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沙化土地现状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前沿地带,区域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化土地总面积27.58万公顷。其中,植被盖度小于30%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风蚀残丘(劣地)、戈壁面积共计20.35万公顷,固定沙地面积为9.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翁牛特是蒙语,译为“诸王会盟之地”. 镜头聚焦科尔沁沙地西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这是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的示范区、全国治沙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县.翁牛特旗沙地面积727.4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40.8%、赤峰市沙地面积的25.5%、整个科尔沁沙地面积的9.7%.人们说,赤峰境内翁牛特旗沙地有“四最”: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 为生存,翁牛特旗人与沙地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的人们响应国家号召,在重点地区组织开展以植树种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防沙治沙活动.翁牛特旗林业局治沙站原站长张国民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国家投入少,老百姓小打小闹,前边治理一块,后面又沙化一片,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快,如此下来,效果并不明显.他还记得小时候常挂嘴边的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鸭子上了房,白天点着灯……”  相似文献   

3.
正一、防沙治沙工作总体情况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三大沙漠、沙地包围。宁夏干旱少雨、缺林少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区80%的地域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宁夏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较为严重的省区,第五次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宁夏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78.9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3.68%;沙化土地总面积112.4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地处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结合部,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37.3万人,总土地面积9万平方公里.全市沙区总面积8435万亩,沙地面积3638万亩,是内蒙古的主要沙地分布区之一.建国后,赤峰市各族干部群众同风沙灾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1995年末,全市森林面积已达28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2%,已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沙区林地面积已达1500多万亩,累计治理沙地1688万亩,占沙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又被称为鄂尔多斯沙地,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如今,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这一进程中,治沙人王有德功不可没,在近40年时间里,他带领林场职工,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南移西扩的步伐。王有德也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我们走进毛乌素沙漠西南缘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这位科学治沙探路人的故事。现在,如果在飞机上俯瞰毛乌素沙漠,那一  相似文献   

6.
通辽市经济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沙地腹部,总土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地面积272.4万公顷,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是全国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科尔沁沙地在通辽范围内的沙漠化面积已减少了77万公顷,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总体逆转,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7.8%提高到22.04%,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们科左后旗地处科尔沁沙地,沙丘沙地面积有1181万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8%以上,历来是我旗的主体草牧场.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类沙丘沙地草牧场遭到严重破坏,沙化面积逐年扩大,牧草质量大大下降,据1981年全旗土壤普查,沙漠化土地已达798万亩,占沙丘沙地总面积的67.6%。整个沙漠化面积比1966年增长了近10倍,平均每年扩展45万亩,从而给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困难,多年来大小牲畜徘徊在50万头(只)左右.  相似文献   

8.
通辽市位于科尔沁沙地腹部,辖五旗一县一市二区,总人口310万,其中蒙古族人口139万,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总土地面积8989万亩,其中沙地面积4086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5.5%,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是全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沙化面积扩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部包括:陕北、内蒙伊克昭盟、巴音诺尔盟、宁夏、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总土地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37%(根据各地材料统计)。其中流动沙地约10.08万平方公里,占沙漠总面积的40%;半流动或半固定沙地占20—30%;其余为新、老固定沙地。区域内碎石砾石戈壁约10万平方公里;荒废低山丘陵12.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在这个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五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龙泉市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县(市)、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素有"浙南林海"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456万亩。林木蓄积量1945万立方米、林木种质资源居浙江省首位;林业用地面积398.5万亩、毛竹林面积55万亩、森林覆盖率84.2%,均居浙江省第二。全市28.86万人口,农民占24万,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1亩,而林地面积达16.6亩,是耕地面积的15倍。林业人均收入占农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1%,九  相似文献   

12.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区的总土地面积(406.9万 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 42.4%,其中沙漠、戈壁总面积 128.4万 km2,占全国沙漠、戈壁总面积(165.3万 km2)的 77.7%。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在这里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除呼伦贝尔沙地之外,其它三大沙地和八大沙漠都集中分布在北纬 35~45°,东经 85~120°之间,在北纬 40°线上分布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以及山西雁北沙化土地,在北纬 40~45°之间分布着古尔班通…  相似文献   

13.
伊克昭盟造林总场九大渠分场,地处库布齐沙漠中部,属“三北”防护林工程范围。该场土地总面积27万亩左右。宜林地面积12.7万亩,固定沙地占73.6%,半固定沙地占7.9%,流沙地占15%,丘间地3.5%。自1979年建场以来,该场采取引洪淤灌  相似文献   

14.
常胜 《内蒙古林业》2009,(12):25-25
在内蒙古版图上,锡林郭勒草原南端的浑善达克沙地有一处向沙漠腹地凹进的区域,那里就是正镶白旗——一个倍受风沙危害、土地沙化十分严重的地区。正镶白旗现有沙地及荒漠化土地面积686.2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3.4%。其中流动沙丘133.9万亩、固定半固定沙丘265.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7%。  相似文献   

15.
<正>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是一个"七山一分水二分田"的丘陵半丘陵地区,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3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9.49%,有林地面积78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3.45%,活立木总蓄积量19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3.4%。永康市曾获"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同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小资料     
据目前的资料统计,我区的沙漠、沙地总面积约有2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7.8%。其中:巴丹吉林沙漠4.71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3.67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2.50万平方公里,乌兰布和沙漠1.03万平方公里,库布齐沙漠1.13万平方公里,浑善达克沙地2.33万平方公里,科尔沁沙地2.46万平方公里,乌珠穆沁沙地0.2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治沙事业是祖国豪迈的社会主义事业,沙地造林是林业和治沙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才可能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沙地造林工作,旧社会沙逼人退悲惨又凄凉,新社会人进沙退旧貌换新颜。我国沙漠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相当全国现有耕地面积。其中内蒙沙漠、沙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9%。沙漠的存在是历代反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由于黄河在河南境内多次泛滥和决口改道,在豫东、豫北形成了大面积的沙丘和沙地。到建国初期,全省有沙地面积128.9万hm2,其中豫东79万hm2,豫北49.9万hm2。经过50年的治理,沙区内的流动沙丘、沙地大部分己变成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地。目前,全省沙化土地面积65.05万hm2,占区域总面积的15.7%。  相似文献   

19.
在科尔沁沙地深处的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宝格吐嘎查,有一位被当地农牧民誉为“治沙女愚公”的村主任——宝秀兰。19年来,这位勤劳朴实的蒙古族妇女,用她那柔弱的身躯同风沙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她凭着一股韧劲,在茫茫科尔沁沙地上播种着绿色,在浩瀚的沙海里植树造林30余万株,将自己承包的2500亩荒沙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同时,她带领当地农牧民治理沙地6万多亩,使沙地植被覆盖度达到40%以上。南宝格吐嘎查的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从此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了解到,陕西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造林5393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陕西绿水青山的重要支撑。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陕西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后,累计完成造林5393万亩,花椒、核桃、红枣等经济林面积由156.8万亩增加到3060万亩,工程区域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提高到34.98%;陕西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00万亩减少到当前的2030万亩,860万亩流动沙地全部得到治理,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栓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