干姜温中散寒,以复脾胃之阳为主药;白术健脾燥湿,以醒中运之机;党参益气补脾,振奋脾胃之气,共为辅助药;甘草和中补土,调诸药为使药,合用以奏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之效。主治脾胃阳虚,运化无权,自利不渴,呕吐腹疼,腹满不食,口淡舌白,脉迟缓,阳虚失血,病后喜垂涎、胸痹等证由中焦虚寒而致。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该方随症加减,治疗家畜脾胃虚寒,慢性腹泻,顽固性流涎,慢性气胀  相似文献   

18.
1性味四性分寒、凉、温、热4种药性,以及阴、阳2纲。寒、凉为阴,温、热为阳,阴、阳之间属于平性。寒性小的为凉,寒性大的为寒。凉、寒属阴纲。寒药与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护阳的作用。热性小的为温,热性大的为热。温、热属阳纲。热药与温药有温里、散寒、助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小别     
中药与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等现代药物不同,主要是采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产物。中药有四气五味药性之分,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势,单就其每一味药来说,各种药物作用与性质各不相同。在中兽医临床上,仔细辨别相似、相近的药物,才能准确运用中药合理组方,才能药病相符。现介绍部分常用中药的运用异同。葛根和柴胡都是解表药,但葛根走阳明经,治热遏于肌表,无汗,口渴,项背强痛等;柴胡是少阳经药,治邪在半表半里而呈现寒热往来症候。百部、天门冬虽都能治咳嗽,但功效不同;百部微温而燥,治肺寒久咳,肺痨咳嗽,并能杀虫;天门冬性寒润,宜治热…  相似文献   

20.
谈谈中兽医的“治未病”周志刚(驻马店农业学校)中医、中兽医历来就十分重视预防,早有(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